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5月會員日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藝術設計
過程:從概念到製造,從靈感到成品,原來大師是這樣做設計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特別活動

內容簡介

好看又好用的產品只有5%靠靈感,另外95%得靠苦工,完整記錄50件知名創意產品從概念、設計、製造到成品的「過程」,除了知道大師怎麼想,還要了解他們怎麼做,打破歌誦靈感的迷思,看見設計的門道。 ◆詳盡記錄50件設計大師的創意作品,從發想到完成一窺全貌 ◆逾千張圖片連續圖解,產品製作過程一目瞭然 ◆精闢介紹材質和工法,讓好靈感不再成為無法實踐的空談 ◆最全面的產品設計導覽,設計師、設計系學生、設計愛好者必讀之作 我們常常以為,那些充滿吸引力的設計產品,都是一夜之間完成的。設計一件物品牽涉到問題解決和創意,但要將物品生產出來,無論物品有多創新,都需要一套例行或事先規畫的程序。光有革命性的想法還不夠,很多時候,那只是設計師的自我陶醉而已。設計師若不了解工法,不具備扎實的技術和知識,構想再好也只是紙上談兵。 本書介紹四十幾位設計師將各式產品製作上市的漫長艱辛過程,從最初的概念發想,經過設計、發展到最後製造出成品,一一檢視這所有階段,親見產品創作面臨的真實試煉和磨難,精闢介紹材質和工法,引領找出方法,將天馬行空的構想轉化成禁得起時間考驗和評價的設計品,證明設計可以「好看又好用」。 書中介紹的設計(包括高度概念性的單件作品、手工設計、限量版收藏,乃至商業用量產品)涵蓋了最主要的幾種類型:家具、照明、餐具、織品等。悉心挑選這些作品是為了說明它們的創作者對於設計過程具有全面而完備的知識,無論這過程是條理分明的、研究導向的、科學的、意外的或甚至靈光一閃的。 本書收錄的設計,全都經過審慎的評估。例如史蒂法諾‧喬凡諾尼(Stefano Giovannoni)的「首號椅」(Chair First,利用創新的氣體射出成型,創造出看不見結構的有機形式);尤西斯‧拉爾門(Joris Laarman)的「骨頭家具」(Bone furniture,創意和電腦軟體的混種產物,模擬骨頭的精密成長模式);里德‧克朗(Reed Kram)和克雷門斯‧衛斯哈爾(Clemens Weisshaar)的「繁殖桌」(Breeding Tables,根據演算法推衍出的無限大三維結構);薩耶德拉‧帕克哈里(Satyendra Pakhalé)的「B.M.馬形椅」(B. M. Horse Chair,花了八年時間製作,結合古代技術與創新科技);伊夫‧比哈爾(Yves Béhar)的「葉片燈」(Leaf light,符合機械需求的表現主義形式);以及里歐內‧迪恩(Lionel T. Dean)的「安特羅皮亞燈」(Entropia light,數位製造的里程碑)。 在一篇通論性的導言之後,接著是每件設計專案的介紹,以說明文字加上啟發靈感的影像、草圖、製作過程的細節照片和成品加以呈現。書末還包括一篇介紹生產方法的名詞解釋。這本書提供有趣實用的洞見,讓我們了解這些創意無限的產品如何設計問世。 【專業推薦】 王中行 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系教授 王文雄 南台科技大學創新產品設計系 王鴻祥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所長 包益民 包氏國際創辦人 李政宜 和碩聯合科技設計總監 周育如 水越設計總管 林曉瑛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講師、資深產品設計師 林榮泰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洪裕鈞 IPEVO愛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翁英惠 樹德科技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陸定邦 成大工業設計系暨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程湘如 頑石文創開發顧問公司創意總監 黃雅玲 崑山科技大學創意媒體學院院長 楊裕富 建築師、雲科大副教授

目錄

◎保鑣系列∕朗‧阿拉德聯合公司

◎雕塑家具∕馬登‧巴斯

◎魯姆燈∕伊曼紐‧巴布雷德

◎單元系列瓶∕伊曼紐‧巴布雷德

◎拉沃館椅∕愛德華‧巴柏 & 杰‧歐斯格比

◎頜骨藍牙耳機∕伊夫‧比哈爾 + fuseproject

◎葉片燈∕伊夫‧比哈爾 + fuseproject

◎一童一機XO電腦∕伊夫‧比哈爾 + fuseproject

◎內在景觀瓶∕蘿拉‧柏夏

◎鋼木椅∕布胡列克兄弟

◎旅行餐具∕費南多‧布里奇歐

◎零件套桌 + 手作家具∕史蒂芬‧伯克斯

◎輕如空氣燈∕保羅‧卡克賽吉

◎只此一管浴室水龍頭∕羅倫佐‧達米安尼

◎安特羅皮亞燈∕里歐內‧迪恩

◎保麗龍椅∕湯姆‧狄克森

◎首號椅∕史蒂法諾‧喬凡諾尼

◎長8躺椅∕納塔內‧格魯斯卡

◎摩拉高腳椅∕康斯坦丁‧葛契奇

◎塞格斯塔椅∕阿佛雷多‧哈伯里

◎立體針織∕菱沼良樹

◎星塵瓶∕伊藤節 & 伊藤志信

◎一線碗∕塔夫斯‧約根森

◎繁殖桌 + 我的私人天空盤∕里德‧克朗 & 克雷門斯‧衛斯哈爾

◎骨頭躺椅 + 骨頭座椅∕尤西斯‧拉門

◎白鑞凳∕麥克斯‧蘭伯

◎都會織品∕克萊兒‧蓮恩

◎雙耳瓶 + 蜜蜂製蜂巢瓶∕托馬斯‧李伯提尼

◎S桌∕札維‧勒斯特

◎X3椅∕馬可‧馬蘭

◎米卡塔椅∕馬克‧紐森

◎B.M.馬形椅∕薩耶德拉‧帕克哈里

◎曲流生態織品∕薩耶德拉‧帕克哈里

◎靈魂椅∕路克‧皮爾森 & 湯姆‧洛伊

◎多佛羅內桌∕嘉埃塔諾‧貝歇

◎塔拉克燈∕尼爾‧普東

◎種莢媒體中心∕螺旋槳

◎敞箱燈∕螺旋槳

◎數位專案∕隨機國際

◎波卡燈∕卡林‧拉席德

◎身體節拍MP3播放器∕堺利彦

◎蜘蛛一號和二號硬碟式DVD錄放影機∕堺利彦

◎聲音織品∕艾莉絲‧桑托羅

◎哈雷燈∕李查‧沙伯

◎風鈴草燈∕維琪‧桑瑪斯

◎茶筅燈∕派翠西雅‧烏綺歐拉

◎蘭花五號織品∕尤金‧范維德霍芬

◎曼陀羅燈∕亞歷山卓‧麥狄尼  軸轉燈∕喬托‧凡度里尼

◎專利彈性木質層壓板∕凱文和巴利‧瓦茲

◎麵包椅∕吉岡德仁

導讀

【導言】

  本書介紹四十幾位設計師將各式產品製作上市的漫長艱辛過程。在光鮮浮誇的生活風格雜誌,以及琳瑯滿目的產品設計型錄的推波助瀾下,我們常常會以為,那些充滿吸引力,讓人忍不住想買來擺在四周的設計產品,都是在一夜之間製作完成:這些出版品都沒有告訴消費者和年輕設計師,產品創作的過程有多複雜,會碰到多少試煉和磨難。除了上述誤解和認識不足之外,今日的設計氛圍也令人擔憂,因為某些頂尖設計學校的課程,愈來愈強調發揮個人創意,讓技術與商業性的堅實基礎受到侵蝕。這些學校的學生一旦完成課業,立刻就得面對截然不同的情況,得開始為現實市場和真實人物而非自己的創意做設計。有人問過查爾斯.伊姆斯(Charles Eames),他的設計是為了滿足樂趣或功能,他的回答非常有名:「好用的東西強過好看的東西。因為好用的東西會流傳。」

  有將近十年的時間,「什麼都可以」的多元態度解放了設計界,沒有任何單一風格或趨勢能夠獨領風騷。除了個人化的概念式做法,以及專門在藝廊賣給收藏家的限量版設計之外,大量生產的高科技產品和低科技手工藝也相安無事。現代科技加上在產品發展和製造上應用日廣的電腦輔助設計(computer-aided design, CAD),帶動了對新素材和超柔軟材料的研究,進而促成快速原型(rapid prototyping, RP)之類的進步製程,可以創造出先前無法實現的複雜、有機形式。

  辛辛那提美術館(Cincinnati Art Museum)的館長艾倫.貝斯基(Aaron Betsky),同時也是建築和設計論述的知名評論家及擁護者,他強烈主張:「設計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扮演和藝術同樣的角色:讓我們訝異,讓我們驚駭,讓我們喜悅,而且一定要在日常經驗中為我們開啟新世界。」然而,這種「什麼都可以」的心態趨勢,也有其負面效應:華而不實的設計師藉此竄起;時髦但考慮不周的物件氾濫過剩;只關心讓媒材看起來光鮮亮麗,而不在乎整體的技術問題。

  本書介紹的設計(包括高度概念性的單件品、手工設計品、限量版收藏品,乃至商業性量產品)涵蓋了最主要的幾種類型:家具、照明、餐具、織品、生活用品。這些設計固然反映了上述種種趨勢,但最重要的是,我們悉心挑選這些產品,是為了說明它們的創作者對於設計過程具有全面而完備的知識,無論這過程是條理分明的、研究導向的、科學的、意外的,或甚至靈光一閃的。從最初的概念發想,經過設計、發展到最後製造出成品,我們一一檢視這所有階段,目的是為了證明,設計可以「好看又好用」。

  尤其重要的是,本書介紹的設計在在強調出,歷久不衰的產品只有5%是靠靈感,其他95%都得靠苦工。設計一件物品牽涉到解決問題和發揮創意,但要將該件物品生產出來,無論該物品有多創新,都需要一套例行或事先規畫的程序。光有革命性的想法還不夠,很多時候,那只是設計師的自我陶醉而已。要能找出方法逐步將概念實現才是關鍵,同時還必須兼顧客戶的專案計畫書簡報,消費者的需求,市場的要求,以及功能和實用性。一味強調個人表現的空想設計,只會做出思慮不周的產品。因此,本書介紹的故事,多半著重於設計師和製造者,以及最重要的技術人員和工匠之間,如何協同合作,將最初的構想發展成產品。蘋果電腦共同創辦人和執行長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在接受《財星》(Fortune)雜誌訪問時指出,「設計是人造物的靈魂基礎,藉由一層層的產品外表將自己呈現出來……它是視覺、情感和功能的綜合體;是包裹在用途內部的情感……是負有使命感的渴望之物。」

  本書不只關注生產過程,更致力尋求技術與靈感的結合;洞悉我們在設計雜誌上讀到的那些作品的思想核心(增添一些新面貌);檢視它們的設計哲學和一貫手法(modus operandi),以便探討這些創作物件背後的未知領域。如果想更深入了解書中提及的製造技術,可參考克里斯•萊夫特瑞(Chris Lefteri)的《產品設計工藝經典案例解析》(Making It: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for Product Design, Laurence King, 2007),這本包羅萬象的書籍是很棒的實用指南。

  本書收錄的設計,全都經過審慎的評估。包括史蒂法諾.喬凡諾尼(Stefano Giovannoni)的「首號椅」(Chair First,利用創新的氣體射出成型,創造出看不見結構的有機形式);尤西斯.拉爾門(Joris Laarman)的「骨頭家具」(Bone furniture,創意和電腦軟體的混種產物,模擬骨頭的精密成長模式);里德.克朗(Reed Kram)和克雷門斯.衛斯哈爾(Clemens Weisshaar)的「繁殖桌」(Breeding Tables,根據演算法推衍出的無限大三維結構);薩耶德拉.帕克哈里(Satyendra Pakhalé)的「B.M.馬形椅」(B. M. Horse Chair,花了八年時間製作,結合古代技術與創新科技);伊夫.比哈爾(Yves Béhar)的「葉片燈」(Leaf light,符合機械需求的表現主義形式);以及里歐內.迪恩(Lionel T. Dean)的「安特羅皮亞燈」(Entropia light,數位製造的里程碑)。

  自21世紀開啟至今,設計界在構想層面和技術層面,都經歷了眾所公認的革命。然而,如同以下內容所顯示的,想要成為設計師的人,都必須徹底認清嚴密方法的重要性,才能將天馬行空的構想轉化成禁得起時間考驗和評價的設計品。

作者資料

珍妮佛‧哈德森(Jennifer Hudson)

當代設計和建築領域作家,曾任《國際設計年鑑》(The International Design Yearbook)編輯。以自由作家身分為《Frame》、《Canadian Interiors》和《Azure》等雜誌撰文,也是《1001棟此生必看建築物》(1001 Buildings You Must See Before You Die)一書的撰稿者。著有《1000個前衛新設計》(1000 New Design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2006)和《當代室內建築》(Interior Architecture Now, 2007)等書。

基本資料

作者:珍妮佛‧哈德森(Jennifer Hudson) 譯者:吳莉君 出版社:臉譜 書系:藝術叢書1 出版日期:2010-12-06 ISBN:9789861204499 城邦書號:FI1013 規格:膠裝 / 全彩 / 240頁 / 21cm×28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