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爆紅、成癮、愛馬仕:一位英國教授的社群媒體臥底觀察
-
英雄也有這一面:不要問,很可怕!華盛頓拔黑奴牙齒做假牙?愛迪生跟鬼講電話?33個讓你睡不好的歷史顫慄真相
-
律師帶你看校園大小事: 老師和家長必知的44個霸凌防制和性平觀念指南
-
厭女的資格:父權體制如何形塑出理所當然的不正義?【時代前行暢銷新版】
-
東亞大競逐1860-1910:中日俄三國環伺下的朝鮮半島,塑造現代東亞權力版圖的另一場大博弈
-
口袋沒你想得那麼簡單:從功能配件到文化象徵,小小口袋如何裝進性別、權力與身體政治
-
國文課遇見日本文化:大唐末茶到抹茶、湯泉賜浴到泡湯、桃花源裡有神社,從經典古文到日本文化,翻轉你對國學的想像!
-
她物誌:100件微妙日常物件裡不為人知的女性史
-
哲學論述
-
野史未必假:傳言不會憑空出現,真相往往藏於其中
內容簡介
國語電影在台灣已有近四十年的歷史。早期的電影並不是很看重音樂,音樂的呈現多以歌為主,目的在於為畫面接縫,讓生硬的畫面有適當的潤滑劑。隨著創作意識抬頭,音樂的立場更形突出,如果畫面是首旋律的話,音樂則是帶動,是護送旋律前進的伴奏。音樂的地位更形重要了,是電影一體兩面中的一面。
本書即是在介紹台灣電影音樂的發展。按年代劃分,介紹台灣歷來重要的電影、電影音樂創作、作曲家,以及支撐這些創作的理念元素。
作者資料
藍祖蔚
曾在『聯合報』綜藝組電影線的記者,在『TVBS』開闢「娛樂新聞」,擔任『中央電影公司』製片部經理,拍了林正盛導演的《美麗在唱歌》(得到東京影展女主角獎)和蔡明亮導演的《河流》(柏林影展評審團大獎)。目前,在『自由時報』「影藝中心」擔任副主任,負責影視版面,也同時在台北愛樂電台主持「電影最前線」節目,同時也固定在《自由時報》的〈影視焦點〉和〈藝術特區〉版及《人間福報》上發表電影等相關文章。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