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經營管理 > 經營策略
委外革命:全世界都是你的生產力!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內容簡介

下一波企業改造新趨--- 委外不再只是為了改善現狀,更是經營未來的必要手段!! 做你最擅長的,其餘全部委外!! 下一個專業發達新勢----- 委外產業將改變工作與組織的每個層面,更讓專業人士享有豐厚的報酬!! 委外是產值高達6兆美元的全球性產業,也是今日商業界受到最廣泛討論的議題。委外更是經理人用來徹底改造企業的少數商業工具之一。若採取全球執行的規模,則委外能讓企業同時改造既有的營運、創造更具彈性且更能順應改變的企業架構,以及利用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引爆創新發展的風潮。 不論您是正在考慮委外的企業主管、任職於委外服務的公司、或關心自身在全新委外經濟中的職涯發展,透過委外最著名的專家和先驅麥可‧考貝特10年豐富委外經驗、1,500家委外企業詳實調查,將協助您更了解目前的現況、未來可能的發展、為何及如何善用新興的機會。 【名家推薦】 ◎「目前市面上鮮少有委外相關的書籍,能夠用如此有系統且詳盡的方式引用個案加以介紹。《委外革命》一書的出版,對於想要了解委外的企業主或是管理者來說真是一大福音。期待您透過《委外革命》一書,能夠對委外策略有更多的認識,也樂見委外能夠成為您企業大幅成長的新興策略。」 —田居正 (104專案外包網營運長) ◎「近年來,人們已經瞭解到,企業應當專注於做自己最擅長的工作,而將其他工作外包,這還不僅僅是為了降低成本,還有更重要的好處,就是增加企業反應外界環境變化所需要的速度、彈性和創新能力。這層道理對於國人傳統上那種以為自己包辦一切就是最好的想法,不啻當頭棒喝,這也是閱讀本書的最大價值所在。」 —許士軍 (元智大學講座教授,台灣評鑑協會理事長)

目錄

【推薦文】運用委外策略,寫下企業成功改革的新章節   ◎田居正
【導讀】委外運作模式之創新思維與管理  ◎管康彥
【簡介】  ◎麥可.考貝特 ■ 第 一 部 委外及全球經濟 1.委外簡史
.賣掉收發室
.找出核心能力
.掌握委外的效益
.重新為管理下定義
.克服委外的挑戰
.★委外智慧  2.從委外到企業流程委外
.以顧客為出發點
.功能性流程委外
.打破藩籬
.案件式業務、科技,以及IT委外
.整合供應鏈並善用規模效應
.商業化隱藏的價值
.★委外智慧
.★案例分析:微軟課程軟體 3.境外委外面面觀
.全球市場─全球委外
.境外委外的價值模式
.尋求價值
.將工作議題列入考量
.★委外智慧
.★案例分析:通濟隆 4.全新的委外價值模式
.委任策略
.擴展價值模式
.零基委任決策
.以市場為導向的決策
.委外成為一門管理的學問
.★委外智慧 ■ 部 委外法則 5.建立全球策略
.由上而下法
.由下而上法
.規劃活動
.整合的優點
.★委外智慧 6.充分掌握委外機會
.搭上委外的風潮
.以作業流程的觀點評估委外機會
.優先執行最佳的委外機會
.估計及克服風險
.委外顧客界面
.★委外智慧
.★案例分析:英國石油 7.創造並領導成功的團隊
.委外的流程
.委外團隊
.委外專案領導人
.★委外智慧
.★案例分析:加拿大貝爾公司 8.配合市場發展
.委外較像聘僱人才,而非採購商品
.建立並溝通需求
.徵求建議書之外的方式
.建立評分卡
.篩選廠商
.★委外智慧
.★快速參考指南 9.委外的財務層面:建立業務計劃
.掌握目前的成本
.從預算的成本到完整的成本
.預測委外的效益
.★委外智慧
.★案例分析:Sabre 10.議價、簽約,以及協商
.合作關係的連續性
.合約模式
.協商原則
.★委外智慧
.★案例分析
.★快速參考指南 11.協助員工適應委外帶來的改變
.溝通、溝通、再溝通
.與員工有切身關係
.為員工創造正面的效益
.管理階層的施行計劃
.改善大眾對委外的觀感
.★委外智慧 12.創造並管理新的合作關係
.轉換成委外
.相互依存的管理
.相互依存的規劃
.★委外智慧
.★快速參考指南 ■ 部 委外企業 13.委外的未來 
.員工是工匠
.主管成為整合大師
.企業發揮三稜鏡的逆向聚集效應
.★委外智慧 14.委外實例
.實例1:委外改造共享服務:安泰
.實例2:利用資訊科技委外達到企業轉型:康寶濃湯
.實例3:利用BPO重新界定房地產管理:電腦科學顧問公司
.實例4:利用全球委外,改造應用系統開發:電路城商店
.實例5:利用BPO改造人力資源管理:美國銀行
.實例6:利用製造服務委外,改造副產品管理:艾利丹尼森
.實例7:利用BPO改造票務處理:iPSL ■ 附錄:委外架構
附註

導讀

委外運作模式之創新思維與管理  ◎文/管康彥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委外運作的基本經營哲學,就是透過組織外部資源的運用,以提升組織的競爭力。委外運作模式以往主要是以成本為考量,而將瑣碎的、不重要的非核心工作外包,也就是組織風險外部化(Externalization of Risk)的觀念。委外運作並非僅有成本考量,市場反應速度、組織運作彈性、與營運模式創新等反而成為現今更重要的關鍵考量因素。組織委外運作的創新思維與管理不是單一節省成本的任務取向,而是要藉由將人力資源、資訊科技、與企業流程的策略性再思考(Strategic Rethinking),以委外運作的模式來挖掘並發揮企業價值,進而使得企業轉型(Corporate Transformation),接下來收戰果的便是當今的熱門課題──變革管理(Change Management)。因此,委外運作近年來產生以下的創新思維與管理:

■ 外包委內與委外內包

  委外的對象不見得是外人,有時候可能是自家人。對於組織內部優質的專業,我們會放到組織的外部,它可以承接其他組織的委外業務,也可以接收本組織的委外業務,將組織原先的責任中心或成本中心轉變成利潤中心。因此,組織中的專業菁英,不但不會抗拒委外運作,反而可以因為委外的轉型成為一家新公司的最高經營負責人(CEO)或是高階主管。甚至終極的發展是將原先的組織進行模組化的解體(Unbundling, Disintegration,或Decomposition)。為什麼會有以上這麼複雜的多元化發展現象呢?因為隨著企業在將部分工作委外,以達到分散風險並創造更多利潤的同時,極可能因此機密外漏、知識外流,或是培養潛在的競爭者。

  也有可能會有些屬於委外的工作,卻是由外面的公司在自己的組織疆界內來執行組織的價值活動,也就是現代日本企業轉型變革中所謂的社內外注化(In-house Outsourcing),所以委外並非單純的成本問題,而是組織優勢架構選擇的問題。組織架構的設計與委外運作的選擇之間有相當程度的關聯,有些委外是虛擬組織現象,也有些是在組織外的獨立單位,甚至有些是在公司內部執行,但此一單位又不屬於公司,就好像家裡舉辦聚會活動時,不到外面餐廳用餐,也不親自下廚,而是請外面餐廳的廚師來家裡烹調料理。

■ 委外運作不等於精簡裁員

  現今企業面臨國際化競爭,大者恆大的趨勢漸形成,組織相形膨脹,成長型企業組織在積極地擴編規模時,又會擔心景氣反轉之窘境,人力外包因此成為企業的標準因應作為,但是單靠人力外包,進而進行精簡裁員,問題並無法因此解決。企業永遠必須進行可行性的評估以及風險的規劃,外派的臨時人員對於組織的忠誠度通常沒有全職的員工高,雖然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偏於非專業性或技術性質,但是由於此等人員對於組織文化與相關流程不熟悉,容易造成效率不彰甚或錯誤率的上升,如此,表面上或許節省了人事成本,但實際上似乎因為額外的負擔而提高了成本(尤其是無形的成本)。精簡裁員通常只是一個單純的成本考量,因此,卓越的企業所考量的是,以現有的人力資源開拓新的事業領域與業務項目,例如做鍋碗瓢盆的公司也可從事軍需供應。

■ 從組織疆界定義的角度思考委外運作

  當代的組織均採取由外而內,從顧客的角度來檢視組織的價值活動鏈,並且試圖找出一個組織架構以提供最佳的整合價值。當企業價值活動在組織疆界內部進行較便宜時,組織就會變得較龐大;當在疆界外部進行較便宜時,組織就會縮減營運規模。因此,當市場機制變得成熟有效率時,組織的外部交易成本下降,垂直整合並不能為組織提升優勢,因為組織內部交易成本大於組織外部的交易成本,委外運作成為經營的必要。反之,組織則千萬不能為了要使組織具有獨特性,而僅將資源投注在那些具有策略重要性的價值活動上。也就是說,在以上的狀態下,委外運作並不能帶來優勢,相反地,還會失去原先該有的優勢。例如,製造有時也是希望能藉此更接近市場,掌握末端市場的動態。微笑曲線過度強調拋物線的兩端,而忽略了製造的重要性,然而,一個沒有下巴的臉是無法微笑的,研發與產品設計反而可能成為委外的企業活動。

■ 結語

  微利時代,許多組織醞釀精簡人事,員工退職遇缺不補,而改以短期雇用或勞務提供的委外人員為主,企業傾向與員工簽訂短期勞動契約,現今企業的組織人力資源結構,會針對組織策略發展方向劃分為核心員工、周邊員工,以及外派員工等,這是當代組織運作之常態,因此現代的組織必須認清如何對待多元化的員工組成。委外運作真能將風險外部化嗎?當然可以,但是消除掉一種風險的同時,極可能還會產生另一種風險,所以組織的決策邏輯在於,檢視哪一種風險比較關鍵,哪一種風險還可以承受。因此,組織進行委外運作首先要了解自己組織的定義、使命與任務,否則很難去評估委外運作所能為組織提供的價值。

序跋

【簡介】  ◎文/麥可.考貝特 (Michael F. Corbett) 


  委外絕不是新的概念。企業僱用外部人員代為完成無法或選擇不做的工作,事實上其來有自。探險家、商人及僱傭都是早期委外概念的例子。甚至連委外本身也不是新的名詞。七○年代的製造業首度使用委外這個名詞,之後便逐漸廣泛應用於每一個行業。

  隨著近來「委外」這個名詞愈來愈普遍,委外的實際使用也大幅成長。試想以下的情況:目前,一般的製造廠商將成品內容的70%~80%委外。所有專業服務產業,例如會計師、律師、廣告公司、顧問等,都是建立在委外概念的基礎上。企業經常將清潔打掃、員工餐飲,以及收發室委外。大企業的資訊長(CIO),通常將企業內一半以上的資訊科技預算委外。客服中心的委外情形也非常普遍。最近,有些企業開始將整個後勤業務委外,讓企業以外的專業人員代為處理各種工作,例如顧客訂單處理、薪資、應收帳款,以及應付帳款。事實上,幾乎沒有一家公司不委外,在某個程度上企業營運的每個環節都牽涉到委外。

  因此,既然委外的概念或委外本身都不是新興的產物,為何還要花時間繼續閱讀下去,更別提特別著書出版今日的委外情況?

  這其中有幾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第一,雖然企業約有三分之一的預算已經採用委外,但我們卻才處於委外的萌芽期。在未來的十年中,這三分之一的預算額度可能會攀升至70%~80%(該情況已發生於製造業)。這表示在不久的將來,大部分企業委外的比例將遠超過「委內」。

  這將是企業的根本重組,對我們所有人皆意義深遠──不論是高階主管、經理、員工、顧客或投資人皆深受影響。對高階主管及經理而言,這表示他們在工作上所需的技能將顯著改變。懂得管理內部資源已經不再足夠,如何管理與委外服務廠商之間的外部關係也一樣重要;對員工而言,增加委外則代表專業工作可能從目前公司的內部,流向提供委外服務的廠商;對顧客而言,這表示製造他們所購買的產品的公司,愈來愈仰賴全球各地的技能和資源,以設計、製造及提供產品和服務,而這將會在成本削減下,同時持續擴充顧客的選擇;對投資人而言,委外助長數以千計尋求金援而成長茁壯的新公司成立。企業既有的投資人,在評估該企業的目前營運和未來展望時,也必須了解企業整體的外部網絡關係。委外讓企業更有效率、且更具競爭力,也使得企業間更加相互依存。因此,委外對企業及整體經濟的影響,都仍僅處於剛起步的階段。

第二,這本書之所以重要且正合時宜的原因,是雖然委外的影響正迅速擴張,但委外本身卻以非常基本且重要的方式改變中。企業採用委外已從傳統的階級分層模式,轉變為跨部門、以作業流程為中心的方式,亦即所謂的企業流程委外(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簡稱BPO)。委外也成為許多提升組織架構計畫的重要一環,並做為實際推行這些計畫的執行方法,例如共享服務及供應鏈整合。委外已從單純的成本考量決策,轉變成與企業市場策略更緊密結合的一部分。同時,每天都有新的供應商進入市場,無時無刻改變企業可採用的解決方案選擇。企業利用委外,將現有資產和智慧財產商業化,改變了與外部廠商合作關係的本質、規模和影響。委外同時也走向全球,進一步增添了機會和風險。以上這些改變,都顯現成功並有效使用委外的新技巧、方法及工具,都必須善加定義、建立,以及提升。

  雖然企業對效率提升和成本削減的需求,造成委外持續增長,但未來,委外卻可能對企業造成更大的影響。委外將用於增進企業最關鍵及複雜的商業流程,例如醫院的營收管理、航空公司和機場的票務及付款系統、製造工廠的員工教育訓練,以及製藥公司的研發工作。委外將不僅用於降低成本,也將用於增加各種企業組織的速度、彈性,以及創新程度。藉助委外,企業便可將吃緊的預算,用於提升現有的產品、服務,及未來的研發。委外不再只是改善現狀的工具,而是打造未來的關鍵。在諸多方面而言,委外可視為推動二十一世紀全球經濟的主要力量。

  因此,委外本身正處於轉折點。正因為委外的重要性將持續加溫,主管階層及企業必須更了解目前發展的現況、未來可能如何發展、發展的原因,以及如何善用產生的機會。本書為所有引領這股風潮的專業人士提供方向。

  選擇在此時刻撰本書的最後一個原因,是即使委外已經相當普遍,而且已走向全球化,但到目前為止,除了與委外直接相關的專業人士外,外界對委外的注意仍非常有限。當然,商業媒體對於產業的「大合約案」及偶爾的失敗案例也會有所報導。但因為商業媒體對於委外的討論可說是寥寥無幾,更別期待一般的大眾媒體會對該議題有所著墨。然而,這一切都有了改變,因為將白領工作轉移到境外的企業數量,引起了媒體的關注。一夕之間,委外變成眾所皆知的詞彙,也成為大眾激烈辯論的焦點。在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可能大量流失工作和技能的恐懼,激起了複雜的情緒和真正的憂慮。在就業成長率下跌之際,很多人視境外委外為工作流失問題的一大原因。

  大幅的負面媒體報導打擊了委外產業。但這個產業實際上提供了數百萬人工作機會,並為數以千萬的西方企業股東帶來營收,這些各領域的領導企業包括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AT&T、Avaya、Caterpillar、Delphi、EDS、奇異(GE)、惠普(Hewlett-Packard)、IBM、IKON、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s)、Lockheed Martin、McKesson、SBC Communications、旭電(Solectron)、優利系統(Unisys)、優比速(UPS),以及其他《財星》雜誌前500大企業。這些企業為他們的員工創造並增進工作機會、為他們的股東增加營收,並為美國經濟成長助一臂之力。對其他數以千計的美國大大小小企業而言,也是如此。甚至對於歐洲、加拿大、澳洲,以及全球其他已開發國家的類似企業,也造成同樣的影響。

  對委外所投注的新注意力,實際已提高了對委外的興趣。因此,目前更加需要了解委外的實際情況,舉凡各企業、政府機關、大專院校、媒體、甚至在一般大眾之中,都應有所了解。企業決策者及政府的政策擬定者,需要這些資訊,以協助他們為其企業及選民制定正確的發展方向;剛加入商業市場的經理人,必須了解委外對於其所效力和未來將領導的企業將造成何種影響;員工必須了解委外將如何影響他們的工作和公司;消費者則必須了解製造產品的公司,因為委外而起了什麼變化。

  只要仔細閱讀本書,便能了解委外並非現今世界某些問題的根源,而是目前解決這些問題的最有效工具之一。委外有助於建立更好的企業、更繁榮的經濟,以及更富裕的生活。這不僅對於獲得境外委外工作的開發中國家(如印度)而言是千真萬確,對於將工作委外的西方國家也是如此。

  此時此刻,確實需要一本詳盡介紹委外和企業流程委外的書藉,以提升大眾對委外的意識和一般認知,讓商界人士為新興的委外經濟做好準備,並增進委外運作的管理。如果本書能達到以上任何一項目標,即使微不足道,那麼花在撰寫和閱讀這本書上的時間就已值得了。

■ 如何閱讀本書

  《委外革命》介紹如何經由全球性委外關鍵、但非核心的企業流程,並引進能實際增加業務核心領域競爭實力的合作夥伴,而提升企業十至一百倍的生產效率和競爭優勢。如果您想要同時了解委外所創造的機會,以及如何實踐和維持委外所帶來的優勢,那麼本書會是您最佳的選擇。本書不僅是一本簡單的入門書,更依據當今企業高階主管的真實成功經驗,提供了決策和執行的全方位架構。

  鮮有商業工具能夠根本改造一家企業──委外是其中一種。委外讓企業能同時重新規劃現有的營運、創造更彈性和更容易調整的企業架構,並匯集全球最優秀的人才,創造出無限的創新概念。

  本書帶領讀者從了解、應用,最後則維持委外所創造的生產力和競爭力。本書融合理論與實務,提供全面性的架構及一套成功的施行原則。最重要的是,本書提供量性的計算方式,能預估潛在利潤、權衡委外機會的輕重,以及有系統地管理以達到目標。

  這是一本委外的重要指南,結合了針對委外、企業流程委外,以及全球化超過十年的經驗,精鍊成一套單一且可行的管理系統。每一章包含一個委外的重要層面,並介紹和解釋成功的關鍵管理原則,同時在章末的小型案例分析中,以實際的詞彙強化並說明這些原則。全書使用圖表強調、說明,並詳述主要的觀點。本書的最後一章列出7個完整的案例分析,用以說明特定企業如何計畫、執行,以及長期管理委外的運作。本書也採用針對超過1,500家企業所做的調查研究結果,提供全球企業使用委外的狀況和原由,以及成功和失敗例子的實際資料。

  第一部「委外及全球經濟」,提供所有關心當今商業發展的人士關鍵的資訊,不僅介紹委外的歷史,更重要地,將介紹委外目前及近期發展的情況。第一部將說明企業為何在幾十年前即開始委外,以及企業意識到委外所帶來的衝擊,並接著討論當代委外的主要推動力──以作業流程為中心的概念和境外模式。透過詳盡的介紹,讀者將全盤領略當代委外的機會和挑戰。第一部的最後一章(第4章)提出一套新的管理原則,可提供今日的企業成功掌控委外,對於主導企業整體方向的高階主管,更具參考價值。

  第二部「委外法則」是專為實際執行的人員所設計。第二部並非一步步帶領讀者執行委外,而是提供一個架構,讓個別的高階主管、經理人或團隊成員,在架構上建立自己的執行計畫。每一章會提出最新的企業概念和經驗,說明企業如何將委外納入策略性規劃、執行,以及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第二部不但周全詳盡,也引導讀者扎實地處理委外過程中的每一個層面。

  最後,第三部「委外企業」則探討委外的未來。在這一部中,筆者將提問:「接下來有何發展?」透過這種方式,探討未來的委外或委內方式、委外的企業,以及明日的委外經濟。第三部最末(第14章)提供一連串完整的案例分析,舉例說明全書中所討論的所有原則。

延伸內容

運用委外策略,寫下企業成功改革的新章節   ◎文/田居正 (104專案外包網營運長)


  過去十多年來,台灣企業陸續大量外移,而沒有出走的企業也紛紛進行組織重整,或是推行人事精簡政策,然而企業在面臨微利的競爭市場與人力成本的壓力之下,「委外」這個熱潮衝擊著台灣甚至於全球位居經營管理階層的人,儼然已成為經營管理策略中必須研究的重要課題。不論讀者對於「委外」或「外包」,究竟哪一個名詞較為熟悉或理解,不可諱言的,委外策略的推動將會更加拉近每一個產業供應鏈之間相互依存的緊密合作關係。未來可以預見的是,大集團規模的公司將會越來越少,而小而美加上定位明確的功能性企業則會越來越多。

  在新世代的企業管理中,可以說除了品牌之外,幾乎所有企業機能(產、銷、人、發、財)的部分都可以應用委外策略,然而這其中所衍生出最大的影響,應該就是整個職場生態與工作內容的變革時代來臨。身為一個職場工作者,在知識經濟時代的當下,各位讀者本身是否已經擁有一個無法被取代的專業能力,能將know-how帶著走,甚至是具有核心技術的競爭力,這是一個值得自我檢視及深思的問題!

  根據104專案外包網針對台灣企業所做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已經有4成的企業曾經使用過委外的策略,而其中採用委外的原因主要是公司內部人手不足,再者則是為了節省人事成本。對於企業來說,採用委外策略可以讓資金做更有價值的運用以及更有利的投資,並且可以提升經營效益與客戶滿意度,最重要的是能夠避免組織過度膨脹,在不受限於既有的專業知識技能下,可以致力於企業核心競爭力。

  本書提出一套有系統的委外策略架構,告知企業如何自我檢視委外所帶來的效應,如何落實委外的執行流程與委外的目標管理,同時也以財務面的角度來嚴格掌握企業的成本控制與利潤達成率。然而不管是境內委外或境外委外,企業都可以藉由作者提問的三個簡單問題,以評估未來委外的可能性:

1.如果現在從頭開始創業,我們真的會選擇內部執行這些業務嗎?
2.我們在這方面的能力是否特別傑出,能吸引別人聘請我們幫他們執行?
3.這部分的業務會培養出未來的領導人才嗎?


  另外本書也提到,委外只是一種策略工具,而不是一個萬靈丹。因此建議企業在思考執行委外策略時,管理階層人員需要經過審慎的評估,也需要對於內部員工加以溝通說明,以免產生犧牲員工權益換取短期獲利,或是有可能會被裁編的內部負面聲音出現。

  過去幾年來,我在工作上負責為企業推廣專案委外的概念,發現目前的企業主,對於相關的資訊接受程度與理解度都有所不同,在面臨委外的相關議題時,也只是視委外決策為執行性質,決策的制定也只是被動地回應企業的策略;但其實換個角度而言,企業主應該要將委外視為制定企業策略時不可或缺的一環,將整體委外操作視為創造價值的活動,並融入策略規劃流程中。因此,透過委外發揮最大的效益,才是企業創造競爭優勢的關鍵。

  目前市面上鮮少有委外相關的書籍,能夠用如此有系統且詳盡的方式引用個案加以介紹。《委外革命》一書的出版,對於想要了解委外的企業主或是管理者來說真是一大福音。期待您透過《委外革命》一書,能夠對委外策略有更多的認識,也樂見委外能夠成為您企業大幅成長的新興策略。

作者資料

麥可.考貝特(Michael F. Corbett)

麥可.考貝特是麥可考貝特公司(Michael F. Corbett & Associates, Ltd.)的總裁兼執行長,該公司是一家研究和教育訓練公司,專門致力於將委外提升為一門有效的管理學問。考貝特的公司定期召開領域內最頂尖的研討會「委外世界論壇」(The Outsourcing World Summit),並透過公司網站http://www.CorbettAssociates.com和資訊入口網站Firmbuilder.com,提供委外方面最先進的觀點和資訊。 考貝特經常受邀演講,在一九九六年是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所召開的聽證會上的委外專家證人;二○○二年,他更受邀在美國預算管理局(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的商業活動討論會(Commercial Activities Panel)上發言,該會專為重新檢討美國聯邦政府的委外政策和作業而組成。 考貝特曾經任職於多家知名企業,包括加拿大貝爾公司、達美航空、EDS、IKON、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s)、優利系統、VHA、全錄、美國海軍、印度的NASSCOM,以及中國政府。考貝特曾為《財星》雜誌撰寫一系列的報告,也曾受邀參加許多電視節目,包括CBS丹‧拉瑟晚間新聞(CBS Evening News with Dan Rather)、CNN的勞‧多布斯今夜(Lou Dobbs Tonight),以及CNBC的權力午餐(Power Lunch)。

基本資料

作者:麥可.考貝特(Michael F. Corbett) 譯者:杜雯蓉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書系:經營管理 出版日期:2006-01-04 ISBN:9789867889386 城邦書號:QB1039 規格:膠裝 / 單色 / 32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