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希望:教宗方濟各自傳
-
朝聖.覺旅:從西班牙聖雅各到菊島天堂路
-
苦土之囚:世上最年輕國家南蘇丹的希望與絕望
-
如何蓋一座大教堂?:學習工程師「解決問題的思維」!從重大歷史工程到日常小物,一窺創新與發明背後的故事
-
罪、罪犯與他們的產地:第一本最接近台灣民情與文化的犯罪心理全解析,原來「罪」與「犯罪」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
老屋時態【老屋顏第4彈!】:從軍官營舍到美術館、伐木廠到背包旅店,窺見台灣近百年老屋在大時代下的流轉軌跡
-
律師帶你看校園大小事: 老師和家長必知的44個霸凌防制和性平觀念指南
-
光之年代【二十世紀最傳奇的女性戰地攝影家黎.米勒的摯愛人生】
-
1分鐘圖解孫子兵法:拿破崙、曹操、李世民、麥克阿瑟、武田信玄、稻盛和夫都推崇,翻譯逾30國語言,千年兵法智慧,輕鬆掌握領導與應變之道!
-
1分鐘圖解三十六計:孫武、諸葛亮、曹操都在用,拿破崙、比爾蓋茲都在讀,看透人性,輕鬆掌握商場、職場與生活智慧,人人都能靈活運用的生存計謀!
內容簡介
本書旨於反省現階段臺灣文學史中「新舊文學對立」的斷裂史觀,試圖將日治時期的臺灣視為一個全球化下的新興文化場域,以此觀察進入二十世紀後,現代情境如何促使本地傳統文人形塑出新感覺意向與新自覺姿態,並嘗試說明其人所經歷的文化跨界意識型態平衡/重組,以及文學想像/美學實踐轉化肆應的複雜面貌;而得以在常見的標舉傳統社群的反殖民抵抗精神,或抨擊為不知趨新的故陋封建者,如此褒貶不一的悖論評價外,提供另一種貼近重讀這段文學歷史的方法。
書中從傳統文人位置出發,一方面描繪過去為人所忽略的,新文明下傳統文人在文學現代性發展進程中的角色扮演,包括新文體的嘗試、域外文學思潮的引介、傳統詩社的現代改造、新題詩與通俗小說的時代體驗、世界文學的翻譯與摹寫;另一方面則是回溯新、舊文人頡頏對峙的緊張關係,彰顯其人對現代性既熱衷,卻也狐疑,甚至不信任的態度,並留意雙方的國族意識與文化主體性的變化情形;此外更舉例剖析現代性對傳統文人的政治魅惑,以及與日本官方意識共構的另類啟蒙論,最終呈顯出現代性在臺灣,有著傳統/現代、本土/世界、同化/反殖的重層糾葛鏡像。
作者資料
黃美娥
臺灣新竹人,輔仁大學中文博士,曾任靜宜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現任政治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多年來從事臺灣文學研究與教學,撰有〈清代臺灣竹塹地區傳統文學研究〉、〈臺灣古典文學史概說(一六五一~一九四五)〉、〈殖民地時期日人眼中的清代臺灣文學〉、〈鐵血與鐵血之外──閱讀「詩人」吳濁流〉……相關論文三十餘篇,另也致力於臺灣文獻資料的搜尋、整理與建構,迄今出版有臺灣作家作品集《張純甫全集》、《梅鶴齋吟草》、《聽見樹林頭的詩歌聲》,以及《日治時期台北地區文學作品目錄》等書。目前除參與《全臺詩》編纂計畫外,並主持清代臺灣方志彙刊點校工作。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