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51勞動節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科普 > 地球科學
打包去火星:太空生活背後的古怪科學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最搞怪的暢銷科普作家——瑪莉.羅曲最新著作 ◆Amazon年度百大圖書,讀者四顆半星推薦(213篇書評) ◆《舊金山紀事報》暢銷書榜 No.1、《紐約時報》編輯選書 「休士頓,我們發霉了!」 最令NASA太空人抓狂的搞怪研究大公開 歡迎來到太空!你的身體飄了起來,進入無重力的奇異空間。踏出太空艙,緩緩漫步,感受無垠的宇宙,探索前所未有的世界…… 太空如此令人著迷,但想要來趟太空旅行,你得先做好心裡準備。太空缺乏我們賴以生存的一切,那裡沒有空氣,沒有重力,沒有新鮮的食物,也沒有啤酒!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難題:坐太空船會不會暈機?在太空中怎麼洗澡跟上廁所?如果一整年都無法落地走路,會怎麼樣呢?或是一年都沒有性愛,吃不到新鮮蔬果?如果在太空漫步時,不小心嘔吐在頭盔裡該怎麼辦?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各國航太總署絞盡腦汁設計了各式各樣的太空模擬實驗,古怪的程度令人瞠目結舌: .變身人體烤肉串,瘋狂旋轉逼吐的暈眩大挑戰「動暈症研究」 .連續一個月不換衣服不洗澡,挑戰人類忍受骯髒極限的「最低個人衛生實驗」 .NASA付錢讓你連續賴床三個月的超幸福實驗「臥床飛行模擬」 .測試食物脹氣係數與造成人體甲烷產生量的「豆類餐點實驗」 .從最高時速兩萬八千公里的座艙中逃脫的「太空跳傘任務」 本書作者瑪莉.羅曲是美國最幽默的科普作家,繼暢銷書《不過是具屍體》《一起搞吧!科學與性的奇異交配》之後,這次她要帶我們探索令人難以抗拒的太空旅行。從太空梭的馬桶使用訓練,到三萬六千公尺高的跳傘逃生測試,這是一趟絕無冷場的超現實的科學之旅,保證帶給你滿滿的歡樂。 【好評推薦】 「瑪莉.羅曲妙筆生花……呈現出人類廣大、時而瘋狂的追尋中的眾多面向。」 ——《紐約時報》書評 「風趣、好奇,而且面對專家毫不膽怯的瑪莉.羅曲,是帶領讀者探索科學奧祕的完美人選。」 ——《新聞周刊》 「全國最幽默的科普作家。」 ——比爾傑,《紐約客》撰稿人 「瑪莉.羅曲不僅值得信賴,有無窮的好奇心,而且還古怪得讓人樂不可支。她的研究一絲不苟,卻引人入勝。」 ——《西雅圖時報》 「瑪莉.羅曲是美國最有趣的科普作家。她不只告訴我們「正確知識」,還帶給我們「爆笑知識」「奇異知識」「人性知識」。在太空裡,沒人會聽見你發瘋似的咯咯笑聲,就像我閱讀本書時的反應一樣。」 ——賈各布斯,《我的大英百科狂想曲》作者

內文試閱

第一章 他很聰明,但是他的鳥很隨便


日本選擇太空人的方式

  就像進入日本人的住家時一樣,你要先把鞋子脫掉,再穿上一雙特製的隔離室用拖鞋。淺藍色的乙烯基拖鞋上印著「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標誌,前傾的JAXA字體像是要快速衝進太空裡一般。隔離室位在JAXA筑波科學城總部的 C-5 大樓裡,是一個獨立的建築結構,對某些人來說,這裡勉強算是一個家,例如過去一個禮拜裡,這裡就住著爭取成為日本太空人的十位候選人,而正式名額只有兩個。我上個月來的時候,這裡沒什麼好看的,只有一間放著幾個附簾子的「睡覺盒」的臥室,相鄰的類似房間裡放了一張長餐桌和椅子。這地方其實是要「被看」的,五部閉路攝影機裝在接近天花板的地方,好讓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JAXA管理階層組成的評選團隊能觀察這些候選人。他們的行為和評選團隊對他們在此居住期間的印象,將會大大影響最終的決定,哪兩位能夠穿上有JAXA標誌的太空裝,而不是拖鞋。

  評選團隊這麼做是為了更了解這些男女是什麼樣的人,以及他們多麼適合在太空中生活。雖然面試或填寫問卷能夠刪去那些有顯著個性問題的申請者,但一個聰明積極的人也許會在這兩項關卡隱藏他不欲人知的某些面向。不過在長達一周的觀察期裡,隱藏本性就不是那麼容易了。用JAXA心理學家井上夏彥的話來說:「一直扮演好人是很困難的。」隔離室生活也能用來判斷一個人的團隊合作精神、領導能力、衝突管理等特質,這些都是在一對一的面試中無法評估的團隊技巧。

  觀察室就在隔離室樓上。這天是周三,七天隔離期的第三天。觀察員面對一整排閉路電視,帶著自己的筆記本和茶坐在長桌前。現在這裡的三位觀察員是大學裡的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他們就像在大賣場思考要買什麼電器的顧客一樣盯著電視看。

  井上坐在調整攝影機遠近以及麥克風位置的控制台,他的頭上有第二排小的電視監視器。現年四十歲的他成就斐然,在太空心理學領域備受敬重,但不知怎麼著,他的外表與氣質卻會讓你想靠過去捏捏他的臉頰。他和這裡很多男性員工一樣都穿著露趾拖鞋和襪子。身為美國人,我對於日本的拖鞋禮節有相當的理解障礙,不過我覺得這表示JAXA對他來說,就像他家一樣,讓他覺得很自在。

  現在攝影機拍到一名申請人從一個紙箱裡拿起一疊約二十二乘二十八公分的信封,每個信封上都有申請人的代號,從甲到癸,裡面放了一張指示,還有一個扁平、方形、用玻璃紙包好的東西,井上說這是用來測試耐心與抗壓性的材料。候選人打開信封,抽出一疊色彩繽紛的色紙。「這個測試是關於……抱歉,我不知道這英文該怎麼說,是一種紙的手工藝。」

  「摺紙?」

  「摺紙,對!」今天稍早我使用了走廊洗手間裡的殘障專用間,牆壁上有一個令人困惑的控制面板,上面有拉桿、拴扣、可以拉的鎖鍊,就像一個小太空艙一樣。我拉了一條鎖鍊,以為是沖水用的,但卻觸發了醫療呼救警報。我現在的表情大概就是那樣,一副「啥?」的表情。這些互相競爭成為日本的下一位太空人的男男女女,國家的英雄,居然要在接下來的一個半小時裡摺紙鶴。

  「一千隻紙鶴。」JAXA的醫療主管小池右向我自我介紹。他一直站在我們後面,這是他想出來的測試。日本傳統認為一千隻紙鶴能帶來健康與長壽。候選人要在周日前完成這些紙鶴。色紙散布在桌上,在這個單調房間裡,這些鮮豔的色彩顯得更加突出。除了鞋盒般的建築和倚放在地面上的火箭之外,JAXA也成功複製了NASA內部常見的,獨一無二且毫無吸引力的灰綠色牆壁。這是我在其他地方或是油漆色卡上都沒看過的顏色,但卻在這裡出現了。

  「千紙鶴」測試的美妙之處在於能以時間順序記錄每位候選人的作業,因為他們每摺好一隻,就會把紙鶴串到一條長線上,所以在隔離期結束後,每個人的那串紙鶴都會被收走進行分析。這是摺紙鑑識學:隨著截止日期接近,壓力愈來愈大,候選人會不會摺得愈來愈隨便?前十隻紙鶴和最後一隻比起來怎麼樣?井上說:「精準度惡化顯示此人在壓力下會失去耐心。」

  有人告訴我,國際太空站百分之九十的工作都是在組裝、修繕、維護太空船本身。這些工作不只無趣,而且大部分時候都要穿著加壓裝,在有限的氧氣供應倒數計時下進行。太空人莫林負責安裝國際太空站各種實驗模組所在的骨架中段時,曾經如此描述自己的角色:「就是拿著三十個螺栓等待。我個人鎖了十二個。」(他忍不住補充說明:「所以鎖一個螺栓就要兩年的訓練時間。」)詹森太空中心的太空裝系統實驗室有一個模仿太空真空狀態的手套盒,還會充氣一對加壓手套。盒子裡除了手套,還有特別堅固的登山用鎖鍊,用來綁住在太空站外作業的太空人和工具。使用這些鎖鍊就像戴著廚房隔熱手套玩撲克牌一樣,光是握緊拳頭幾分鐘,手就累了。容易受挫沮喪,因而交出差勁成果的人,絕對無法勝任這份工作。

  要想像葛林或薛波把他們的才能用在摺紙這門古老藝術上,雖然很有趣,但也很困難。美國首批太空人的評選標準是膽識與魅力。依照規定,七位水星計畫的太空人都是現役或退役的飛行員,這些人每天的工作內容,就是在轟轟怒吼的高速戰鬥機裡打破飛行高度紀錄、音速限制,瀕臨昏厥與崩潰的邊緣。直到阿波羅十一號為止,每次任務裡都有NASA重大的第一次:第一次太空之旅、第一次進入軌道、第一次太空漫步、第一次對接演習、第一次登陸月球。各種麻煩事漸漸見怪不怪了。

  隨著一次次的後續任務,探索太空愈來愈像例行公事,甚至令人難以置信地變成一件無聊的工作。阿波羅十七號的太空人塞爾南曾這麼寫:「前往月球其實沒什麼好玩的,早知道我就帶填字遊戲來玩了。」阿波羅計畫的終止也是從探索到實驗的分界點。在實驗階段,太空人最遠只到達地球大氣層邊緣的地方,組裝運行軌道的科學實驗室─美國的天空實驗室、歐洲太空總署的太空實驗室、蘇聯的和平號太空站、國際太空站都是這一類的。他們在裡面進行各種零重力實驗,發射通訊衛星與國防部衛星,安裝新廁所。在太空歷史日誌《追尋》裡,太空人泰格說:「在和平號太空站裡過的就是一般日常生活,我最常出現的問題是覺得無聊。」穆萊恩對他第一次太空梭任務的總結是:「轉幾個把手開關,發射幾顆通訊衛星。」後來的任務裡還是有一些「第一次」,NASA也很自豪地把這些紀錄洋洋灑灑列出來,但是都不足以成為注目焦點。舉例來說,第一次的太空梭任務 STS-110 裡有「第一次所有太空梭成員都依照太空站的『追尋太空鐘』時間進行太空漫步。」駐NASA評選太空人精神病與心理學特質工作小組草擬的文件載明,太空梭時代的太空人最好具有「忍受無趣與低程度刺激的能力。」

  現在的太空人工作頭銜已經分成兩類,飛行員太空人負責操控太空船,任務專家型太空人負責進行科學實驗以及發射衛星,這群專家包括了醫師、生物學家、工程師,他們是精英份子,但不一定是最大膽的人。現在的太空人可能是勇敢的英雄,但也可能是比較像書呆子的頂尖人才。小池告訴我,太空人壓力最大的地方不在於成為太空人,而是不知道你到底會不會,以及什麼時候要出飛行任務。

  我第一次和一個太空人說話時,還不知道飛行員和任務專家之間的差別。在我想像中,所有的太空人都和阿波羅影片中一樣,是帶著金色頭盔的無臉偶像,在月球微弱的重力影響下,像羚羊般輕快地跳躍。當時和我說話的太空人是摩林,他是任務專家,個頭很大但說話很溫和,走路時有一隻腳會微微向內。我們碰面的那天,他穿著卡其褲和棕色的鞋子,襯衫上還有帆船和木槿花的圖樣。他告訴我他怎麼幫忙測試太空梭上逃生滑梯的發射台潤滑劑:「他們叫我們彎腰,在我們的屁股上刷上潤滑劑,然後我們就跳到滑梯上。這種潤滑劑後來通過了測試,所以任務得以繼續進行,太空站也能順利建立。」他面無表情地說:「我為自己完成所負責的任務感到自豪。」   我記得當我看著摩林離開時可愛的步伐,以及他為了科學而被潤滑的屁股時,心想:「我的天哪,他們只是普通人。」

  NASA有不少的經費都是靠英雄神話而來。水星計畫和阿波羅任務期間所塑造的形象到現在大多完好無缺。NASA八乘十英寸的太空人裱框照片中,很多太空人還是穿著太空裝,扶住放在大腿上的面罩,彷彿詹森太空中心的攝影棚隨時都會因不明原因失壓似的。但事實上在一名太空人的職業生涯中,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的時間真的在太空中度過,其中也只有百分之一的時間需要穿太空裝。沒有飛行任務的時候,太空人的生活不外參加會議,參加委員會,在學校和扶輪社演講,評鑑軟體與硬體,在任務控制中心工作,或者就像他們說的:把辦公桌當駕駛艙。

  勇氣倒也不是完全被排除在外。適合擔任太空人的特質中,還有「災難逼近時依舊能作業的能力。」如果出了什麼問題,每個人都必須保持神智清楚。有些評選委員會,似乎對於災難應對技巧比較重視,加拿大太空總署就是一例。二○○九年,他們在網站的首頁公開他們的太空人評選測試中最受矚目的片段。就像實境節目一樣,候選人被送到災難控制訓練所,學習如何從起火的太空艙或沉入水中的直升機裡逃脫;他們要從驚人的高度往下跳,下面是用波浪製造機創造出一.五公尺波濤的游泳池;打擊樂演奏的動作片音效讓情況更有戲劇效果。

  稍早前,我問小池是否打算給他的候選人任何驚喜,看看他們在突發的緊急情況下如何處理壓力。他回答,他曾經想過要讓隔離室裡的廁所不通。我再一次聽見預料之外的答案,但這個方法也有它厲害的地方。馬桶壞了不只是太空旅行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挑戰,這件事本身也的確會帶來莫大的壓力,我們在第十四章中會有說明。

  需要知道未來的太空人如何處理壓力的另一個原因是,在太空船裡,減少壓力的選擇其實相當有限,小池說:「像是購物這種能紓解壓力的行為就不可能。」喝酒也不行。負責JAXA新聞發布與公關活動的田邊賴九接著說:「好好泡個澡也不行。」我想他應該常常泡澡。

  午餐時間到了,十位候選人起身打開容器,開始擺碗盤。他們再度坐下,但沒人舉起筷子。你看得出來他們在擬定策略:第一個吃東西代表了你的領導能力,還是表示你沒有耐心、容易自我放縱?整形醫師候選人甲想出了一個似乎很理想的解決辦法。他用法文對大家說:「一起享用美食吧。」接著他和大家一樣舉起筷子,但等到其他人吃了第一口後,他才吃。真狡猾,我要把錢押在他身上。

  從太空探索的全盛時期至今,還有另外一件事改變了:目前在太空梭上和在軌道上的科學實驗室的團隊人數,是水星計畫、雙子星任務、阿波羅任務等團隊人數的兩倍或三倍,任務時間也長達數周或數月,不是幾天而已。因此在水星時代是「對的事」,現在變成了「不對的事」。太空人必須能和其他人相處融洽,在NASA太空人的特質建議清單上,列出了與他人聯繫情感的能力、尊重他人、同理心、適應性、彈性、公平、幽默感,以及建立穩定與高品質人際關係的能力。今天的太空總署要的不是勇猛、神氣活現的傢伙,他們要的是電影《羅丹薩的夜晚》裡面的李察吉爾。魄力必須是「適當的」,冒險的行為也要是「健康的」。蠻幹、侵略性、男子氣概已經不再是對的。或者正如NASA所雇用的第一位精神科醫師桑蒂在《太空人心理選拔》裡所說的:「誰想跟一個自戀、自大且對人際關係冷漠的人一起合作?」

  總括來說,日本人很適合在太空站裡生活,因為他們已經習慣沒什麼隱私地在狹小的空間裡生活;他們體重也比較輕,和一般美國人相比更能精簡載重量。不過更重要的可能是,他們的教育要求他們保持禮貌,注意自己的情緒。我的口譯員小百合是一位非常細心的女性,她把用過的茶杯交給JAXA餐廳的清潔人員前,會先把自己留在杯緣的口紅印擦掉。她說父母教她「不要無事生波」,她表示擔任太空人是「日常生活的延伸」。在我居住日本期間與我通信的太空梭團隊成員克勞奇也同意:「他們是很優秀的太空人。」

  小池驗證了我的理論。我們在樓下大廳裡,JAXA太空人團隊肖像下方的沙發坐著聊天。他晃著膝蓋告訴我:「你說的沒錯。我們日本人傾向壓抑情緒,儘量與人合作、適應環境,甚至做得有點過火了。有些太空人表現得太好,反而讓我擔心。」長時間過於壓抑自己的感覺也會出問題,你不是會對外爆發,就是會自爆。小池接著說:「大部分日本人都會變得憂鬱沮喪,而不是對外發作。」不過他補充說明,幸好JAXA的太空人已經和NASA太空人共同訓練了很多年,所以這些年「他們的個性多少變得比較積極,像美國人。」

  在過去的隔離室測驗中,有一名候選人被淘汰的原因是他表現了太多的憤怒,另一位被淘汰卻是因為他無法表達自己的憤怒,而選擇以消極的方式發洩。小池和井上要的是能夠在當中取得平衡的人。NASA太空人薇特森就為我示範了一個良好的例子。最近在NASA電視上,我聽見一位NASA的工作人員告訴她,他找不到她或其他團隊成員最近拍的一系列照片。如果我花了一個早上拍照,結果要這些照片的人卻把照片弄丟了,我會說:「再去找,笨蛋。」但薇特森毫不慍怒地說:「沒問題,我們可以再拍一次。」

  如果你想當太空人,還有什麼是必須避免的呢?

  打鼾,小池如是說。鼾聲太大也可能讓你在評選過程中落敗:「這樣會把其他人吵醒。」

  綜觀太空站時代,理想的太空人都是成就非凡的優秀成人,他們就像特別聽話的小孩一樣遵守指示與規矩。日本因而迅速脫穎而出,因為在這裡的文化中,幾乎沒有人會隨意穿越馬路或隨地亂丟垃圾,他們沒有對抗權威的傾向。在我飛往東京的班機上,隔壁的女性告訴我她母親禁止她穿耳洞,直到三十七歲,她才鼓起勇氣真的去穿耳洞。她坦承:「我現在才學著要反抗她。」她現年四十七歲,她的母親則是八十六歲。

  小池說:「不過探索火星當然又是另一回事了。你需要積極、有創意的人,因為他們一切都要靠自己。」由於無線電通訊有二十分鐘的落差,你在緊急狀況時不能靠任務控制中心給你建議。「這時又需要勇敢的人了。」

  我第一次到JAXA的時候,陪伴我的是另外一位翻譯真奈美。我們開在從火車站出來的路上,沿途真奈美翻譯了一些路標給我聽,其中一個是「歡迎來到筑波─自然與科學之城」。「筑波科學城」這個名號我聽聞已久,這裡不只有JAXA,還有農業研究所、日本筑波物質材料研究機構、日本建築研究中心、森林綜合研究所、農業工學研究所、全農飼料畜產中央研究所等等,這裡的研究機構多到他們必須成立「筑波研究所中心」這個專責單位加以管理。那麼名稱裡的「自然」指的是什麼呢?真奈美向我解釋,大家剛開始移居到筑波時,這裡沒有樹木、公園,在工作之餘簡直無處可去,也沒有大馬路或新幹線讓人進城或出城,所以這裡的居民只能不斷工作。當時這裡的自殺率很高,很多人都從研究機構的屋頂跳樓。因此政府建設了一間購物中心和幾座公園,開始種植樹木與草地,把筑波改造為「自然與科學之城」。這些措施看來也發揮了作用。

  這段過去讓我開始思考火星旅行:困在一個了無生氣的人造構造裡兩年,沒有地方能讓你逃離你的工作與同事,沒有花、沒有樹、沒有性愛,往窗外看也沒有任何風景,只有一片虛無的太空,或者最多也不過是紅紅的土而已。太空人的工作壓力龐大,原因就和你我沒有兩樣:工作過量、缺乏睡眠、焦慮、人際關係;但有兩件事讓他們的壓力異於常人,也就是自然環境被剝奪以及無處可逃。隔離和幽閉空間對各國的太空總署來說都是不容小覷的問題,加拿大、俄國、歐洲、美國的太空總署正耗資一千五百萬美元進行一項詳盡的心理實驗,讓六個人在模擬的太空船上進行登陸火星的假任務。他們的艙門明天就要打開了。

作者資料

瑪莉.羅曲(Mary Roach)

有「美國最有趣的科學作家」之稱,擅長以幽默和引人入勝的文字讓一般讀者理解複雜的科學概念。著有多本暢銷科普作品,包括《深入最禁忌的消化道之旅》、《不過是具屍體:解剖、撞擊、挨子彈,暢銷書作家帶你解開屍體千奇百怪的用途》、《一起搞吧!科學與性的奇異交配》、《活見鬼!世上真的有阿飄?科學人的靈異世界之旅》、《不為人知的敵人:科學家如何面對戰爭中的另類殺手》和《打包去火星:NASA太空人瘋狂實境秀》。

基本資料

作者:瑪莉.羅曲(Mary Roach) 譯者:鍾沛君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社 書系:貓頭鷹書房 出版日期:2012-08-20 ISBN:9789862620984 城邦書號:YK1237 規格:平裝 / 單色 / 32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