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全新完整譯本)【暢銷紀念版】
-
[鍛鍊領導力最佳工具]:《模範領導》+《模範領導實戰手冊》(暢銷全球領導經典,最新增訂第六版)
-
透視聯準會:憑空創造貨幣、操控利率、危機救世主,聯準會如何牽動世界經濟與你我的資產
-
投資金律(新版):建立必勝投資組合的四大關鍵和十八堂必修課
-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四部曲(《一個投機者的告白》《金錢遊戲》《證券心理學》《股市解答之書》四書)
-
持續買進: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
-
一個投機者的股市解答之書
-
隱性潛能:華頓商學院最具影響力教授,突破天賦極限的實證科學【附潛能提升秘訣卡】
-
超前部署賺好股:報酬是靠耐心等待出來的,用16年獲利58倍
-
納瓦爾寶典:從白手起家到財務自由,矽谷傳奇創投家的投資哲學與人生智慧
內容簡介
作者資料
亨利‧明茲柏格(Henry Mintzberg)
凝視現實的管理大師——明茲柏格 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追求卓越》一書的合著者)曾說:「亨利‧明茲柏格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位管理思想家。」 亨利‧明茲柏格(Henry Mintzberg),1939年生,加拿大人。1961年畢業於加拿大蒙特婁的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機械工程科系,1961-1963年任職於加拿大國家鐵路局的作業研究部門,後於麻省理工的史隆管理學院(Sloan School)獲得管理學博士。現任麥基爾大學Cleghorn管理學教授、法國楓丹白露的歐洲管理學院(INSEAD)訪問學者。他曾擔任策略管理學會(Strategic Management Society)會長,並為該學會創始人之一。管理學會(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將他選為2000年的年度傑出學者(Distinguished Scholar of the Year)。《金融時報》也推舉他為2001年十大最佳管理學者之一。 明茲柏格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企業策略學者,也是最具原創力、最不同流俗〔或說是激進)的管理思想家。他的特色是以工程師一般的專注與熱情,持續凝視企業的真實面。他關注的主題,環繞在經理人的角色、策略規畫、直覺的重要性、組織結構,與MBA教育的改革。 明茲柏格1973年的第一本書《經理工作的性質》,讓他備受注目;1975年他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的論文〈經理人的工作:傳說與真相〉(The Manager's Job: Folklore and Fact),更讓他聲名大噪,並獲得該年的麥肯錫論文獎第一名。 這些成果都是脫胎自他1968年的博士論文。透過實地調查,他分析了經理人的實際工作情況,其時間分配與活動方式,例如:「經理人是以非常緊湊的步調在工作,他們的活動特徵就是簡短、多樣化而且斷斷續續。他們以具體行動為目標,並不喜歡思考性的活動。」「經理人非常偏好非書面的溝通工具,也就是電話和會議。偏愛口頭資訊以及軟性資訊。」「經理人很少把他所聽到的事情寫下來,因此,組織的策略性資料庫,不會是公司的電腦,而是經理人的腦袋。」這些結果迥異於一般人對管理者的既定印象。明茲柏格的結論是:管理是一門藝術,而非科學。管理技能是無法傳授的。 由於對管理者的研究,明茲柏格進而研究組織結構。1979年《組織的結構》中首度提出組織的五種類型;到1989年《閔茲伯格談管理》一書,他將組織分為七種類型:創業型組織(Entrepreneurial Organization)、機械型組織(Machine Organization)、多角化組織(Diversified Organization)、專業型組織(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創新型組織(Innovative Organization)、使命型組織(Missionary Organization)和政治型組織(Political Organization),並探討組織的結構配置、結構要素、協調機制、權力系統等等,最後導出組織的生命週期說。這本書是認識明茲柏格思想的最佳入門書。 策略規畫的問題,也是明茲柏格的思想重心。脫胎自1967年第一篇博士論文〈策略形成的科學〉(The Science of Strategy Making),明茲柏格於1987年《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策略的精心打造〉(Crafting Strategy)一文,為他贏得該年的麥肯錫獎第二名。從其妻製作陶器得到的啟發,他發現製作陶器的過程和策略形成極為相似,而用「精心打造」(craft)這個字眼,來描述在組織中作策略的困難。一方面,「精心打造」可以傳達出傳統手工藝的感覺,呼應管理者藉由親身參與、對手邊素材的感受、日積月累的經驗而得到策略,和經理人坐在辦公室裡「規畫」策略完全不同。 明茲柏格不苟同正規的、分析式的策略規畫(strategic planning),他說:「有效的策略不一定是深思熟慮下的結果,它們往往是意外突現的(emergent),以各種奇怪的方法發展出來的。」正因為如此,「分析—規畫」往往有其局限性,而他則主張「左腦規畫,右腦管理」、「結合分析與直覺的管理」,並非左腦對管理者就不重要,而是要「分析與直覺並存」,小心區別何者該用分析來處理,何者該留待直覺。 在這一點上,明茲柏格毫不留情地批評「過度重視分析」的後果。例如他嚴厲批評越戰時期甘迺迪政府的國防部長麥納馬拉(Robert McNamara),他是哈佛的MBA,於越戰決策時導入大量分析方法(如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PBS〕和成本效益分析),而忽略了許多軟性資訊(如一條條人命代表的意義、農夫臉上的表情、道德判斷力等等)。同樣,他也批評華爾街人士以及美國企業裡的財務專家,「這些人離那些製造商品、銷售商品、使用商品及售後服務的人最遠,但就因為他們受過財務訓練,所以控制了整個公司。」他說,成功的領導者如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和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都是工程師出身,願意弄髒他們的雙手。 《策略規畫的興衰》是明茲柏格1994年的著作,對策略規畫提出基本批判。「策略規畫」一詞本來就自相矛盾:規畫的核心是分析,而策略則著重在「綜合」(synthesis),因此策略是無法被規畫,諸多企業的策略規畫失敗可以為證。追溯策略規畫的起源和歷史,他認為必須藉由「非正式的學習」與「個人的洞見」,重新思考策略規畫的過程。1998年《策略管理之旅》一書則說:「我們是瞎子,而『策略形成』就是我們的大象。」然後洋洋灑灑的列出策略管理的十大學派,指出其盲點、貢獻與侷限,最後說明如何綜合觀之,讓大象現形。 在教學研究之外,長期以來,明茲柏格都是MBA教育最積極的批評者。他說:「想要用兩年的課堂訓練,把一批聰明但毫無經驗的年輕人變成有效的經理人,實在荒唐。」他認為商學院對左腦瘋狂崇拜,過度注重分析是不對的。「經濟學、數學、行為心理學、電腦,早就訓練過頭了。」「我理想中的管理課,分析式和解答式的內容會少一點,多一些軟性資料,以及對組織世界實際如何運作的『描述』。」 幾年前,他將批判化為行動,與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管理學院的強納森‧格斯林(Jonathan Gosling)合作,展開「國際管理實務碩士班」(IMPM; International Masters in Practicing Management)的計畫,第一期自1996年開始,長達16個月的學程,橫跨5個國家:加拿大、法國、英國、印度、日本。先進行兩週的模組(Module)訓練之後,學員們必須回到工作崗位上,將所學應用在工作中,並撰寫報告,定期與導師(需為同一領域)會面,學習在工作環境中創造真正的改變……。 蓋瑞‧哈默爾(Gary Hamel,《啟動革命》一書作者)在談到明茲柏格時說:「我喜歡明茲柏格有五個原因:他是世界級的『反偶像崇拜者』;他對真實企業裡的種種亂象甚感興趣;他是說故事的高手;他兼具概念性與務實性格;他從不相信簡單的答案。」 哈默爾的看法,相當程度地勾勒出了明茲柏格的性格與特色。到今天,他仍舊將教學和研究擺在第一位,這和其他管理大師大不相同,也是他的堅持。最後,謹援引《閔茲伯格談管理》一書的前言,做為結語:「組織供應了我們一切,卻也剝削了我們。它們滋養我們,但也折磨著我們。我們全都可以三不五時的從中逃開,少數人甚至可以完全擺脫它們獨自過活。儘管如此,大多數的人仍然必須拋開自我,將大半的公共生活與私人生活交到它們的手上。所以我們需要更了解它們。」 作品年表: 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Work, Harper & Row, New York, 1973.(《經理工作的性質》,五南,民81,絕版) The Structuring of Organizations,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1979.《組織的結構》 Structures in Fives: Designing Effective Organizations,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1983. Power In and Around Organizations,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1983. Mintzberg on Management: Inside Our Strange World of Organizations, Free Press, New York, 1989. (《閔茲伯格談管理》,中天,民89) The Strategy Process: Concepts, Contexts, Cases (with James B. Quinn), 2nd Edition,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1991. The Rise and Fall of Strategic Planning,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Hemel Hempstead, 1994. 《策略規畫的興衰》 Strategy Safari: A Guided Tour Through the Wild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with Bruce Ahlstrand, Joseph Lampel), Simon & Schuster, 1998. 《策略管理之旅》 Why I Hate Flying: Tales for the Tormented Traveler, Texere, 2001. (《為什麼我討厭搭飛機》,經濟新潮社,民91)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