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社會科學 > 其他
醫者無懼:從中東戰區到非洲煙硝之地,行遍二十一世紀砲火最猛烈的戰場,外科醫生從事人道救援25年的生死故事
left
right
  •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醫者無懼:從中東戰區到非洲煙硝之地,行遍二十一世紀砲火最猛烈的戰場,外科醫生從事人道救援25年的生死故事

  • 作者:大衛.諾特(David Nott)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22-03-03
  • 定價:450元
  • 優惠價:79折 356元
  • 書虫VIP價:356元,贈紅利17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38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麥田、小麥田全書系5折起!2本贈杯墊!
  • 世界閱讀日書展39折起!

內容簡介

英國女王特地接見的戰地醫生! 獨家收錄繁體中文版序:〈疫區如戰區──戰地醫生眼中的新冠〉 敘利亞、阿富汗、剛果……從塞拉耶佛圍城戰到阿拉伯之春,他的手術刀帶來人性曙光 外科醫師大衛‧諾特以悲憫之心獻給大疫時代的戰地省思: 「我們皆身為人類,共同在此,應協助彼此,而非互相殺戮。」 ▌本書特色 1. 倫敦外科醫師大衛.諾特投身世界戰地行醫的第一手觀察,《泰晤士報》《衛報》《柯克斯評論》《每日電訊報》《每日郵報》《獨立報》《愛爾蘭時報》等國際媒體敬佩盛讚 2. CNN、Sky News、BBC Hard Talk、美國國家廣播電台專訪 3. Amazon讀者4.7高分評價、Goodreads超過7,800位讀者感動好評 4. 英國水石書店當月選書 5. 全文流暢好懂,在故事與故事之間,穿插醫療知識,也簡要說明了各國的政治角力以無辜人民作為籌碼的殘酷 6. 李志德(鏡文學副總編輯)、劉鎮鯤(財團法人無國界醫生基金會董事長 )共同推薦(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內容簡介 當烽火肆虐,所有人爭先恐後地逃離戰場, 他卻義無反顧放棄安逸的生活,走向煙硝之地…… 大衛.諾特可能是全世界經驗最豐富的創傷外科醫生之一。二十五年來,他自願請無薪假,遠離倫敦安逸的生活,投身當代最慘烈的戰亂地區、前往遭受自然災害重創的國家。 ──逃還是不逃? 前線不僅醫療資源匱乏,斷電、槍擊與砲擊更是家常便飯。敘利亞內戰中,諾特曾經在剪開傷患被燒得殘破的衣物後,赫然發現傷患口袋滾出未引爆的自製炸彈;身處醫院收到砲擊警報,眼前重傷昏迷的女孩仍持續失血,諾特卻決心與麻醉師留下,持續進行手術。在人人自危的時刻,救人與自保的拉扯往往是一念之間。 ──救還是不救? 在諾特某次執行手術過程中,ISIS陣營武裝軍突然持槍闖入手術房。為避免口音暴露身分而惹來殺身之禍,他一語不發、保持冷靜地動刀,最後奇蹟似地完成手術。當眼前的傷患是殺人無數的暴徒,他也曾經歷掙扎,究竟該不該救?最終對人性的期待總是壓過對仇恨的恐懼。 諾特目睹過世上最讓人心痛的暴行與傷害,即便飽受創傷症候群之苦,但珍視生命的醫者之心不曾動搖。阿富汗戰爭時,他為了產婦性命,大膽挺身向塔利班領導人據理力爭;海地震災後,他不惜違規也要讓受災而顱骨外露的嬰兒上飛機前往英國動手術。他說:「我們皆身為人類,共同在此,應協助彼此,而非互相殺戮。」這部書記錄了人類最殘酷的行為,以及最偉大的付出。至今他仍是烽火下的一抹人道光輝,救助戰地的腳步從不止息…… ▌各界讚譽 你將讀到的現代戰爭最殘酷生動的回憶之一。……精湛、令人難忘,行文簡明而清晰。讀者將會驚訝於像諾特這樣的人能夠目睹人類異常殘酷、污穢的那一面,但他仍能繼續前進。──《星期日泰晤士報》 這是一本非常成功的書,表達了對外科手術以及在極端情況中助人的熱忱。閱讀此書就像歷經了一次內在的重組,它揭示了一個迷人的男人,他的生命體現出我們可以利用現有的社會優勢去做些什麼。……。這本書不是以結構嚴謹取勝,讀來也不輕鬆,但是非常重要的作品。這本書提醒我們,團結在一起,普通人也可以做非凡的事情。──《每日電訊報》 引人入勝。正如同諾特對他非凡生活的戲劇性說明所表示,諾特不是一個普通的醫生。──《泰晤士報》 他在面對看無可逃離的死亡時,所展現的勇氣和同情心令人嘆為觀止。──《衛報》 自願前往世界上最危險之境服務的驚人故事。──《每日郵報》 一位在戰區志願服務超過二十年英國外科醫生的傑出回憶錄。──《每日紀事報》 傑出之作!──《獨立報》 這部生動、激勵人心的作品不僅是一位倫敦外科醫生在戰區和災難中拯救生命的故事;這也是一個愛情故事。這更是一個男人趨向極端情境,並試圖修復人類對其他人類所造成的可怕傷害的故事。──《廣播時報》 這個堅定、有力和深切同情的故事,講述在可怕暴行中所發現的人道光輝。──《星期日快報》

內文試閱

  前言      我走遍了世界各國,尋找動盪不安之地。這就像是一種癮頭,教我難以抗拒。這個癮頭部分是發自內心的願望,即運用外科醫師的專業知識,幫助慘遭不幸的民眾;部分則源自一股興奮感,可以置身於險惡的環境、住在一般人沒去過也不想前往的夾縫地帶。      自古以來,人類時時發動戰爭,對象常是自己的鄰居。以往戰場上都是士兵承擔傷亡的風險,戰爭可以細分成一連串的會戰,地點通常離平民百姓很遠,唯有作戰人員在前線交火。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戰爭愈來愈專業化,這樣的情況開始轉變,傷亡的多半是無辜的民眾,時至今日依然如此。      不僅受害人數不斷成長,造成傷亡的速度也一再提升。幸好,七十多年前日本的那場慘劇沒再度上演。當時破壞力驚人的兩顆原子彈先後落下,奪走數十萬條人命。可是,我們擁有愈來愈強大的火箭、飛彈、炸彈等各式投放系統,用意都是要對人體造成重創。而受到戰爭衝擊最大的人,往往最缺乏抵抗的能力,多為貧窮或弱勢,生活匱乏簡陋,無法享有西方國家習以為常的便利設施。戰爭只會讓本來就困苦的民眾更加生不如死。      世界各地有許多慈悲為懷的醫師與護理師—真要感謝上帝,想以醫療照護為畢生職志的人,一直都占了人口一定比例。但戰爭或天災等重大事件,在在挑戰著照護能力的極限。難民的傷勢愈來愈嚴重,黃金救援時間愈來愈短,資源愈來愈稀少,隨時可能用盡;醫療人員的壓力愈來愈大,而且往往自己也置身險境。即使在和平時期訓練有素的外科醫師,目睹了戰區景象依然會倍感震驚,我自己就是如此。外傷科醫師得花很多時間累積所需的能力與經驗,才能因應各式各樣的難題。      二十多年來,我花了大把時間自告奮勇前往危險的地帶(原因容我在後文詳述),幫助那些天災人禍波及的民眾。面對這些重大事件,他們往往束手無策。我多次冒險進入他人戰事之中,舉凡阿富汗、獅子山共和國、賴比瑞亞、查德、象牙海岸、剛果民主共和國、蘇丹、伊拉克、巴基斯坦、利比亞、加薩走廊、敘利亞等地都有我的足跡。有時,我可以在遠離戰火又設備完善的醫院進行醫療工作,有時則遷就於前線設備簡陋的野戰醫院,即我們所謂的「嚴峻環境」,無法仰賴X光機或電腦斷層掃瞄儀器等檢驗設備。      我為何要一再回到充滿苦難與心痛的地方呢?答案很簡單:幫助那些面臨人生重大危難的民眾,他們像你我一樣有權接受適當的照護。      假如有個小小孩因手指被門夾住而大哭,而我們是唯一在場的大人,通常會怎麼辦呢?我們會把可憐的孩子抱到懷裡,同理孩子感受到的疼痛,安慰他一切都會沒事的,展現愛與關懷—擁抱本身就傳遞了一種安全感,彷彿在說:「我在這裡陪你、保護你,幫助你好起來。」      現在把場景換成戰區,眼前是身負重傷的患者,就需要同樣的憐憫心。傷患希望得到安慰與照護,醫病關係建立之初即必須符合這個需求,同時要鞏固傷患的信心,相信醫師能予以協助、進行妥善醫療,減輕受傷的疼痛。      即使是太平盛世,醫院處處都可能牽動情緒;身處戰爭環境之中,一切感受更加放大,因此務必要給人自信又可靠的感覺。在這方面,我已經比以前嫻熟多了。然而,如今事態十分嚴峻,因為通常四周武器遍布、情勢更加緊張,而且槍治超越法治。我曾出入許多險境,能活到現在純屬僥倖。      日內瓦公約所要保護的不只是傷患,還包括戰時醫療人員。二○一六年,我在倫敦舉辦了一場示威遊行,反對無差別轟炸敘利亞與其他戰區的醫院。醫院必須受到保護與重視。炸毀醫院不僅道德上有罪,更反映了惡毒的心腸,因為主事者往往視其行為合理,因此故意為之。敘利亞衝突頭六年,各地醫院就遭到超過四百五十次攻擊,其中九成都是敘利亞和俄羅斯政府所主導。在衝突過程中,醫療設施有數個月幾乎每天都遭受砲火攻擊。這些行徑本身當然歹毒,否認其正在發生同樣可惡。      一九九○年代初期,我只是一名年輕的醫師,根本無法想到自己居然會舉辦示威遊行、接受電視專訪呼籲設置人道走廊,或成立基金會以便傳播外傷醫學知識。過去的我絕對認不出有這番作為的自己,但我還是我,無論是過去或現在的自己,都是來自威爾斯的成長經驗,加上數不清形塑了我如今性格的因素。      我現在力推的倡議與教學,都是過去一切經歷的產物,而近年來我在敘利亞的經驗尤其重要。二○一二年以來,我總計造訪了敘利亞三次,還有幾趟是前往邊界地帶,那段時期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我開始認真整理多年來習得的知識,分享給其他醫師,尤其是國家正逢戰亂的那些醫師。我也開始對世界強權感到無比憤怒,這些大國居然眼睜睜讓醫院淪為戰略目標,醫療人員不過想拯救人命罷了。最神奇的是,我居然認真開始跟一位女性交往,真心想跟她共度餘生,後來也順利娶她為妻,共組家庭。      二○一二年以來,雖然我也去過其他地方,但敘利亞貫穿了我人生中最不可思議的時期,也是我一再造訪的國家。每趟旅程都充滿了意想不到的收穫、挫敗與危險。      ―1―炸彈工廠      我十分小心地先用手指夾住,隨後把它拉出傷口,拿起來端詳一番;身旁的敘利亞助手看了一眼,臉色瞬間慘白,顯然知道這是何物,脫口說出:「Mufajir!」隨即轉身逃離房間。      我和麻醉醫師兩人面面相覷。我手上的東西該不會是炸彈吧?      自願放無薪假的戰地醫生      二○一二年,倫敦夏季奧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英國隊奪下的獎牌數量打破以往紀錄。國家選手的表現優異,加上賽事辦得十分成功,讓英國上下沉浸在榮光之中。難以想像的是,搭機僅僅數小時的路程之外,有個國家正陷入動盪的無政府狀態。      當時,我的正職是替英國國家健保局工作。整年下來,我主要在倫敦三家醫院服務。在聖瑪莉醫院,我是血管暨外傷科主治醫師;在皇家馬斯登醫院,我則協助一般外科、泌尿科、顎面外科與婦科等不同專業的腫瘤外科醫師,完整切除大型腫瘤,再進行血管重建手術;在雀兒喜暨西敏醫院,我擔任腹腔鏡(俗稱鑰匙孔)暨一般外科主治醫師。但除了這些工作之外,我從一九九○年代初期開始,幾乎每年都會前往戰區待上數週,專門進行外傷手術。我時常緊盯著電視新聞,留意即將掀起戰亂的熱點,心想不久後就會有援助機構請我前去幫忙。      我只要接到這類電話,心跳便會瘋狂加速,同時升起一股衝動,想剷除眼前任何可能的阻礙。我當下的回應永遠都是:「等我兩小時左右,我會回電給你。」這類電話打來的同時,我可能在動手術、幫同事的忙,或看例行門診。無論我人在哪裡或在做什麼,想去的欲望永遠都很強烈,簡直難以抗拒,但有時不得不拒絕。每個月,我平均會接到兩次不同機構的洽詢,想成為全職醫療志工並非難事,但我也不得不維持生計。的確,一個月的戰地醫療服務可以得到約三百英鎊的酬勞,但多半都會花在日常開銷上頭。      由於雀兒喜暨西敏醫院已與我簽訂合約,因此在口頭答應對方前,我都會打電話給該院外科主任,說明哪個地方發生人道危機、哪個單位請我前往支援,然後立即向外科主任請無薪假。主任往往不會反對—「你只要安排好自己的門診、手術與待命時段就沒問題。」我目前還沒被拒絕過。自願放無薪假又做好份內工作,果然有助減輕健保局的疑慮!      因此,二○一二年「無國界醫生」巴黎總部來了通電話,詢問我是否願意到他們在敘利亞成立的醫院工作。我一如往常在家打點大小事、收拾好醫療用品箱,就搭機前往土耳其了。      我跟大多數人一樣,知道敘利亞是一個中東國家,過去一直未能避免捲入許多鄰國的軍事衝突—包括伊拉克、黎巴嫩和以色列在內,鮮少見到寧靜之日。就我過去的印象所及,敘利亞是個封閉、略帶神祕但整體和平的國家,當地民眾熱情好客,不時會見到愛探險的歐美遊客前往度假。      治療比戰鬥更危險      我前往的國家中,許多都在威權統治政權遭反抗後陷入動亂,這已是老生常談,後文會再討論。真空也許不見容於自然界,但權力真空正中戰爭販子下懷。以敘利亞為例, 威權政府的背後是阿薩德家族,一九七○年哈菲茲.阿薩德(Hafez al-Assad)發動政變奪權後便統治至今。二○○○年哈菲茲過世後,兒子巴夏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贏得百分之九十九點七的選票,確定攬下大權,成為敘利亞現任總統。阿薩德家族是伊斯蘭什葉派少數分支阿拉維派(Alawite)的領頭羊,而敘利亞人口有四分之三都是遜尼派教徒。阿薩德家族儼然也是許多人崇拜的偶像,不少辦公室和商店都看得到哈菲茲和巴夏爾的畫像。阿薩德父子先後掌權,統治敘利亞數十年,還有作風殘暴的祕密警察撐腰。這些警察往往戴著墨鏡、身穿皮革夾克,模樣格外顯眼。      我與敘利亞的緣分很早就開始了。一九七○年代,我父親曾指導過一位名叫布洛克的敘利亞醫師,還稱讚布洛克是他合作過最優秀的專科醫師。另外,早在一九九○年代初期,我就認識了年輕的巴夏爾.阿薩德,他當時在倫敦西區眼科醫院擔任住院醫師。猶記得,我們討論著某位患者頸動脈的血塊何以導致眼疾。他為人親切又有禮—萬萬沒想到,多年後我們會再度相遇。      二○一○年,敘利亞的局勢已開始轉變。當時,突尼西亞的民眾走上街頭,展開大規模示威遊行,宣洩對現況的不滿,抗議政府貪汙、失業率攀升與缺乏言論自由。那年元旦,長年掌權的突尼西亞總統遭到罷黜,引起北非與中東一帶國家的關注,這些國家也面臨類似的政府腐敗問題。二○一一年初,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蘇丹街頭一再出現抗議活動,這股浪潮又蔓延到伊拉克、黎巴嫩、約旦和科威特等地,而後在利比亞、埃及、葉門、巴林和敘利亞五國形成所謂的「阿拉伯之春」,陸續引發嚴重暴動、政權垮台乃至全面內戰。目前,唯有突尼西亞成功脫離動亂,推動民主改革,其他國家的局勢可說是每下愈況。      在敘利亞,所有要求阿薩德總統下台的抗議活動,都遭到格外血腥的鎮壓。我認為,假如當初敘國政府以較為溫和的方式回應,內戰根本可以避免或快速趨緩。二○一一年三月,幾個孩子在南部城市達拉亞牆上噴了反政府的塗鴉。阿薩德居然派出維安部隊拘留這些孩子,還加以嚴刑拷打,引發數千位民眾上街抗議。三月二十二日,阿薩德部隊闖入達拉亞市的醫院占領整棟大樓,還安排狙擊手在屋頂上待命。隨著抗議示威愈演愈烈,狙擊手開始朝群眾掃射。一位名叫阿里.瑪哈米德的外科醫師在替傷患治療時遭到擊斃,而當天傍晚有數千位民眾出席他的喪禮致哀,也遭到掃射。狙擊手在屋頂上駐守長達兩年之久,朝著單純想到醫院治療的病人與傷患開火。      隨著抗議聲浪延燒至敘利亞全境,分歧的勢力撕裂著社會,深受其害的卻是該國醫療系統。反抗敘利亞政府的人士多半屬於遜尼派,敘利亞自由軍即是從中崛起。他們很快發覺,戰鬥負傷後尋求治療的危險,居然不亞於戰鬥本身。

作者資料

大衛‧諾特 David Nott

全球重要的戰地醫生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有經驗的創傷外科醫師之一。曾在多家倫敦醫院擔任諮詢醫師與血管外科醫師。自一九九〇年代中期,大衛‧諾特開始申請無薪假,前往世界上最不安定、戰爭最頻繁的地區志願服務,時間往往為期一星期、一個月甚至是一年,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為傷者進行戰地手術或救生手術。 一九九三年,他首次的任務就是到當時陷入戰火的賽拉耶佛,那時諾特兩度差點葬生戰場。至目前為止,他到過的戰區列表,堪稱二十一世紀的戰爭年表:阿富汗、獅子山共和國、賴比瑞亞、達佛、剛果民主共和國、伊拉克、葉門、利比亞、加薩和敘利亞。諾特也曾加入二〇一〇年海地和二〇一五年尼泊爾的賑災救援行列。 二〇一五年,諾特獲英國女王接見。同年,他與妻子成立了大衛‧諾特基金會(David Nott Foundation)宣揚與分享他長久經驗所獲得的知識,也培育更多醫師繼續為全球戰火頻仍的地區提供服務。

基本資料

作者:大衛.諾特(David Nott) 譯者:林步昇 出版社:麥田 書系:NEW 出版日期:2022-03-03 ISBN:9786263101661 城邦書號:RG8046 規格:膠裝 / 單色 / 352頁 / 14.8cm×20.9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