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紅、成癮、愛馬仕:一位英國教授的社群媒體臥底觀察
-
英雄也有這一面:不要問,很可怕!華盛頓拔黑奴牙齒做假牙?愛迪生跟鬼講電話?33個讓你睡不好的歷史顫慄真相
-
律師帶你看校園大小事: 老師和家長必知的44個霸凌防制和性平觀念指南
-
厭女的資格:父權體制如何形塑出理所當然的不正義?【時代前行暢銷新版】
-
東亞大競逐1860-1910:中日俄三國環伺下的朝鮮半島,塑造現代東亞權力版圖的另一場大博弈
-
口袋沒你想得那麼簡單:從功能配件到文化象徵,小小口袋如何裝進性別、權力與身體政治
-
國文課遇見日本文化:大唐末茶到抹茶、湯泉賜浴到泡湯、桃花源裡有神社,從經典古文到日本文化,翻轉你對國學的想像!
-
她物誌:100件微妙日常物件裡不為人知的女性史
-
哲學論述
-
野史未必假:傳言不會憑空出現,真相往往藏於其中
內容簡介
目錄
序跋
內文試閱
作者資料
阿蘭(Alain)
原名埃米爾.沙爾捷(Émile Chartier),以筆名聞名於世。笛卡兒學派追隨者。出生於佩爾什的莫爾塔涅,父親是獸醫,母親為擅長飼養馬匹的佩爾什人,這些背景促使他認為,應當透過根本的生理健康及各種衝動情緒去體認人的本質,並由此要求人的自我管理。 從洛里昂到盧昂,再到巴黎,擔任高中哲學教師40年(1892-1933),廣受學子愛戴。阿蘭的學生,同時也是著名小說家、傳記家安德烈.莫洛亞(André Maurois)譽為「現代的蘇格拉底」。 對政治的熱情以及對黨派的痛恨,使其成為報社的專欄作家,以自創的隨筆(propos)體裁,於《盧昂快報》(1906-1914)、《自由論壇》(1921-1936)發表文章。做為人文主義者,他積極反戰;身為愛國者,他為服從義務而參戰(1914),在戰場上見證情緒所導致的致命性,並由此尋覓人類受困於情緒的原因,這也成為他一系列作品的初始,並逐步形成一個創新且歷久不衰的哲學計畫。1951年獲頒「法國國家文學大獎」(Grand Prix national de Littérature),為此獎第一位受獎者。 主要作品有《論哲學家》、《論政治》、《論教育》、《美術體系》、《觀念與年紀》、《諸神》等書。 相關著作:《論哲學家:「現代蘇格拉底」哲學家阿蘭的引領,前往一場智者與哲人的盛會》《論教育:「現代蘇格拉底」哲學家阿蘭的經驗談,既是啟蒙兒童的提示,也是重新認識自我的雙向思考》《論幸福:「現代蘇格拉底」哲學家阿蘭的教導,成為自己的思想者,在各種環境中保持快樂的藝術》
楊凱麟
一九六八年生,嘉義人。 巴黎第八大學哲學場域與轉型研究所博士,研究文學、藝術與當代法國思想,曾獲《中央日報》海外小說獎。旅居法國十年,返台後鍾情古老的物件,嘗試重新尋獲台灣生活的美好質地。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兼院長。 著有《分裂分析傅柯》、《祖父的六抽小櫃:與台灣老東西相處的真實感動》、《書寫與影像:法國思想,在地實踐》、《虛構集:哲學工作筆記》,譯有《德勒茲論傅柯》、《消失的美學》、《德勒茲─存有的喧囂》、《傅柯考》(合譯)等書。 相關著作:《論教育:「現代蘇格拉底」哲學家阿蘭的經驗談,既是啟蒙兒童的提示,也是重新認識自我的雙向思考》《論幸福:「現代蘇格拉底」哲學家阿蘭的教導,成為自己的思想者,在各種環境中保持快樂的藝術》《祖父的六抽小櫃:與台灣老東西相處的真實感動》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