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勵志故事
拒絕「可是」的人生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特別活動
.暢銷書《秘密》終極實踐版,2010年最佳勵志書!
 《秘密》告訴你──正面思考,心想就會事成;終結「可是」!讓你擁有生命中一切你想要的!最有資格說「可是」的人,教你「拒絕可是的人生」。現在起,大聲說YES!建立積極自信的每一天!

內容簡介

◆2010年開春最好看的心靈勵志書,也是送給自己、家人、好友的新年禮物。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暢銷書《秘密》作者詹姆士.雷、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斯、清華大學榮譽教授李家同、台中市長胡志強、終身志工孫越、卡內基訓練負責人黑幼龍等中外名人齊聲推薦! 你的人生不成功或連一點小小的願望都難以達成,是因為你終日跟「可是」為伍! 全世界最有資格說「可是」的人,教你甩掉絆你一生的「可是」頭號敵人! 「我很想把英文學好,可是……」 「我很想出國遊學,可是……」 「我很想嘗試這類工作,可是……」 我們有不少夢想圓,也有許多希望改變的事,可是過了好些年,狀況並沒有太大的不同。無數的藉口都由「可是」開頭,「可是論」就像個大屁股,坐在上面越久,屁股就會長越大,讓你動彈不得!看完西恩‧史蒂文森的人生,「可是」將會從你的字典裡消失! 西恩.史蒂文森是個什麼樣的人? 他誕生時手足俱全,唯一不同的是,每根骨頭都被出生時的壓力給碾碎了。 他是先天成骨不全症患者,俗稱玻璃娃娃,連打個噴嚏都會震碎肋骨。 他每天待在輪椅上至少16個小時,小學三年級就長到身高的頂點——三呎高(約91.5公分)。 他最喜歡萬聖節,因為這天他可以把怪異的自己隱身在變裝服裡。 他18歲之前骨折超過200次,平均每個月就要骨折一次。儘管如此破碎不堪,他的父母始終沒有放棄他,在他們的字典裡永遠沒有「可是」兩字,因此: 他照常受教育、跟女孩子約會,大學時在美國國會為參議員威廉‧李平斯基工作; 他歷經萬難,擊敗上萬競爭者,走入白宮被美國總統接見。大學畢業後繼續進修取得心理治療和神經語言學的學位,2004年開設私人診所,成為執業心理醫師。 他巡迴世界各地,以自身奮鬥經驗鼓勵成千上萬的聽眾,包含潛能激發大師安東尼.羅賓、前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都被西恩對生命的熱情所感動。 我們為什麼坐在「可是論」上? 在我們的身上隱藏了許多「可是」,被它們拉扯得動彈不得,而且待在不快樂的舒適圈比為了獲得幸福而去冒險容易多了。所以人們會催眠自己「可是論」永遠甩不掉!另外你周邊的人也會讓你無法擺脫可是,因為:有些人看到別人有所進展時,會忍不住去摧毀對方,因為沒有人喜歡被拋在腦後;.關心你的人不願意見到你「失敗」,恐懼使他們想讓你繼續賴在這裡;。最大的理由是,如果你擺脫了「可是論」,表示他們也該有所行動了。 西恩用他真實的人生、親身的經歷,教我們「拒絕可是的人生」 在書中西恩除了現身說法,讓我們看到他驚異的人生,他同時幫讀者設計了「擺脫可是的六堂課」,教導讀者有效克服情緒上的無力感、恐懼與不安,搬走消極和挫敗的心態,建立起自信心和發掘自己的潛能和勇氣。書中陳述的故事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影子,但從這些人努力搬走嘴裡心裡的「可是」念頭的過程中,會讓你學習到如何建立積極自信的人生,無論在工作或生活上都有正向的發展。 當你下定決心過不一樣的人生時,記得這個最重要的關鍵…… 曾經西恩的老師問他:「一個人的學習從什麼時候開始?」西恩答:「從他願意吸收蒐集來的資料時」,「錯了!學習只在行為有所改變時發生,如果只是蒐集資訊卻不實踐,其實你什麼都沒學到。」 現在就起身,讀完西恩特別為你準備的這本書,並從一個小小的改變做起。

目錄

〈前言〉一個精采的典範  
一個人活出人生的方式,可以是我們的警惕,也可以是典範。西恩是個典範:一個展現如何克服恐懼、不安全感和藉口的典範。他大可以認命的過著悲慘歲月,但卻有意識的選擇寬恕自己,讓自己從可憐之地走出來。

〈自序〉生而拒說「可是」 
他們告訴爸媽我不可能正常長大,我會終身發育受阻。我的骨頭將脆弱如玻璃:在微小的、甚至沒有任何外力之下,骨頭都可能碎裂,連打個噴嚏都會震碎我的肋骨。

◎第一課:建立聯結 
「在這麼短的路程中,你的兒子對我做的,勝過所有治療。見到這個孩子,看到他雖然要處理所有麻煩卻仍如此快樂,這為我的人生帶來期待。現在我有了希望,我只是想謝謝你們。」

◎第二課:看看你對自己說了什麼 
一定要尊重自己。用你對好朋友、導師或很看重的人說話的方式,練習和自己對話。相信我,生命在你的道路上設置的路障已經夠多了,你承受不起讓自己也變成其中一個。

◎第三課:掌握身體的自信 
當感受良好的化學物質輸入大腦時,情緒上就會很好;給予身體對的燃料,人就會感覺很好;保持肌肉協調良好,就會覺得很好!所以,想散發身體自信,最好能保持體態身形。

◎第四課:集中焦點在焦點上 
打我小時爸媽就跟我談了幾百次聚焦的力量,把焦點放在我擁有的,而不是我沒有的。他們真的教導了我有關感恩的力量,感恩就是單純的把焦點放在心存感激,在感恩的世界中是不可能沮喪的。

第五課:明智的選擇朋友 
我看見許多人擺脫掉「可是」,在健康、財富和情感關係上有巨大進展,卻被「朋友」擊垮、撕裂。很快又跟痛苦逐步連線,再度受到「可是」的折騰。這就是朋友所擁有的力量。

◎第六課:負起全責 
我的工作是協助被「可是」纏身的人,放開被局限的信念和負面情緒,幫助他們解除一直固著於心中的問題,對生活中的外在表現負起責任。我的意思是,一旦他們離開我,就得自己負起責任。

◎後記:最後一件事 
「一個人在什麼時候開始學習?」學習只在行為有所改變時發生,如果只是在知識上知道一些事,卻不實踐,可是一點也沒學到。

序跋

【前言】一個精采的典範  ◎文/安東尼.羅賓斯 (激勵大師)

  在這個人世間,我奉獻出生命尋找可以幫助每個人體驗卓越人生的方法。我深信,只有在活出真誠熱情的人身上,才能找到這些方法。沒有熱情,一個人只會陷在賺錢過日的泥淖中,不能設計自己的人生。如果我們陷在困境中,每天起床只是重演著「平凡的」活著,生命就只會停留在存活的層次而已。因此,我投注二十五年以上的時間周遊全球,既學習也教授人們活出生而應有的人生意義有多重要!在教育這麼多人的歷程裡,其中一項福分就是會見了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絕妙人物。一九九八年,我和其中一位成為朋友:西恩‧史帝文森(Sean Stephenson):小小的身軀卻擁有大大的性靈,足以移山填海;笑容和天生關愛的性情深具感染力。

  透過許願基金會的幫助,西恩來見我。他希望我成為他的導師,儘管已有豐富的成就和歡樂,他的生命卻也同時充滿挫折、痛苦和掙扎。他滿臉粉刺,全身骨頭有先天基因上的缺陷,背部總是疼痛,骨頭脆弱到持續斷裂。醫師認為西恩的狀況可能致命,會早早夭折。任何人都看得出他整個身體缺乏應有的能量和活力。我明確告訴西恩該去找誰、做什麼,他立即採取行動,全面改變自己的飲食方式和生活形態。這個行動一百八十度翻轉了西恩的生理狀態:粉刺面?、長年的背痛和骨頭斷裂現象完全消失,而且從此未再復發——他的預後評量不再是夭折早亡。不管你信不信,西恩現在體格強健,腹部有六塊肌,這可是大多數健身者夢想的。

  一個人活出人生的方式,可以是我們的警惕,也可以是典範。西恩是個典範:一個展現如何克服恐懼、不安全感和藉口的典範。西恩大可以認命的過著悲慘歲月,他卻有意識的選擇寬恕自己,讓自己從可憐之地走出來。西恩令我驚訝的不是他克服了試煉,而是他選擇奉獻自己,幫助其他人做同樣的事。在本書中,他不只述說著令人信服的故事,還有明確的計畫讓你跟隨。他設定計畫幫助你和你關心的人擺脫他所稱的可是(BUT)。用西恩自己的說法,他要探討我們的是:

 ‧ 可是恐懼(可是萬一我失敗了……)
 ‧ 可是不安全感(可是我不夠好……)
 ‧ 可是藉口(可是又沒有時間……)

  本書會告訴你如何超越局限,開始體驗並分享你最高層次的天賦贈禮。西恩與我都支持你,你有資格活在更高的生命層次上。完整閱讀本書,緊緊跟隨書中的課程,看著你的生命轉向卓越,充滿富足的喜樂、熱情和感恩。

  熱情生活!

內文試閱

第一課:建立連結

  那位巴士司機大約五十五歲,禿頭還過胖,帶著憂傷又甜美的笑容:「叫我波士頓比爾。」我坐上巴士時他這麼說。

  大約是晚上十點鐘剛過,我和家人已精疲力竭。要搭回家的班機因天候不佳取消,雖然我們花了一整天時間在機場排補位,但運氣不佳,唯一的選擇是留在波士頓過夜。不消說,我們爬上比爾的旅館接駁巴士時狼狽不堪,更慘的是,小巴士沒有適合輪椅進出的設備,所以我必須坐在比爾旁邊的前座位置上,用皮帶把自己繫牢在兒童椅裡。我是個非常疲倦的十歲小孩,一心只想睡覺,但比爾看來滿親切的,我把壞日子甩掉,拿出所有的好精神。

  從機場到旅館,整段路我們都在聊天,我一直和比爾開玩笑,問他無數個問題。時間過得飛快,到了旅館,我跟他說再見,祝他一切如意。

  已經很晚了,但我們一家人都餓著肚子,於是走向旅館餐廳希望快快吃頓晚餐。一走進去,餐館正在打烊,但女服務生很同情我們,我想我們看來大概像一群不容易打發的餓死鬼。餐點一送上來,我就埋頭大嚼。

  吃掉了一大半大蒜番茄義大利麵時,我抬起頭看見比爾直直走過來。他現在不笑了,取而代之的,是那種人們在大哭之前會有的表情。

  「請別介意我打斷你們晚餐,」他對我父母說:「我必須和你分享一些事。」他把手輕放在我的頭上。

  「我最近正處於人生低潮,」他繼續說:「我太太離開了,孩子們不跟我說話,我也喝了太多酒。我做過治療和諮商,但完全不見效。在這小傢伙爬上巴士前,我正認真考慮今晚要自殺。」那一刻,大家全放下餐具屏息聆聽。

  「在這麼短的路程中,你的兒子對我做的,勝過所有治療。見到這個孩子,看到他雖然要處理所有麻煩卻仍如此快樂,這為我的人生帶來期待。現在我有了希望,我只是想謝謝你們。」

  他靜靜的哭了起來,輕吻我的頭頂,在我們開口說話之前走開。媽媽、爸爸、海蒂和我沉默的坐著,好像目擊了某種奇蹟。我迷惑了。

  我心想,我做了什麼?我只是坐在巴士上問了一些跟他有關的問題,還開他玩笑。我只是做個親切有禮貌的人而已,可沒有冒著生命危險衝進著火的房子拯救他或什麼的。

  這段經歷像個謎一樣跟著我好些年。二十出頭時,有一天,我在一場研討會聽知名的專業講師演講。他正在分享很棒的訊息,而且明顯看得出來很聰明。但同樣明顯的是,現場聽眾東張西望、坐立難安、百無聊賴,我身旁的女士沉沉睡著了。顯然大家根本沒辦法注意聽講。我知道他在傳達很有價值的訊息,但是為什麼沒人覺得該認真聽呢?

  突然,我明白了!他缺乏一個要素,這個要素的存在可使人們觸動、提振情感,覺得和他人可以安然共處,這個要素就是建立連結的能力。我理解到一個石破天驚的區別:溝通只是訊息的交換,連結卻是人性的交換。

  就在當下,我回想起和波士頓比爾的巴士共乘之旅。現在看來再清楚不過了,現在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對我來說只是一場談話,卻改變了比爾的人生。當時我注意傾聽他說話,對他開玩笑製造了樂趣,我和他建立了很深的連結感,在他這些年來的「溝通」中,很明顯從不曾有人與他建立那種連結感。

  如今,置身於聽眾之間,我知道這場演講完蛋了。每個人站起來,靜靜離開會場,臉上沒有一絲快樂或和煦的痕跡,這種沒有連結的溝通確實搾乾了他們的精力!

  從這一刻起,我決定去探索、去發現連結的體驗到底是什麼。一路走來,我學習到我們可以對他人和自己道盡一切,卻依然無處可去。真實的連結行動不只是跟別人,也是跟自己聯繫,這是擺脫可是的第一步,

  記得,我們一直同在! 為什麼我們需要連結?

  想像一下如果我對自己說:「我可以和比爾互動一下,可是……我太累了,而且對我也沒有任何好處。」想到這種決定的可能結果讓我打了個冷戰,可是總是拉扯住我們,讓我們無法與世人連結,置靈性於黑暗之中。我真的相信主要的社會病症都可以消除,只要我們願意花時間更進一步改善彼此之間連結的技巧。

  為什麼?因為對真正覺得有連結的人,你是不可能傷害他的。在連結感中敵意沒有立足之地,即使起意想傷害與自己有真實連結的人,我們也會立刻受到這個邪惡念頭的驚嚇而退縮。

  可是……人們隨時都在傷害他們所愛的人啊!怎麼會這樣?其實很簡單:他們和那人的連結已經破裂了。只要我們維持連結——真正的連結——我們就不會傷害愛人、朋友、家人、同事和顧客。就這麼簡單。

  所以說到底,什麼是連結?

如何分辨我們是否有連結

  當一個人感受到他人真誠的關心自己,連結感就油然而生。彼此相互感受這種真誠關懷的能量,連結感就交互運作著,兩造之間於是知道這種連結產生了。

  如果你與我真實相繫,我們就能在更深的層次上溝通。如果我覺得你不在意我,即使你有地球上最好的忠告,我也毫無實踐你的金言玉語的興趣。如果孩童、青少年、大學生,感受不到老師、教練、諮詢員或特定聚會的講述者真正在意他們,你就知道沒指望了,所有的忠告都會跌落到地板上,如塵土般隨風而逝。

  依照設計,我們被建造得可以辨認出誰關心你,誰不是。這在生物設計的硬連線中是有道理的,長期的演化已經把我們的大腦變成高效率而危險的偵探。如果我們覺得誰不在意我們,也同時直覺他會傷害我們,為了自己好,我們就不想跟他有任何關聯。

連結vs.溝通

  有個學生問過我:「如果連結這麼重要,為什麼不納入學校的課程中?」

  好問題。很不幸,在這個時點上,我們都只教育未來的世代如何彼此溝通。

  溝通同樣具有價值。如果不能透過口語和文字傳播,我們不可能交換資訊,早期的社會也不可能進展到現在這樣複雜、受資訊左右的人類文明形態——我們現今置身的狀態。

  然而,如果不進入演化的下一步——從溝通進入連結——我們的社會將充斥百萬種設備器材供應密切溝通所需,卻沒有任何好理由鼓勵大家這麼做。現在就已經看得到,每個年齡層、每一天,都有即時訊息、文件、電子郵件、傳真、手機……可用,但人們卻感到比往昔更孤立、更寂寞。我不免好奇,遠古的先祖是不是比我們更能與他人建立連結感。

情緒能量是驅動連結的燃料

  我是重量級的科技迷,總是跟進最新的手機和網路服務。我超愛各種通訊設備,但不會忘記真正的目的:溝通是為了隨時隨地更親近的與他人分享關愛的能量。

  我們需要電力驅動各種溝通設備,但驅動有機的人性連結,第一首選燃料是什麼?

  情緒!

  每個獨立的個人(除非機能失常)都感受得到情緒。我們全感受得到快樂、悲傷、孤獨、興奮、困惑、害怕……。人類的情感光譜是巨大而豐富的。我確實不知你將如何走過這一生,但我肯定知道你與我經歷著相類似的情感。

  沒有了情感,生活不過是一連串機械式的行動。在電影《重裝任務》(Equilibrium)中,可以看到移除了人類情感之後的社會如何運作的場景:暴力將伴隨致命性的毀滅行動,只因為熱情和表情消失了,藝術、戲劇、音樂也將不復存在。
我不想活在那樣的世界裡,你呢? 我從柯林頓身上學到的連結十訣

  不管你喜歡或討厭他,都不能否認柯林頓是建立連結的大師。我多次看他採取行動,他確實是值得注目的驚異人物。透過他的連結能力,那些輕視他的人可以在短短幾分鐘內大笑,轉而擁抱他,傾聽他說話,他是怎麼辦到的?

  我在白宮當實習生時就密切的觀察他,試圖發掘其中秘訣。我注意到的第一樁事,就是他總是十分關注他人的感受。每次有什麼變化發生,人們產生情緒性的退避時,他會立刻重申原有保證並帶領大家走回正軌。他有許多技巧,但以下是我發現他最常運用的:

 1.  他會說故事。
這些較不具侵擾性的故事比直接說出他的看法更有效。而且他說的故事總能引發聽眾的情感共鳴,不管是歡樂、憤怒或同情心。這都能協助聽眾和他所溝通的事物建立連結。

 2.  他善用肢體接觸。
很多時候,他跟你說話會把手放在你的肩膀上、背上或前臂,連動似的把他的能量傳導給你。

 3.  他記得你的名字。
這一招讓我既驚慌又詫異。一年到頭,總統在辦公室會見的人實在不計其數,他不可能全記得對方,但如果柯林頓看過你幾回,他會牢牢的記住你,在對你說話時叫你的名字,這就讓我們進到下一個要點了。

 4.  他叫得出你的名字。
不論他是否真的記得或是得快速瞄一下名牌,在跟你交談的過程中,他很確定會不只一次的叫你的名字。最近一次我拜訪他時,他走進房裡然後溫情的叫著我:「西恩,好孩子,很高興見到你。」有人曾告訴我,當我們的名字被一種可親的聲調叫喚時,那是我們所聽過最教人舒坦的聲音。我非常同意。

 5.  他會與你做深度眼神交會。
一旦柯林頓總統的眼睛注視著你,在內在互動結束前,他都不會轉開眼睛。我這幾年和許多名流交談,從運動偶像、好萊塢大明星到商界要人、政治家,沒人能如他一樣適切使用這項技巧。大多數超級自我的人,注視對方幾秒鐘後,就當著眼前這個人的面開始四處掃視,看有什麼更重要的人物得去交談。

 6.  他使用臉部表情表達情緒。
在快樂的氣氛下,柯林頓總統會用他眼底的微笑歡迎你;狀況慘烈時,他的眼眸悲傷,臉上是完全理解的同情。如果他對什麼事情沮喪,臉上就是夏天颳暴風雨的樣子。我很確定有些時候——一如我們其他的平凡眾生——他感受到某種情緒時會投射出另一種,但我從未覺得他虛假,他總是成功的傳導他想表達的情緒。

 7.  他根據人際關係的親密度設定口語的感染力和音量。
如果關係密切,他的口氣會快活些、熱絡些;關係度低的場合,他則會用一種柔和的語調說話,簡潔卻極有效。

 8.  他會詢問你的意見。
當總統第一次轉向我問道:「西恩,你對這個有什麼想法?」我那時想:「他剛剛真的在問我的意見嗎?」我不確定他是真想問,還是他了解被自由世界最權威的領導人詢問有多飄飄然,但我很確定那感覺真好,一直到今天都還念念不忘。人們很喜愛發表意見。他人真切詢問意見並真實傾聽的情況通常不多見,正是這種時候,會讓我們自覺舉足輕重。

 9.  他睿智的用字遣詞。
我從未發現柯林頓總統口出粗話或俚語。他總是小心選擇說出口的字眼,正確傳達他想表達的意思。

  10.他一逮到機會就會公開稱讚你。
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四日,我參加玫瑰花園(Rose Garden)的公關活動,不期然的總統說:「我想謝謝西恩‧史帝文森,『男孩國』一九九六級學員,現在是內閣辦公室的實習生。謝謝你在此地所做的一切。」然後他朝我的方向點頭、微笑。是因為標準程序該這麼做,還是他真的感謝我在白宮的服務?我當然選擇相信後者。感覺真棒。

  即使對不喜歡他的人,柯林頓總統都有本領「牽拖」連結的天賦,我有時喜歡稱之為「洗車現象」(the carwash phenomenon)。高官顯要及其家人,特別是那些對柯林頓有疑慮或不友善者,每每帶著輕蔑的表情穿過白宮東翼走進來,在公共區域逛一遍,然後到西翼總統辦公室與他相見。幾個小時後,他們從西翼出口走出白宮時,看起來跟先前簡直兩個樣。柯林頓總統就像宇宙洗車機,可以洗掉對方的愁眉不展,代之以全然解脫的表情。真是了不起!

  大家都說柯林頓最棒的能力是他的溝通技巧,我不能同意。我相信他最強的是他有能力建立連結。 與真正麻煩的客戶建立連結

  第一次在重度戒護監獄演說時,我的朋友問我:「你害怕嗎?」

  說實話,比起監獄,囚犯並沒那麼可怕。一一穿過尖刺的鐵圍牆、武裝警衛、沉重的鋼鐵閘門後,我所見的只是一群男人——不是囚犯或罪犯,就只是男人,許多人與我同齡甚至更小。當然,這些人曾做出糟糕的選擇——相當糟糕,但如果要參與他們的「改正計畫」,就得將他們視同普通人,與我沒有差別。

  所以我首先說出口的是:「我想讓你們知道,我尊重你們。」這話引起他們注意。我可以分辨從沒有人尊重過這群人,不用逼問都看得出來。

  「你們曉得,」我繼續說:「我們是有共同點的。」這下真的吸引住他們了。

  「我是自己身體的囚犯,而你們則因過去的所作所為被囚,我們應該可以互相好好學習。」
共通點,是建立連結時絕不可少的要素,他們同意我的說法,其中多人更靠攏來聽我說話,彷彿我擁有宇宙的奧秘。隨著演講進行,他們頻頻點頭表示贊同,小小微笑取代了戒備的神情,我於是知道,我們建立了連結。

  一邊是一個坐在輪椅上連根糖果棒都沒偷過的小傢伙,一邊是一群深具威脅性、前科檔案落落長的男人,如果這兩者可以建立連結,那麼任何人都有能力互相連結。

  你同樣可以。

  如何辦到?找到你們的共通點。

  喜歡我們的人,我們也喜歡他;對某些生活與我們截然不同的人,我們覺得無法相連。長相、財富、年齡、種族、宗教、天分、教育程度……,這些因素都會使我們覺得與他人不同。想跟一個人、一群人產生連結,無論看起來有多麼不可能,都必須找出共同的脈絡。

  其實可以很簡單:

  「你昨晚看了那場比賽了嗎?」
  「你想像得到今天這種油價嗎?」
  「天氣如何?」

  找到共同的基礎,連結就產生了。

永遠有時間連結

   我常聽見人們說:「我當然可以做這些連結什麼的,可是……我太忙了。」

   我們全吞下了「我的時間不夠」這種想法的誘餌。但時間是唯一一種每個人的配額都相當的日用品。沒有時間這種藉口,從來都與時間無關,而是和優先順序有關。如果你不把建立連結視為高度優先,就不會認為自己有時間做。諷刺的是,你不花時間連結朋友、家人、愛人和同事的結果,是得花更多倍的時間回頭修補受傷的情感,重演這種無休無止的戲碼。

   如果你設定目標,每天花一點點時間建立連結,你會很驚訝所獲得的正面回饋。羅曼蒂克的約會、免費晚餐、加薪、派對邀約……,連結是一種給予,而人們總是願意回饋。你真承擔得起沒有時間連結嗎?

作者資料

西恩‧史帝文森(Sean Stephenson)

世界知名演說家與心理治療師,也是解構自我殘害(他稱為幫助人們擺脫「可是論」大屁股)的領導權威之一。一九九六年開始,西恩就與聽眾分享他的研究發現,包括了企業、工作室、教育機構、矯正輔導機構、財務說明會、業務訓練營、領導人靜修會議和保健推廣單位。他創辦協助男性找會自信的國際性網路雜誌《內在遊戲》(InnerGameMagazine),並在美國太平洋大學完成臨床催眠博士學位,在伊利諾州奧克布魯克‧泰瑞斯開設私人診所執業。

基本資料

作者:西恩‧史帝文森(Sean Stephenson) 譯者:卓易明 出版社:臉譜 書系:Business Max 出版日期:2009-12-31 ISBN:9789862350836 城邦書號:FM0034 規格:膠裝 / 單色 / 22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