分類排行
-
心經超圖解:看圖就懂,史上最強般若智慧解析
-
多巴胺國度:在縱慾年代找到身心平衡
-
竹林姊妹:從中國到美國,雙胞胎拐賣、收養、離散的真實故事【作者印刷簽名扉頁版】
-
香料(地中海史權威羅傑.克勞利歷史新作):以摩鹿加群島為中心,見證十六世紀形塑現代世界的權力地圖
-
深夜裡的哲學家:為什麼好人總會受苦?人生有意義嗎?讓蘇格拉底、笛卡兒、尼采等70位大思想家回答45則令人深夜睡不著的大哉問
-
一分鐘秒懂漫畫易經:洞悉窮通順逆,通曉世事人情。原來易經這麼懂中國生存哲學,難怪南懷瑾、曾任強、季羨林這些大師都讀易經!
-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
-
她物誌:100件微妙日常物件裡不為人知的女性史
-
解碼《坎特伯里故事集》:從朝聖之旅開啟的中世紀八點檔
-
神經科醫師的名畫探案:美學×醫學×歷史的疾病探案之旅!偵探醫師解剖東西藝術珍品,自人物的表情、肢體、動作與感官線索,拆解神經疾病密碼
最近瀏覽商品
內容簡介
在此網路的世代中,資訊的流傳與複製快速且容易,不論是MP3或是Napster的盛行,使得有關智慧財產權的爭議層出不窮。本書作者維迪亞那桑從美國著作權的歷史與立法過程開始,深入剖析智慧財產權的初衷與演變,並主張目前帶有高度懲罰性與限制性的著作權法律,反將造成文化發展的阻礙,並使文化表現窒礙難彰。
書中從馬克吐溫的文學創作談起,彼時尚未有著作權概念,因此觀念的借用難以界定,如果以今日嚴格的標準界定,大文學家馬克吐溫都可以被稱為是剽竊他人思想者。為了保護自己的思想不受竊取,作家們起而爭取作家在法律上的地位保護。除了文學創作外,近代新興的電影工業,也因為早期電影很多是來自文學著作改編,因此牽涉改編是否須獲作者授權,也形成著作權爭議的一大領域。接著作者談到音樂的創作與著作權的關係,由於在網路的時代中,音樂創作是最容易受到影響的產業之一,目前音樂盜版與網路流傳的爭議,作者在文中也多所分析與批評。
本書主張,著作權應該是一種「政策」,而非一種「私人財產」。我們不再試圖防止「剽竊」,而是應該產生一種著作權政策,既能鼓勵有創意的表現,又不限制未來創作者的前途。著作權的政策應該是要平衡公眾與私人利益,而非如今日的景況,是一面倒向維護私人的權益。
作者資料
希瓦.維迪亞那桑
紐約大學教授,文化歷史學家與大眾傳播學學者。除了相關著作外,他也為《國家雜誌》(The Nation)、《高等教育期刊》(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與《達拉斯晨報》(The Dallas Morning News)撰寫評論。作品亦獲《紐約時報》和美國國家公共電台的推崇介紹。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