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人文史地
第三位耶穌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內容簡介

這本書不是在談信仰, 而是提供觸及未知和達成自我改造的能力。 是談你和上帝意識接軌的道路、真理與生命。 誰是耶穌基督?在《第三位耶穌》裡,暢銷書作者暨心靈導師狄帕克‧喬普拉(Deepak Chopra)對這個問題提供解答。這個問題一方面挑戰當前的信仰體系,另一方面也對耶穌的教導提供耳目一新的見解,而他的教導無分宗教背景。喬普拉寫出,這世上不是只有一位耶穌,而是有三位。 第一位耶穌是「歷史上的耶穌」,他生在兩千年前,他的教導成為基督教神學和思想的基礎。第二位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他來到世上,是為了體現一種有制度的宗教,這種宗教有特定明確的教義、神職人員和虔誠的信徒。除了前面兩位,最後這第三位耶穌是「開悟的覺者」,他的教導,不僅針對以他的名字所建立的教會,也適用於全人類。他教導的對象是每個想親自體會神性、想得到所謂恩典或上帝意識及開悟智慧的個人。 我們若按照字面意思理解耶穌,就會面對種種無法跨越的目標。舉例而言,我們怎麼可能真的「愛人如己」?不過,我們若將耶穌的規勸視為一項邀請,加入祂,與祂一同站在更高的靈性水平上,那麼他的話就合理了。 耶穌想要藉由向他人展現通往上帝意識的道路,來拯救這個世界。因此第三位耶穌沒有遺失在歷史中,也沒有墮入複雜的神學裡,但他與世人直接交往,而且是當下的、個人式的。福音中指引了開悟之路,只要願意依循並努力尋找,就能發覺上帝意識。而唯有轉換到上帝的意識,耶穌的教導才會顯得真切。 最後,喬普拉認為,基督宗教需要克服排他的特性,並轉移焦點,成為一個致力於增進個人見解和心靈成長的宗教。如此一來,耶穌就能以他真實的面貌示人,成為普世的老師,他那些要人憐憫、容忍和體恤的教導就可以為眾人所信奉,並成為每個人的祝福。 最後,喬普拉認為,基督教需要克服排他的特性,並轉移焦點,致力於增進個人洞察力和屬靈成長。如此一來,耶穌就能以祂真實的面貌示人,成為普世的老師。祂那些要人憐憫、容忍和體恤的教導,就可以成為每個人的祝福,而為眾人所信奉。 【好評推薦】 ◎「耶穌自從逃離教會、基督宗教,甚至『宗教』的監禁,已有好長一段時間了。喬普拉的書所完整呈現的耶穌,反而比教堂版本的書更接近原版,也更貼近後現代人的心扉。本書注定要激起世人的讚揚和譴責。這也難怪,那位持不同意見的加利利拉比(耶穌)不也是引發對立的反應嗎?」~哈維.考克斯(Harvey Cox),哈佛大學神學院哈里斯講座教授(Hollis Professor of Divinity at Harvard),著有《耶穌在哈佛的26堂課》(When Jesus Came to Harvard) ◎「本書中,一位接受東方宗教薰陶的人,讓西方人見識到一位我們已經失去,或是從未認識的耶穌。書中提供了一個很令人震撼的觀念,而狄帕克‧喬普拉自己也是一位讓人驚歎的人物。他探討了所謂『耶穌覺性』的東西,這跟歷史上的耶穌或教會機構裡滿口教條主義的耶穌截然不同。『第三位耶穌』只有在我們移轉到新的人類覺性後才能體會,而有此覺性後,我們將超越族群、偏見,甚至宗教體系的限制。身為一位基督徒,我十分歡迎他發表對耶穌的卓見,引領我們進入『耶穌覺性』,使我們更具深度、更人性化。」◎約翰.司朋(John Shelby Spong),紐華克聖公會主教區(Episcopal Diocese of Newark)退休主教,著有《無信仰者心目中的耶穌》(Jesus for the Non-Religious) ◎「喬普拉這本『第三位耶穌』讓我想起史懷哲醫師的神學作品。史懷哲醫師是歷史上一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也是一九五二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史懷哲寫過不少關於耶穌的事蹟,也挑戰了時下許多有關耶穌生命和理念的流行宗教理論。喬普拉就好比史懷哲醫師,他們都在體驗耶穌的教導上,明確指引了一條清新而又有深度的道路。」~大衛.艾維斯(David T. Ives),昆尼別克大學史懷哲學會(Albert Schweitzer Institute at Quinnipiac University)總幹事 ◎「一本極具價值的新作品……耶穌所帶來的訊息明確、簡單且直接,但在他受難後不到一個世代,為了調和信眾間嚴重分歧的意見,這份訊息只好做出讓步。在狄帕克‧喬普拉的這本新書裡,你會發現許多跟這種妥協有關而發人深省的史料,這些都將闡明已困惑信眾數個世紀之久的敏感話題。」~麥西爾‧萊威思(Miceal Ledwith),愛爾蘭梅努斯大學(Maynooth University)前校長暨神學教授,在教宗約翰‧保羅二世(Pope John Paul II)的領導下,曾擔任梵蒂岡國際神學委員會(Vatican’s International Theological Commission)成員長達十七年,而當時的會長是樞機主教若瑟‧拉青格(Cardinal Joseph Alois Ratzinger),即現任的天主教教宗

目錄

◎第一部 第三位耶穌
‧解救耶穌基督
‧「我是世上的光」
‧「天國在你心中」

◎第二部  讓人開悟的福音書
‧讀讀耶穌說的話
‧愛與恩典
‧信念
‧啟示與救贖
‧耶穌與自我
‧靜坐冥想
‧沉思
‧禱告
‧因果――播種和收割
‧世界如幻象
‧合一
‧誰才是「真正」的耶穌?

◎第三部 把耶穌當作老師:尋道者指南
‧尋求更崇高的現實
‧屬靈道路的開展方法
‧屬靈之旅的途中
‧靈魂永恆不死之地
‧耶穌會怎麼做?

序跋

◆引言◆


  人們信奉耶穌基督兩千多年,然而耶穌基督所留下的難題仍然無解。一言以蔽之,這個難題即是:「為什麼耶穌的教導無法讓人安身立命?」數以百萬的基督徒若聽聞有此難題,準會大吃一驚,因為他們每天虔誠信奉耶穌的話語;奉耶穌基督的聖名,行愛人、禱告、慈悲為懷與樂善好施之實。然而,這些人道而可敬的行為,儘管顯現服事神的良好立意,卻仍無法讓人因此完成耶穌所委以的厚任。

  耶穌真正所教導的,其實更為激進,也具神祕性。小時候,我在印度第一次聽到的為人準則,是來自於基督徒弟兄的教導。他們千里迢迢地從愛爾蘭來到印度,開設了我所就讀的學校。他們所傳講的這個準則,是基督教的基本教義,出自《馬太福音》第七章第十二節:你們想要別人怎樣待你們,你們就要怎樣待人。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連小孩也會懂。如此看來,哪有什麼難題?怎麼可能會有什麼激進或神祕之說?  就字面上來說,這項黃金定律要你平等對待你的敵人,意思是:基本上,你不可以樹敵。耶穌並沒有說:「揀選最好相處的人,好好待他們,將心比心。」引文裡的話,也許只能算是鍍金的為人原則,因為人們了解耶穌的教導根本不符合人性,所以才產生的折衷方案。人性,只會讓我們去愛那些對我們回報以愛的人,但不會讓我們去愛仇家;人性,會在人遭受攻擊時,予以反擊(如此一來,又違反了耶穌另一項基本卻難以落實的教義:不要與惡人作對[《馬太福音》5:39])。但耶穌絕不允許我們這麼做。而在耶穌最家喻戶曉的話語裡,許多都用這種方式挑戰人性,像是「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馬太福音》5:39 )、「愛人如己」(《羅馬書》13:9 )等。

  如果耶穌的話語太激進、太極端,以致無法奉行,那會是他的本意嗎?還是我們誤會了這位精神導師清楚、簡單、直接的語言?我想可能兩者都有吧!耶穌意圖以全新的角度看待人性,但除非我們改造自己,否則就會誤解他要傳達的意思。我們可能一輩子努力當個好教徒,卻未真正依行耶穌的清楚旨意。

  他要喚起一個因上帝而重生的世界。這個異象展現了驚人的雄心壯志,為我們指向一個神祕的領域,而人性也只有在此能獲得根本改變。在靈魂深處,我們找到愛人如己的方法,跨越種種讓我們無法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障礙。耶穌用「神的國」稱呼這片靈魂領域,而且清楚明白地希望它降臨人間(願它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上帝要取代羅馬凱撒大帝,成為掌管人類事務的統治者,所有形體生存的環境形勢都將因此改變。耶穌說全面改造的時候近了,他說這話時的意思再直接不過。這可能是他想要傳達的第一個、也最重要的訊息: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馬太福音》4:17)

  然而,耶穌並沒有成功地把上帝的統治帶到人間,他的極端異象在他死後一個世代趨於和緩,而當時早期的基督教正以驚人的速度和強度擴展中。跟隨他的門徒心知肚明他們遇到了一位大人物,其重要性足以撼動全世界。耶穌的門徒對他們的新信仰熱烈談論,獨漏此信仰中的陰暗面。他們努力活出耶穌的旨意,但在許多方面卻失敗了。他們彼此爭權奪利,為教義爭吵不休,私底下則充滿了懷疑,又擔心迫害,。嫉妒和肉慾最後總是占上風。而類似的基本課題,像是「到底要把彼得還是保羅,當作耶穌的主要代言人?予以緊緊跟隨耶穌。」,已讓立場不同的基督徒漸行漸遠。

  早期的教會就雷同於先前的其他信仰,充斥著紛爭與衝突。想從混世中掙脫,成為救世主耶穌的信徒,就得面對一場生死挑戰。結果,基督教被迫放棄耶穌的異象,因為這項完全改變人性的另類選擇經證明是不可行的。少數得以達到耶穌眼界的人就以聖徒見稱,他們遠離污穢、紛擾的世界,從墮落腐敗的世道中全身而退。

  在本書裡,我要表明耶穌的異象並非無法實現。沒錯,它很極端,也很神祕,這都沒變。但是其潛藏的困境──如何活出耶穌理想中的我們──是可以獲得解決的。事實上,這也非解決不可,因為我們希望耶穌的未來具有意義。若要為耶穌留下的難題尋求解答,我們必須先動個大刀,剖析這位人盡皆知(即使不是在教會中長大的人對他也不陌生,就像我一樣)卻已不合時宜的耶穌。人們概念中的傳統版耶穌,是已經過折衷妥協的,且接受了基督本質上的失敗,因此我們必須超越它。

  耶穌並沒有真的從上帝住處騰雲而下,也沒有回到上帝身邊,坐在祂寶座的右邊。耶穌之所以成為上帝的兒子,是因為他擁有神覺(即上帝的意識)。耶穌聲稱:「我與父原為一。」(《約翰福音》10:30),他這麼說時,意思已經夠明白了,且餘音繞樑。他知道他與上帝的思想之間沒有隔閡,情感之間也沒有,就連他的行動與上帝意欲施展的作為也一致。我意識到我正在引述耶穌最基本的教導,但除了追本溯源外,我別無選擇。「激進」(radical)這個詞,源自拉丁字「radix」,也就是「根」的意思。耶穌這位激進份子,直接切入人類境況的根本,而他對人類苦難所採取的手段便是根除它,也就是把它連根拔起。

  然而我對耶穌的愛同時也較具個人色彩。這要回溯到我的童年,當時我一邊在所就讀的天主教學校耳聞祈禱文,一邊在家聽吠陀經。我周遭的氛圍鼓勵我尊重每種信仰,但這種鼓勵不帶乏味無趣的義務性質,倒比較像歡鬧的樂事。在我的朋友圈裡,有人會跑到基督徒的家中作客,慶祝耶誕節,一點也不以為意。這就好比我們會殺到回教徒或印度拜火教徒的家中作客,參加他們的宗教節慶和神聖儀式一樣。我成長於早期的五○年代,如果以為印度當時民風未開,就太無知了。一九四七年,印度和巴基斯坦脫離英國獨立,自此之後,即有數十萬的印度教徒與回教徒在印巴的分治獨立中受苦受難,甚至犧牲性命。身為印度子夜出世的小孩(現代的印度國於一九四七年八月十五日子夜鐘響時誕生),我生在唯心主義與暴力氣燄高漲的時刻。

  如今,過了六十年,世界又變了,快速且極度混亂。在改變的騷動中,存在著更新耶穌極端異象的契機。靈,就像水一樣,只有流動,才能保鮮。

  我把我對新約聖經確切意義的看法寫出來,發現那裡頭文字雖淺白,卻蘊含驚人的意涵。不管是善男或信女,如果想讓耶穌成為靈命中的主宰,都不該置身本書之外;而謹守耶穌話語的人,也不該繼續承受罪惡、痛苦和磨難的煎熬。

作者資料

狄帕克.喬普拉(Deepak Chopra)

狄帕克.喬普拉(Deepak Chopra),為當代最具原創力及最有深度的思想家之一。 喬普拉出生於印度,七○年代移民美國,成為合格的內科和內分祕醫師。曾任教於塔夫次大學和波士頓醫學院,擔任過新英格蘭紀念醫院主任,並開過一家頗具規模的私人診所。其後,他轉型身心靈治療,他的著作及演講發展出一系列廣受好評的作品。美國《時代週刊》封之為「心靈之王」,是美國YAHOO!身心靈部落格主持人,無數世界政商與好萊塢名人的心靈導師。 他撰寫了至少49本書,錄製了100種以上的有聲書、影片與CD光碟。他的暢銷著作遍及世界各大洲、以各種文字出版,其中有超過12本著作列為紐約時報的熱門暢銷書。國際演講學會(Toastmaster International)稱他為全世界最傑出的五位演講者之一。《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將他列為本世紀的百位英雄人物及偶像,並譽為「另類醫學的詩人先知」;《娛樂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則描述為「好萊塢創時代重量級人物、出版界的暢銷紅星及最豐富的自我提升創作者。」 喬普拉離開他的醫療事業後,這二十多年來持續致力於身、心、靈之間的重要連結,並將其融入人類的日常實踐。他的志業「將西方的科技奇蹟與東方的傳統智慧結合」,奠定了他的偉大目標,西方人也將他視為來自印度的卓越大使。喬普拉的「健康電台」(Wellness Radio)每週有節目固定播出,所探討的主題包括成功、愛情、性愛關係、身心健康、和靈性成長屬靈之事。他是新人類聯盟(Alliance for a New Humanity)的創立人和總裁。此外,喬普拉也在數個學術機構進行演講,包括美國哈佛醫學院、哈佛商學院、哈佛神學院、凱洛格管理學院、史丹佛大學商學院及沃頓商學院。 狄帕克.喬普拉目前任職聖地牙哥人類潛能及身心治療中心執行長,加州拉瓊市「喬布拉福祉中心」教育計畫總監。台灣已出版其著作十餘種。

基本資料

作者:狄帕克.喬普拉(Deepak Chopra) 譯者:楊慧莉 出版社:啟示 書系:Soul 出版日期:2009-08-06 ISBN:9789867470430 城邦書號:1MA019 規格:膠裝 / 單色 / 288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