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618特促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投資理財
經濟學人投資原則:從股票、基金、ETF、房地產、加密貨幣到藝術品,在個人理財時代穩定獲利的《經濟學人》18條關鍵投資心法
left
right
  •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經濟學人投資原則延伸書單2本75折!
  • 2024愛閱節/新書看漲/商管理財
  • 【百大暢銷書75折起】挑起你的求知欲,滿足閱讀癮!

內容簡介

——《經濟學人》專家為全民投資新時代而寫的個人理財入門指南—— 身處看似機會無窮,卻也詭譎多變、處處是陷阱的全球投資新環境 我們該如何打造符合現況、能夠穩定獲利且安全的投資策略? 從必備財務金融知識、穩健投資的關鍵原則,到各類新舊金融商品市場概況與前景解析 讓你面對動蕩市場也能保持自信、理智判斷,最終獲得豐碩成果 ▌專家推薦 Jenny|JC財經觀點 陳彥行|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陳逸朴|「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站長 謝劍平|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鄭廳宜|億元教授 (依姓名筆畫數排序) 隨著零股交易開放、個人投資平臺興起、跨國交易成本大幅降低,如今所有人都能隨時隨地作買賣投資,可投資的標的選項也大幅增加,散戶所能創造的績效,不見得比專業投資人及擁有上億資本的大型機構差。 然而新時代也有其潛在的風險和陷阱──利率低迷、各國貨幣政策搖擺不定、難以預測國際情勢、新形態投資產品層出不窮……在這個時代,不論是新進場的投資人或市場老手,除了經典的投資難題外,還將遇到許多關鍵性的新挑戰,若一味遵循舊觀念,未能全盤掌握最新實況,你不只將錯失應得的獲利,更可能犯下重大投資錯誤,大幅偏離你的理想目標。 由《經濟學人》與三位在金融業界及學術界的資深專家合作撰寫出版的本書,就是要在這個投資新時代中,為所有當代投資人提供一份最新的理財指引,從投資歷史、財務理論、行為心理學到市場環境的最新實況解析,幫助我們在這個動蕩時代仍能穩健前行。 ◤建立必備金融財務知識及全面的投資觀◢ 在人人都能參與投資的時代中,個人投資者若缺乏基本的財務金融知識,很容易落入不利的處境。投資人必須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才能充分釐清自己能承受的風險,以及確立個人的投資信念。 作者群就多年身處金融業界及學術領域的實績經驗,以三大理財核心理念——「利息收入/支出的複利效果」、「通貨膨脹的衝擊」、「風險分散的好處」——貫徹全書,將為你釋疑各類金融概念,幫助你打好進入投資市場的必備基本功,並歸納出18條對個人投資者至關重要的投資原則,以便讀者依自身狀況,建立以長期投資及穩定獲利為導向的多元投資組合。 此外,本書也將提供進階的關鍵提醒,幫助你更明智地面對市場,例如: .理解「風險」與「不確定性」的關鍵差異:風險可以衡量,不確定性則否。 .明智分辨威脅是會「影響未來收入」還是「衝擊投資標的之價值」。 .投資人有哪些心理「偏誤」應該加以管理,又有哪些心理「偏好」必須給予尊重。 同時,本書亦會深入討論21世紀的金融財務爭議,和新手投資人可能會犯的錯誤,有助你撥開迷霧,避免誤墜陷阱。 ◤廣泛探討各類投資產品的概況和獲利前景◢ .在大環境變動下,傳統的股票、基金、債券等標的之最新前景如何? .股票指數型基金(ETF)盛行,這種標的有什麼優勢和陷阱? .加密貨幣作為新興的投資潮流,是否能穩定創造優異的績效? .因個人愛好投資而流動性低的藝術品或愛好性投資標的是否值得? 本書將帶領讀者探索,各類傳統投資產品和層出不窮的新興標的當今的整體概況,分辨哪些類型具有績效優勢、哪些可能是潛在的陷阱,以找出最適合自己長期投入的方向。 投資市場看似錯綜複雜,但就如同本書所寄語投資人的,只要正確建立財務知識、瞭解自己的投資偏好和信念,並在做出重要決定時保持理性,在這個投資新時代中,投資人終究能找出為自身環境量身訂做的投資組合,向著財務目標穩步邁進,並在最終收穫成果。 ▌各界讚譽 「你知道過去近100年美國2萬多家上市公司,扣除表現最好的4%後,剩下佔比96%的公司幫投資人創造的價值只能打平美國政府國庫券(相當於臺灣的銀行定存)嗎?本書作者根據學術論文的發現以及實務上的觀察,說明要靠選股與預測總體經濟趨勢來賺快錢有多麼困難,從而強調資產配置與持有現金與公債的重要性。作者對於房地產、藝術品以及加密貨幣的投資都有非常清晰的洞見,不論是小投資人、資產經理人或是理財顧問,都可以從這本書中獲益良多。」 ——陳彥行|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投資理財看似複雜,但其實只要把握書中提及的幾項重點,往往就能發揮良好的效果。尤其在這個時代,投資已變得極為簡單,人人都可輕易執行。然而,在訊息傳播日益發達的今天,人們常在不自知間,接觸到干擾判斷和潛藏風險的雜訊。幸好有了這本書,你將學會看穿市場的花言巧語,避免做出不當的財務決策,你也不再需要遴選各式的投資商品或是挑選基金經理人,而是懂得實踐書中多元分散的投資策略,向著你的長期財務目標,穩步邁進。」 ——陳逸朴|「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站長 「如果要選一本能把艱澀的投資學理論,以淺白的文字精煉出其精隨的書籍,就是這本《經濟學人投資原則》。三位作者兼具深度理論與實務經驗,巧妙地根據實證疏理出18條基本的投資原則。涵蓋範圍從資產配置到風險管理,更涉獵加密貨幣和不動產的投資策略。對於那些希望瞭解如何系統化、科學地進行投資,並在報酬與風險中求得適切平衡的初學者來說,本書為最佳的選擇。」 ——謝劍平|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令人驚豔!如果你的書櫃只能有一本投資的書,請放這一本。」 ——哈洛德.艾文斯基 Harold Evensky|Evensky & Katz/Foldes金融財富管理公司創辦人 「本書揭示了長期投資的績效,並鼓勵我們這樣做的價值。」 ——馬克.拉斯 Mark Ralphs|Financial Planning Corporation創辦人 「這是一部無與倫比的作品。」 ——艾羅.迪姆森 Elroy Dimson|《投資收益百年史》(Triumph of the Optimists)共同作者

目錄

引言 全民投資的時代來臨了 第1章 看清楚牛肉在哪裡 第2章 自我評估:應信賴一己之見來處理投資事務,還是求助外部顧問? 第3章 個人退休金的挑戰 第4章 驅動績效的因素是什麼? 第5章 通貨膨脹、利率、榮景與蕭條:世界上有真正安全的投資嗎? 第6章 標準資產配置有助於提升投資成果嗎? 第7章 流動性風險:在不景氣時期,現金才是王道 第8章 風險性資產:全球股票市場 第9章 風險性資產:全球信用市場 第10章 多元資產基金與另類投資標的 第11章 住宅所有權與不動產 第12章 藝術品與愛好性投資標的 詞彙表 註釋 延伸閱讀 謝辭

內文試閱

  〈第1章:看清楚牛肉在哪裡〉      必須時刻留意收到的投資提案是否「真材實料」。在很多人眼中,牛頓(Isaac Newton)是有史以來最偉大且「想必很理性」的數學家與物理學家之一,他理應信賴他對「看清楚牛肉在哪裡」這個問題(也就是本章標題)的直覺反應。但恰恰相反,他卻在那個時代的快速致富投機風潮——也就是當今所謂的南海泡沫(South Sea Bubble)—中迷失,最後敗於自己的貪婪:在十八世紀初這場狂熱剛開始的那幾個月裡,牛頓原本已經賺到了鉅額的利潤,但他竟然在市場高峰抗拒不了誘惑,加碼承擔了3倍風險,最後落得血本無歸。      如果我們向17 世紀的荷蘭鬱金香球莖投機買家提出一個反覆在本書出現的疑問——為什麼你認為目前的投資一定值回票價?他們的答覆應該都冠冕堂皇,否則一開始根本就不會投入這場狂熱。當今的加密貨幣投資人也應該不斷反思這個重要的問題,當年把資金投入馬多夫(Bernie Madoff)龐大詐騙案的投資人,就是因為沒有好好思考這個問題,最終自毀前程;而當初曾省思這個問題的人,則因為無法找到足以令人信服的答案而得以趨吉避凶。      自古以來,不節制投資的行為總是一再引來瘋狂的廣泛關注,在那樣的狂熱時刻,很多散戶投資人都自以為找到了致富捷徑而瘋狂投入其中。但在深思熟慮的散戶投資人眼中,不管一個被大肆吹捧的熱門投資機會引起了多麼狂熱的行動,都不能作為勇於參與其中的正當理由。      現代的投資活動      線上交易與財富管理平台在這個世紀的發展,讓普羅大眾得以用低得驚人的成本,輕鬆開立各種投資帳戶。而儘管較年長的投資人過往能透過銀行帳戶來取得穩固的利息收入,但隨著利率長年維持在接近零的水準,那類管道的穩固收入早已不可多得。寬鬆的資金、財務自由化(financial liberalisation)、科技發展,以及交易成本降至前所未見的低水準等因素,共同形成了創新乃至泡沫與投機行為的沃土。      但這些變化也為小額定期性儲蓄型低成本投資策略鋪設了一條康莊大道。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很多擁有數十億甚至上百億投資資金的大型機構法人基金,難以在績效上超越單純的指數追蹤型策略,而每個月只有幾百美元、歐元或英鎊可用來投資的散戶投資人,如今都已能使用那種指數化投資策略來為自己謀取利潤。手邊只有小額積蓄的散戶或許接觸不到機構法人投資者所偏好的複雜(但收費昂貴的)投資機會,目前散戶的績效卻已明顯不再處於劣勢狀態。      誠如我們所見,美國股票交易平台羅賓漢就是這個全新的開放取用(open access)型投資世界裡的典型代表,它以零佣金、無最低帳戶規模限制以及簡單易用的網站等,開創了一個目前已變得非常普遍的美國商業模型,而散戶投資人也及時把握這個輕鬆又簡單的交易機會。羅賓漢成立於2013年,到2017年時,它已吸引了200萬名客戶,到2021年時,它的客戶更增加到1,800萬。      在那個股票交易狂熱時期,網路聊天室和討論區成了市場耳語和股票小道消息的最佳繁殖場,而美國政府在2020年發放給公民的1,200美元COVID-19經濟提振支票,更是助長了這股炒作風氣。      當今的投資世界已和20世紀末期的投資世界截然不同,在當時,首次購買股票或投資基金的成本非常高,相關的手續辦起來曠日廢時,且經常需要透過郵政系統往返寄送各種信件和申請表。當時美國和英國的多數大型雇主都主動將員工納入公司的退休金計畫,而員工的應得退休權益會隨著服務年資與薪資水準而自動增長。不過,那個世界已不復存在。      目標、風險與不確定性      儘管這是一個全新的投資世界,投資人的目標卻幾乎還是一如既往沒有太大改變。民眾存錢是為了能應付未來的支出,那些支出可能包括退休後的開銷,或是購屋所需的頭期款、度假費用、婚禮開銷或子女的教育費用等。另外,民眾存錢也可能是為了儲備各種為應對不時之需或其他目的之準備金。而在儲備資金的過程中,我們總是會遭遇到各式各樣的風險與不確定性。      其中最重要的幾種風險有可能會導致我們無法達成目標,舉個例子,我們也許可以善加利用時間的魔法和耐心投資的方式來獲取優異的潛在報酬,但切記,要想獲取優異的潛在報酬,就得承擔高風險。時間當然能使優異的績效產生複合成長的效果,但時間也有可能導致你離目標愈來愈遠的風險上升。在實務上,每當談到投資風險,我們會以投資標的波動性(也就是每月投資報酬率的年化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作為風險的代用指標。波動性通常是一項有用的指標,它也確實被用來推估報酬不如預期的可能程度。然而,這項指標卻可能產生誤導效果。      過往投資報酬率的波動性通常是我們唯一唾手可得的資料,但使用這項資料的方式與時機是有限定條件的,所以務必要搞清楚怎樣與何時使用這項指標才是恰當的。因為在某些可預測的情境下,低波動性就像是包裹了糖衣的毒藥,會讓人誤以為發生極端負報酬率的風險很低。我們將在第4 章回頭討論這個議題,並在那一章提出一個示例,本書其他篇幅也會廣泛討論到這個議題。      更錯綜複雜的是,風險和不確定性之間有一個重要的差異。「賭一枚公平硬幣的投擲結果」會構成風險,因為擲硬幣的結果與發生機率是完全已知的,即使擲出來的實際結果是未知的。相較之下,被隕石擊中、被外星人綁架,以及其他類似的奇異現象就和擲硬幣不同了,因為我們無法明確描述那些現象的結果是什麼,也無法明確說出發生的機率。COVID-19大流行的爆發提醒我們,這個世界上存在眾多人類早已知曉的不確定性,但當下我們卻不能妄想為這些不確定性建立模型:昨日的不確定性等於明日的風險。      在過去,風險經理人有時會將一些極端的市場發展描述為「百萬年一遇」的事件,但這其實只是推托之詞,目的是為了讓人相信他們之所以未能妥善管理好風險,都是因為極低機率的事件(不管是什麼事)竟然真的發生了。事實上,經理人事前早該知道這些風險,即使已經使用了所有可用數據來建立風險模型,那些模型絕對還是不夠完善,問題只在於他們不夠瞭解或不願承認這個事實罷了。總而言之,風險是可衡量的,但不確定性無法衡量。      除了要區分風險和不確定性之間的差異,還有另一個個別的議題要留意:可能會影響到「未來收入」的威脅和可能衝擊到「投資標的之價值」的威脅不盡相同,而我們必須區分這兩種威脅的差異。退休人士或正在為退休儲蓄做準備的人關心的是可能會影響到「未來收入」的威脅,而短線投資人則比較重視可能衝擊到「投資標的價值」的威脅,因為短線投資人可能需要可隨時取用的資源。對短線投資人而言,投資報酬的波動性以及虧本的短期風險至關重要,但投資報酬波動性與虧本的短期風險的變化,卻可能會誤導正在為退休儲蓄做準備的長線投資人(見第3章),害他們做出不適當的回應。因此,投資報酬率的波動性與虧本的短期風險並不是衡量風險的適當整體指標。對不同的投資人來說,「保持謹慎」這四個字代表著不同的意義,而這一點凸顯出外部顧問審慎設計問卷內容的重要性。      投資報酬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動,而投資報酬的變動型態對投資人非常重要,如果在漫長的投資過程中,投資報酬頻頻令人失望(不僅是未來某個日期的最終報酬令人失望),投資人就會產生「最終結果可能很差」的觀感,而且這樣的觀感會隨著失望的次數增加而變得愈來愈強烈。投資人當然會隨著時間推進與個人(及其他所有人)經驗的增長,來修正對風險的期望與理解。投資人也當然不希望在目標日期(例如期望的退休日期)到來之前的任何階段出現無法接受的損失,而投資人對這項風險的關注,更是凸顯出錯誤衡量風險的危害有多大(見第6章)。      說穿了,風險就是發生惡劣的結果,而在不景氣時期發生的惡劣結果尤其具有殺傷力,因此,若要投資人承擔「在不景氣時期發生惡劣結果」的風險,就必須提供特別吸引人的報酬才行。誠如先前討論的,外部投資顧問通常是根據投資標的的波動性來評斷它的風險,但套用艾爾曼倫(Antti Ilmanen)的說法,並非所有波動性皆「生而平等」,且就風險來說,惡劣結果發生的「時機」和惡劣結果的「規模」同樣重要。本書一貫的主題之一是,散戶投資人應該思考各種投資標的在不景氣時期的可能績效,這是瞭解個人風險承擔程度的關鍵。我們沒有花太多篇幅討論何謂不景氣時期,因為所謂的不景氣時期會因不同投資人而異,不過,艾爾曼倫的說法最為傳神,他對不景氣時期的定義是:當你感覺自己手邊多出的額外一塊錢顯得彌足珍貴時。      當不景氣時期來臨,投資人難免會感到措手不及,而要善加管理這項風險,方法之一就是趁著景氣良好的階段,誠實地省思你的風險承擔行為——在景氣良好階段,不當的風險承擔行為經常會讓人得到報酬上的獎勵,而不是遭到懲罰,但也是在這樣的時刻,才更應誠實地檢視自己的風險承擔是否過當。      法蘭克.索丁諾(Frank Sortino)與薩齊爾(Stephen Satchell)合著的《管理金融市場的下跌風險》(Managing Downside Risk in Financial Markets)一書的封面照片,傳神地描繪出這個主題的面貌。在這張照片上,到非洲狩獵的凱倫.索丁諾(Karen Sortino)正撫摸著一頭令人望之生畏的犀牛。書本的副標題寫道:「就算你僥倖逃過一劫,也不意味你沒有承擔任何風險。」      誠如我們將在第4章討論的,投資人可能是被看似卓越的經理人績效所迷惑,才會承擔不當的風險,而看似卓越的績效背後,可能隱含著發生異常負面報酬的風險。無論如何,目前一般人已經愈來愈能體會金融教育的必要性,從各大學與學院紛紛開辦許多教導學生妥善處理個人財務的課程便可見一斑。自助式投資風氣與個人必須為退休準備金的提撥負起責任等趨勢興起,更進一步凸顯出金融財務知識的重要性。

編輯推薦

個人投資時代的最新投資指南
◎文/臉譜出版編輯部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全新的投資時代,隨著零股交易開放、個人投資平臺興起等因素,如今人人都能成為投資者,可選擇投資的標的也繁多複雜。個人投資者既有機會創造出不下於大型投資機構的績效,同時也會遇到許多關鍵性的新挑戰。   《經濟學人投資原則》是由《經濟學人》與三位在金融業界及學術界的資深專家合作撰寫出版,旨在為讀者提供一份科學而系統化的最新理財指引。本書以三大理財核心理念和十八條對個人投資者至關重要的投資原則為綱要,為讀者剖析必備財務金融知識、潛在的投資陷阱,以及各類新舊金融商品市場概況與前景,並且幫助你建立以長期投資及穩定獲利為導向的多元投資組合。   本書推薦給所有投資人閱讀,將有助你在這個動蕩的新時代中,向著自己的財務目標穩步邁進。

更多編輯推薦收錄在城邦讀饗報,立即訂閱!GO

作者資料

彼得.史坦耶 Peter Stanyer

獨立投資經濟學家,曾獲劍橋大學亞當斯密經濟學獎,出任過眾多大型企業和機構的高階管理職,包括多檔英國大型退休基金的投資委員會成員、美國財富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資長、美林證券總經理、英國鐵路退休基金投資總監等,亦曾任職於英國央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馬蘇德.賈維 Masood Javaid

大型主權財富基金總經理辦公室的高級顧問、華威商學院金融及財務經濟學助理教授。曾於Mercury Asset Management和美林證券出任高階職位,並在1990年代管理英國郵政和英國電信的退休基金資產。

史蒂芬.蕯齊爾 Stephen Satchell

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經濟學研究員、劍橋大學金融計量學名譽教授、英國精算師學會名譽會員,同時他也是眾多金融機構的學術顧問。

基本資料

作者:彼得.史坦耶(Peter Stanyer)馬蘇德.賈維(Masood Javaid)史蒂芬.蕯齊爾(Stephen Satchell) 譯者:陳儀 出版社:臉譜 書系:企畫叢書 出版日期:2024-05-28 ISBN:9786263154933 城邦書號:FP2289 規格:膠裝 / 單色 / 34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