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投資理財
多少錢才合理:百萬筆房屋交易的教訓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內容簡介

在變態的房產結構裡,我們如何弄清楚市場真相? 台灣每天都有人在賤賣自己的房子、或是買的太貴! 實際檢視超過百萬筆房價資料,首度公開最先進的房價分析技術, 讓買賣雙方能做出真正有利的決定,徹底擺脫投機炒作的噩夢。。 作者房孝如要給讀者三個前所未有的體驗。 首先,讓讀者體驗什麼是真正透明的房價?在此之前,台灣只有口頭鼓勵資訊透明,但卻從未有人真正動手讓資訊透明。參考世界各地的作法,本書讓內政部實價登錄資料的透明程度,超乎多數人所能想像;而且要讓讀者直接感受,資訊如果繼續不透明,大家將付出多麼慘痛的代價。 其次,作者提出創新的科學分析方法,讓讀者能夠實際體驗,在房屋交易過程,自己可以如何跟對的人、以對的價錢、做出對的決定。如此專業的分析方法,即使在歐美也尚不多見,首次披露與讀者分享。本書再三強調:透明本身不是重點,如何讓消費者能因資訊透明而做出更正確的決定才是。 最後,要讓讀者實際體會:台灣在資訊透明的過程,為什麼困難重重?黑心業者積弊難除、政府愛莫能助、消費者因循苟且,再再都讓房屋交易的公平合理,變得遙不可及。房價透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本書希望能踏出有效的一步。 【專業系統分析顧問】 本書內容之房價資料,由身兼「實價登錄資料解析」、「雙方代理不動產交易影響」兩大產學合作主持人的黃美玲教授協助進行房價資料分析校正。 【本書特色】 ◎強調實做:本書不僅口頭呼籲房價必須透明,更實際動手讓資訊透明;讀者可以真實感受何謂透明房價?以及如果房價不透明,大家將如何身受其害? ◎創新研發:如何分析透明的房價資訊?台灣落後世界先進國家甚多;本書旁徵博引,開發出許多創新的分析方法,協助消費者做出更理想的買賣決策。 ◎啟動變革:台灣房市問題嚴重,幾乎已達動搖國本地步;本書從全方位的角度,提供解決方案,讓產、官、學各界能通力合作,結合消費者的力量,一起從不同層面解決房市沉痾。

目錄

推薦序 房價資訊中的專業倫理、職業倫理與制度倫理花敬群 不動產——不動就「慘」、盲動也很「慘」馬國柱 作者序 前言 【第一部】房價透明刻不容緩! 第1章世界各地的透明方式 第2章怎麼樣叫價格透明 第3章不透明的代價 【第二部】房價透明決策自主! 第4章以簡馭繁的智慧 第5章交易價格的決定 第6章替代方案的選擇 【第三部】房價透明消費覺醒! 第7章黑心房仲的變革 第8章行政立法的支持 第9章消費意識的覺醒 後記 資料說明

序跋

作者序
  這是第一本以每棟房子的實際成交價格,做為立論基礎的書。   很多人並不清楚,這中間到底有何涵意?不清楚這一步走了有多久?又有多重要?   不過就是一本書嘛!不是嗎?   是的,這確實就只是一本書。不過,這本書代表,今天在台灣,我們已經能掌握任何一棟大樓、社區、鄰里的成交價量,以及歷史交易記錄。我們讓台灣房價的透明程度,直追先進國家。   這本書也代表,任何一棟房子,只要成交,我們就能追蹤她是漲?是跌?漲了多少?跌了多少?周遭其他房子的成交價量走勢又是如何?台灣房地產的價量資訊,從未有如此完整的記錄與分析。   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一書中,就不斷指出:對於基礎資訊,缺乏完整的記錄與保存,是中國歷代無法有效治理國家的主因。房地產業近百年的發展,對國家整體經濟總是弊大於利,實亦肇因於此。   國父當年漲價歸公的理想,一直到了今天,才有實現的可能。只有當國家能掌握每間房子的交易動態,才有可能訂定更公平的稅制及遊戲規則。也只有當房地產業的資訊愈來愈透明,對社會整體的發展,才能有更多正面的效益。   這本書的出現,代表我們對於資訊的掌握,已來到一個新的境界。從大數據的分析觀點,代表我們對未來的預測能力,可以愈來愈好。從資訊透明的觀點,則代表我們對投機炒作的遏止,可以愈來愈有效。消費者更能在資訊完整的情況下,做出更有利於己的決策。   本書當然是一個突破,但不代表她完美無缺。   首先,本書資料來源為內政部的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該網站自民國101年8月開始啟用,至今僅有三年不到的時間,跟房地產的持有時間相比,這樣的時間,所能累積的資料,實在不算完整。   其次,本書分析的範圍,僅及於台北、新北、及桃園部份地區,並未涵蓋台灣整體市場,所以推論難免有其限制。最後,則是在分析方法的運用,跟股票市場的技術分析相比,不僅不夠多樣,也不夠深入,二者實在難以相提並論。   無論如何,本書對於政府政策、產業發展、消費者決策的合理化,仍有其重要性。   一般的消費者,可以從本書找到,如何利用透明房價,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的方法。本書的重點不僅在讓房價透明?更在讓透明房價對消費決策產生正面效益。我們的許多方法,例如:「結構吸引力」、「價格分析」、「投機係數」等,都受到客戶很大的肯定,獲得許多正面的回響,而這也讓我們深受鼓舞,更確信自己對房市交易能有些許正面的貢獻。   許多財經領域的師生,可能十分熟悉股票市場的運作模式,以及如何運用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來評選股票。但是對於房地產市場如何進行交投?有那些價量資訊?可以如何運用各種分析來提升決策品質?則相對非常陌生。本書拋磚引玉,提出一些可行的分析模式,希望能喚起學術界更重視房價透明的議題,以及更深入了解房價透明與消費者決策之間的關係。   透過本書,政府部門可以更清楚,房價透明在台灣,其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做為資料供應鏈的核心,不論是在資料提供的速度以及品質,政府都還有很多檢討改善的空間。作為一名房地產業者,我們更衷心期盼,藉由本書所提供的省思,大家能痛定思痛、齊心協力,徹底洗刷過去黑心的惡名,重新找回我們存在的正面價值。讓房市成為經濟發展的火車頭,而非不定時炸彈,我們責無旁貸。

內文試閱

第4章 以簡馭繁的智慧
  汽車與房屋都很昂貴,消費者在做決策時,都會很慎重。不過,二者的困難度,卻有天淵之別。   台灣每年約賣出30多萬輛的車子,也至少可以賣出30萬戶的房子。二者的銷售數量相差不多,但消費者的決策困難度,卻天差地別。其中,最大的差異在於:消費者買車時,不太需要將30萬輛車全部試開過;但在買房子的時候,則最好能將30萬戶房子全部親自看過。   每台汽車的差異不會太大,但每戶房子的差異卻可能很大,因此,消費者的購買行為,自然會有所不同。   買車的時候,比較的是品牌,例如:Altis與Sentra;儘管,二者的銷售量高達5萬輛,但消費者僅需比較二品牌的規格、配備、售價等即可,而無須針對5萬輛車,一台一台去比。相反地,當消費者買屋時,例如:打算買在內湖與南港二地。此時,若二地有5千戶房子待售,消費者如果沒能把她們全部有系統地過濾,恐怕很難說自己的決策十分周延。   汽車的品牌,濃縮了消費者必須處理的資訊量。因此,消費者僅需針對數量有限的品牌,進行深入的分析比較,即可做出八九不離十的決策,決策困難度相對較低。相反地,在房屋的購買過程,由於缺少類似汽車品牌的機制存在,以致消費者必須面對的資訊量,經常是多到根本無法處理(例如:前述的5千戶房子)。消費者想多看,但面臨許多限制;想挑重點看,卻又不知重點何在?進退之間,經常備受煎熬,決策困難度舉世無匹。   本書提出「結構吸引力」的觀念,目標即在發揮類似汽車品牌的功能,協助消費者,一方面能減少必須面對的資訊數量,一方面又能提升決策的品質。許多房子集合在一起,會形成一種特定的「氛圍」,就像汽車的品牌一樣,散發出特有的魅力。此處所謂的氛圍,指的是:便利、品味、視野、動線、空氣、蟲鳴⋯等所有跟日常生活相關要素的集合。不同的房子集合在一起,就會形成一個特有的結構,散發出不同的氛圍,對消費者產生不同的吸引力,我們將此稱為「結構吸引力」。   雖然,每棟房子都不一樣。有的新、有的舊;有的做商業使用、有的純做住家;有的連成一線、有的零星散布;但都會集合而成一特定的結構。綠地、市集、學校參差其中;光線在其中或明或暗、聲音在其中或大或小;人在其中每天進出、車在其中每天穿梭;風在其中流動,繞過這棟房子、穿越那條巷弄;在一個特定範圍內的房子,會形成一個特定的結構,讓每一個接觸到它的人,都會產生一個共同的感覺。例如:靜諡、便利、視野遼闊、或是動線流暢、或是有異國風情等。此多數人所產生的共同感覺,因氛圍而生;氛圍則因房子彼此相互呼應形成的結構而生。   結構吸引力將原本異質的房子,變成一個具有同質性的集合。發揮類似汽車品牌的功能,讓消費者能更有效做出合理決策。   結構吸引力有大有小,就像不同品牌的汽車,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有大有小。有些房子所形成的結構,流露出較佳的質感,對消費者的吸引力較大,有些則否。就像有些品牌的車子,對消費者的吸引力較大,有些則否。   一個品牌的汽車,若是吸引力較大,能擁有許多優勢。其中,第一是較容易成為消費者的首選;第二是單價可以比其他同級車更高;最後,則是相對較不需要促銷,每台車的售價較能維持一致的水準,降低營運的風險。   同樣地,一個結構吸引力較大的地區,區域內房子的單價,通常也會較高;而且,因為是許多買方的首選,所以不同房子之間的成交價格,差異相對也會變小,未來轉手不易的風險也會降低。   例如:下圖是所謂東湖地區的房價分布圖。總計有326個社區,交易時間涵蓋101年8月至103年12月。我們將其依成交單價的高低,區分成四個等級,分別由藍、黃、綠、紅代表。其中,藍色的社區單價最低(約13萬至37萬),共有82個;黃色的單價略高(約37.1萬至43.5萬),同樣有82個社區;綠色社區的單價相對更高(約44萬至49.8萬),總計有81個;紅色則為單價最高的前25%社區(約50萬至90萬),計有81個。   由上圖不難看出,捷運葫洲站周遭A區塊的房子,較東湖站周遭B區塊的房子,有著較佳的結構吸引力。   姑且不論,從主觀的價值判斷上:A與B相比,誰的學區較佳?誰採買方便?誰房子規劃得宜?誰的未來建設題材多?單純由客觀的數據分析,A不僅平均成交單價較高,且單價之間的一致性也較高,因此,我們可以確定:葫洲站周遭的房子,展現出更佳的協調性,有著更吸引人的氛圍,也預告著更有機會的未來。   結構吸引力告訴消費者:如果用相同預算買房,應該買在吸引力較高的區塊;對於賣方而言,在結構吸引力較高範圍內的房子,也必定因為擁有較佳的賣像,而能開出較好的價格。   例如:上圖中,消費者若想在東湖地區,用每坪40萬購屋,也就是購買約略屬於綠色單價的房子,則選擇A會比B,更能確保現在的居住品質,以及未來房子轉手時的增值潛力。   同時,對賣方而言,若大家都較偏好A區塊內的房子,也促成條件相同的二棟房子,在A區能比B區,不僅成交價格可以更高,也更容易找到買家。此較豐厚的報酬,獎勵的是賣方當初慧眼獨具選擇A區置產。   有二項重要的數據,可以客觀衡量所謂的結構吸引力。一是區域內房子的平均單價;結構吸引力愈佳,整體的平均單價就有機會拉高。另一則是區域內房價的差異程度;結構吸引力高的生活圈,房屋彼此搭配較合宜,自然容易縮小價格差距,讓彼此間的房價差異變小。   例如:A與B二生活圈,圈內房子的單價分別如下:   A:20 80 81 82 83 84 100   B:20 30 40 50 60 70 100   上例中,A生活圈房子的平均單價為75.7萬、B為52.9萬;且A、B二生活圈內,房價的差異程度(標準差),分別為A的25.5,以及B的26.9。依據我們的定義,A應較B擁有較優的結構吸引力。因為只有當地房子,彼此相互輝映的品質,到達一定的水準,方能同時維持較高的房價,以及較小的價格差異。   擁有較優的結構吸引力,代表不論消費者想購買何種產品?A生活圈都是首選。例如:消費者若是想買一坪百萬的豪宅,買在A可能會比B更易保值。即使預算有限,只能買每坪20萬的公寓,買在 A 也會比B更有利未來的轉手。無論如何,A都立於不敗之地。   真正決定一棟房子現在以及未來價值的是結構吸引力,沒有一棟房子能夠例外。因此,買方購屋時,重點可能不是先決定要去看那棟房子?而是必須先識別每個地區的結構吸引力。畢竟,只有結構對了,決策才有可能正確。賣方售屋時,結構同樣是影響售價高低、彈性大小的重要依據。   買方最常跟我們抱怨的就是:「房子這麼多,到底該從那裡看起?」買方知道自己的時間、精神有限,不可能全部都看,必須有所取捨,但卻完全不知該如何取捨才對?結構吸引力,協助買方訂出優先順序;並且讓買方清楚,自己打算爭取甚麼?又準備放棄甚麼?   結構吸引力將所有房子視為一個整體,然後從中區別出彼此的差異。房子之間,彼此愈能相互呼應的結構,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愈大。原則上,許多房子之間。依平均單價的高低,以及單價差異的大小,我們可以區分出四種不同類型的結構。每種類型各自有其成因、優劣,同時也吸引著不同的消費者,其如下所示。   魅力結構   魅力結構內的房子,平均單價高、且單價的差異較小,堪稱素質整齊,對各種類型的消費者,都有極大的吸引力,例如:前述的葫洲站周邊A區塊。   消費者購屋時,會考量許多因素,例如:小孩的教育、家庭的採買、出入的方便、居住的安全、日後的發展等。若一個結構,能同時滿足的項目愈多,且每一項目的品質相對也愈好,成為魅力結構的機會就愈高。   下圖是以捷運內湖站為核心,周遭成交社區的分布圖。同樣地,我們將其依單價的高低,區分成藍、黃、綠、紅四個等級。藍色的單價最低,黃色較高、綠色更高、紅色的單價最高。交易時間涵蓋自 101年8月至103年12月,總計有180個社區。   上圖紫色區塊內房子,位於美國在台協會(AIT) 對面,彼此相生相應、協調一致,共同營造出一個魅力結構。在此結構內的房子,不僅現在的單價較高,未來轉手時,單價更上一層樓的機會也較高。因此,不論是預算買藍、黃、綠、紅房子的買家,均應以此做為自己看屋的首選。   在一個特定範圍內,魅力結構可以協助買方解決房子太多,不知開從何看起的問題。但若將範圍拉大,很多買方還是很困擾,不斷向我們求助,「當同時面對二個魅力結構時,該怎麼辦?」例如:上述的AIT對面,以及之前的葫洲站周遭,二者相隔並不遠,且同樣也都是魅力結構,很多買方因此不知該如何取捨?   成交量的意涵   魅力結構會不會永遠都是魅力結構?答案是:當然不會。此就跟太陽一定會下山、春天一定會過去一樣自然。人來人往、潮起潮落、結構不斷在變。所有房子相互搭配的方式,在消費者心目中的份量,經常不可同日而語;有些份量變得更重,有些則變得更輕。   如何知道一個結構目前的狀態?依據我們的觀察,結構內房屋的成交量,是一個很重要的先行指標。二個同樣屬於魅力結構的區域,若成交量的表現有差異,一個較多、一個較少,則顯示二者在消費者心目中,可能不再具有相同的份量。一個可能更具魅力,一個則顯示消費者可能出現猶疑、觀望、甚至失望的轉折。   例如:下圖分別是內湖站、葫洲站周遭社區成交量的對照。依每社區成交量的多寡,我們將其區分成四個等級,分別以藍、黃、綠、紅代表。藍色的成交量最少、黃色的成交量較多、綠色的成交量更多、紅色社區的成交量最多。   前二圖中,上圖紫色區塊,是AIT對面的魅力結構,其成交量較多的社區(紅色),明顯多於下圖葫洲站周遭的魅力結構;且成交量小的社區(藍色),AIT對面亦較葫洲站周遭為少。   整體而言,AIT對面的魅力結構,成交量相對較大,顯示有一定的買盤支撐,在消費者的心目中,吸引力仍是有增無減,處於向上攀升的階段。相對地,葫洲站周遭的魅力與其高房價,二者間是否仍能相輔相成、相互拉抬?則似乎進入撞牆期。交易量縮的格局,顯示消費者有觀望、遲疑的心態。後續若部分社區,出現價跌的現象,則整體結構不排除由魅力轉為風險結構。   風險結構   所謂的風險結構,指的是區域內房子的平均單價,仍然能維持高檔,整體氛圍對消費者,仍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與魅力結構相比,價差卻相對較大,顯示高單價房子雖然仍是主流,但部分社區的單價偏低,且比例有增加的趨勢,例如:前述的東湖站周邊B區塊。   依據我們的觀察,風險結構經常位於魅力結構的旁邊,屬於一種外溢效果的不確定。每當一個魅力結構形成,效應即會不斷擴散;就像一個颱風眼般,會不斷將更多的房子吸納進來,成為自己結構的一部分;更嚴格來說,應是每棟房子都希望自己成為魅力結構的一部分,而不斷靠攏。當然,能夠吸納的範圍終究有限,結構吸引力會不斷向外遞減;消費者看法逐漸分歧,終致價差開始拉大,形成魅力結構旁的一個風險結構。   下圖是一般稱為內湖四期及其周遭的房價分布。總計有163個社區,交易時間涵蓋101年8月至 103年12月,平均單價約為60萬,在內湖區已屬高價,顯示該區整體的搭配,已獲一定程度的認可。我們同樣依單價的高低,將所有社區分成四個等級,由低至高,依序為藍、黃、綠、紅。   上圖顯示,內湖四期的魅力結構核心,主要在國防醫學院對面,圓形框框的範圍。結構吸引力隨著相外圍擴散,而逐漸減弱,形成所謂的風險結構。一是往成功路三段方向的A區,另一是往金湖路擴散的B區。二區域內的房子,一方面雖然平均單價較高,但價差也逐漸擴大,整體的不確定感增加。   一個結構吸引消費者的原因,不論是:景觀、悠閒、品味等氛圍,代表的都是一種集體共有的感覺,此感覺會隨著結構範圍的擴大,而逐漸產生分歧。雖然,感受到景觀、悠閒、品味的人還是很多,但愈往外圍,不以為然的人,可能也同時增加。大家對房價的看法,也逐漸產生分歧,房價開始出現落差,結構逐漸由原來的魅力,轉為所謂的風險結構。   例如:一棟房子在魅力結構的核心,可能可以賣30萬/坪,但愈往外圍,卻可能只值25萬/坪,不過,有些房子也許仍能保持原有的身價,於是,形成一個在魅力結構旁邊,平均單價仍高,但價差也很大的風險結構。   下圖是士林天母地區的房價分布圖。總計有395個社區,交易涵蓋時間為:101年8月至103年 12月止。我們將這些社區,依成交單價的高低,區分成藍、黃、綠、紅四個等級。藍色最低、黃色高些、綠色更高、紅色為單價最高的前25%社區。透過單價高低的分布我們希望能更深入了解一個地區的交易內涵。   天母商圈曾經是台北時尚、美食、異國風情的代表;而天母東、西路,則是當時天母盛極一時的代表;然而,時至今日,隨著天母商圈的沒落;天母東路及忠誠路,雖然依舊能保有傳統的榮光,維持既有的魅力於不墜(參考上圖);不過,天母西路卻逐漸失去昔日的丰采,而轉為風險結構(上圖紫色區塊)。   風險結構標示著看法的分歧。商圈會興起、會沒落,商圈本身不會承認,然而,透過所有房子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價值,卻能清楚標示出,既有的絢爛,可能已經開始黯淡。一棟房子的成交價格,也許不能說明甚麼,但上百棟房子的交易價格,卻絕對能透露出:有些地方,消費者的看法仍然與過去維持一致;但有些地方,消費者的看法卻已經產生動搖,逐漸有分歧的現象產生。   我們的結構分析,對消費者決策,能提供更多資訊。下圖是捷運南勢角站周遭的房價分布圖。總計有278個社區,交易涵蓋時間為:101年8月至103年12月止。我們將這些社區,依成交單價的高低,區分成藍、黃、綠、紅四個等級。藍色最低、黃色高些、綠色更高、紅色為單價最高的前25%社區。   由上圖,不難發現:捷運南勢角站周遭,已形成一個魅力結構。捷運站加上夜市,確實對消費者形成一定的吸引力。不過,愈往南走,吸引力的不確定性漸增,至興南國小附近(圖中紫色區塊),結構就開始由魅力轉為風險。很多不動產業者,喜歡炒作商圈的話題,例如:捷運站、夜市、學校等。表面上看,商圈確實對消費者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潛在的問題是:商圈的界線在那裡?是不是超過一定的範圍,商圈的吸引力就會開始打折?   沒有一個商圈的範圍能夠無限延伸。傳統的商圈概念,因為缺乏客觀數據的衡量,所以,經常只是一個拉抬房價的話題,而非嚴肅探討合理房價的基礎。我們的結構分析,告訴所有人,每個商圈都有界線,且越過這條線之後,恐怕商圈帶給消費者的不確定會遠大於確定。

延伸內容

房價資訊中的專業倫理、職業倫理與制度倫理
◎文/花敬群(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副教授、中華民國住宅學會理事、合作金庫銀行董事)   「房價」,房地產市場中最受矚目的字眼與資訊,長期以來像魔咒般緊箍著整個社會,卻也像魔戒般引誘著整個社會。我們經由市場、業者、媒體與制度,製造出房價資訊,卻嚴重欠缺駕馭這項資訊的能力。於是,市場與制度反過來被房價所駕馭,引領整個房市、相關行業與參與者,進入不知是雲霄飛車還是旋轉木馬的軌道。我們都不知道,前方山洞的後頭,會是怎樣的路段?   現實市場中,掌控交易過程中的房價資訊優勢,就等於掌控利益分配的權力。當房價資訊優勢越容易被壟斷或塑造,市場交易就越容易出現不公平或剝奪,投資與套利行為就越受到鼓舞,劣幣逐良幣與勾結串謀的現象就會越普遍。這些我們熟悉的房市狀態與問題,我們習以為常的市場「常態」,本質上卻是非常「變態」的結構。甚至,當有人希望對市場亂象進行合理的改革或調整時,就會立即引來「打房」或「仇富反商」或「不尊重市場機制」的扭曲論調。   台灣房市的病徵雖然是投機炒作等亂象,但真正的病灶卻是心病。我們的市場與投資人看待房市的心,是「賺錢」、「欺瞞」、「勾結」與「炒作」;我們的政府看待房市的心,是「獻金」、「高層」、「麻煩」與「放任」。我們的學者看待房市的心,是「理論」、「模型」、「理想」與「批判」。但我也了解,市場參與者其實希望用專業與服務來獲利,政府官員當然希望市場能穩定與健全,學者專家也希望建構出最適境界的市場運作結構。   我一直相信,導致這些心病或現實與期待落差的原因,除了貪婪這項人性外,主要的原因在於各界從來都沒弄清楚市場真相,也沒弄清楚發展標目標。因此只能得過且過,先求自保。雖然我們也都知道,現實環境從不等人,敗壞與扭曲的事情還都繼續發生著⋯⋯   很為國家慶幸,我看到一顆「務實」、「用心」、「專業」與「關懷」的心。   衡定房屋房孝如總經理大作:「多少錢才合理——百萬筆房屋交易的教訓」。   這是一本讓政府、業者與學者,一方面感到慚愧,一方面感到興奮的專業著作。本著作分為「房價透明,刻不容緩」、「房價透明,決策自主」與「房價透明,消費覺醒」三大部分,並從市場實務、資料探勘 (Data Mining)與建立評估體系等分析過程,具體呈現房價資訊的不透明問題,以及因此所產生的各種不公平競爭現象,並提出有關政策改善與消費者如何自保自救的建議方案。   整體而言,本書是兼具問題現象澄清、分析方法創新、資料具體豐富、政策建議明確等多元價值的著作。更重要的是,透過本書探討的議題與內容,讓各界得以重新思考,有關房價資訊中的「專業倫理」、「職業倫理」與「制度倫理」,這三項深刻且重要的產業發展議題。   房地產的專業是什麼?在台灣,這確實是個非常需要被仔細辯證的題目。在此,我將「專業倫理」定義為從事房地產研究與分析專業者,對市場發展的責任。這項責任不僅止於從事以房地產為對象的學術研究,或者對市場亂象的批判。更積極的責任在於研究切適的市場資料分析方法與架構,讓市場運作的結果 (無論好的或壞的),都可以持續性的被看到與驗證。這也是資訊透明的最上層目標。   「多少錢才合理」這本書,先透過實價登錄資料的逐筆定位,再歸納出個別社區交易資料的集合,接著從個別社區在不同時間、不同樓層等面向,觀察各種價格趨勢,比較相似社區的差異。這是一項辛苦費時的苦功夫,累積出來的資料庫,卻可以提供各界判斷不同社區與不同時間點下,成交價格的離散程度。這項由資料 (data) 加工所產出的資訊 (information),讓我們可以判斷哪些社區可能投機客比例較高,哪些人可能買貴了或賣便宜了。在此過程中,我們看到一位專業者,辛勤的探究資料的內涵,提供出實務上具體可運用的分析方法與結果。   作者在第四章提出的「結構吸引力」理論,是本書專業倫理發揮最精彩的部分。他從相鄰區域中各社區的平均價格高低,與價格離散程度的大小,將不同地區的小範圍建案集合,區隔為「風險結構」、「魅力結構」、「穩定結構」與「重建結構」。在這樣的分類之下,作者先說明各種結構的市場特性與投資 (或購屋) 意涵。然後經由實際資料運用,讓我們清楚掌握現實環境下,不同地段的市場本質。經由這樣的資訊 (information) 解讀,產出的就是市場上真實的知識 (knowledge)。有了這些分析基礎當後盾,買屋或賣屋的決策 (decision) 不需要猜測,不用瞎子摸象,更不用賭,可以讓決策在清晰的資訊基礎下合理達成。   本書第六章關於替代方案選擇的分析中,作者提出「指標型替代方案」、「順序型替代方案」與「三思型替代方案」,也是書中另一處亮點。這是一套提供購屋者,在面對數個購買標的時,如何選出較佳結果的心法與招數。其中也納入前述「結構吸引力」做為評估項目的一環,因此對自住客與投資客,都是非常適合且務實的操作模式。   這就是我所說的「專業倫理」的具體展現。亦即,專業研究者的價值中,很重要的部分是在為市場找出「馭繁為簡」且「合理務實」的方法。本書所提出的創新分析架構,確實符合這樣的功能與意義。   本文所稱的「職業倫理」,當然指的是房地產從業人員應該提供正當且正確的服務,讓付費的買賣雙方獲得專業且安全的交易過程。本書貫穿全文都持續關注著當前國內房市存在的許多「不倫理」的執業手法,其行為之惡劣,對價格資訊操作之扭曲,令人扼腕。作者感慨的提到「房仲與投機客已聯手發展出一個層次分明、結構嚴謹的生態體系,消費者根本難以個別的力量從此生態系統中逃脫。」   更讓我驚訝的是,文中作者引述2013年勞委會調查結果:「不動產業高居自殺危險行業之首,1.228% 從業人員曾試圖自殺。」這項訊息讓我在關心房市改革之餘,更深刻了解改革也是解放房市從業人員枷鎖的重要行動。   本書在職業倫理的積極意義方面,主要可從文中的許多分析,都是站在提供「專業顧問服務」的角度,重新定位仲介工作的本質。提供對的價格、對的房子與對的服務,取代過往所提供的篩選過的價格、未盡符合需求的房子與扭曲片面的服務。這樣的觀點,或許可說是房仲業的大改革或大躍進,但確實是房仲業該走的方向與路徑。   特別是在本書提出的房價資料分析方法的協助下,讓房仲服務邁向專業化合理化更為有跡可循,而非只是天馬行空的理想,是值得循序漸進達成的目標。更具體地說,房仲業本就是應該特別強調職業倫理的行業,且其職業倫理的內涵中,更包含著專業服務的深化,以及為買賣雙房提供量身訂做服務的職責。本書所闡釋的資料分析方法與產出的服務資訊,確實是讓房仲業提升服務能力與競爭力的重要參考依據。   「制度倫理」的本質在於制度應以提升市場公平合理的運作條件為目標,應設法絕盡引誘套利與不公平競爭行為的制度缺口。雖然國內已實施不動產實價登錄制度,但去識別化、資料發布時效、資料正確性檢核與登錄義務人規定等問題,使得本應有效提升市場資訊透明與交易秩序的制度,反而讓有心人得以製造片面與虛假資料的操作空間。   本書特別介紹英國Rightmove與美國Zillow兩個國際上重要的房價揭露網站,告訴國人好的房價揭露系統應具備的內容與架構。從這兩個網站可知,完整門牌應該是房價資訊的基本要件,而個別物件交易的歷史資料,也是非常重要的參考訊息。此外,中國與香港的房價揭露內容中,特別強調提供個別社區 (或小區) 的交易價格資訊匯整查詢,這些都是國內實價登錄制度應該盡速改進之處。   如果國內實價登錄能夠取消去識別化,再加上物件所在社區資訊的提供,相信在學術機構與民間團體的專業創意下,一定可以為市場提供更詳實完整的資料分析成果。如作者在第二章所言,目前在其技術以相對成熟情況下,因去識別化規定,造成每筆資料需要0.2小時的加工處理人力成本。這種不當規定所造成的無謂成本,只是降低實際登錄資料的使用價值與抑制資訊發展的機會,對市場資訊透明與產業正常發展更是有害無益。政府實不應該再假借個人資料保護之名,繼續維繫這不當制度。因為從英美等國的經驗可清楚得知,房市交易資訊透明化並不涉及個人資料保護範圍,而是提升市場健全發展的必要條件。   此外,本書特別強調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規定「雙方代理」制度的不當。依據民法的精神,除非經本人許諾,原則禁止自己代理及雙方代理的情形,因為在此種情況下將會產生利害衝突的問題。然而,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的規定,卻便宜行事的站在仲介利益角度,規定以雙方代理為原則。這項規定確實是造成仲介業以服務賣方為主,卻依法得向未被合理代理,甚至可能受害的買方收取服務費的亂象。同時也是導致前述「房仲與投機客已聯手發展出一個層次分明、結構嚴謹的生態體系」的根本原因。   面對這項制度倫理的缺口,作者特別提出「建立買方仲介制度」的呼籲。並進一步說明買方仲介服務的主要內容,包含提供「個案案源」、「個案挑選」、「個案評估」、「個案議價」與「個案簽約」等專業服務,並認為辦理移轉登記的「指定地政士」權利應屬買方,以確保交易安全。   作者在本書最後「消費者意識的覺醒」,向消費者提出四項維護自身權益的建議。包含拒絕雙方代理、避免不對的價格 (要求充分的比價服務)、要求仲介提供不動產「價格說明書」,以及要求仲介提供賣方非投機客的「自清證明」等。我認為,這些建議與要求不只是購屋者在當前制度倫理不足下的自保措施,更是引導仲介業者提升服務能力,與督促政府修訂不適宜法制的重要行動。特別是買方仲介制度的推動,確實是國內需要積極彌補的制度缺口,而這項制度的推展,除了必要的法令制度外,房價資訊的充分揭露更是必備的要件。   房價資訊不透明所產生的「交易的教訓」,告訴我們價格資訊不對稱、價格資訊扭曲錯誤、價格資訊操作、價格資訊分析不足與價格資訊制度不當,使得市場陷入多元的不公平競爭,並引發各種透過市場交易與專業服務下的投機、欺瞞與剝奪。終究,市場內的行為存在著複雜的關聯,如果最源頭的價格資訊與最基本的交易服務制度都存在重大問題,衍生而來的勢必是無效率與不公平。然而,房地產是國家最大的內需產業,問題充斥的房地產市場,對經濟發展與人民財富保障的危害,遠大於既得利益者所獲取的金額,這是政府該面對的責任。   最後,我要向本書作者衡定房屋房孝如總經理,以及協助進行房價資料分析校正的黃美玲教授,至上我的敬意。這本書的撰寫與資料處理,反映著兩位專業者對市場發展的憂心與盡心。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們沒有放棄;這原是政府與市場該做好的事,但他們擔起責任給社會提供指引。   我認為,這不僅是購屋人該仔細閱讀的書,更是房地產從業人員、政府官員、社運團體與學者專家,都應該仔細閱讀的書。同時也是相關科系大學高年級與研究所的必備教材。   當然,從純學術研究的角度而言,本書的分析角度與方法確實還存在深入探究的空間,但這是研究者的責任。本書提供了精采的起點,學者與相關專業者接棒,讓房價資訊更充實完善;相關業者接棒,讓專業服務與產業競爭力更完整落實;政府官員接棒,讓法令制度更合理進步。   我還是要再說,這本書真的太棒了。

作者資料

房孝如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碩士 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博士 現任 衡定房屋仲介有限公司 總經理 衡定資訊有限公司 總經理 願景 推動賣方競價交易機制 建立買方服務作業標準

基本資料

作者:房孝如 出版社:城邦印書館 出版日期:2016-03-28 ISBN:9789869290111 城邦書號:3AB1060 規格:平裝 / 全彩 / 296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