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軍事戰略 > 軍事
最長的一日-1944年6月6日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隆美爾的侍從官藍格清清楚楚記得隆美爾為戰略作總結的那一天。他們都站在一處闇然無人的海灘上,隆美爾身穿一件厚實的軍大衣,脖子上繞著一條舊圍巾,大踏步走來走去,揮舞著他的元帥指揮杖。他用指揮杖指著海灘灘沙說道:「戰爭的輸贏就在海灘上,我們僅僅只有一個機會阻止敵人,那就是他依然還在水裡掙扎著要上岸的時候……。我們的預備隊決不會開到攻擊點,甚至考慮到使用預備隊也是件蠢事。『主抵抗線』就在這裡……我們所有的一切,都務必放在海岸上。相信我,藍格,登陸的頭一個24小時,對盟國,也對德國,會具有決定性,那會是最長的一日。」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法國諾曼第登陸 。考李留斯雷恩的《最長的一日》即描述登陸日的盟國大軍官兵、德軍以及陷身其中的平民的故事。這本書當年風行全世界,福斯公司耗費鉅資將之改編電影,重現當日戰場面貌,成為戰爭片的經典。   麥田出版爭取到原著的授權,邀請名譯家黃文範先生精心翻譯,在諾曼第登陸50周年紀念日呈現給讀者大眾。

作者資料

考李留斯雷恩(Cornelius Ryan)

著名戰地記者、新聞從業人員、編輯和作家。1920年6月5日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市。20歲那年來到倫敦擔任文員,但他的志向是成為一名文字工作者,因此於1941年加入路透社,進而在1943年成為《每日電訊報》的戰地記者,負責採訪第8航空軍及第9航空軍的新聞。 他曾隨轟炸機隊深入德國上空參與過14次轟炸任務。D日當天,他先是從天空見證了盟軍對歐洲大陸的反攻。返航落地之後,再轉搭快速船艇橫跨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前往還在激戰的諾曼第灘頭進行最直接的現場採訪。這一天他剛滿24歲加1天。隨後他跟隨盟軍尖兵——巴頓將軍的第三軍團橫掃法國、跨過萊茵河挺進德國,直至納粹投降為止。歐洲戰事結束後,他又奔赴太平洋戰場前線採訪,並且開設《每日電訊報》在日本戰後的第一個辦事處。1946年轉戰耶路撒冷,擔任報社的中東區採訪主任。 1947年移居美國,從此以北美為家。雷恩輾轉於《時代》、《新聞週刊》、《柯利爾》等媒體。「二戰經典三部曲」的出版使他享譽全球。《最長的一日》深獲肯定,也換來雷恩在著名文學雜誌《讀者文摘》的固定任職。 雷恩一生得獎無數,深獲各界肯定。然而他最希望獲得的普立茲獎卻與他無緣。 1970年被診斷出患了癌症,但他依然正面應對,正如同他在戰場上採訪一樣,並且把生命剩餘時間都用在完成他的最後著作《奪橋遺恨》。 雷恩於1974年11月25日辭世,享年54歲。為紀念他在新聞和歷史寫作方面的傑出貢獻,美國海外記者俱樂部(Overseas Press Club America,OPC)於1957年創設了「考李留斯雷恩新聞獎」,至今依然以頒發此獎項,表揚在國際議題上有傑出表現的非虛構寫作作者。

基本資料

作者:考李留斯雷恩(Cornelius Ryan) 出版社:麥田 書系:軍事叢書 出版日期:1994-05-01 ISBN:9789577081643 城邦書號:RM1008 規格:284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