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心經超圖解:看圖就懂,史上最強般若智慧解析
-
多巴胺國度:在縱慾年代找到身心平衡
-
竹林姊妹:從中國到美國,雙胞胎拐賣、收養、離散的真實故事【作者印刷簽名扉頁版】
-
香料(地中海史權威羅傑.克勞利歷史新作):以摩鹿加群島為中心,見證十六世紀形塑現代世界的權力地圖
-
深夜裡的哲學家:為什麼好人總會受苦?人生有意義嗎?讓蘇格拉底、笛卡兒、尼采等70位大思想家回答45則令人深夜睡不著的大哉問
-
一分鐘秒懂漫畫易經:洞悉窮通順逆,通曉世事人情。原來易經這麼懂中國生存哲學,難怪南懷瑾、曾任強、季羨林這些大師都讀易經!
-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
-
她物誌:100件微妙日常物件裡不為人知的女性史
-
解碼《坎特伯里故事集》:從朝聖之旅開啟的中世紀八點檔
-
神經科醫師的名畫探案:美學×醫學×歷史的疾病探案之旅!偵探醫師解剖東西藝術珍品,自人物的表情、肢體、動作與感官線索,拆解神經疾病密碼
內容簡介
證據如何能說話?一件件個別的證據,或一堆堆,一落落成疊成冊的證據又能說怎樣的話?歸根究柢,要看掌握證據的人,或面對證據的人們,意欲為何?希望追求些什麼樣的問題,達到如何的果效,解決些什麼疑慮?
本書收錄六篇中國的案類以及一篇案類語意學分析。前者六篇分別為:由唐至宋的禪宗「公案」;由宋而明,點滴積累,反覆演變,而成教人為學入門方式,且兼有門派演變作用的「學案」;醫學著作的「醫案」;由近世中國社會心態上對證據的信仰的倚賴,演變為一種對宿命的推斷、臆測和辯解的「星案」;載記明清法律推理的「刑案」;由案類型文獻進而探求中國式推理心態的社會文化史軌跡,而展現在文學藝術上的「公案劇」。
本書以涵蓋各知識領域的中國案類奠基,擬與《讓證據說話──對話篇》中所收錄的近代西方類似的專業記錄作一評比,見其異同,思其淵源。
作者資料
熊秉真
美國布朗大學歷史學博士,哈佛大學理學碩士。曾任師範大學、輔仁大學等校歷史系所教授,現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與「明清研究會」召集人。致力中國歷史上兒童生活與家庭、兩性問題研究經年,發表相關中西文論文數十篇。成書者包括《幼幼:傳統中國的襁褓之道》(台北:聯經,1995)、《安恙:近世中國兒童的疾病與健康》(台北:聯經,1999)、《童年憶往:中國孩子的歷史》(台北:麥田,2000)等,另編有《禮教與情慾:前近代中國文化中的後/現代性》(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99)。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