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好懂秒懂知識專家——郝旭烈(郝哥)
大白話解釋邏輯思考是什麼?
融合各方思維框架.內化原理引導應用
大腦運作習性.理論實踐.日常案例.引導工具.課後練習
為你帶來大白話、好懂秒懂的思考力!
不要執著在抬槓,而要關注目的;
不要執著在結論,而要關注觀點;
不要執著在對錯,而要關注理解。
4大核心思維╳4大重要原理╳4大內化心法╳4大應用方向,讓想……
.學習獨立思考→培養思維能力好理解各方觀點
.增進職場溝通→依循大腦習性找到最佳連結
.運用決策思考力?→用框架界定問題做最優選擇
.想自我成長→懂得邏輯本質來擴張思維認知
通通都適用!
「邏輯思考是什麼?」其實很簡單,就是「理解」的過程。就像面對下面問題,你絕對少不了邏輯思考力:
.投資房產好、還是股票好?→財務思維
.如何提高商品的銷售收入?→解決問題能力
.A、B方案如何最大化資源?→決策思維
.上好大學就能賺大錢?→釐清因果關係
接下來,「思考工具」當然少不了。為每個問題,建立一個思維框架,能夠協助你和他人看清事物本質,最終才能完成自己、團隊想達成的目的:
.把複雜資訊梳理成大腦找得到的地圖→用歸類分組來「收斂」資訊
.做簡報、回報工作近況→利用時間+數字連結「因果」
.名創優品的實體店鋪設點選擇→由下流量與轉換率往上推導「結論」
.銷售會議討論如何增加銷貨收入→利用「MECE」確認影響銷售的變數
融合大腦學習法+問題解決與決策分析框架+各大知名思考原理,
打造一本大白話的圖解邏輯思維!
【本書特色】
.思維>>原理>>心法>>應用四大方向:從人常犯下的「思維」陷阱→回推大腦運作「原理」→順應大腦運作機制的「心法」→在日常與工作中「應用」思考框架,循序漸進、自然而然理解與使用邏輯思維。
.簡單強化邏輯思考的能力:很多思考力相關書籍大多強調工具運用,過度複雜化邏輯思維,作者以大白話案例+圖解說明告訴你,培養邏輯思維其實一點都不難。
.培養洞察人生的智慧:思考力不僅是職場需要的技能,更是人生一路上的必備良品,作者將思考力視為「連結」他人、「成長」自我的工具,這種簡單的思維讓你更能體會邏輯思維的另一層用途。
.人生與職場案例+郝哥金句:舉減肥、三鐵、馬拉松、投資決策、回報工作進度、錄製Podcast等寫實生活案例,再加上讓人瞬間領悟的郝哥金句,虛無飄渺的邏輯思維具體化起來。
.32個活學易學工具+32個實用好用練習:本書從理論、原理、心法到應用一個都不落下,隨章附上邏輯思維工具+課後練習,現學現用不會忘。
【各界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舉重若輕』是我在看完郝哥的最新作品後,心中浮現的第一個想法,這本書有條不紊地談著邏輯思考,卻一點也不嚴肅,貫穿全書、相當生活化的小故事,讓我邊笑邊讀完全書,也不知不覺小學幾招。面對職場人生的挑戰,能夠『舉重若輕』的人,往往可以淡定但精準的分析現況、問對問題,好像不需要太費力,就能秒懂問題的核心,提出對證下藥的解決方案,而這些人的『底氣』往往都來自很強的『邏輯思考力』!你也想成為從容解決問題的高手嗎?不如和我一起來讀讀《贏在邏輯思考力》、練練這職場必備的看家本領!」——Shannon Pu/盛思整合傳播顧問集團創辦人、商業類暢銷書作者
「這本書,郝哥用一貫生活化、好懂、秒懂的風格,幫你在渾沌中理出脈絡。你會發現,有了清晰的邏輯,你更能看清人世運作道理,幫腦海紛亂思緒做整理,表達更有條理,讓世界更容易懂你。進而,你能擴大思維的邊界,面對世間,想法可以更多元、更包容。我甚至覺得,你會因為對人事物有更開闊的理解,變得更慈悲、更謙卑。清晰的邏輯思考,的確有更高勝率讓你成為『贏家』。如果你更因此變得開闊、慈悲,你還會成為身邊人敬重的『大家』。」——火星爺爺/作家、企業講師
「邏輯思考力就是企業顧問的祕密!身為企業顧問,如何在不同產業、規模、特性的公司間有效率提供高品質的診斷、輔導,看完整本書後我發現,原來自己一路以來學習摸索的內隱知識,都讓郝哥以好記的金句、輕鬆的故事串成這本《贏在邏輯思考力》。結論先行,為了快節奏的企業步調;由上統下,為了多元化的觀點解析;歸類分組,為了系統性的類比索引;邏輯遞進,為了兼顧經驗與本質。特別警惕郝哥書中說的『大腦習慣簡單與單一』,所以用這本書當作練習的法門,讓工作與生活都能夠活得更有效能與效率,就像郝哥身體力行的美好示範一樣。」——江守智/精實管理顧問
「旭烈(郝哥)來自人文宗教家庭,他感性的虔誠信仰與奉獻服務的社會關懷精神,以及理性的科技產業歷練(台積電、力晶、淡馬錫、大亞投資等),使他能夠將商業、財務、邏輯思維的觀念與原理,以大白話形式化繁為簡地詮釋,而讀者也能輕鬆明快、好懂秒懂地吸收他所分享、傳達的正知正見。彼人、彼願、彼書正是人文、科技、創新的標竿人、事、物。他在新作《贏在邏輯思考力》的分享中,一以貫之地鼓舞、激勵讀者拓寬視野邊界,探索人生的各種可能。相信心(思維)有多寛,路就有多寬;釐清了解大腦運作與心法;持續積極學習、行動與實踐,從相信、了解、執行到實證 ,不就是覺者諄諄為我們指引歸納的『信、解、行、證』嗎?書如其人,正向利他分享、高度效率與價值的閱讀收益性價比,讚歎與祝福。」——林安鴻/生生國際、家文化研究基金會創辦人
「跟郝哥是在商周的課程認識的,當時對於郝哥在商業經營上見解特別崇拜。之後每每有機會跟郝哥喝咖啡請益,都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受,除了商業智慧外,也佩服郝哥的生活哲學。郝哥深入淺出的分析歸納,以及精闢的生活舉例,都讓《贏在邏輯思考力》一書的內容親民、易吸收。這本書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讓讀者有更多思考工具,能夠擴張邊界,不讓自己的邏輯侷限自己。強烈推薦讀者們和我一同向郝哥取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林宏遠/可爾姿(Curves)執行長
「跟郝哥認識一陣子了,有一天想找他來我們公司培訓員工。所以,我們先找了個時間,對焦一下我想要解決公司什麼樣的問題。我劈哩啪啦地說了一大段,從外太空說到內子宮,講到我都覺得自己有點失焦了。在聽我說了二十分鐘後,郝哥開口了。他為了確認我想要表達的問題,所以把我剛剛說的話,透過有架構的方式重新敘述一次。短短幾分鐘,完整掌握我剛剛說了二十分鐘的雜亂內容。讓我不禁讚嘆,原來,自認為思考邏輯清晰的我,還有這麼不足的地方需要進步!我記得自己驚訝地跟郝哥說:『哇,郝哥,你太強了吧!怎麼有辦法把這麼發散的內容,變得如此有架構,如果我的團隊有你的三成功力,那該有多好啊!』郝哥說:『你瞧,我們這不是有了交集了嗎?老弟你自己說出了團隊痛點啊,那我們就從提升邏輯思考力開始吧!』不管是策略發想、溝通協調、學習新知等,各種面向幾乎都脫離不了邏輯思考力。為了讓自身成長、團隊成長,我認為提升邏輯思考力是首要任務,也是最具備投資報酬率的任務。還記得一開始上課時,郝哥就用一句話來開頭,他說:『接下來,我們將要玩一場擴張邊界的遊戲。』大家一聽到遊戲,眼睛都亮了,上起課來個個精神抖擻、專注力爆棚。郝哥就是有這麼神奇的能力,能夠在談笑風生之間把知識灌輸給聽眾,而這個知識也被郝哥濃縮成精華,發行了這本《贏在邏輯思考力》。很開心郝哥出了這本書,因為透過文字,可以讓更多人不分地點、時間的學習,還可以重複看、一直看,讓我們的邏輯思考力更上一層樓!」——侯劭諺/喜特麗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當AI能夠整理資訊、寫文章、能畫畫、會聊天,甚至還能當小編的時候,我不禁思考那麼人們還剩下什麼呢?當我們不再缺乏資訊時,我們可能更需要的是對於資訊的判斷,以及如何增加個人的影響力。那麼該怎麼做到呢?郝哥這本書給了我們完整的路徑。首先重新定義我們看世界的解度,接著更熟悉我們的大腦運作,再來給你立即可用的工具,最後解決生活問題。當你看完後,你一定會同意這不只是一本談邏輯的書,而是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幫我們升級大腦的加速器!」——張忘形/溝通表達培訓師
「認識旭烈超過30年。從到民歌西餐廳買票聽他唱木棉道;在企管課堂上一起用老式投影機演皮影戲講個案;年會上被他拉二胡和跳超高難度的國標舞所折服;他這男人,總是不斷令人驚艷。多年以來,旭烈走遍大江南北,千山萬水,竟活出新境界,成為一名花樣少年鐵人、知性網紅、名牌導師及暢銷作家。旭烈可以在阿里山唱阿里山的山歌,在峨眉山唱峨眉山的山歌,旋律自在,表達精準。跟著郝哥玩一場擴張邊界的遊戲,您一定可以贏在邏輯思考力!」——程耀輝/台灣水泥公司總經理
「第一次見到郝哥是接到《郝聲音》的邀請,去上他的podcast,第一次見面時就志趣相投,心想怎會有如此奇才,博學多聞,如此健談又謙遜的外型下,居然蘊含了台積電的渾厚營運背景及創投大師的經驗,甚至還是個能跑馬拉松的運動高手!後來和郝哥多次互動,愈來愈熟之後,才發覺,郝哥最強的地方,在於其化繁為簡的能力,任何複雜的學說、理論,經過他的演繹和說明,都能讓大家舒舒服服的入口,這真是一種傳道者的天賦!也難怪郝哥是一位如此受歡迎的超級演說家!這個天賦,如果不是因為對世界萬物的透徹觀察與充分理解,是絕對做不到的!我相信當您閱讀完這本書,就會有強烈的感受和獲得,『道理通了、什麼通了』,這本書值得您細細品嚐與分享,值得一讀再讀!」——黃冠華/識富天使會聯合創始人、旭榮集團執行董事
「許多人問我,『執行長,我上了很多溝通表達的課,為什麼似乎進步的幅度不大。』『執行長,我上了如何解決問題的課程,但為何遇到事件腦袋像糨糊,是哪裡卡關呢?』『執行長,我人生一切都有問題,但我不知道該從何下手?』如果你有類似的困擾,或許郝哥的新書就是答案。用理性思維與邏輯訓練的這塊拼圖,能拼起你不知缺了什麼的工作成就、專業自信,甚至是財富與人生。本書還將金字塔的述事與解決方案用更淺顯的方式說明,並分章分節循序漸進,這些在國際級顧問公司天價服務才能學習到的事,郝哥不藏私的分享讓這本書成為掌握人生成功要訣的教科書。」——劉宥彤/永齡基金會執行長
「2019年,我與好友籌組電影公司,有關財務結構與規畫,我首先請教郝哥。他先問我幾個問題,我數度省思沉澱,他厲害的地方不是給出答案,而是邏輯思考與發問能力。『高品質的投入,加上高品質的思考流程,才會有高品質的產出』,郝哥就是關鍵思考能力的佼佼者。『邏輯思考力』是門硬知識的技術,他的大白話解構能力,將本書變成可攜式、可轉換、可學習的一門絕妙藝術。」——謝文憲/企業講師、作家、主持人
目錄
專業推薦
作者序:學邏輯才能搭建理解世界的橋樑
邏輯思考力養成階段測驗
第一篇 思維:擴張邊界
第一章 從結論到觀點
只要多問一下,視野完全不同
擴張思考力能夠增加人生的各種可能
思維工具
課後練習
第二章 從未知到已知
擴展人生維度從「不知道」開始
不斷擴張認知邊界,才能知道更多的「不知道」
思維工具
課後練習
第三章 從狹隘到無礙
保持成長心態,讓自己前行的方向一路無礙
想成長,必須不斷打破自我成見與慣例
思維工具
課後練習
第四章 從聽過到記住
記得住才是自己的,也才能運用邏輯推理
記不住就無法比較,無法推演邏輯
思維工具
課後練習
第二篇 原理:大腦運作
第五章 因果關係:回饋
因果的回饋是修正思考邏輯的好工具
回饋的目的在於擴張邊界的思維
原理工具
課後練習
第六章 歸類分組:記憶
大腦喜歡有邏輯系統地記憶資訊
運用三數法則來歸類分組增強記憶
案例:利用歸類分組擬出演講大綱
原理工具
課後練習
第七章 關聯思考:連結
大腦的運作仰賴「連結」
收斂型連結V.S.擴散型連結
原理工具
課後練習
第八章 大腦原理:生存
善用模式一、最好不要忽略複雜的原因
善用模式二、提供大腦期待的簡單結論
原理工具
課後練習
第三篇 心法:十六字訣
第九章 結論先行:焦點
先講結論可以提高聽眾的記憶與工作效率
「數字」和「時間」能夠增加客觀性與方向感
心法工具
課後練習
第十章 由上統下:發散
案例:從名創優品與騰訊了解結論與推論
少了由下至上的觀點,思維就會缺乏包容與多元性
心法工具
課後練習
第十一章 歸類分組:收斂
歸類選項,讓決策更有方向感
收斂是為了異中求同,增進共同使命感
心法工具
課後練習
第十二章 邏輯遞進:擴張
歸納法,從個人經驗法則推導出結論
演繹法,探究事物本質來推導出結論
心法工具
課後練習
第四篇 應用:問題分析
第十三章 界定問題:釐清
用麥肯錫的SCQA思考法來界定問題
破除侷限認知邏輯的「價值習慣」
應用工具
課後練習
第十四 章分析問題:框架
利用麥肯錫的MECE概念避免對號入座
案例:利用MECE概念分析行銷和投資策略
行銷策略:銷售漏斗模型
投資策略:總資產報酬率
應用工具
課後練習
第十五 章評估方案:選擇
決策過程之一、窮舉方案:多列點子
決策過程之二、效益評估:優劣排序
決策過程之三、資源評估:量力而為
應用工具
課後練習
第十六 章行動致勝:持續
邊界擴張第一階段、持續學習,增加知識邊界
邊界擴張第二階段、持續練習,增加能力邊界
邊界擴張第三階段、持續研習,增加智慧邊界
應用工具
課後練習
內文試閱
摘錄一、第四章從聽過到記住
不管是在生活上面或是職場工作中,我們碰到周遭的朋友或者同事的時候,彼此之間經常有以下的提問:
「最近打算休假,和家人一起出去旅行,有沒有推薦的景點?」
「下個禮拜要出差了,在出差的城市你有沒有推薦的旅店?」
「今天晚上要和朋友聚會,有沒有推薦的餐廳?」
「我想要多幾間供應商,你有沒有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可以推薦?」
「最近公司要擴張,需要招聘一批儲備幹部,你有沒有好的人才可以幫忙推薦?」
不管朋友或者是同事最後列出來的推薦清單是什麼,我想在聊天或交流的過程當中,彼此都會分享推薦的理由,也就是推薦的邏輯到底是什麼。但是其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理由或邏輯,卻不太常發生在談話當中。
那就是,這些提出推薦清單的人,提出的人事物都是他們腦袋裡能夠「記得住」的東西。說起來很簡單,但很多人最常忽略這個的一環,仔細想想,談話的過程當中,如果記不住的東西,又怎麼會成為邏輯思考的內容呢?
記得住才是自己的,也才能運用邏輯推理
我有一位非常專業的品酒師朋友,熱中和我們分享品酒經驗。每當我們問他某款紅酒或者是白酒好不好喝的時候,他常常會以這種方式開頭:「這款酒我曾經喝過………」。
後來交往時間一久我才知道,其實品酒師最大的品酒邏輯,是仰賴自己曾經喝過、品過,更重要的是,必須要把所有品酒過程當中的嗅覺、味覺、色覺的經歷全部都要記錄下來,成為他未來品酒分析和比較的邏輯標準。
聽起來很簡單、很清楚,但是以邏輯思考的概念來說,卻是非常的深刻。因為沒有喝過的酒,就相當於之前我們所說的「不知道」。對於「不知道」的事情,是沒有辦法推論出任何邏輯的。這也是為什麼所有的品酒師極度地在乎和珍惜品嚐珍貴酒款的機會。
尤其是那種不是標準化量產的各種不同年份、不同產地的酒,隨著時間的經過,只會慢慢減少,喝了一瓶少一瓶。也正因如此,把握每一個品酒機會就變得格外的更加關鍵。
再者,「記憶」這件事情更是品酒師需要刻意練習的部分。不管是酒的色香味,又或者是瓶子的外觀、酒的產地、年份,甚至酒莊、酒莊的主人,以及相關的所有歷史故事、不同國家的背景淵源,全都可以成為記憶的重點。
而這些所有記憶彙整的結果,就成為品酒師持續不斷累積的知識儲備,也成了品酒過程當中,他可以信手拈來與推薦交流的主要邏輯了。所以說……
記得住,才有邏輯可言;
記不住,哪來邏輯可述。
曾經有一位銷售高手也跟我分享類似的觀念。他說很多業務人員在介紹商品的時候,都喜歡口若懸河介紹一大堆琳瑯滿目的功能,以及讓人目眩神馳的優點。從一位業務人員的思考邏輯來看,他們當然希望讓客戶知道商品的優點愈多愈好,如此一來,才能顯現出自家產品有多麼的優秀,多麼的獨特。但是,就是因為「琳瑯滿目」,就是因為「目眩神馳」,所以很容易讓客戶聽過之後記不住!記不住!記不住!
就像我問別人碳酸飲料品牌的第一名是什麼?大家會說可口可樂。然後第二名會說百事可樂,接著第三名就開始進入春秋戰國時代,每個人說的都不一樣了。如果改問速食店的品牌第一名是什麼,大家可能會說麥當勞,然後第二名也許是肯德基,再來第三名又可能是進入群雄割據大亂鬥的局面了。
所以說,連大品牌想占據我們的記憶都如此困難,如果我們不能在推銷產品過程當中,能夠盡量讓消費者或客戶記住,又怎麼能夠成為他們選擇的邏輯。因此,「與其多,不如少」。
記不住,沒有機會選擇;
記得住,才有機會選擇。
這就是為什麼我和團隊在做「郝聲音」Podcast的時候,我們都告訴周遭朋友們,我們的主要內容是從「音樂」開始的,而且我們所在的類別是「表演藝術類」。很多朋友訂閱我們頻道,並且認真聆聽之後,往往會很驚訝地告訴我們說:「郝哥,你們製作的內容不只是音樂而已呀!事實上,各種不同的知識含量包羅萬象。而且就連音樂相關的藝術類別,也包含各種不同型態,例如:舞蹈、畫畫等等。」
然後,我就會很開心的告訴他們說,「對啊,只告訴大家是『音樂』類別,是因為比較好記嘛!」既然所有的內容這麼樣的上天下地,通古道今,我也總不能告訴大家,我們的郝聲音Podcast,主要的內容叫做「什麼都做」吧!回到剛剛的總結,正是因為「什麼都做」,大家就會「什麼都記不住」,我們也就沒有辦法成為別人心目中的選擇邏輯。
有兩個字叫「口碑」,我聽過最傳神的定義,就是「用一句話讓消費者說出你的好」。既然口碑是要口耳相傳,那麼必須是好事而不是壞事,而且資訊量不能太多,為了讓大家記得住,這個一句話就成了「與其多,不如少」的最佳體現。因為如果大家都記不住,又怎麼能夠幫你口耳相傳,成為大家心目中有口碑的選擇。
記不住就無法比較,無法推演邏輯
相信很多人都認為,當今是科技時代,不用花費力氣去記太多事情,只要你有需要,查找谷歌大神不就得了,手機是取代記憶最佳的良伴。接著,我就有了一次難忘的體驗。有個朋友想要查找資料,然後就問我說:「有個跟虛擬貨幣很類似的概念,就是什麼N字開頭的名詞,我想要了解一下那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但是現在想查卻記不起名字來,你能告訴我一下嗎?」當我告訴他說是不是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的時候,他不只開心地向我道謝,還說他一定要記住。
話說他又該怎麼記住呢?因為在我的腦袋當中,從來沒有背誦過NFT這三個英文字,我們怎麼能夠有著相同的對話邏輯?
記得在台積電工作的時候,工廠裡面常常會把PDCA四個字掛在嘴巴上;也就是計畫(Plan)、執行(Do)、分析(Check)、建議(Action),看起來非常簡單的四個過程,卻是非常大道至簡、極具邏輯的管理工具。而且我們老闆常常會抽考,在沒有任何文件檔案資料的情況之下,要我們用口頭的方式練習陳述PDCA的模擬循環和工具內涵。
最剛開始的時候,老闆的抽考常常是走到你座位旁邊,突然問起這項專案的計畫是什麼?執行情況如何?做了哪些分析?有什麼建議?在腦子一片空白的情況之下,PDCA的邏輯循環根本答不出來,所以通常是弱弱地回答:「老闆等一下,我翻找檔案資料之後,再向您報告。」接著就是被活力十足的炮火盯了滿頭包。
所謂「一回生,兩回熟。」知道老闆常會不定時盤查之後,所有相關的資料,自然而然就不再只是看過、聽過,還要把它背起來、記在心裡。久而久之老闆再抽查的時候,回答模式就變成:
「這項專案原來預計(Plan)把流程從10天縮短成3天。經過這兩個月的執行(Do)之後,我們透過分析(Check)已經確認可以把原來的流程裡18個作業,減少變成8個作業,而流程時間可以從10天縮短成4天。雖然沒有辦法達到原來計畫目標的3天,但是改善效果也非常顯著。所以我們建議(Action)先施行改善流程,從下個月開始實行新標準作業流程SOP(Standard of Procedure)。」
看完上面的陳述,是不是感覺既專業又有邏輯。然而,從需要查找報告,到可以自在地侃侃而談,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必須把所有相關的資訊給「背下來、記起來」。什麼叫邏輯?
記不住沒有邏輯;
記得住才有邏輯。
記住才會拿來用;
拿來用才會有用。
思維工具
1、心智圖法
不論聽過、看過,或者是讀過、學過任何相關的資訊,可以透過「心智圖法」(Mind Mapping),利用「回想」的方式回溯記憶。雖然回想的過程可能會有點痛苦,但是透過心智圖法來回溯記憶,能夠強化我們對資訊的記憶。
2、教學相長
透過心智圖法的整理之後,可以藉由各種不同的機會,分享或者是講述給他人聽。每一次的分享和講述,都會一次次地強化知識點的記憶,甚至連帶著把個人的經驗以及新的知識串離在一起,更進一步更深記憶點和其他相關知識的邏輯。
課後練習
1、找一本書或者是一堂線上課,甚至是一部電影或一齣戲劇,在上完課或者是欣賞完影視劇之後,試著利用心智圖法回想並且寫下自己記住哪些要點。如果覺得紀錄不夠完整,可以重新翻閱或者是觀看,重複兩到三次,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夠記得更多,記得更牢。
2、完成上面的練習之後,找家人或朋友,試著用口頭分享的方式向他們陳述你記憶中的要點。不用在乎是不是條列式的報告,就像心智圖一樣,想到什麼說什麼;然後慢慢地多練習幾次。每次說完之後,可以反過來請聽眾分享他們聽到了些什麼重點。
摘錄二、第十一章歸類分組:收斂
想像你走進超市或大賣場,準備買日常必需品。如果這時候在你的腦袋裡面想著要買些「吃」的,這個時候你肯定不會走到洗潔用品區、不會走到休閒服飾區、鞋類區、玩具區,當然也不會走向圖書文具區,畢竟這些區域,不符合「吃」這個邏輯。
因為這時候你心中下的「結論」是去買「吃」的「食物」。而上面這些東西,肯定不在食物「由上統下」的清單裡面。你會很自然地移動推車和菜籃,直接往食物的大分類區走去。譬如,牛奶、優酪乳、肉類、海鮮等在冷藏區;冰品、冷凍包子、水餃在冷凍區;水果、泡麵、罐頭、包裝零食則在常溫區。
雖然要買的東西是食物,但是食物有成千上百種,如果沒有透過歸類分組,把它「收斂」成各種不同的大類,例如常溫類、冷凍類、冷藏類。那麼可想而知,這個大腦「搜尋時間」會有多麼長,「無形成本」有多麼巨大。
因此,類似這種「索引」的歸類分組,就是把龐大的資訊透過某些共同特性,把各種物品聚在一起,便於我們識別和尋找的一種方式,也是一種常用的邏輯。
歸類選項,讓決策更有方向感
雖然說「由上統下」四個字看起來非常簡單,描述從結論到最底層的資訊。但是從結論到最底層的資訊,如果不能描述出「清晰路徑」的話,我們也就很難理出邏輯脈絡。
就拿前面購物來說,如果你到了大賣場,所有商品隨便散落在各個不同的區域,沒有任何商品分類,也沒有任何規則指引你如何找到你要的商品。我們想像一下,這個時候你想買一罐牛奶、一瓶優酪乳,還有一顆芭樂,是不是無異於大海撈針,如同在森林裡狩獵一樣,可能要運氣好才買得到。
但是透過歸類分組,把所有的食物都按照類別放好,那麼這個時候不管你是要買牛奶,又或者是其他各類商品都不再是個問題,因為商品都有清晰的主題區域。
牛奶,就在冷藏這個主題區。
肉類,就在冷凍這個主題區。
罐頭,就在常溫這個主題區。
一旦有了各種不同的主題,就把原來毫無章法、沒有次序的食物或事物,透過分門別類放置好,所以你可以把歸類分組想成按圖索驥,即是索引,也是導引。
牛奶,就在冷藏這個索引區。
肉類,就在冷凍這個索引區。
罐頭,就在常溫這個索引區。
總之,歸類分組是個收斂的邏輯過程,可以視為:
從問題變成主題
從無序變成索引
類似這種歸類分組的收斂邏輯,在我們生活或工作周遭隨處可見。而這種邏輯,不僅可以方便大腦記憶,更重要的是,透過收斂化繁為簡,不但能夠讓我們做出更好的選擇,還能降低搜尋成本,有系統地建立學習方向。
拿台灣的教育體制來說,高中要升大學的時候有分社會組和自然組,再往下細分,社會組有第一類組,而自然組又有第二類、第三類及第四類組。甚至還有更多不同的學群和更細分的學類。當你完成學業進入職場,同樣地,行業也會有各種不同的分類。例如,我們常聽到的士、農、工、商4大類,以及細分成360行等等。
另外像我最常被問到可以選擇哪些投資標的,這時候不管是房地產、股票、債券、基金、期貨、黃金,以及虛擬貨幣等等,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分類。
還有就是對於健康有益的運動型態,教練朋友常常會提醒大家有三大類的主要運動,包含心肺功能、肌肉重量,以及柔軟拉伸,而這三大類的運動最好能夠平衡發展。
如果還要我繼續例舉分類主題的話,我一定會舉自己最喜歡的鐵人三項運動來說明,不管是游泳、跑步或騎腳踏車都屬於心肺功能的運動,而在健身房裡面的啞鈴槓鈴等等則是肌肉重量的運動,至於瑜伽或是皮拉提斯算是柔軟拉伸的訓練。
以上述的運動分類來說,我們如果要均衡發展三大類運動,但是又想依據自己的喜好來做選擇,這時候分類就派上用場了。例如,你不喜歡騎腳踏車,但是又必須練習心肺,那麼散步、跑步是一種替代選項,你可以非常方便地選擇與替換。總之,分類等於擁有不同的「主題」,不同的「索引」。當然,你也可以更具體地將歸類分組比喻成地圖:
主題,是讓我們知道地圖上有哪些地方;
索引,是帶我們去到地圖上想去的地方。
這個時候可能又會有人提問,「歸類分組」有沒有比較好的歸類或者是分組方式?
其實,所有歸類分組並沒有好壞之分,單看你的需求,以及你以什麼角度和觀點來分類。除了收斂龐大的資訊「便於記憶」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夠「聚焦重點」,找到自己想要專注的方向。
就像一場馬拉松的賽事一樣,如果單就參賽選手來分類,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分類方式,像是按照性別、按照年齡、按照速度紀錄,以及按照距離長短等等。
不管是「便於記憶」也好,又或者是為了「聚焦重點」,其實都是要讓我們極大化地利用有限資源。
之前我說過,大腦的基本設計是能不用腦就盡量不用腦,所以如果能夠讓大腦容易記住,專注在重點上面,那麼「注意力」這個稀缺的資源,才不會被太多的資訊混淆與浪費。就像我一直強調的,所有資訊,或者是所有知識都是:
記住才會拿來用;
拿來用才會有用。
而歸類分組,就是一個非常重要幫助我們「記住」的關鍵。
除了透過收斂來歸類分組,形成「主題」,讓我們有清晰的脈絡「索引」,甚至便於我們「記憶」之外,更重要的是能透過「異中求同」,讓我們因為有了相同的邏輯,而在生活或工作上面產生共同的目標。
記得在半導體領域工作的時候,有一次三位同事對於即將舉辦研討會的活動形式,分別有了三種不同意見。這時候我們主管做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他請這三位同事各自針對他們提出的做法列出「想達到的目的」以及「優點」,然後把每一個目的和優點寫在一張便利貼上面,整整列出了20多項。
接著,再請三位同事把所有寫出來的目的和優點,一起歸類分組,總結變成了8大項。最後主管和三位同事根據彙整之後8大項的目的和優點,重新檢視了活動的設計,最後提出一個大家都能夠接受和認可的方案。
團隊要共同目標,
共同目標要收斂。
面對意見的不同,
找出洞見的相同。
收斂是為了異中求同,增進共同使命感
其實,這種透過歸類分組達到「異中求同」,並進一步建立共同目標的邏輯,不僅適用在工作上面,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遇到,甚至是不時會運用出來。
就像我們常常在各種不同場合,不管是參加活動、聚會、拜訪客戶,或者是朋友之間引薦,就算打開了話匣子,剛開始的陌生感和距離感總會存在。不過,一旦在聊天的過程當中,發現彼此有共同交集,例如相同興趣、相同出生地、就讀同一間學校、相同星座、相同血型、相同生肖,甚至是共同認識的朋友,親切感馬上直線上升,從而拉近彼此距離。
換句話說,不同的人只要找出相同的交集,感情立刻就連結在一塊。這正是歸類分組這種簡單邏輯,也就是「異中求同」所帶來的力量。人與人之間是如此,一旦找到了共通性,彼此的連結就擴大了。知識和知識之間也是如此,不同的知識也是可以透過共通性,把彼此連接起來,然後擴大對於知識的認知邏輯和認知邊界。
就像我們知道並且熟悉什麼叫做宇宙,但是對於「元宇宙」可能就比較陌生。但是如果我告訴你,元宇宙就是存在於網路世界裡面,類似我們存在世界的一種仿真情境,也就類似虛擬世界的另外一個複製宇宙,或許這種類比你就可以透過心中的歸類,擴大自己對新知識「元宇宙」的理解。
透過相同歸類,拉近彼此的距離;
透過不同延伸,擴張彼此的邊界。
以前我們常常說,所有的知識愈學愈廣就能夠「觸類旁通」。其實觸類旁通就是歸類分組之下,異中求同的一種延伸。
心法工具
1、分析屬性
當面對眾多資訊的時候,又或者是眾多的問題以及事務,試著將這些資訊、問題或者事務進行拆解,變成各個不同的特徵或者是屬性。然後再透過這些特徵和屬性進行歸類分組。
例如,全家或是7-11等超商會為每天來採購的客戶設立客戶檔案,藉此分析他們的特徵或者屬性,譬如說性別、年紀、工作、高矮胖瘦、婚姻狀況等等,然後再透過歸類分組,試著推測出什麼樣的特徵和屬性偏好什麼樣的商品,反過來說,分析某些商品的目標客戶有著什麼樣的特徵。
所以分析拆解屬性並重新歸類分組,可以找出聚焦的主題,給策略方向一個清晰的索引。
2、找出共性
試著從完全不同的事物中找出它們的共同特性,然後加以歸類。經過長時間的刻意練習,不僅能夠將過多的資訊化繁為簡,也可以提升自己的記憶效率,進而持續擴張自己的認知邊界。
就像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希望盡量多元化地吸收各種不同的知識類別,所以在一開始會採用隨機閱讀或者是聽書,後來慢慢地針對知識特性進行歸類,例如歷史、心理、商業、教育、科學等等,然後輪流學習不同學科,讓自己的思維邏輯能夠持續不斷地變換和擴張。
課後練習
1、人際連結
試著找三五好友,列出幾個大家都有興趣的屬性,例如星座、血型、家鄉、生肖、嗜好、口味、學校、運動、音樂等等。然後請每一個人針對不同屬性,寫下自己的特徵或喜好。接著互相分享與感受,當彼此之間擁有更多共同屬性的時候,是不是好感度和親近感大幅提升了。
2、學習記憶
歸類分組以下20個物品,收斂成一個你容易記憶的方式。
1. 吹風機、2. 牙刷、3. 馬克杯、4. 電視、5. 手機、6. 鋼琴、7. 鞋櫃、8. 沙發、9. 檯燈、10. 冰箱、11. 釋迦、12. 瑜伽墊、13. 吊衣架、14. 書桌、15. 榴蓮、16. 訂書機、17. 眼鏡、18. 耳機、19. 棉花棒、20. 芭樂
延伸內容
【作者序】學邏輯才能搭建理解世界的橋樑
常常會聽到有人說,他聽不懂別人的邏輯,或者是他理解了別人的邏輯,但針對這「邏輯」兩個字,真正問起來,很多人不見得都能夠清晰陳述它的定義。
就我個人而言,邏輯就是一種彼此「認知交流」和「認知對準」的過程,如果溝通雙方的認知差異太大,就會很難理解彼此的邏輯,達到溝通或解決議題的目的。
因此,「提升自己的認知」,和「體諒他人的認知」,讓彼此都在同一個認知水平上進行交流,才會有實質上的邏輯可言。
所以,在本書中,有三個非常關鍵的概念是貫穿《贏在邏輯思考力》架構的重要前提:
.擴張邊界,不侷限
.以終為始,不忘本
.行動為王,不空想
關鍵前提一、擴張邊界,不侷限
邏輯思考,本質上就是一個理解的過程。針對我們不理解的事情,是沒有辦法在同一個邏輯維度上思考問題的。
因此持續擴張認知的邊界,不侷限自己的理解,就是提升邏輯能力的第一步。
理解,就外在而言,必須持續不斷地與時俱進,才能夠有更好地歸納能力;而就內在而言,必須持續的追根究底,才能夠有更好的演繹能力。
不管是外在也好,又或者是內在也罷,強化理解能力,就是一種擴張認知邊界的概念。
不擴張邊界,就是畫地自限,思維狹隘是沒有辦法和思維寬闊的人進行有邏輯的對話和溝通。
就像《僧人心態》(Think Like A Monk)的作者傑.謝帝(Jay Shetty),他是英國前10強倫敦卡斯商學院的高材生,如果他從來沒有在學校遇到那位令他驚艷的僧侶學生,他不會知道僧人的生活,僧人的美好,進而決定出家為僧。
他說:
我們不可能成為我們不知道的人;
我們不可能理解我們不知道的事。
所以,
知道自己不知道是一件好事;
理解自己不理解是一件好事。
因為,
不知道,是知道的開始;
不理解,是理解的開始。
知道,
理解,
是「認知」擴張邊界的開始。
關鍵前提二、以終為始,不忘本
學習並提升邏輯能力,並不是要把自己訓練成一個辯論或者抬槓的高手。
邏輯,是一種達到目的的過程和工具,因此真正的關鍵,是先要思考自己想要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才能夠有智慧地選擇適當的邏輯,來解決並達到自己的目的。
就像有次週日早上,我和老婆開心的到咖啡廳裡去吃早餐,然後就發生了這樣子的對話……
坐下來5分鐘之後~
老婆:「我剛才說什麼你有聽到嗎?」
在下:「沒有耶!」
老婆:「你耳朵可能有問題,要去看醫生。」
又過了5分鐘之後~
在下:「我剛才說什麼妳有聽到嗎?」
老婆:「沒有耶!」
老婆:「你口齒可能不清晰,要去看醫生。」
如果真要說說這兩段對話的邏輯,誰能告訴我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邏輯?
老婆說話,在下沒聽到,是我耳朵有問題。
在下說話,老婆沒聽到,是我口齒有問題。
但是認真思考過在咖啡廳真正的目的,就是享受兩人溫馨的時光。
那麼心目中的邏輯,在以終為始的最高指導原則之下,最好的回應方式,就是微笑以對,接著說:「老婆您說得對。」
然後看著她開心如花的笑容,不僅我們真的享受了這溫馨的兩人時光,甚至回家之後,中午老婆還加碼準備了豐盛的午餐佳餚。
所以,
邏輯工具不為輸贏;
思考目的才是本質。
關鍵前提三、行動為王,不空想
有人問我,騎自行車是什麼感覺?跑馬拉松是什麼感覺?參加鐵人三項又是什麼樣的感覺?
我說,我可以告訴你我的感覺,但是真正的感覺,每個人不一樣,你必須自己行動才會有屬於你自己的感覺,屬於你自己的認知邏輯。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問我什麼是真正的邏輯,我說真正邏輯是沒有共通的邏輯,因為每個人的目的和感受都不一樣。
甚至每個人在人生當中不同時期,目的也都不一樣,那麼這種情況之下,只有透過行動,做著做著才會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麼,才能選擇適合的邏輯。
就像我非常喜歡的YouTuber「老高與小茉」的男主老高,原來是學資訊的IT工程師,相信在他的人生職場邏輯裡,從來沒有當一名YouTuber的這種選項。
但是因為喜歡閱讀學習,喜歡說故事給小茉老婆聽,然後把故事說著說著搬上了YouTube,在受到了觀眾支持和歡迎之後,愈做愈好,愈做愈精進,一不小心就成了知名的知識型網紅。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喜歡用「遊戲」兩個字。會把《贏在邏輯思考力》,定義為「玩一場擴張邊界的遊戲」。
因為遊戲總是讓人樂不思蜀,總是讓人想要一玩再玩,總是讓人忘記時間的流逝,常常會有著心流的喜悅。
既然邏輯思考的能力,需要持續不斷地與時俱進,需要持續不斷地追根究底。
那麼從自己喜歡的領域開始行動,像玩遊戲一樣,流連忘返地擴張邊界,就會像幼苗到參天大樹一般,一點一滴不斷開心地成長茁壯。
期待我們一起「玩一場擴張邊界的遊戲」,一起在人生幸福的道路上「贏在邏輯思考力」。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邏輯思考力,人生必備的最基礎技能
融合大腦學習法+問題解決與決策分析框架+各大知名思考原理,打造大白話的邏輯思維大全!
「邏輯思考是什麼?」其實很簡單,就是「理解」的過程。因此,思考力不僅是職場需要的技能,更是人生一路上的必備良品。好懂秒懂知識專家——郝旭烈(郝哥)將思考力視為「連結」他人、「成長」自我的工具,讓你更能體會邏輯思維的另一層用途。
大白話從「思維」→「原理」→「心法」→「應用」四大方向循序漸進切入,讓你先理解常見的「思維」陷阱其實是大腦的運作「原理」,然後提供你可以順應大腦運作機制的「心法」,以及反覆在日常與工作中「應用」思考框架,無論是人生中的投資理財、做決策、溝通與理解、分析與釐清問題等時刻,絕對派得上用場。
更多編輯推薦收錄在城邦讀饗報,立即訂閱!GO
作者資料
郝旭烈
郝旭烈(郝哥) 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學系、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大亞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合夥人、企業知名財務顧問兼講師,評估超過1,000家創業投資案。曾任新加坡淡馬錫集團富登金融控股公司董事總經理及行政副總暨財務長;力晶半導體集團總經理特助、經營企劃處長;台積電財務高階主管;PMP專案管理師。同時也是斜槓作家,出版了《好懂秒懂的財務課》系列、《富小孩與窮小孩》系列(三采文化)、《專案管理》(商業周刊)。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