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5月會員日
目前位置:首頁 > > 生活風格 > 居家生活
打開建築家的門:建築的設計風景,住居的生活美學,23位當代建築家自宅探訪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 打開建築家的門:建築的設計風景,住居的生活美學,23位當代建築家自宅探訪

  • 作者:中村好文(Nakamura Yoshifumi)
  • 出版社:臉譜
  • 出版日期:2014-03-05
  • 定價:499元

內容簡介

是建築,是樂活,是記憶 是建築家給自己的情書 23種建築類型 ╳ 23座親手打造的家 = 當代建築家的23道住居風景 村上春樹、伊丹十三的家屋設計師 著名建築散文作家──中村好文 親訪世界各地的建築家自宅 一覽23位建築家的自宅設計×建築哲學×生活美學 當你在誘惑之下,游移到後方時,會發現有兩座不同朝向的樓梯靜候著你,似乎在挑釁問著:「你決定要往哪個方向了嗎?」 建築是最好的抽象思考對象和其思考結果。 建築如其人。 建築作品不僅反映建築師的思想以及對建築的態度,更多少反映了建築師本身的性格和人品。 而自宅更會顯著鮮明地將建築師的思想、信念、經驗、憧憬、氣度、美學、堅持、熟慮、人生觀……,展露無遺。 從細節中可窺見心思縝密的建築品味。每個細節都有其道理。 不是建築工學,而是為一般生活打造快樂。 這是一封封建築形式的「情書」。 ◎建自宅×築生活 本書篇章原載於日本《INAX(REPORT》雜誌,作者中村好文造訪在建築領域各有專擅的新生代建築師和已備受讚譽的建築家的宅邸,包括日本著名建築家山本理顯。 透過作者與這些建築家之間如親暱友人般的風趣對話,以及大量極精采的照片、設計圖和手繪建築圖,讓我們一窺建築家如何思考他們的建築、一步步打造自己的家屋,而在築造自宅的過程中,他們的住居哲學和生活美學展露無遺。 作者中村好文兼為建築家、散文作家、繪圖家,勤於著作,出版多部暢銷建築散文作品,致力於以親民方式介紹實際生活與建築之間的關係,專業背景加上樸實文風,使本書不同於一般建築設計書籍,本身也是一本提供如何提升心靈層面和實踐生活美學的樂活書。 書中造訪的每一位建築家各有其獨特的建築哲學和美學思考,都代表一種建築類型和風格,造訪23位建築家,也一覽當代建築的風貌。 ◎建築家和他們的建築×家 阿部勤 手感住宅:在牆壁開口部微妙地錯開或重疊的精心設計之下,打造出錯視畫般的空間效果 神家昭雄 古民家再生:在現代建築當中,如何評價民宅式語彙呢?……集合所有優點,就能夠更添魅力嗎? 大谷弘明 文化住宅:遮擋光線直射的微暗室內,流瀉出莫札特的鋼琴奏鳴曲……音樂似乎從積層之間緩緩釋出 吉良森子 建築修復:身處一間房間時可看見另一間房間,就像舞台鏡框,具有舞台效果的趣味 古谷誠章 在地取材:「異形狀空間」打造出清楚、強力的主軸框架……一則「居住傳承的家的記憶」 上遠野徹 鋼骨造建築:耐候鋼的鏽色和紅磚的肌理……對話和生活聲響的合奏…… 納谷學.納谷新 個性住宅:每一側的寬度都不同,賦予不同性格;隨著生活的變化,自然產生各種不同的使用方式 田中玄 無類住宅:房間的各個角落滿溢著陽光,緩緩流動的時間和空氣……打造沒有表裡的健康住宅 小林武 機能住宅:內外清水混凝土建物的酷寒炎熱超乎想像,設計者毫無保留地陳述著建物的實情,以及實際生活的體驗 松野勉.相澤久美 都市型住宅:以建築為根基,集合散播各種人、事、資訊……不局限於地域或社區,希望能夠連結全世界 小玉祐一郎 被動式住宅:以獨自的創意工夫……具備著「科學精神」,更嚴密地進行建築的實驗 尼爾.葉培.韓森 Nils Jeppe Hansen 海上住宅:刻意採取「無為」,保留「原貌」……室內殘存著渡輪時代的機油味,微微道出曾是機房的歷史 木下道郎 極簡住宅:住宅應該是一種「容器」……外觀深具建築師的設計風格,卻毫無炫耀的驕氣 山本理顯 有機建築:外牆覆蓋著銀色不鏽鋼網……鋼管形成的窗框閃耀透明玻璃的光彩,H型鋼柱撐起的拱棚輕盈地高聳於空中 佐藤重德 生活住宅:歷經千辛萬苦才建造完成的住宅,以沉穩的表情融合在街景當中……建築創意溫和寬大地包容著住宅中的生活 林昌二.林雅子 一住宅一世界:以溫暖的心處理生活上的大小細節,才會發現住宅的趣味。一間住宅當中其實存在著全世界 織田憲嗣 椅子的家:從椅子的觀點思考住宅……室內不僅像是一間家具博物館,也像是一所美麗的日用品博物館 泉幸甫 素材派:異樣感常常容易破壞居家的溫馨氣氛,矛盾尋找不顯眼之處安身,形成一種「密道」的氛圍 渡邊泰男 歷史建物改建:考量周圍的歷史環境,在已定的形狀和容積及嚴格的法規之下找尋對策,才能激發建築師的挑戰意念 永山盛孝 風土建築:屋外空間和屋內空間交錯搭配得天衣無縫,打造出空間的變化、光影交織的絕佳效果……透過建築,巧妙地控制強大的大自然力量 木下庸子 集合住宅:「分居」實踐了「新的居住方式」……住居像是寄宿家庭、宿舍等「暫時住家」,追求輕便容易移動 赤坂真一郎 盒子住宅:建築用地位於陡坡上……一路向下的心情轉變,都是為了展現一片風景所營造的前戲 坂本一成 建築詩學:不堅持幾何學或自己的美學意識,包容或應該說是享受「模糊不清」……「精粹就會無趣」 【好評推薦】 ◎李清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施植明(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教授) ◎徐明松(銘傳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陳瑞憲(三石建築主持人) ◎曾光宗(中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 ◎謝宗哲(亞洲大學室內設計系助理教授) ◎顏忠賢(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龔書章(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所長) 「業主與建築師永遠有一種緊張的關係,服務業主或服膺藝術是兩難的抉擇,甚或是無法平衡的衝突。只有業主與建築師合而為一,才有可能化需求為藝術。這事表現在自宅設計尤然。中村先生這本《打開建築家的門》就是最能呈現建築哲學的探究,建築師為自己營造的家,能不傾其所有?書中每一作品完全反映出創作者對自然、生活的哲學。」 ──徐明松(銘傳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建築家的家就像波赫士的歧路花園般地折疊了所有空間在時間裡的完美折騰,透露出建築種種曼陀羅符碼隱喻或萬花筒寫輪眼忍術等級的既前衞又後設的設計一如這時代煉金術的不可思議召喚。」 ──顏忠賢(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目錄

前言

有中心的家(我的家)──阿部勤
岡山的家──神家昭雄
積層的家──大谷弘明
VEEN──吉良森子
ZIG HOUSE/ZAG HOUSE──古谷誠章
札幌的家──上遠野徹
能代的住宅──納谷學.納谷新
TANAKA RESIDENCE──田中玄
CASA-K──小林武
foo──松野勉.相澤久美
筑波的家Ⅰ──小玉祐一郎
尼爾的渡輪船屋──尼爾.葉培.韓森 Nils Jeppe Hansen
狗屋──木下道郎
GAZEBO──山本理顯
府中的住宅──佐藤重德
我們的家──林昌二.林雅子
森林中的獨棟建築──織田憲嗣
而邸──泉幸甫
諾維拉拉的家──渡邊泰男
N HOUSE──永山盛孝
分居──木下庸子
普通的家──赤坂真一郎
House SA──坂本一成

後記
初出一覽

延伸內容


有中心的家(我的家)

◎文/阿部勤
  
  1974年 埼玉縣所澤市
  
  孟德爾松(Erich Mendelsohn,一八八七~一九五三)說:「建築師因通間建築而名留青史。」
  
  這句含蓄的名言,令人想擺入日常便服的內袋中,不時取出複習呢。愛好建築的人士,或許早已留意到許多通間建築的傑作都是建築師自宅。因此,這句名言其實可以改成「建築師因自宅建築而名留青史」。
  
  這個新連載的專欄,並非撰寫自宅這類住宅作品的建築評論,其主旨是造訪設計自宅的建築師,在輕鬆閒談間,任自己想像那座自宅誕生的背景和魅力。
  
  第一回連載的主角是阿部勤先生。
  
  阿部先生的生肖屬鼠,愛說冷笑話,常令年輕人無言以對,是盡情享受住居和生活的快樂族群。和我一樣,他總是以幽默和遊戲的態度看待人生,還是從不擺架子、不強迫他人、十分隨興的建築師,因此我擅自納入親密友人之列(大前輩,請饒恕我的沒大沒小啊!)。
  
  阿部先生居住了三十多年的建物,隱身在鬱鬱蒼蒼的樹木之後。細細品味外觀後,踏進屋內,我的腦海中首先浮現「巢」這個字。這不是指小動物的「巢」,而是溫馴大型動物的「巢」。或許這個印象聯想自阿部先生如配音員般低沉又磁性的嗓音,以及炯炯雙眼的相貌(阿部先生的容貌有時神似畢卡索)。不僅是我,我想應該所有訪客都立刻感受到這裡是「男人的家」。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即使不考慮阿部先生目前的獨居狀態,這棟住宅中沒有一絲女性或孩童的氣味,不過也毫無「鰥夫獨居」寂寥凌亂的印象。當我得知這裡曾住著一位清秀端莊的女主人(親眼見到擺設在鋼琴上的照片),甚至有男孩在此長大成人離家獨立時,實在難以想像,腦中只有一般世間對「男人的家」的想法。這座阿部宅濃濃地飄蕩著伊斯蘭國家、韓國等「男人的家」的氛圍。
  
  環顧室內,更堅定了這個想法。阿部先生是這個家的中心,就像一千零一夜中的國王,將喜愛的事物環繞在四周隨侍(或許偶而有妙齡女郎翩然造訪隨側吧)。於是,那裡醞釀出後宮般的濃郁氣氛。環繞周圍的,首先是各式空間。明亮的空間,微暗的空間,狹窄的空間,挑高的空間,寬廣的空間,密閉的空間,盡頭的空間,混凝土的空間,木頭包圍的空間……。這些空間中隨意擺著精挑細選的雜貨、小物品、玩具、家具、日常用品、畫作、古董、各種樂器、書籍、觀葉植物等。這些事物不僅存在於室內,更像浪潮般蔓延到室外,最終成為庭院的樹木,層層包圍著阿部國王。波浪潮的擴散,在牆壁開口部微妙地錯開或重疊的精心設計之下,像是層層重疊的畫景片,打造出錯視畫般的空間效果。
  
  這個住家的規劃具有套匣結構和強烈中心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居心地舒適的特等席,這不僅存在於中心的房間,還巧妙散布在周邊圍繞的迴廊狀空間(編註:「居心地」為居住的感覺之意,延伸意指舒適的空間)。一樓有阿部先生自豪的半島型廚房,能夠一邊坐著(也就是一邊飲酒),一邊烹飪,還有L型沙發的交心角落和半戶外型陽台。二樓是鍾愛物品圍繞身邊的工作空間,以及誘人不知不覺中想躺下打滾、讀書、打盹的阿拉伯風沙發床。這個家最獨具的風味是,每座空間都能欣賞到心曠神怡、充滿野趣、枝葉茂盛的庭院景色。
  
  接下來得聊聊剛才提及的冷笑話。
  
  之前來採訪時,我抵達後立刻受到一籮筐冷笑話洗禮。阿部先生細心地介紹建物內外,但在重要景點,就像遊覽車導覽小姐的配套笑話,他早就自行套招完畢,然後在我閃神之際,向我投擲一枚枚冷笑話炸彈。例如,說明迴廊環繞的主臥室後,阿部先生指著高出地板面七十五公分的開口部,隨意丟出一句「這裡也可以出入」。驚訝之餘,我不禁反問:「從這麼高的地方出入嗎?」阿部先生立即接口:「嗯,寢室鬼沒(神出鬼沒)啊。」(真是無可奈何!)在一樓的雜物間兼儲藏室,我陳述著感想:「寬廣度剛剛好呢」,他若無其事地回答:「這裡啊,大概……兩坪吧。因為是剩餘空間……」(他怎麼敢講啊!)(譯註:日文「余剰」〔剩餘〕音同「四畳」〔約兩坪〕)
  
  我深怕各位誤解阿部先生是個街頭巷尾常見的普通老先生,必須鄭重說明補充,阿部先生這類無聊的文字遊戲,其實是因為建築師這個族群,當自己所參與的工作獲得過度褒獎或奉承時,會感到不好意思,也可說是一種自律。這是深諳韜光養晦之道,心智成熟的表現。
  
  阿部先生的精神結構或許就像這個家,認真和幽默的部分形成了多層套匣。想通這點之後,對於阿部先生難分實話還是玩笑話的巧妙話術,以及這棟彷彿是建築師玩具箱的住宅,我終於能夠敞開胸懷盡情享受。

普通的家

◎文/赤坂真一郎

  2010年 北海道札幌市
  
  年輕建築師赤坂真一郎先生住在札幌,他告訴我,目前正在建造自宅,用地位於住宅區郊外面對森林的陡坡上。雖然價格便宜,但他願意購買這種麻煩的土地,建造自宅,我認為很有年輕人的挑戰精神。
  
  二○一○年晚秋,我意外獲得機會,能夠提早參觀這棟住宅。通常我都認為完成一段時間,具有生活氣息之後,才是參觀住宅的最佳時機。不過,唯獨這棟住宅,我覺得提早參觀也無妨(我擅自認為,即使歷經時間,赤坂先生的家也不太會有生活感)。當時參觀所獲得的深刻印象,直接與這次的雪季採訪息息相關。
  
  採訪之前,北海道全域下了近年少見的大雪。幸好當天天氣放晴,氣溫也穩定上升,如早春般溫暖宜人,完全看不出前一天大風大雪。然而,建物已經深深埋在雪堆裡。雪國建物總能襯托雪景,戴著雪帽的立方體建物,像是繪本中登場的小屋,非常可愛。
  
  簡單說明這棟名為「普通的家」的住宅。這棟建物是兩層樓建築,如同前述,建築用地位於陡坡上,從公共道路上,必須先過橋,自二樓進入。二樓部分,除了玄關、廚房、盥洗室和浴室之外,還有廁所、雜物間等衛浴設施。從這個高度下降五百七十公厘處,即是飯廳。到飯廳後,回頭看看來時路,首先從道路走下四階樓梯,過橋,自玄關高度再走下三階,抵達飯廳,層層降低。仰望天花板時,發現天花板從玄關門廳處緩緩向前傾斜下降,降至樓梯最低處後,開始爬升;簡言之,形成寬V字型的中折型天花板。心情原本是隨著天花板逐漸下沉,來到樓梯最底層之後,瞬間開闊,左側迎面而來的是大型固定窗所擷取的森林景色。不只是我,任何人一旦發現「從下車之後,一路向下的心情轉變,都是為了展現這片風景所營造的前戲」,想必都會拍手叫好。所有的訪客一定會落入赤坂先生設下的建築序列「機關」。
  
  提到「機關」,順便介紹赤坂先生在橋上設下的有趣「機關」。為了省去剷雪的麻煩,鋼橋使用寬孔的鋼網板,鋼網板一側鋪設了很窄的花紋鋼板。「這是為自行車還是懼高症的人設置的?」我問道。赤坂先生泰然自若地答道:「為了穿高跟鞋的女性而設的。」然後繼續說:「腳蹬高跟鞋的女性,走在窄通道上時,會不知不覺變成夢露式走法。」「原來如此!」這樣一來,就像穿著高跟鞋在平衡木上行走,免不了變成瑪麗蓮.夢露扭腰擺臀的走法了。這種建築機關實在深得我心,逗人開心。我不禁在內心暗暗稱讚:「你這傢伙,手段真是太高明了啊!」
  
  前面提及大窗外是一片令人讚嘆的傾斜的森林風景。或許是等邊直角三角形的露台稍微占去房屋的部分空間,使得飯廳的平面形成棒球本壘般的五角形;從挑高空間俯視樓下起居室,那裡像壓扁的四角形。關於四角形的平面用途,雖然有各種分割矩形的方式(通常都會如此思考),然而赤坂流是刻意做成「異形」。觀看平面圖時,三角露台像是回力鏢繞過森林再飛回來,插入正方形建物一般。
  
  大型固定窗、異形挑高空間、三角露台,像是頂立的三強,為視覺、空間、聽覺帶來絕佳的效果。這些是這棟住宅的特色,赤坂先生的說明自然充滿熱情。
  
  赤坂先生認為,此處的主題是「自然光」。
  
  從大窗照入的溫暖陽光、樹葉茂密時映入的婆娑樹影、反射雪地而從下方躍入的光等,光隨著時間季節千變萬化,時刻不同。赤坂先生希望充分享受這些變化。不僅如此,赤坂先生緩緩拉上太鼓兩面貼法的大型紙門時,房間整體立刻滿溢柔和的光,變成如蠶繭內部般的親密空間。赤坂先生慢慢拉上紙門、充滿意涵的態度,以及關上門時所展現的會心微笑和滿足表情……這齣光的戲劇變化,當然值得一看。
  
  挑高空間與外部露台之間的大開口部,以及對面的外牆面上(也就是露台左側的牆),鋪設鋁板。鋪板外牆運用金屬材質,令人有些意外。根據赤坂先生的說法,鋁板的功能在於反射光線,也能成為投映森林風景的屏幕。果然,在鋁板表面,彷彿隔層紗般,模糊映照出室外的景色。
  
  以上都是與視覺相關的巧思,而露台還能成為集音裝置,刺激聽覺。前述提及的露台是三角形,這種形狀有卓越的集音效果。簡單說,就好像傳聲筒擺在耳邊的感覺,鳥啼、山谷河川的水流聲、吹拂枝頭的風聲、淅瀝瀝的雨聲,都音效加倍。而且,這些視覺和聽覺效果全非「偶然而成」,而是源自最初的計畫。老實說,我真的非常佩服讚嘆。在古今住宅中,能夠找到任何將住宅積極設計為刺激五感裝置的實例嗎?
  
  看來,我花費太多篇幅敘述這座三角露台。在樓下其實還有這棟住宅的一個祕密。從二樓走下來,有個形成L型的兩階式休憩坑。這個休憩坑的特色在於每一階的高低差距大。正確來說,每一階的高低差是三百八十四公厘,所以最低階等於從一樓地板面下降七百六十八公厘。這個部分鋪上地毯,設有地板暖氣,使每個人都想立刻坐下,然後便可看到眼前兩層樓高的大開口部。左側區域還設有暖爐,真是設想完善。在這裡,可以盤坐,可以伸直雙腿,當然也能躺下安眠,任憑喜好,隨心所欲。若硬要雞蛋裡挑骨頭,只能說從這片窗欣賞四季變換的森林景色,肯定會喪失工作意願。在懶散成性的我家,絕對嚴格禁止這種機關。不過,這個休憩坑並非最初的設計,而是工程途中才大幅進行更動。破壞已經完工的RC造樓地板,挖開鋪設完成的新地面,讓我不禁喃喃說道:「太亂來了!」另一方面,這個魅力十足的休憩坑,由於並非最初的計畫,而是百般猶豫之後,經過大幅更動才得以誕生,反而讓我鬆了一口氣。因為如果不是經過一番折騰,而是一開始就存在的話,年輕的赤坂先生不就變成完美無缺、無懈可擊,卻一點也不可愛的建築師了嗎?大家同意我的看法嗎?

作者資料

中村好文(Nakamura Yoshifumi)

一九四八年生於日本千葉縣,七二年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建築系。在□道建築設計事務所工作之後,進入都立品川職業訓練學校木工科學習。七六年到八○年為止,任職於吉村順三設計事務所。八一年設立レミングハウス(Lemming House)事務所。八七年以「三谷さんの家」獲得第一屆吉岡獎。九三年以「一系列的住宅作品」榮獲第十八屆吉田五十八獎特別獎。現在擔任日本大學生產工業學系居住空間設計課程教授。著作有《住宅巡禮》、《住宅讀本》、《意中的建築上.下》(新潮社)、《普段著的住宅術》(王國社)、《中村好文 普通的住宅、普通的別莊》(TOTO出版)、《Come on-a my house すまいの風景》(ラトルズ)。

基本資料

作者:中村好文(Nakamura Yoshifumi) 譯者:蔡青雯 出版社:臉譜 書系:藝術叢書1 出版日期:2014-03-05 ISBN:9789862353394 城邦書號:FI1030 規格:平裝 / 全彩 / 240頁 / 19cm×26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