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職場工作術 > 溝通談判
大出洋相是成功的一半:百萬人信賴的心理諮商專家,溝通5撇步教你自在應對各種狀況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 大出洋相是成功的一半:百萬人信賴的心理諮商專家,溝通5撇步教你自在應對各種狀況

  • 作者:芭芭拉.貝克漢(Barbara Berckhan)
  • 出版社:臉譜
  • 出版日期:2012-06-07
  • 定價:240元

內容簡介

本書,是寫給主管的妳、下屬的你、老婆的妳、爸爸的你、媳婦的妳……還有總在出糗的你! 輕鬆溝通只要五招,不論怎樣的你,在任何情境下,人人都會欣然接受你、一路挺到底。 生活中,好多看似常見卻又難解的困擾。有時候好像怎麼說、怎麼做,都不能圓滿解決問題。該如何才好呢?請問芭芭拉老師: ◎ 走進7-11,發現店員正在熱烈聊天,對我的靠近渾然不覺,該如何不失禮地打斷他們的對話啊? ◎ 我的同事人很善良,工作又勤快,實在沒什麼好挑剔,可是他老愛貼著我說話,很想請他保持距離耶! ◎ 餐會上有好多食物,我既想吃、又怕不優雅會被旁人嫌棄。美食當前卻不知如何動手,好痛苦呀! ◎ 和新客戶第一次見面,他看起來很謹慎,我這麼大喇喇,好怕說錯話喔!該怎麼校準彼此的頻率呢? ◎ 我穿了全身的慢跑裝去參加一門瑜伽課,看起來跟同學們好格格不入唷!怪不自在的怎麼辦呀? ◎ 我和另一半都很忙碌,回到家累得一句話也說不上,還要照顧小孩,怎麼讓他/她幫我分擔一下? ◎ 婆婆嫌我懶惰,老實說我也覺得老人家好囉嗦,但還是要跟她相處哪,又不能躲一輩子,怎麼辦? ◎ 為什麼潔西卡的媽媽說什麼都能逗她開心,我說什麼都會讓孩子抓狂?可是他做錯事阿,我不該罵嗎? 以上場景,你也許多多少少有遭遇過。當時你是如何應對的呢?有沒有成功化解問題? ◎ 溝通,最重要的平凡習題 我們無時不在面對人際交往的情境,不論是在火車上遇到的鄰座乘客,或是朝夕相處合作的同事,甚至是每晚同床共枕的伴侶,爭執、衝突或者冷漠以待,都是免不了會發生的問題,時不時地對我們下戰帖。 本書作者芭芭拉.貝克漢是德國知名的溝通顧問,其著作已行銷全球達百萬本以上。她在書中提到的許多案例會讓你發現,原來我們生活中遇到的許多問題往往都是溝通不良引起的。人與人之間要搭起良好的關係和深厚的了解,並非全然是可遇不可求的緣份;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如何有效的溝通,才能經營出優質的交流。 透過本書,你會發現原來與人來往並不是一個必須費盡心機的過程,只要採行五個簡單又真誠的步驟,你就可以輕鬆地做自己,也讓別人開心地接受你。那麼不論下次再遇到什麼困窘的場面,你肯定都能自在又從容地應對,讓問題迎刃而解。 ◎【輕鬆溝通5撇步】 引起注意 --> 良好的接觸 --> 相同的頻率 --> 我認同你!--> 說出漂亮的話 1. 引起注意 溝通的第一步,當然要人注意到你。一句簡單又關鍵的原則就是:人的注意力會自然地追隨那些吸引人的刺激事物。書中提出了四個簡單的誘餌可以使用,不過要記得一點:你可以決定自己要說什麼,卻不能左右別人的反應。所以只要做好自己能掌控的部分,不要非得掌握全局。 2. 良好的接觸 引起注意,為我們開啟了溝通的大門;而下一步,不需要急著往裡衝,而是慎重地跨出第一步。在溝通的原則裡有一個要點:人優先,事物次之。所以初次與人接觸十分重要,它彷彿一個滑坡,如果沒有好好地重視對方,彼此的關係就會像溜滑梯一般無止境地下滑。書中簡要地提出了許多情境推演,甚至連老公不理你都有藥方可以治療喔! 3. 相同的頻率 頻率就是共鳴。有共鳴的兩個人,一定能建立良好的關係。雖然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但只要用對方法就能讓人人校準到相似的頻率。在此,作者大膽地提出了一個觀點:隨便別人怎麼看你。真的,你無法決定別人對你的印象好壞,但只要頻率對了,根本不必處處迎合他人。想知道如何解決親子代溝的問題嗎? 看這一段就對了! 4. 我認同你! 溝通最強大的工具是什麼? 認同。不論我們做什麼事,通常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認同。而這個詞其實就意謂著:接受他人目前的樣子。接受他人之前,當然要先接受自己。自在地做自己,然後用不激進的方式接受他人。婆婆不喜歡你怎麼辦? 男朋友跟你的生活習慣不同怎麼辦? 在此教你怎麼妥適地說出認同,更告訴你如何不開口也能表達認同。 5. 說出漂亮的話 這真是最不容易的事了! 遇到與自己不合的人,真能不弄僵氣氛地說話? 其實,說出漂亮的話就是:以客氣有禮的方式維護自我權益。這項本領是人人生存之道,怎麼能不懂! 以後別人再對你粗魯,像是打斷你說話、剪趾甲不清理,或是吃掉你放在冰箱的優格,不必再動怒了,看看作者怎麼教我們以漂亮的言辭捍衛自己的權益! ◎ 不教操縱,不學影響,做自己就對了! 我們總是心存期待,這是導致我們與別人溝通困難的根本原因。我們希望周遭的人說什麼和做什麼,只要有人說話不中聽,或者沒依我們的期望走,就經常感到失落或生氣。 該怎麼辦才好?德式溝通可以讓我們不費力地改善困擾,感覺輕鬆許多,只要我們降低要求、不抱期待;重要的是:讓別人作他們自己,我們也才能夠勇於作自己。儘管對方非我族類,我們依然覺得對方OK。惟有如此,才能準備就緒開啟一場真正的交流。

目錄

◎序言

◎第一招:引起注意

‧如何使別人明瞭你正注意他
‧四個注意力誘餌
‧如何設法使人傾聽
‧注意力的幽靜樂園
‧摘要

◎第二招:良好的接觸
‧如何與陌生人建立起良好的接觸
‧與你的分類歸檔思維接觸
‧你可以藉此洞悉他人
‧摘要

◎第三招:相同的頻率
‧你可以更輕鬆的走近他人
‧你可以藉此建構出相同的頻率
‧相同的頻率?不,謝了!
‧摘要

◎第四招:我認同你!
‧什麼是真正的認同,哪些則不是
‧為什麼認同他人很重要?
‧如何認同難相處的人
‧摘要

◎第五招:說出漂亮的話
‧外交辭令能發揮什麼作用?
‧如何圓滑地表達棘手的事
‧如何找到適合的外交辭令
‧如何以外交辭令包裝你的回絕
‧你可以如此融合直言不諱與外交辭令
‧摘要

◎概要:溝通的基本原則
◎結語

序跋

序言


  到底怎麼樣才算是親切又充分理解的溝通?過去十年來,我寫過許多文章討論該採用哪種策略來解決人我的爭端,使我們在成功維護自己利益的同時,也能夠顧及並解決對方的特殊需求。然而,我從未提及如何在一開始就做出對的事—我們該怎麼跟別人交談才能建立起良好的關係。這一點是本書想探討的,也正好可以補上之前缺漏的一角。

  我將在本書中說明,如何在一開始就與別人打好關係。不管是兩小時短程火車上遇到的鄰座乘客,或者是朝夕相處共同工作的同事,或者是一牆之隔的鄰居,還是與我們分享桌子、床鋪、浴室的伴侶,該如何與他人搭起良好的關係?

  跟某人相互了解且相處融洽,純粹是可遇不可求的緣份嗎?不,錯了。良好的關係和相互了解並非純靠好運或緣份。我們所有人都能夠有意識地刻意經營出優質的交流。

  根據我過去多年擔任溝通教育訓練專員的經驗,簡單才是王道。那些明確又可靠的辦法,實際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也會行得通。

  因此我將提出能派上用場的五個簡單招數,讓你跟別人合得來。你不需要有高學歷或受過專門訓練就能運用自如。這五個招數有連續性,運用得宜就能與他人建立起溫馨又體貼的關係。

內文試閱

四個注意力誘餌(或者說,你怎麼讓別人注意你)


第一個注意力誘餌:你自己先留意別人

  你若想得到別人的注意,就從你自己先去注意別人開始。注意你周圍的人,明白表達出你察覺他們的存在,只要簡短的問候即可達成初步的目的。簡單地點個頭,說聲「哈囉!」或是「日安!」,這些作為是在暗示對方:我看到你了,而且你值得我注意—你在表現你的關注。

  當你一踏進房間便要開始釋出注意力誘餌。別沉默地坐在一旁,你可以短暫地以目光掃過已經就坐的人。一旦對方回望你,你就點個頭或說聲哈囉與他們打招呼。這麼做的出發點在於:每個人都有渴望獲得別人重視的強烈需求,而你就是那個能給予如此重視的人;你也因此讓人留意。

第二個注意力誘餌:對談時稱呼對方的名字

  任何人一聽到自己的名字馬上敏感起來。名字確實是吸引注意力的磁鐵。你跟人說話時,請記得先提到對方的名字。舉例來說,「我想接續麥爾先生剛剛提過的。」這起碼會讓麥爾先生用心傾聽你要說的話,因為你剛剛提到他的名字。

  你要更常提及在場人士的名字,因為這會使他們產生一種期待的心態。週遭的人全都因為你剛才有提到他們的名字而專心聽講,於是你就獲得了全體人士的注意。

  除此之外,這個注意力誘餌還附帶著一個有趣的心理作用。別人只需直接提及我們的名字,就能讓我們頓時有種受恭維的感覺,更確切地說,這是一種正面的關聯。

  想像一下,你在一場會議中這麼說:「卡琳剛才提到,我們必須改善我們的供貨。在策略上有必要將漢斯-尤根的專案小組納入其中。」現在卡琳和漢斯-尤根就從這個團體中稍稍凸顯出來,而他們一有機會也會禮尚往來,因此形成正面的關聯。那兩人得到了他們想要的矚目,於是現在會更注意你。你變得有意思了。

  同樣的情形也能應用在兩人的對話中。在交談中你說出對方的名字即可引起他的注意。你說話時萬一發現有人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不妨在接下來的話中直接提到對方的名字。「你知道,米勒先生,我仔細考慮過那件事。我們可以將事情簡化,只要⋯⋯」米勒先生一聽到他的名字,馬上就會從白日夢中清醒過來。心思立刻轉回談話中。

  一旦你覺得談話的對象分心了,可以在話裡插進對方的名字:「我認為這件事得好好處理,而且要盡量公平處置。施密特女士,我很高興我們現在就能針對這事交換意見。如果我們⋯⋯」

  提及名字還有個附帶的正面效果:當你在談話中說出對方的名字,會讓你說的話聽起來更加懇切與真誠。

第三個注意力誘餌:讓你的陳述聽起來更吸引人

  選一句能引起人們好奇的話作為開場白,說一些會讓所有人都豎起耳朵的話;可以是一句鏗鏘有力的話,例如「我有個提議可以使所有事情變得簡單。」或者「有一點是我們以前從沒想過的。」

  如何在你的陳述中以稍微誇張點的話作為開場白,這正是羞怯的人亟待學習的。要遵循俗話所言:自吹自擂。

  另外,你若能顯露出富感情的一面,也同樣會令人印象深刻,舉例來說:

  「我不太確定這事到底該不該現在說。」

  「關於這件事,目前是有些棘手。」

  「我現在說這些的同時,心都還在怦怦跳,因為它對我來說真的很重要。」

  藉由這麼一個效果十足的開場白,你是在告訴對方:注意了!現在要說的是一些你還不知道的事。這會引起對方的興趣而仔細聆聽。現在所有人都好奇起來,特別是假如之前的討論風格偏向於平淡、實事求是、不帶感情時,效果會更明顯。在這種客觀冷淡背景下,說出如此帶有個人色彩的陳述,簡直就是對比演出。你打破了習以為常的例行公事,投下了新的刺激。

  長篇小說或短篇故事開頭的幾句文字,之所以舉足輕重的原因就在這裡。那一小段文字決定了我們是否有興趣繼續讀下去,或者把它放回書架。

第四個注意力誘餌:發言要緊湊、扣人心弦

  你說話的風格決定了對方到底是慢慢進入迷糊昏睡狀態,還是專注聆聽。說話風格愈是單調,聽眾的心思愈早飄離。假如你講述的方式像是在自律訓練課程裡對著學員指導說明般的朗讀,你的聽眾很快就會放鬆,做起白日夢。單調的說話方式指的是一成不變的節奏,從頭到尾都是相同的音域,沒有高低起伏也毫無變化。

  務必養成能適時改變說話方式的習慣。除了使用長的句子外,也要時常穿插一些俐落、動人的簡短句子。簡短的句子能讓你話中的重要訊息深印在聽眾的腦海中。觀察你說話的對象或聽眾。當你要提到重要訊息時,不妨以一種戲劇化的聲調來敘述,彷彿你是在講述偵探故事,正打算揭露凶手是誰。

  避免口若懸河似地講個不停,偶爾也要暫停一下,讓重要的話稍稍停留,使它有機會進入聽眾的腦海中,引發迴響。這會產生全神貫注的效果;若能巧妙運用,甚至還會讓人有種屏息以待的急切心理。你可以憑藉靈活多變的說話方式來掌握住說話對象的全副注意力,就算你只是在解說平常的例行公事,譬如填寫表格或是審查估價。

我要怎麼跟有錢人說話?


  「我從事室內設計已經有十年,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獨立作業。期間有幾對富裕的夫妻成了我的客戶。面對這些客戶時常讓我感到侷促不安。他們很富有,有時也顯得博學文雅,擁有博士頭銜等等之類的。他們的休閒活動多半是打高爾夫球或網球,此外也騎馬或搭乘他們的豪華遊艇徜徉地中海。所有這些話題我都插不上嘴,因為我出身平凡家庭,從來沒有類似經驗。我要怎麼讓這些富豪客戶留下好印象?」

  這跟好印象沒關係。關鍵在於你要跟客戶展開良好的接觸,並找出你與他們之間的相同頻率。雖然你出身的社會背景與你的客戶不同,但千萬不要覺得矮人一截,而且你也不必因其社會地位而給予特殊的優惠。你的專業知識就是你的根本。

  與客戶談論你嫻熟的話題:室內設計—換言之,就是你所提議的室內設計風格。要是你的客戶說到高爾夫、騎馬之類的話題,你便洗耳恭聽。你給予這些人很寶貴的東西:注意。暢談自己的成就時,若能獲得別人殷勤的注意,任何人都會很高興。

  不需要熟悉那些閒談中提及的事物,你也能建構出相同的頻率—只要人在那裡,並且發出「是的」的訊號。老實說,有錢人也不一定都熟悉其他富豪在做的事。打高爾夫球的人不一定熟知到印度洋上塞席爾群島潛水的事,或者是如何整修古老的城堡或宮殿。就算在富豪之間,他們對某些議題可能也只有乖乖聽講和提問的份。在交談時謹守著你的專業領域,一旦客戶閒聊起來,你就當個感興趣的聽眾仔細聆聽。這麼做也會帶給你經濟上的好處:透過專心的傾聽,你可以蒐集到一些有用的資訊,例如這些富有顧客的需求和審美觀。擁有了這些資訊,你可以將你的提案修改得更精準,更符合他們的期望。這是你自己的市場調查,也可能是引導你日後擴展事業的一個契機。舉例來說,遊艇和馬廄不也需要一個富有創意的室內設計師巧手打造嗎?

你在別人身上看到的特質你本身都擁有

  為什麼平常偶爾會無法與人形成相同的頻率?

  有個非常簡單的理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時候我們會感到難以跟對方產生相同的頻率:我們排斥那位當事人。除非我們願意接受眼前對話者的作風,否則無法與
他建構出相同的頻率。

  還記得前面提過的科技男士嗎?舉例來說,假使你不喜歡他們的作風和習性,譬如這些男士的思考、言談和行為方式,你會發現找不到與他們連結的管道。你必須接受自己心靈中與對方特質相似的部分,才有可能接受對方的行事作風。

  假設你希望與一個靦腆的人建構相同的頻率,首先要做的是:別排斥你本身羞怯的那一面。即使你自認根本不屬於羞怯類型,但在你的性格雜貨店內,也許某處還是貯存著膽怯和拘謹的部分。或許你最後一次感到羞怯是五歲時站在百貨商場內的聖誕老人面前,但這樣就足以讓你了解羞怯是什麼感覺了。

  如果你根本無法接受羞怯,那麼你將面對一個有意思的難處。也許你會把心靈中的這個部分封鎖在心底深處,還很慶幸再也不必遇上它;只是當你想接觸生性羞澀的人時,你會感到很吃力,甚至很可能遍尋不著連結這個人的管道。

  要使這種禁錮在內心深處的心靈特質重見天日,關鍵就在於接受。

  接納你內心羞怯的部分,等到你打算與一個靦腆、內向的人建構相同的頻率時,再將它從深處拿出來運用。

  在你接觸並感受自己本身具有的羞怯心靈時,你的舉止也會有所改變。你不會使靦腆的交談對象覺得是在對牆壁說話,也不會滔滔不絕地對他提出要求和建議。不,你會輕柔和緩、小心翼翼,有可能還帶著些許猶豫說話;期間不時停頓,且不帶有壓力。透過這種方式,你們形成相同的頻率。

  你那靦腆的交談對象會逐漸感到自在,因為你是用他的頻率和他溝通。他覺得你親切友善,因為他跟你合得來。現在,他可以從他那羞怯的蝸牛殼中再探出一點頭來了。

接納內在的多樣性

  假如你需要與形形色色的人頻繁交談和合作,比如說你從事銷售業務,或者像我一樣授課和諮詢,那麼我要奉勸你:好好培養你的內在性格雜貨店裡的多樣特質。別排斥自我人格中的任何一部分,因為所有你排斥的自身特質一旦顯現在他人身上,你也會無法接受。少了接納與認可就不會有相同的頻率,但也不是要你對自身的評價總是往好處想。不,接納與評價無關。接受自我意謂著,全盤接受在你心裡活蹦亂跳的所有特質,毫不抗拒。它涵蓋了你所有層面的心情—你的坦率和謹慎緘默、你主動活躍和保守被動的面向、你游刃有餘的能力和不堪勝任的技能—別對它們有任何批判。你不必覺得自己內在的多樣性格都棒得不得了,只要單純地容許它們存在。這就是接受,且絕對不是一件小事。我們之中大部分人都得耗費好幾年才能做到這一點,但是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了解別人的第一步—亦即每次溝通的起步—就從自己開始。

  無論你在生命中已經完成了什麼,也無論你本身擁有什麼,所有這些都是你內在配備的珍貴部分。讓你的每一種性格和才能在你的心靈中擁有一席之地,沒有哪一個是多餘的,也沒有哪一個是不對的。你愈能接納所有內在性格的種種面向,愈會覺得輕輕鬆鬆即可找出與各色人物間的相同頻率。

  換句話說,你內在的多樣性使你能夠與三教九流人士都合得來,因為你在外面遇見的特質,都是你內在的一部分,你本身也擁有那特質。就某種程度而言,我們一直都是在跟自己溝通。

我的婆婆不接受我,要怎麼辦?


  「如果你不被對方接受,那要怎麼接納對方?我的婆婆不喜歡我。這位女士不跟我聯絡感情。她總是不斷挑剔,她不會接納我的。她認為我的廚藝不佳,煮出來的東西不配給她的兒子吃,而我的家務整理得不夠井然有序,也不夠乾淨。在她眼裡的我根本不夠好,這種情況下我要怎麼接受她?」

  我希望你能諒解我公開回答。索性告訴你浮現在我腦中的想法吧:你跟你的婆婆有相同的頻率。你的婆婆不贊同你,而你不贊同你的婆婆。你們兩人在這一點上相當類似。

  你的婆婆認為你有些事情做得不正確,這一點你們也很像。你認為你的婆婆有些事情做得不正確,比如說她對待你的態度就不對。

  你的婆婆不會接受你,這點你們也很像,因為你也同樣不會接受這位女士。

  你的婆婆挑剔你,而你⋯⋯唔,你抱怨你的婆婆。

  你能接受—而且確實是心甘情願接受—你與你的婆婆有許多相同之處?

  我知道,這是一件很為難的事。

  倘若你希望能夠與她友善地往來,那就由你主動開始。轉移你的注意力焦點,也要看看你婆婆好的一面。相信我,她一定有些長處。換句話說,停止將你的注意力焦點集中在負面事物上。你要讓這位女士知道,你看到了她好的一面而且很欣賞。請你將焦點擺在這上面。

  請你接受你婆婆在烹飪和持家上的看法與你不同,而現在最重要的是:承認事實。認同你婆婆的觀點,但無須改變自己。你依舊保有自己的想法。兩種對立的觀點—你可以單純地順應兩者。你婆婆有她自己的看法且堅持此觀點,這很自然。即使她是透過挑剔的方式主張她的觀點,那也是她的權利。你很可能覺得這些挑剔是一種排斥。沒錯,你不喜歡那些挑剔,然而你的「不喜歡」讓你能夠心甘情願地接受。你所有的感覺都很好,沒問題。

  現在我要說到重點:拋開讓你婆婆認為你夠好的想法,別去想獲得這位女士的肯定。放棄這些期待,容許你的婆婆無意肯定你。

  下一次你的婆婆又挑剔你時,你可以先發制人,當面對她說:「是哦,我們的想法不同。」或者是說:「是哦,那是你的看法。」你說這些話時別帶著惡意的口吻,或隱含不良的弦外之音,而要友善地和她交談。最好呢,就是你確實放手不再指望獲得肯定,而且將你的注意力移向你婆婆好的一面。這位女士是活生生的珍寶,就像你一樣—而你並不需要她的肯定。

哈囉你這臭臭的小傢伙

  你真能認同別人身上某些令人厭惡的東西,並接納這個人嗎?沒錯,可以。你不需要當個聖人或心理治療師就能辦到。我敢打賭,你已經做到這點了。以下就是個例子。

  想想有個甜美的小貝比。想像一下你是這小貝比的父親或母親。這個快樂的小傢伙正在做一件事,也就是全世界的小貝比都高興做的—在尿布裡便便,而且是一大坨。身為父親或母親的你就得做必要的事—更換尿布。這個提示是給那些沒有子女的人看的:嬰兒真的會排出大量的排泄物,不僅如此,還會散發出難以形容的尿布,都會不由自主地產生疑問:這麼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傢伙居然會製造如此大坨惡臭的東西,到底他們都餵這些嬰兒吃什麼啊。

  你看到、聞過小貝比尿布裡令人不快的東西之後,還可以接受這嬰兒現有的樣子嗎?就算你真的噁心得轉過頭去,還不得不用嘴巴呼吸,依然接受?你可以接納這個小傢伙,以及他獻給你的一大坨屎嗎?

  是的,你應該會。不僅如此,你還會對著躺在換尿布桌上臭臭的小傢伙微笑、逗弄他。你會愛這個小貝比,即使他會在尿布裡拉出一大堆東西、流口水、哭鬧,甚至在夜裡你想睡覺時依然故我。其實也不見得一定是你自己的小孩,你或許會伸出援手為朋友的小孩換尿布,一邊噁心得叫喊「噁!」同時又鍾愛地讚賞小貝比。

  為什麼你可以做得到?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重要。它是一個指標,告訴我們如何比照辦理地接受我們週遭惹人惱火的大人。

不要認為是針對你個人

  我們可以接受一個小嬰兒,連同他那份量十足的尿布,因為我們完全明白這是兩碼子事。我們明白,小嬰兒不等於他那些排泄物。換句話說:即使有這麼個惡臭的尿布,而小嬰兒無疑是這惡臭廢物的製造者,但他的本性仍然是美好的。此外我們也知道,小嬰兒什麼都不會,只會在尿布裡便便。我們不會覺得受到冒犯或因此生氣。他不是在找碴,故意讓他的排泄物映入我們眼簾。我們不會認為尿布裡那堆惡臭的東西是針對我們個人而來的。

  依此類推,同樣的情況也適用在我們日常遇見讓人討厭的成年人身上。這些人並不等同於他的言行所傳達的一切,所以「討人厭的傢伙」這標誌原則上是錯的。每個人的內在本質都是美好的—不論當事人此時令我們多麼厭惡。何況許多(或許是全部)討人厭的傢伙除了專惹人厭之外,也就沒做別的什麼壞事了。他們不是蓄意惹出一堆令人生厭的事來折磨人,只不過就這樣不知不覺地冒了出來。同樣地,我們也不要認定那些令人生厭的事是針對我們個人而來的。 

  當你將一個人與他的言行、情緒相提並論,那麼你是將他貶低至與他的「排泄物」相同等級,或者比較好的說法是:貶低至與他的表現相同等級。

  同樣的道理自然也適用在你身上。你也不等同於你的「排泄物」。你的言行所傳達的—別人所忍受你的—並不是你本性的全貌。在你內心深處的本質是善良、美好的,而且歸根究柢是無法形容的。

作者資料

芭芭拉.貝克漢(Barbara Berckhan)

目前居住在漢堡近郊,是溝通教育訓練專員暨專業書籍作者,專精於自信和良好的溝通。她主修教育學與心理學,二十多年來在各地巡迴演講,並且在私人企業、官方機構和各式協會中舉辦訓練研討會。 其著作普受歡迎,已經翻譯成十二種語言,總銷售量超過一百五十萬冊。

基本資料

作者:芭芭拉.貝克漢(Barbara Berckhan) 譯者:吳春諭 出版社:臉譜 書系:企畫叢書 出版日期:2012-06-07 ISBN:9789862351802 城邦書號:FP2238 規格:平裝 / 單色 / 19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