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1盆變10盆:扦插種植活用百科(2024年暢銷改版)
-
愛因斯坦的骰子與薛丁格的貓:友誼、競逐與背叛,兩位偉大物理學家為統合自然的不懈努力,如何引領對萬有理論的終極追求
-
在異星的天空下:從土星上仰望星環、在星雲裡看星塵縹緲、墜入黑洞前最後一次凝望宇宙——你的第一本太空旅遊導覽手冊
-
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暢銷改版)──科學證據揭露喜怒哀樂如何生成
-
蛋白質的一生(暢銷改版)──了解生命活動的秘密,讀懂生命科學的第一本書
-
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樹:從種子到古樹,探索自然界長壽之謎的朝聖之旅
-
噢!原來如此 有趣的天文學 [彗星增訂版]
-
圖解生化學更新版:從分子層次化為生命奧援的體內工程
-
漫畫今日科學:影片瀏覽破億次的科學YouTuber,帶你一次輕鬆讀懂從細胞到宇宙的趣味提問
-
毒特物種(2023年全新改版):從致命武器到救命解藥,看有毒生物如何成為地球上最出色的生化魔術師
最近瀏覽商品
內容簡介
為什麼大腦會創造音樂呢?為什麼有些旋律會讓人想翩翩起舞?為什麼有些簡單的歌曲,有時卻能傳達出深刻的情感力量?
我們總以為藝術是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是社會的產物,而非演化的產物。然而,音樂的創造能力卻是人類演化的重要轉捩點;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音樂形式。音樂只是一種奢華的享受,還是一種生物的基本需求?在《腦內交響曲》這本精彩的書中,作者揭露音樂與大腦的連結。他表示,早期人類並未區分音樂、舞蹈、儀式和宗教的不同──這些都是同一個活動中的一部分,會運用到整個大腦的意識區;語言、動作、視覺、情感、聽覺、觸覺、社會互動全都包含在內。作者主張,音樂之所以必要,正因為它涵蓋許多不同的大腦部位;音樂使大腦的各個部位調和,也讓我們與他人的大腦調和。
《腦內交響曲》帶領我們進入現代與古老的表演及儀式,從音樂與大腦的連結解釋我們常有(或較不常有)的經驗。作者從神經科學與人類學的角度,探討各種不同的音樂風格,從葛利果聖歌到現代的嘻哈音樂一應俱全。透過大膽的學術性論述,《腦內交響曲》剖析人類生命中一股重大、熟悉、但難以理解的力量,提供一番銳不可當的新視野。
作者資料
威廉‧班宗(William L. Benzon)
認知科學家,《社會與演化系統期刊》(The Journal of Social and Evolutionary Systems)之編輯委員,並著有《視覺造影:二次電腦革命》(Visualizations: The Second Computer Revolution),也是音樂團體「歐亞非聯盟」(AfroEurasian Connection)創始人之一。
基本資料
作者:威廉‧班宗(William L. Benzon)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科學新視野系列
出版日期:2003-06-23
ISBN:9789867747983
城邦書號:BU0038
規格:416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