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希望:教宗方濟各自傳
-
朝聖.覺旅:從西班牙聖雅各到菊島天堂路
-
苦土之囚:世上最年輕國家南蘇丹的希望與絕望
-
如何蓋一座大教堂?:學習工程師「解決問題的思維」!從重大歷史工程到日常小物,一窺創新與發明背後的故事
-
光之年代【二十世紀最傳奇的女性戰地攝影家黎.米勒的摯愛人生】
-
1分鐘圖解孫子兵法:拿破崙、曹操、李世民、麥克阿瑟、武田信玄、稻盛和夫都推崇,翻譯逾30國語言,千年兵法智慧,輕鬆掌握領導與應變之道!
-
律師帶你看校園大小事: 老師和家長必知的44個霸凌防制和性平觀念指南
-
罪、罪犯與他們的產地:第一本最接近台灣民情與文化的犯罪心理全解析,原來「罪」與「犯罪」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
我是誰?我在哪?「我」根本不存在──東方哲學奇才聯盟,帶你看穿人生bug
-
1分鐘圖解三十六計:孫武、諸葛亮、曹操都在用,拿破崙、比爾蓋茲都在讀,看透人性,輕鬆掌握商場、職場與生活智慧,人人都能靈活運用的生存計謀!
內容簡介
這本書可視為是英國工人階級的傳記,描繪這個階級從青春期一直到剛成年的經歷。《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堪稱是戰後時期最具原創性的英國社會史巨著。
「一位學識宏闊、思慮澄澈而筆帶憤怒的史家……E•P•湯普森藉由此書完成了一次史學視野的革命。」──《泰晤士報》
「這樣的學術著作已越來越稀有,它不僅將事件置於宏大而複雜的架構中加以檢視,還試圖去評估它們的人性面,以及它們的想像義涵。」──Richard Hoggart
「湯普森先生以其對人性的深刻洞察與理解,帶領我們重新捕捉工人階級在其自我形塑時期的痛苦、英勇與迷妄。對這段時期的英國人民有興趣的人,都不應錯過這本書。」──《泰晤士報文學附刊》
湯普森以充滿魅力的筆調,帶領我們回顧英國工人階級是如何在地位淪喪與自由受迫的情況下,創造出屬於他們的文化和政治意識;並以尖銳犀利的論證,挑戰當代的許多正統思潮,從而提供我們一個理解十九世紀的重要面向。
作者資料
E.P. 湯普森(E.P. Thompson)
英國著名左派史家,有英國戰後時期最偉大的史家之譽。1924年生於牛津一個循道宗家庭,二次大戰期間就讀於劍橋歷史系,後輟學從軍,服役於義大利,戰爭結束後始返校完成學業。1948至1965年間擔任里茲大學校外部門的資深講師,致力於成人教育的推展;1965至1971年任教於渥立克大學社會史研究中心。除著述與教學外,他更積極投身於和平運動並組織各種國際反戰抗議,「歐洲反核武運動組織」(END)及「全球反核武運動組織」(CND)的領袖人物,曾與英國皇太后、英國女王伊莉沙白二世和柴契爾夫人並列為最受尊敬和最知名的英國公眾人物。湯普森的研究領域以十八和十九世紀的英國社會史為主。1957年創立《新理性人季刊》(New Reasoner),做為英國「社會主義式人文主義」的機關報,也是英國新左派的先聲。著有《輝格黨與獵人》、《威廉•莫瑞士》、《理論的貧困》、《燭夜書》、《公眾習俗》等書。
基本資料
作者:E.P. 湯普森(E.P. Thompson)
出版社:麥田
書系:純智歷史名著譯叢
出版日期:2001-07-11
ISBN:9789574695300
城邦書號:RH4005
規格:608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