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獨家預購優惠】希望:教宗方濟各親筆自傳
-
錢是虛構的,但我們都選擇相信它
-
世界還能變好嗎?劍橋大學教授談12位時代思想巨人,開展平等、正義與革命的關鍵思考
-
懼胖社會:為何人人對肥胖感到恐慌?體重羞恥的文化如何形成,肥胖歧視如何與各種歧視交織並形成壓迫
-
室內設計手繪製圖必學4【2024最新考題版】:術科詳解必勝全攻略
-
創造力的修行:打開一切可能
-
故事餐酒館:混口飯——一場跨界的食物饗宴(以文字品嘗美食,用圖片微醺歷史,十六位各界重磅級人文歷史專家考據研究,有深度沒難度的飲食文化衝擊!)
-
覺照在當下:泰國二十世紀最傑出女修行者的禪修指導
-
台灣廟宇深度導覽圖錄
-
誰的「國語」?誰的「普通話」?:從官方政策、教育現場、大眾傳媒到常民口說習慣,看兩岸語音標準化如何為社會規範、身分認同與國族政治服務
最近瀏覽商品
內容簡介
中世紀的旅行多以貿易、政治與宗教為最終目的,不像今日多半奠基於單純的遊興上。當時的道路建築粗陋,交通工具原始,沿途地形崎嶇且多盜匪。然而,不論是旅行各地傳遞福音、前往聖地虔誠朝拜的教士與朝聖者,或是至兩國邊境參加政治高峰會的各國君王;不論是受到冒險慾望驅使、張帆西行而促成地理大發現的哥倫布,還是純粹為了貿易不惜長程奔波的商人,他們篳路藍縷累積下來的旅行經驗不僅成為同時代旅人珍貴的參考依據,世界的版圖更隨著他們的腳步逐漸勾勒出今日的樣貌。本書呈現西元五○○年至一五○○年人類空間移動的方式與各色條件,分析促發人們離鄉背井的動機、當時的天候條件、交通、食宿、治安、語言溝通,以及旅途可能遭遇的困難。最後並列舉馬可波羅等各領域之歷史名人的實際旅行為例,探討歐洲人看待外地人及外地習俗的觀點、陌生事物對旅人的影響,以及旅人的反應等等。中世紀的旅行活動不但凝聚了中世紀歐洲社會的內在同質性,更在經濟、交通、文化、學術與物資交流等方面對日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與意義。因此,《中世紀的旅人》是一座了解自古以來旅行活動發展脈絡的寶庫,也是研究現代社會變遷的重要著作。
作者資料
諾伯特‧歐勒(Norbert Ohler)
曾任教於德國弗萊堡大學歷史學系,著有多部專論中世紀文化的書籍,如《大教堂》(Die Kathedrale)、《朝聖徒手仗與干貝殼》(Pilgerstab und Jakobsmuschel)、《死亡與中古世紀》(Sterben und Tod im Mittelalter)、《中古世紀的戰爭與和平》(Krieg und Frieden im Mittelalter)、《弗萊堡大教堂》(Das Freiburger Münster)等,其中以《中世紀的旅人》最為暢銷,德文版已發行至第四版。
基本資料
作者:諾伯特‧歐勒(Norbert Ohler)
出版社:麥田
書系:純智歷史名著譯叢
出版日期:2005-01-06
ISBN:9789867413703
城邦書號:RH4012
規格:膠裝 / 單色 / 448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