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12月會員日
目前位置:首頁 > >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歐美文學
聊天紀錄(影集書腰版)
left
right
  • 庫存 = 6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聊天紀錄(影集書腰版)

  • 作者:莎莉.魯尼(Sally Rooney)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22-06-28
  • 定價:420元
  • 優惠價:79折 332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332元,贈紅利16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15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正常人」影集編導團隊再度合作—— 莎莉.魯尼一鳴驚人代表作,囊括全臺暢銷書榜冠軍。 「朋友是什麼?」「聊天是為了什麼?」 我們的關係是靠什麼維繫的? 你可曾向人袒露真實的自己? 2022年《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評選「21世紀百大最愛小說第1名」 ★國際巨星莎拉潔西卡帕克、泰勒絲、喬歐文、安雅泰勒喬伊一致熱烈推薦 ★作家陳柏言、鄧九雲專文推薦 二十一歲的女大學生法蘭希絲,熱愛詩和寫作。某次,她和前女友玻碧,因為一場詩歌朗誦會,意外結識藝文圈小有名氣的女作家梅麗莎和她的演員丈夫尼克,一對年輕人自此踏進一個有豪宅、派對和度假別墅的布爾喬亞世界,她們深受新朋友吸引,雙方妙語如珠,無話不談。在他們聊天的過程,一段複雜的四人關係逐漸開展。向來膽怯、不擅長表達情感的法蘭希絲,與尼克越走愈近,這樣的親密關係迫使她面對自己前所未有的脆弱。 「人生的某些事物,是你必須先經歷,才有辦法真正理解的。」 一對分手後仍維持友誼的文藝少女,一對作風時髦卻貌合神離的夫妻,截然迥異的兩組人馬,意外擦撞出複雜的四角關係。莎莉.魯尼從千禧世代的觀點切入,當我們身處社群媒體時代,頻繁在不同平臺及對象中角色切換,我們究竟是誰?自命不凡的年輕人們,在一段與成人社會交手的人生經歷過後,兩個女性好友看見彼此忽視的一切。莎莉.魯尼是心理描寫的高手,探討人如何與他人建立人際關係,又藉此來定義自我。這部刻劃現代愛情與友誼的精彩小說,語言清澈直白,無疑是為新一代年輕女性而寫。然而,青春是種特權,就算犯了錯,沒有人會真的怪你。 「在危難時刻,我們必須再三思索,我們愛的究竟是誰。」 ——弗蘭克.奧哈拉 ●影集正版線上看於CATCHPLAY+影音平臺獨家上架   莎莉.魯尼《正常人》獲獎紀錄 ●2020年誠品閱讀職人大賞 ●2020年博客來年度選書 ●2020年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 獲獎紀錄 2018年狄倫.湯瑪士獎決選(International Dylan Thomas Prize ) 2018年戴斯蒙.艾略特獎入圍(Desmond Elliott Prize) 2019年都柏林文學獎決選 《巴黎評論》年度選書 《觀察家報》年度選書 《週日泰晤士報》年度選書 《電訊報》年度選書 《Vogue》年度選書 《Elle》年度選書 Slate年度選書 BuzzFeed年度選書 名人推薦 ●「關係的『張力』與角色間的『權力』,是我看魯尼的小說最過癮的地方。」 ——鄧九雲 ●「莎莉.魯尼的第一本長篇小說,已漂亮展示出『沒有情節,卻充滿細節』的行家手筆。」 ——陳柏言 ●「我只花了一天就看完這本書,我知道我並不孤單。」 ——莎拉.潔西卡.帕克 ●「我喜歡這種讓你無法相信是處女作的處女作……刻劃入微,令人欲罷不能。」 ——莎娣.史密斯,《白牙》作者 ●「敏銳、風趣、啟發性。」 ——伍綺詩,《星星之火》作者 ●「精彩的對話,對使用電子軟體聊天有敏銳的洞察力。魯尼擁有神奇的天賦能夠寫出人們的焦慮感。」 ——克蒂絲.希坦菲,《我在貴族學校的日子》作者 ●「迷人、精彩、敏銳。莎莉.魯尼有雙最犀利的眼睛,人際互動中再細微的殘酷言行,都逃不過她的眼睛。」 ——麗莎.麥克倫尼(Lisa McInerney),《光榮的異端》作者 ●「莎莉.魯尼是文壇值得關注的作家。《聊天紀錄》用B.E.艾利斯早年那種緊湊、從容到酷的文風,寫出一群二十一世紀的年輕人,活像沙林傑筆下那種新一代真誠、自命不凡的愛爾蘭年輕人。」 ——哥連.巴雷特(Colin Barrett),《格蘭貝的年輕人》(Young Skins)作者 ●「我很喜歡這部小說……這個當代的愛情故事如此強而有力,如此優雅真誠,讓我目眩神迷……令人驚豔、揪心,且完美。」 ——盧克.肯納德(Luke Kennard) ,《轉型》(The Transition)作者 ●「《聊天紀錄》精彩絕倫……字斟句酌,文采斐然。這是一部悲傷卻真誠的小說,非常貼近事實,也非常大膽無畏。很難相信這一部行文流暢、自信飽滿的作品會是這位小說家的處女作。」 ——山姆.拜爾斯(Sam Byers) ,《原發症》(Idiopathy)作者 ●「莎莉.魯尼行雲流水的文筆精準無比。在探討二○一○年代關係的小說裡,《聊天紀錄》是我所讀過,技巧最圓熟,觀察力最敏銳的一部作品。」 ——加文.科比特(Gavin Corbett), 《綠光骷髏頭》(Green Glowing Skull)作者 ●「聰慧、諷刺、機智、風格獨具,且充滿自信的《聊天紀錄》,是文壇閃亮新星的處女作。她以濃烈完美的筆觸呈現二十一世紀生活在世界此隅的二十幾歲年輕人的處境:有自主意識,但也迷失自我。這是為新一代年輕女性而寫的《麥田捕手》。」——露西.考德威爾(Lucy Caldwell) ,《眾多》(Multitudes)作者 ●「莎莉.魯尼以鑽石切割般的美麗文體呈現複雜的人際關係,優美得讓你不忍轉開視線。光芒四射,機鋒處處,這部小說值得珍讀,而其作者更令人不得不愛。」 ——湯瑪斯.莫里斯(Thomas Morris),《我們不知道我們在做什麼》(We don’t Know What We’re Doing)作者 國際好評 ●「很少有小說能贏得你所認識的幾乎每一個人,無論是女是男,是千禧世代或中年人,共同的由衷佩服。」 ——茱麗.梅爾森(Julie Myerson),《觀察家報》 ●「光彩奪目的對話……精彩絕倫……魯尼以極其罕見的自信,呈現澄澈精準的寫作風格。」 ——《紐約客》 ●「一無所懼的感官寫作……充滿動能的小說處女作,探討四個動人角色之間錯綜複雜、層疊交錯的關係。」 ——《愛爾蘭時報》 ●「精彩的處女作。」 ——《倫敦標準晚報》 ●「一翻開就放不下的作品,以尖銳諷刺又詼諧風趣的筆觸刻劃新愛爾蘭的年輕人……魯尼有雙目光銳利的眼睛,以及寫來全不費功夫的幽默風格。」 ——《週日泰晤士報》 ●「探討愛與文學,一部讀來欲罷不能、有趣且真實的小說。」 ——《大都會報》 ●「莎莉.魯尼的這部處女作刻劃四個深陷情感糾葛的角色,不落世故俗套。兩名結伴表演詩歌朗誦的年輕女孩,和都柏林南區一對時髦夫婦產生糾葛,卻奮力表現得『不為所動』,讓故事呈現了引人入勝、且揪心感人的趣味。」 ——《週日泰晤士報》年度選書 ●「寫就《聊天紀錄》的莎莉.魯尼猶如楚門.卡波提再世,才華直逼伊麗莎白.鮑恩(Elizabeth Bowen)。」 ——塞巴斯汀.貝瑞(Sabastian Barry),《觀察家報》年度選書 ●「現代版的《日安憂鬱》:無懼且動人。」 ——海倫.辛普森(Helen Simpson),《觀察家報》年度選書 ●「我非常喜歡《聊天紀錄》:機智、細膩、觀察入微,是刻劃現代愛情與友誼的精彩小說。」 ——喬.敦桑(Joe Dunthorne),《觀察家報》年度選書 ●「這部精彩的幽默作品以經濟危機之後的都柏林為背景,探討當代女性友誼。」 ——《電訊報》年度選書 ●「這部小說堪比莉娜.丹恩(Lena Dunhan)的《女孩我最大》(Girls)、菲比.沃勒-布里吉(Phoebe Waller-Bridge)的《邋遢女郎》(Fleabag)和諾亞.鮑姆巴赫(Noah Baumbach)的《紐約哈哈哈》(Frances Ha)。」 ——《週日泰晤士報》 ●「精彩之作,讓我讀畢時甚至有了不捨的惆悵之感……交織著幽默、憐憫、省察與真情……魯尼和希薇亞.普拉斯一樣,以純熟的寫作技巧深刻描繪女性良知,這部小說是我所讀過,刻劃當代年輕女性的最佳作品。」 ——《每日郵報》 ●「這部非比尋常的處女作以冷幽默的手法,刻劃愛情關係裡的權力運作,日常互動裡的爾虞我詐,以及我們對自己所愛之人的一無所知。」 ——《週日郵報》 ●「對友誼、嫉妒、愛情政治有興趣的人(又或者是所有的人)都會被這部小說吸引。這是一部動人且精彩的小說,以出色且精準的筆觸刻劃年輕女性處境。」 ——《The Pool》雜誌 ●「法蘭希絲與玻碧努力想導引出現代溝通、一夫一妻制、開放婚姻的意義,以及本書所探討的最大議題:『何謂友誼?』……我們的文學仍在摸索一條非二元的探討途逕,以掌握我們這一代的性愛關係。透過《聊天紀錄》,作者逐漸掌握了我們用以溝通的方式。」 ——《金融時報》 ●「極富閱讀樂趣的愛情喜劇……非常有趣且充滿複雜人性的故事,刻劃性愛與自我探索,每一頁都瀰漫感性,發人深省。這部小說既有如雷射光般犀利的諷刺,也有暖心的真情,敘事手法極其高明,讓我迫不及待想讀魯尼的下一部作品。」 ——《大都會報》 ●「出色有趣的對話為小說帶來充沛動力。」 ——寶拉.柯寇薩(Paula Cocozza),《衛報》 ●「犀利有趣、技巧圓熟,既探討大議題(性、愛、關係、女性主義、工作),也刻劃如連體嬰般的法蘭西絲與玻碧之間無法分割的友誼,作者不僅描述小說角色的生活,也藉由議題的探討,定義了生活本身。」 ——《風格》雜誌 ●「熠熠生輝、清新可人的處女作。」 ——《Elle》雜誌 ●「描繪個人情愛的集體與社會本質,我們對於另一個人的瞭解,都只能透過他與其他人之間互動的三稜鏡……展現極為罕見的技巧與細膩精微。」 ——《文學評論》 ●「(魯尼)有非常獨特的現代敘事風格……從第一頁就能攫住你的心……以大小事件勾勒人生經驗……她深具小說家天分,讓你只想專心閱讀這本小說。」 ——《i newspaper》 ●「場景轉換到現代都柏林的《日安憂鬱》。」 ——《週日泰晤士報》「夏日閱讀」 ●「超狂!尖銳逼真的偷情與友誼的喜劇。」 ——《娛樂週刊》

目錄

第一部 第二部 推薦文 當我們討論友情,我們在討論什麼?  ◎陳柏言 推薦文 未盡事物的微妙           ◎鄧九雲

內文試閱

1 玻碧和我第一次見到梅麗莎,是在城裡的一個詩歌之夜。那天我們兩個一起上臺表演。梅麗莎在外面幫我們拍照,玻碧抽菸,而我很不自在地用右手抓著左手手腕,彷彿怕手腕就要跑走似的。梅麗莎用的是一部大型的專業相機,相機專用袋裡裝著好幾顆不同的鏡頭。她一面拍照,一面抽菸聊天。她聊起我們的表演,我們則談起之前曾在網路上看到過的她的作品。午夜時分,酒吧打烊,天空開始飄雨。梅麗莎說她很歡迎我們到她家喝杯酒。 我們一起擠進計程車後座,繫上安全帶。玻碧坐在中間,頭轉向梅麗莎,和她講話,所以我只能看見她的頸背,和她湯匙似的小耳朵。梅麗莎告訴司機蒙克斯敦的地址,我轉頭看窗外。收音機裡傳來某個人說話的聲音:八○年代……流行……古典。接著就響起了廣告音樂。我覺得很興奮,預備接受挑戰,拜訪陌生人的家。為了讓自己展現魅力,我也準備好讚美的話和某些面部表情。 這房子是雙拼的紅磚樓房,外面種有懸鈴木。在路燈照耀下,樹葉是橘色的,看起來像假的。我向來很愛看別人家裡的樣子,特別是像梅麗莎這種有點名氣的人。我馬上就決定好好記住她家的模樣,之後好形容給其他朋友聽,到時候玻碧也會附和我。 梅麗莎請我們進屋,一條紅色西班牙小獵犬跑過玄關,開始對著我們吠。玄關很溫暖,亮著燈。門邊是張矮桌,有人在桌上丟了一疊零錢、一把梳子,和一條沒蓋上蓋子的口紅。樓梯口掛著一幅莫迪利亞尼的畫作,一名斜臥的裸女。我心想:他們獨擁這一整幢房子,足供一家人住。 客人來了喔,梅麗莎對著走廊喊。 沒人出現,所以我們跟著她走進廚房。我還記得看見深色的木缽裡裝著熟透的水果,也注意到玻璃溫室。有錢人,我心想。我當時心裡老是想著有錢人。那隻狗跟著我們走進廚房,在我們腳邊嗅來嗅去,但梅麗莎沒提起狗,我們也沒提。 葡萄酒?梅麗莎說。紅酒還是白酒? 她把酒倒在大得像碗的杯子裡,然後我們圍著一張矮桌坐下。梅麗莎問我們,是怎麼開始一起表演誦詩的。當時我們剛念完大三,但從高中時代就開始合作演出了。那時期末考已結束,是五月底。 梅麗莎的相機擺在桌上,偶爾拿起來拍張照,笑著自嘲說是「工作狂」。她點了根菸,菸灰撢在看起來很俗氣的玻璃菸灰缸裡。屋裡完全沒有菸味,我很好奇她平常是不是在這裡抽菸。 我認識了幾個新朋友,她說。 她丈夫站在廚房門口。他舉手和我們打招呼,小狗開始低吠哀叫,繞圈圈。 這位是法蘭希絲,梅麗莎說。這位是玻碧。她們是詩人。 他從冰箱拿出一瓶啤酒,在流理臺上打開。 過來坐坐吧,梅麗莎說。 噢,我很想,他說,但是我得想辦法在搭機之前睡一會兒。 狗跳上他旁邊的廚房椅,他心不在焉地摸摸牠的頭。他問梅麗莎餵過狗沒,她說沒有。他抱起狗,讓狗舔他的脖子和下巴。他說他會餵,就又離開廚房了。 尼克明天早上要去卡迪夫拍電影,梅麗莎說。 我們早就知道她的丈夫是位演員。媒體上常有他和梅麗莎出席活動的合照,我們有位朋友的朋友曾經見過他們。他有張英俊的大臉,看起來像是可以一手輕鬆抱起梅麗莎,隻手擊退入侵者。 他好高,玻碧說。 梅麗莎露出微笑,彷彿「高」這個形容詞是某種隱諱的說法,未必見得是好話。於是話題轉向。我們簡短討論了政府與教會。梅麗莎問我們有沒有信仰,我們說沒有。她說她覺得宗教場合,例如葬禮或婚禮,「能帶來鎮定劑似的撫慰作用」。那是眾人共聚一堂的場合,她說,對於神經質的個人主義者來說,頗有助益。而且我以前念教會學校,所以還記得大部分的禱詞。 我們也念教會學校,玻碧說。麻煩不少。 梅麗莎咧嘴笑,說:比方說? 這個嘛,我是同志,玻碧說,法蘭希絲是共產黨。 而且我記不住任何禱詞,我說。 我們就這樣喝酒聊天,聊了好久。我記得我們談起我們都很欣賞的詩人派翠西亞‧洛克伍德,也聊到玻碧很瞧不起的「男女同工不同酬女性主義」。我覺得累,也有點醉了,想不出什麼機智風趣的話來說,臉上連足以表現幽默感的表情都擠不出來。我覺得我只是不停地笑,不住點頭。梅麗莎說她正在寫一本新的隨筆,玻碧讀過她的前一本書,但我沒有。 那本不怎麽樣,梅麗莎對我說。等下一本出版吧。 約莫凌晨三點,她帶我們到客房,說她好高興能見到我們,我們留下來過夜,她也很開心。上床之後,我瞪著天花板,覺得自己醉得厲害。整個房間天旋地轉,轉得又快又急,持續不斷。我的眼睛好不容易才適應一輪旋轉,下一輪的轉動馬上又開始了。我問玻碧,她有沒有同樣的感覺,她說沒有。 她太不可思議了,對不對?玻碧說。梅麗莎。 我喜歡她,我說。 我們聽見她在走廊講話的聲音,還有她從這個房間走到那個房間的腳步聲。有一次狗叫了起來,我們聽見她不知道喊了什麼,接著又聽見她丈夫的聲音。但之後我們就睡著了。我們沒聽見他出門。 / 玻碧和我是念中學的時候認識的。當時的她很固執,常因為違反校規,「干擾教學與學習」而被留校。我們十六歲時,她去穿了鼻環,開始抽菸。大家都不喜歡她。有一回,她在耶穌受難石膏像旁的牆上寫:「他媽的父權社會!」而被暫時停學。這件事並沒有激起同學的義憤,因為大家都覺得玻碧很愛現。就連我也覺得,她沒來上學的那個星期,上課和學習的情況順利很多。 十七歲時,我們參加了學校的募款舞會。舞會在大禮堂舉行,有點破損的迪斯可燈球把光打在天花板和加了鐵柵的窗戶上。玻碧穿著單薄的夏季洋裝,頭髮亂糟糟,一副沒梳理的樣子。但她渾身散發魅力,也就是說,大家得要很努力才能不看她。我告訴她說我喜歡她的衣服。她把伏特加裝在可樂瓶子裡喝。她分了一點給我,問我說學校的其他地方是不是都上鎖了。我們查看通往後梯的門,發現是敞著的。那裡黑漆漆的,沒有燈光,也沒有人。我們聽見透過地板傳來的音樂聲,宛如是某個人的手機鈴聲。玻碧又給我一點伏特加喝,問我喜不喜歡女生。在玻碧身邊,你就是很容易表現得對任何事都不在乎的樣子。所以我說,當然喜歡。 成為玻碧的女朋友,我並沒有對不起任何人。我沒有親近的朋友,午餐時間,我總是自己一個人在圖書館讀教科書。我喜歡其他女生,我讓她們抄我的作業,但我很孤單,覺得自己不配擁有真正的友誼,還列出需要自我改進的清單。和玻碧開始來往之後,一切都變了。再也沒有人來找我借作業。午餐時間,我們手拉手走在停車場,大家都不懷好意地刻意轉頭不看我們。這情況很有趣,我頭一次真正覺得有趣。 放學之後,我們常躺在她的房間裡聽音樂,聊我們為什麼喜歡對方。我們的對話既長且深刻,讓我覺得意義重大,所以夜裡偷偷把記得的部分寫下來。玻碧談起我的時候,我彷彿是第一次照鏡子,第一次看見自己。在真實生活裡,我也比以前更常照鏡子。我開始對自己的臉和身體有強烈的興趣,這是我以前從未有過的舉動。我問玻碧各種問題,諸如:我的腿算長嗎,還是短? 畢業典禮上,我們一起表演了詩歌朗誦。有些家長感動落淚,但我們的同學就只是看著禮堂窗外,或低聲交頭接耳。幾個月之後,交往一年多的玻碧和我分手了。 / 梅麗莎想寫一篇關於我們的人物專訪。她寄電子郵件給我們,問我們有沒有興趣,同時附上她在酒吧外面幫我們拍的照片。我獨自在房間裡,下載其中一個檔案,打開來,放大成全螢幕。玻碧帶著淘氣的神情轉頭看我,右手拿菸,左手拉著她的皮草披肩。在她身邊的我看起來一臉無聊,但有些興味。我試著想像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專訪裡,一個個加粗的襯線字體。我下定決心,下回見面,一定要給梅麗莎留下更好的印象。 才剛收到電子郵件,玻碧就打電話給我。 妳看到照片了嗎?她說。我覺得我愛上她了。 我一手抓住電話,一手拉大螢幕照片上玻碧的臉。這是張高畫質照片,我一直拉一直拉,拉到畫面出現顆粒。 也許妳只是愛上妳自己的臉,我說。 我有張漂亮的臉,並不代表我很自戀。 我沒反駁。我知道梅麗莎替好幾個重量級的文學網站寫稿,她的作品在網上廣為流傳。她寫過一篇關於奧斯卡獎的文章,非常知名,每到頒獎季,大家都會找出來重新貼上。有時候她也寫人物專訪,採訪在葛拉夫頓街上賣作品的藝術家或倫敦的街頭藝人。她的文章總是配上很美的照片,既有人性,又很有「個性」我把照片縮回正常大小,想把自己當成是網路上的陌生人,像第一次看見這張臉似地端詳我自己的長相。這張臉圓圓的,很白,眉毛像倒置的括弧,眼睛沒看鏡頭,幾乎閉上了。儘管如此,我還是看得出來我很有個性。 我們回覆電子郵件給她,說我們樂於接受採訪,於是她邀請我們去吃晚餐,聊聊我們的作品,並補拍幾張照片。她問我能不能轉寄幾首詩給她。我寄了三、四首最好的作品。要穿什麼衣服去赴宴,玻碧和我討論了好久。表面上是討論我們兩個該穿什麼,實際上是討論玻碧該穿什麼。我躺在我房間裡,看著她照鏡子,把頭髮攏起又放下,怎麼都不滿意。 妳說妳愛上梅麗莎的時候,我說。 我是說我暗戀她。 妳知道她已經結婚了。 妳覺得她不會喜歡我?玻碧說。 她拿起我的一件白色刷毛棉襯衫在鏡前比著。 妳所謂的喜歡是什麼意思?我說,這是認真的,還是開玩笑? 我有點認真。我覺得她是真的喜歡我。 婚外情的那種喜歡? 玻碧只是笑笑,沒回答。面對其他人,我通常可以知道什麼是認真的,什麼是開玩笑,但面對玻碧,這完全不可能。她好像從來都不完全是認真的,也不完全是開玩笑的。結果,我只好學會用佛系的態度來接受她所說的怪言亂語。我看著她脫掉上衣,穿上我的白襯衫。她仔細捲起衣袖。 美?她說,還是醜? 美。看上去很美。 (待續)

作者資料

莎莉.魯尼(Sally Rooney)

1991年於西愛爾蘭出生,現居都柏林。 畢業於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2017年出版第一部小說《聊天紀錄》入列《衛報》、《觀察者》等多家媒體評選的年度圖書,擄獲莎拉潔西卡帕克、泰勒絲多位名人推薦。同年,榮獲《泰晤士報》評選年度青年作家獎。2018年以《正常人》入圍布克獎,並獲愛爾蘭圖書獎、英國皇家文學學會安可獎,2019年榮獲英國國家書卷大獎暨小說獎。2019年獲選《時代雜誌》「次世代」百大影響人物。2022年榮獲《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

基本資料

作者:莎莉.魯尼(Sally Rooney) 譯者:李靜宜 出版社:時報出版 書系:藍小說 出版日期:2022-06-28 ISBN:4712966627455 城邦書號:A2203445 規格:平裝 / 單色 / 408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