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職場工作術 > 工作哲學
「綠」效能:3個秘密X16個小步驟&大躍進,打造企業新競爭力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本書適用活動
$499輕鬆升級VIP/限時限量5折,售完不補!

內容簡介

在綠色時代,光說不練是行不通的! 當今企業亟需的新效能,打造一馬當先的競爭力。 張忠謀、郭台銘都搶著加入的市場,你不只要懂,還要先行! 近年來,無數人不在喊著:綠能經濟、綠色革命。 大家都看到未來的樣貌,也嗅到無限的商機;然而,大餅人人會畫,真正能做出這塊餅的人卻很少。 本書作者憑藉著自身在環境保護方面諸多的經驗,將帶給讀者們理論和實務的雙重體驗。 期在提升企業的綠效能,提供一條直達綠色營運的實用路線指引,環境就是你的事業,當一次又一次的天災發生,人們逐漸形成了一股普世價值。 如何以對環境友善的方式來開發和生產,已經不再只是環保團體高呼的口號,更是政府和民眾都拿著放大鏡來監督的課題。 為了跟上消費者和社會要求企業降低環境衝擊的聲浪,當今企業無不擠破頭要進入綠色市場。 然而,要如何才能讓你的綠色策略不會成為葬送你的企業的「綠色墳場」呢? 綠色事業成功的三個秘密 秘密1:理解事業的緣由 將環保目標視為一種機會而不是威脅。但在緊緊掌握它之餘,別忘了你是在經營事業。 秘密2:該做什麼 遵循保護環境的生態系統模型,以達到最高的生態效率,讓你的資源不浪費。 秘密3:怎麼做 你需要具破壞性的重大變革,也需要漸進式的小步驟,才能順利爬上綠能時代的階梯。 小步驟X大躍進 本書就像一本策略規畫工作手冊,寫作方式十分乾淨而有條理。 更重要的是,本書提供了對許多產業來說相當實際且實用的提示與巧思。 作者很聰明地建議方案分成所謂的小步驟(small steps)以及大躍進(huge leaps),如此可讓讀者在應用參考時明確地區分出什麼事是立即有成效、可執行;什麼事又是要配合組織、文化、經營模式等才可以達成的革新。 綠效能UP,企業績效跟著UP 跟隨本書的指引,你就能大幅提升企業的綠效能。 讓你一馬當先地跳上綠色經濟的發展階梯,不必擔憂被洪流沖走。 企業績效鐵定跟著你的競爭力一起三級跳!

目錄

◎第一章 場景介紹
‧綜觀全局
‧永續的未來
‧事業與環境的關係

◎第二章 綠色事業成功的三個祕密
‧祕密一:理解事業的理由
‧祕密二:該作的事
‧祕密三:該怎麼作

◎第三章 變身綠色事業的準備
‧變革的基本功
‧創造出變革的文化
‧環境管理系統
‧績效的量測
‧策略的打造
‧外部的溝通

◎第四章 步步為營
‧把事情做對
‧污染事件的預防
‧廢棄物減量與回收
‧能源效率
‧節約用水
‧綠化你的供應鏈
‧運輸
‧碳補償

◎第五章 大刀闊斧

‧做對的事
‧潔淨的生產方式
‧再生能源
‧綠色建築
‧產業共生
‧生態設計
‧產品服務系統
‧利用綜效

◎第六章 結論
‧最後的一些想法

◎附錄一:有用的支援

◎附錄二:檢查表

◎附錄二:腦力激盪的工具

序跋

【引言】

  為何寫這本書?

  截至下筆寫此書之前,我已協助過數百家企業、公家機關、以及非營利組織來改變其活動對環境的衝擊。

  這些年來我累積了相關的知識與經驗:市面上沒有任何書籍或出版物可以用一種「怎麼作」的方式帶領讀者走一遍達成永續經營的實際過程。本書中有很多關於環境管理的建議(第三章),也有公司可以採用的「小步驟」(步步為營)(第四章),但這卻花了我很多時間將它們整合在一起。在第五章中描述了一些「大躍進」(大刀闊斧),有許多書針對其中的理論及例證作了很多的爭辯,卻從沒有人將它們拼湊出一個全貌。本書的創舉是提供你一個從眼前直達永續經營的實用路線指引。而本書中的例證與提示都是從實證經驗中擷取的──它們是真的可行的。

如何使用本書

  本書是由五個章節架構而成:

   ● 第一章 場景介紹;

   ● 第二章 綠色企業成功的三個秘密;

   ● 第三章 變身綠色企業的準備:為了使你的企業發生變革所要須的基礎工作;

   ● 第四章 步步為營:為了讓你的企業更加有效率與環保所須執行的基本步驟;

   ● 第五章 大刀闊斧:為了將企業導向真正的永續經營時,你可以採取的較高風險與較大報酬的策略。

  如果你想要擁有一個真正的綠色企業,那麼你就必須循序地讀完這五個章節。如果你只是希望想讓你的企業在環保表現上有一些漸進性的改善,那麼你會發現第四章是一個很有用的參考指南。但你可能偶爾還是得要回頭參考第一章與第二章以瞭解其中的內容。
【結論】最後的一些想法

稍等一下…

  所有的關於環保的東西不是都很枯燥乏味嗎?我希望現在你可以同意這些東西實在是太重要而且太刺激了,根本不應該被丟給那些品管/保健與安全/或隨便什麼的經理。若要建構一個真正的綠色事業,你就必須針對你的組織進行一次徹底的重新評估。這可是須要領導力、遠見以及事業的敏銳度才作得到。

  當然啦,如果你很幸運或是很勇敢地從零開始開創你的事業,那麼你就可以避免那些現存組織中的經理人所面對的大多數障礙。

本書中的工具

  算是回顧一下,本書提供你綠色事業的三個祕密:

   1. 理解事業的理由:要主動出擊,抓住機會,但別忘了你仍然是在經營事業,而不是慈善機構;

   2. 遵循環境永續性的生態系統模型,如果真沒辦法,至少也要作到十倍數的效率;

   3. 要採取一些大躍進同時也要有許多小步驟。

  本書的第三、四、,五章接著解釋了如何將這一切付諸施行:

   ● 第三章,變身綠色事業的準備,解釋了如何管理變遷、如何讓員工與利害關係者參與、如何發展你的策略、如何作綠色行銷訊息的溝通,以及如何運用環境管理系統(EMS)來增強你的優勢。

   ● 第四章,步步為營,細部描繪出你所必須執行,以持續改善事業的環境與經濟表現的小步驟:廢棄物減量、能源效率、節約用水、綠色採購、綠色旅遊規劃,以及碳補償。

   ● 第五章,大刀闊斧,描述了綠色事業最強大的技術:潔淨生產、再生能源、生態建築、產業共生(IS)、生態設計,以及產品服務系統。

  如果你真的把適用於你的事業的所有技術都加以整合應用,那麼要說你已擁有一個真正的綠色事業絕對是一點都不為過。

須要幫忙嗎?

  我試圖整理出本書來提供你創造真正的綠色事業時所須要的知識與工具。然而所須要的技術範疇非常廣泛,你可能會覺得你須要一些外部的協助。下列的領域可能會是你想要聘用專家的地方:

   ● 訓練與知覺;

   ● 反推法活動的引導;

   ● 發展EMS;

   ● 稽核與量測你的基準線;

   ● 綠色旅行計劃;

   ● 產品設計;

   ● 服務設計;

   ● 潔淨生產:產業專家;

   ● 公關、行銷與傳播;

   ● 建築設計、營造與建築服務工程師。

  如果你真的聘用外部的協助,我有下列幾項建議:

   ● 對成果要明確清楚,但要在合理範圍內,方法學方面的問題則留給顧問去煩惱。除非他們真的很不濟事,一般而言他們會比你懂如何把事情作好。專注在“事情本身”即可。

   ● 不要在每小時或是每天收費多少這種事上堅持。這會鼓勵顧問長篇大論、打字緩慢、堅持大量的會議,甚至空說瞎話。最好是客戶與顧問之間協議出一個固定費用。

   ● 如果合適,可考慮運用政府標準化的方案(也就是小步驟),但這對複雜的問題(也就是大躍進)可能會有過多的限制。

  附錄一描述了一些在英國可以找到的協助方式。

  那麼,何不起而行呢?

內文試閱

第一章    場景介紹

環境就是你的事業

  當你擁有一個事業要經營時,為何你必須認真地看待環境的問題呢?

  最基本的驅力就是生存。如果沒有乾淨的空氣可以呼吸,乾淨的水可喝,沒有我們所需用來穿著住居所需的物料時,那麼將不會有企業,不會有經濟,一切都不存在了。

  下一個層次是企業須要依賴可以永續的原物料與能量的來源。某些產業,像是農業、園藝業、漁業以及林業都須要永續性材料的直接供應,但其實所有的公司也都須要能源與各種原料,就算是服務業也是如此。

  最高層次而言,普世的價值就是人類必須依賴乾淨健康的環境來存活。人們為了有美麗景觀的房屋而付大把鈔票,行遍天下以飽覽大自然的驚奇或倘佯在乾淨的海灘上,並且參與數以百萬計的環保團體。不管他們願不願意接受,幾乎每一個人都是環保份子。而這些人都是你的客戶。

  政府也慢慢地動起來了。數以百計的立法案已被制定出來,以促使產業往永續性移動。如果產業不願移動,那些不留情面的法案只會在數量及範疇上越來越加重。許多公司也開始感受到來自民眾的壓力,因為許多壓力團體已開始發動各種與環境相關議題的運動。

  與資源利用及處置相關的成本將漸次升高,這是肇因於刻意導入而且與日俱增的綠色賦稅,以及資源漸漸稀少的現實。這些成本會直接衝擊你的獲利。如果你原本有百分之二十五的獲利空間,那麼只要你每花一英鎊在環境成本上,你就得要多掙四英鎊以求能打平。刪減成本一般而言總比增加業績容易吧。

  反過來說,有一些創新性的公司發現,增進他們的環保績效有著巨大的商業利益。就一般的變遷情況而言,主動地解決問題,奮力前進,抓緊機會並將威脅遠拋在腦後總是比較好的。本書就是以這個行動準則來設計策略。 第二章       綠色事業成功的三個秘密

◎第一個祕密:理解事業的理由

  將環保目標視為一種機會而不是威脅。要緊緊掌握它,但不管你想怎麼作,別忘了你仍然是在經營事業。

事業機會

  在英國出現了一波的電視節目,像是「你的房子有多環保」(How Green is Your House)、「潔淨家園」(No Waste Like Home),以及「環保大不易」(It Ain’t Easy Being Green)等。各大報像是《泰晤士報》(The Times)、《獨立報》(Independent)、《衛報》(Guardian)、《觀察報》(Observer)都定期提供環保生活的專欄。即使是聲名狼藉的《太陽報》(Sun)也加入了這一波的熱潮。而又有誰會想到一個由傳說中木訥死板的前美國總統所作的幻燈片簡報演說所拍成的影片,竟然成為二○○六年最熱門的紀錄片?

  在熱鬧的大街上,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人們在消費上出現了大規模的改變。在家電用品中的市佔率中,有標示出節能標章“A”的產品,從一九九六/九七年的零,到二○○六/○七年時已幾乎達到百分之八十了(註六)。在食物這個品項中,對於有機產品的需求遠遠超過目前所能供應的數量。而DIY巨人B&Q也開始進風力發電機與太陽能板來供家戶採購使用。

  在公元兩千年時,全球對於環保產品與服務的總值為五千一百五十億美元,預計到二○一○年時總值將達到六千八百八十億美元。預計未來十年之內還會出現更多更重大的改變。此等政治意圖與消費意識的合流有機會將「綠色消費主義」從原本的小眾利基轉變成消費主流的潛力,也在產品與服務面提供了前所未見的商機。

  這是一個快速成長的全球市場。幾年前我在中國搭火車旅行時,看到一個又一個村落的平凡小屋的屋頂上都裝設了全新閃亮的太陽能熱水面板。如果一個十三億人口國家的人民想要擁有西方的生活標準卻不想要有西方污染的程度,那麼綠色產品與服務的市場將會是很龐大的。

綠色事業不是慈善事業

  綠色事業必須與非綠色事業競爭並且贏過它。當你需要幫助時,沒有人會可憐你也不會有人伸出援手。我曾見過不少生意人搞了一些所謂的綠色事業然後就期待大家可以賞他一口飯吃。舉例而言,我曾看過一個回收科技系統開發商因為地方政府不願採購他那創新卻貴得要命的產品而氣得快要抓狂。他指責地方政府太過愚蠢,然而我卻不禁思索,這些話從一個所謂的生意人口中說出來是不是太荒唐了,既是生意人為何不能理解其目標客戶不買他的產品的原因呢?

  若能在消費者熱潮的正確時機一擊中的固然使得許多人大賺一筆,然而不幸的是,綠色市場在過去也曾使很多人鎩羽而歸。有太多立意良善的產品最後都落到美國綠色行銷專家賈桂琳.歐特曼(Jacquelyn Ottman)口中所說的“綠色墳場”(Green Graveyard)(註八)。這是因為這些人作了一個致命的假定,他們認為綠色履歷可以克服平庸的表現、糟糕的設計,以及一廂情願的品牌作為。根據歐特曼的說法,成功的綠色商品看起來很棒,性能很好,而且品牌可以清楚地傳達其利益是針對使用者而不是對這個星球。

  絕對不要忘了你是在經營一個事業,任何普遍的商業規則在此依然一體適用。因此,絕對不可以在沒有適當的應變計劃之下,將自己的事業理由奠基於像是政治決策這樣的一個外部因素上。 ◎第二個祕密:該作的事

  遵循環境永續性的生態系統模型,如果真沒辦法,至少也要達到十倍數的生態效率。

環境策略

  要達成環境永續性的方法大致上有兩種:

   ● 生態效率,主要關注的是材料與能源在計量方面的問題;以及

   ● 生態系統模型,主要關照的是材料與能源的種類以及我們如何使用它們。

  此二者之間有很多重疊之處,然而它們之間仍有著相當不同的意涵,因此我們再繼續往下之前有必要進一步探討它們。

生態效率

理論

  生態效率(也被稱為『資源生產力』或是『資源效率』)是指從每單位自然資源中可以取得效用的數量。像是每加侖多少英哩這種油耗計量單位就是生態效能的一個好例子。其中,「英哩」是效用的量測單位,而「加侖」則是資源使用的單位。

  生態效率與企業經營目標相當一致。效用就是你的顧客付錢給你的原因,資源則是為了要提供那個功能而發生的成本;因此,一個具有高度生態效率的公司通常獲利都非常好。值得注意的是,效率盈餘是可以累加的;換言之,在供應鏈中大量新增的改善會使得終端結果更加有效率。舉例而言,如果在供應鏈中總共有五個步驟來將材料轉化成產品,並送到顧客手中,而所有的步驟都試著將對環境的衝擊減少四分之一,那麼這個產品生產過程的總體衝擊將會降低超過四分之三。

  在一九九六年時,一本著名的書籍《四倍數-資源使用減半,人民福祉加倍》(Factor Four: Doubling Wealth, Halving Resource Use)宣揚利用生態效率的方法來從一半的資源中擷取出兩倍的效用,藉此增進生活水準,同時降低環境衝擊。而頂尖的環境思想家則透過提出「十倍數俱樂部」,將四倍數提升到了十倍數。十倍數理論提倡的是,若要讓開發中國家脫離貧窮,就須要有更大的效率節省來對應這些國家與日俱增的消費。甚至有某些人已將此數字加碼到二十倍數之譜。

範例

  這裡有幾個生態效率的好範例

   ● 節能型螢光燈可以用百分之十五到二十的電能來產生與白熾燈一樣的亮度(五到六倍數)。

   ● 目前最佳的生態友善建築只須用傳統建築所須能源的百分之十(十倍數)。

   ● 以充氣袋來取代聚苯乙烯粒作為包裝保護素材(至少十倍數以上)。

環境永續性的生態系統模型

理論

  深深吸一口氣,憋住!

  你剛剛吸進了氧氣,你的身體會將它送到全身各處的系統,然後以之將糖中的能量釋放出來,而產生的廢物就是二氧化碳。

  好,吐氣。

  空氣中現在充滿了這些二氧化碳。然而綠葉將會使用太陽的能量來將這一切回收並產生氧與糖:這個奇蹟就是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這些過程都是在不致於毒死你的濃度下進行的。

  信不信由你,這種由太陽提供能量,完全無毒的封閉循環就是你所須要知道的環境永續性的一切了。整個地球的自然系統在過去十億年間都是如此運作著,因此我們可以假定這是一個人類可以遵循,而且可以讓我們回復到永續性的有效模型。

  有許多人提出了各式各樣的原則來協助產業遵循這個模型。或許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自然程序(TNS),然而我個人覺得它不過就是將一些簡單的原則隱藏在許多術語與某種程度的妄自尊大後面。我比較偏好永續專家艾德溫.達切夫斯基(Edwin Datchefski)所提出的「生物思維」(Bio Thinking)原則,因為它十分簡單明確:

   ● 太陽:所有的能源都必須來自太陽;

   ● 循環:所有的材料都要進入循環之中;

   ● 安全:所有材料的濃度都必須維持在“安全”的水準。

  因此,「太陽、循環、安全」就是本書將採用的座右銘。算是容易朗朗上口,對吧?然而這可能有點太過簡化了,因此當我們要進一步探討這些範疇的細節時,我要介紹生態設計專家威廉.麥唐諾(William McDonough)與麥克.布朗嘉(Michael Braungart)所稱的「生態效用性」(Eco-Effectiveness)。:

  ● 只使用接收的太陽能(而不是使用那些儲存在化石燃料中的太陽能量)

  ● 廢物等同於食物:任何東西都不能浪費,所有的材料流程都要充份利用,否則就不能使用。

  ● 重視多樣性:必須與自然界共存共榮。

範例

  有很多關於太陽-循環-安全產品與服務的好範例:

  ●羊毛製的隔溫建材

  ●永續來源的木材製品

  ●從廢蔬菜油中提煉的生質柴油燃料

  ●被動性污水生物處理植栽 ◎第三個祕密:怎麼作

  要採取一些大躍進同時也要有許多小步驟。

創新的型態

  當新力牌(Sony)隨身聽(Walkman)在一九七九年間出現時,我們聽音樂的方式產生了革命。突然我們可以帶著我們想聽的音樂走(並且讓坐在我們身旁的人深感困擾)。隨著時光流逝,隨身聽跟那些模仿它的對手們都越來越棒,不僅變小,同時也增加了許多新的功能。而CD隨身聽(Discman)的出現代表著我們無須再將CD轉成卡帶,而是可以直接將它帶著走,同時它也逐年地改良精進。而之後當MP3出現時,音樂產業再度陷入一團混亂之中。時至今日,真正重要的只有音樂本身,而不是那些儲存或播放它的實體方法。音樂散佈的方式從實體的媒介轉換成網路上的電子資料,而使用者可以編輯自己喜愛的曲目,並且隨意選取他們想聽的音樂。

  數位革命也透過簡易資訊聚合摘要(RSS feeds)來散佈到其他的媒體上。這使得網路的使用者可以有效地編輯自己喜愛的新聞與資訊來源,而部落格也已讓每個人都有機會來作報導。隨著時間過去,這些服務的功能性已逐步改善了。

  在這些範例中共有兩種型態的創新:

   ● 破壞性的科技永遠地改變我們的生活,像是播種機、汽車以及網際網路;

   ● 漸進式改善可使科技的表現更上一層樓,像是更快的電腦處理器,更有效率的汽車引擎等。

  重點就是要兩者兼備。完全忽略革新的公司將被遠拋在後,但那些進行激進的改革,而後躊躇滿志者也會被善加利用機會的人所超越。

從全面品質管理學到的教訓

  全面品質管理(TQM)是五○年代在美國濫觴,後來卻是在日本發揚光大。它被視為是把「日本製造」這個原本代表價廉質劣產品的名稱改頭換面而成金字招牌的大功臣。特別是在汽車產業上,它不僅進行了一場大反撲,而且一直到西方也開始採用這個技術之前,日本在全球市場上成功地壓制了美國與歐洲的品牌。

  TQM描述了兩種型式的變革:

   ● 改革(kaikaku):是為了要製造出高品質產品而對整個系統進行整頓的重大激進變革;

   ● 改善(kaizen):在系統內進行漸進式的改進,並且從中榨出最佳的表現。

  所謂的改革可以說就是要「作對的事」,而改善則是「把事作對」。

  我堅信產業都應該要採用與此類似的環境績效模型-重大而激進的變革(像是永續產品的開發、採用較乾淨的生產流程,或是從產品轉化成服務等)都須輔以基本的廢棄物減量與能源效率技術。如果TQM的成功經驗可以在環境管理上被複製,那麼永續性這條路就有前途了。 第四章    步步為營

把事情作對

實況檢查

  在這一節中,你會學到如何改善你的環境績效卻無須以激進的方式更動你作生意方法的一些技術。這些包含了:

   ● 污染事件防止

   ● 廢棄物減量與回收

   ● 能源效率

   ● 節約用水

   ● 綠色採購

   ● 綠色運輸規畫

   ● 碳補償

  這些技術的環境利益是漸進式的。運用它們可以讓你的企業比較綠一些,卻不保證能稱得上是綠色事業――因為那需要的是第五章中所描述的大躍進作為。坦白說,現在談的這一切都是你原本就該作的,因為它們都有顯著的經濟效益。不幸的是,就我個人經驗而言很多企業卻忽略了這些可以減少成本、降低風險,以及變得稍微環保一點的好機會。

障礙

  對這些小步驟而言障礙並不多。就算你的高層並未承諾些什麼,然而因為這些技術多是低成本或根本就沒有成本的,且通常都是可以減少公司的營運費用,因此要在組織內說服別人並非難事。不論如何,這些障礙表列如下:

   ● 掌控你的營業場所:如果你的營業場所是租賃的,或許你無法控制暖氣、空調與廢棄物處理。然而你的業主可能比你更能夠從改善環境績效中獲利,因此你或許得跟他們商量,找出一個雙羸的協議。

   ● 缺乏員工認同:這可能會妨礙到你維繫改革成功的機會。這也是為何第三章中討論過的員工參與方法是如此重要的原因。

   ● 對你的場地與營運太過熟悉:或許你天天都與各種節省成本的機會擦身而過,卻根本沒看見它們。

實施

  這一節有不少關於員工委員會可以採用的好議題。小步驟查核表與附錄二中的最重要提示表列都可以供委員會來刺激思考。

   至於其他像是建言制度與訓練等在第三章中提過的建議,也都可以產生出不少容易施行的點子。不過,或許你會想要用外部專家的「新鮮觀點」來補員工之不足。這一種專家或許也可以從不同的產業裡帶給你前所未聞的點子。 第五章    大刀闊斧

做對的事

綠化營生

  從這裡開始就是刺激的部份了。在此章節中的各種激進的概念與範例將把你從熟悉的領域中拉出來,丟進一個真正的綠色創新之中。其中有許多策略都有著中度到高度的風險,因此在進行任何專案之前,你必須要仔細研究並且權衡成本、利益與風險,但潛在的回報也將會十分可觀。

  本章會以下列的方式影響你的事業:

   ● 改變你的流程:潔淨的生產

   ● 改變你的供應鏈:再生能源與產業共生關係

   ● 改變你的場所:生態建築

   ● 改變你的產品:生態設計

   ● 改變你的事業模型:產品服務系統

   ● 運用上列幾點之間的綜效。

執行

策略

  這將是反推法得以大展身手的地方。如果你想要改變你的事業模型,或許你就得要重新設計你的產品。接下來,如果你想要重新設計你的產品,你或許就得要(或者是趁機想要)重新設計你的流程與供應鏈。想要把這一切井然有序地放在一起並且毫無衝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反推法可以讓你有比較好的機會一次就把事情做對。

障礙

  當你要執行本章中的解決方案時,你將會面臨下列各種障礙:

   ● 資金成本:改變你的流程與建築物都須要很大量的投資;

   ● 擾亂:激進的改變總是會涉及你的事業流程被擾亂或中斷的問題,而這對你的現金流量也會產生連鎖反應;

   ● 市場不成熟:你的顧客會想要買你的新產品或是服務嗎?

   ● 科技不成熟:你所須要的科技能否作到如你所須要的規模與可靠性嗎?

   ● 供應鏈不成熟:你的供應商作得到嗎?新的供應商可靠嗎?

  想要克服或避免這些障礙的關鍵在於牢記祕密一所告誡你的事:別忘了你仍然是在經營事業。你必須以評估其他任何事業投資相同的方式來對待綠色創新。

作者資料

賈瑞思.肯恩(Gareth Kane)

北愛爾蘭人,一九九○年代初期在英國劍橋大學基督學院(Christ’s College, Cambridge)修習工程學,當時為環保社團(Green Society)的創始會員,並且獲選為學生會的環保委員。畢業後幾年,他前往俄國最北邊的莫曼斯克(Murmansk)教授英文。在一次前往附近的蒙切戈爾斯克(Monchegorsk)時,他首度經歷了一場巨大生態浩劫--鎮上的煉鎳廠所造成的酸雨將方圓數里凍原上的生命完全毀滅殆盡。當下他就下定決心,此生的職志就是要防止這種環境破壞的發生。 回到英國後,他加入了紐卡素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的潔淨環境設計(Design for Clean Environment)計畫,而他也是在這裡習得本書中所提出的各種原則背後的理論基礎。隨後他負責領導提茲賽德大學(University of Teesside)當時新成立的潔淨環境管理中心(Clean Environment Management Centre,CLEMANCE)。在此他將所學的理論運用在實務上,與兩百家公司合作來改善他們在環境保護上的績效。其中最重要的成就是構思、規畫與執行提茲河谷產業共生計劃(Tees Valley Industrial Symbiosis Project,TVISP)。這是截至目前為止,英國最大的環境保護計畫之一,它將十五萬噸所謂的「廢棄物」從原本的垃圾掩埋轉變成為有實際的用處。 二○○四年,賈瑞思曾任紐卡素市議會議員。二○○六年則創立了新的事業――Terra Infirma有限公司(Terra Infirma Ltd. www.terrainfirma.co.uk),他們專為企業提供先進支援以提升環境保護的績效與企業獲利上的表現。同時他也經營自己的永續企業部落格(Sustainable Business Blog, www.terrainfirma.co.uk/blog.html)以及環保生活部落格(Eco-living blog, http://eco-living.blogspot.com)。

基本資料

作者:賈瑞思.肯恩(Gareth Kane) 譯者:賴德鍾 出版社:臉譜 書系:企畫叢書 出版日期:2011-02-24 ISBN:9789861206202 城邦書號:FP2216 規格:膠裝 / 單色 / 22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