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為無聲者發聲:達賴喇嘛的七十年和平抗爭,守護西藏及其人民的自由與權利【首刷限定尊者扉頁印簽】
-
犯罪手法系列2─毒物研究室:250種具有致命效果的經典毒物、植物、藥物和毒品(新版)
-
這樣說,跟誰都能聊信仰:不冷場、不對抗、不尷尬,聰明又友善的溝通法則
-
圖解建築結構入門:一次精通建築結構的基本知識、原理和應用
-
圖解S造建築入門:一次精通鋼骨造建築的基本知識、設計、施工和應用
-
野生的東歐:偏見、歧視與謬誤,毒舌背包客帶你認識書上沒有寫的歐洲(下冊,北馬其頓、希臘、土耳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烏克蘭、俄羅斯篇)
-
查無此史:哥倫布沒有發現新大陸?印度其實沒有咖哩?西班牙人沒有滅掉阿茲特克?深度尋訪歷史上最「偉大」的謊言與真實
-
野生的東歐:偏見、歧視與謬誤,毒舌背包客帶你認識書上沒有寫的歐洲(中冊,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士尼亞、蒙特內哥羅、阿爾巴尼亞、科索沃篇)
-
不受統治的藝術:東南亞高地無政府主義的歷史
-
電玩即政治:駕馭改變世界的電玩之力
內容簡介
從北魏末到北宋這段六百年的歷史,由於印刷術尚未發明,傳世的文獻相當有限。虧得當時的人懂得利用石刻技術留下許多石刻史料,這之中墓誌是一大宗。光唐代墓誌,迄今被挖掘的就超過六千片,截至2004年為止,據氣賀澤保規教授的統計,約有6828片。這之中絕大多數墓主不見載於正史,特別是婦女、下階層人士更是所在多有。
死亡文化的課題,在西方史壇研究者眾,像法國兩位名家,即菲力普.亞利爾士(Philip Aries)和米歇爾.沃維爾(Michel Vevelle),無獨有偶都在1983年各出版《圖說死亡文化史》和《死亡文化史:用插圖詮釋1300年以來死亡文化的歷史》兩本書,讀者可嗅出兩人競爭的煙硝味。
但回到中文世界的史壇,死亡文化的課題尚未被意識到,當然也就沒有史家會去作它。在中國中古時代,當時人將環繞在與死亡相關之事物稱之為「幽冥」,當時固存在與幽冥有關的文化,但沒被人意識到,遑論會被人創出詞語,如幽冥文化,去稱呼它了。
其次,我在1997年發表〈唐玄宗朝的政治與文化〉一文時,就運用遺囑史料進行研究。遺囑史料攸關死亡文化至鉅,但曉得其中竅門者不多見。
1993年蒲慕州《墓葬與生死》一書出版,有一處地方舉了東漢十餘則有關薄葬的遺囑,差算觸及中國死亡文化的濫觴。蒲先生作的時代只有一個死後世界觀,如今我作的時代則有兩個死後世界觀。一個文化體系中有著分裂的死後世界觀,其歷史的複雜性益見嚴重,不言可喻。從蒲書到拙作,一條隱然可見的變遷線索於斯可見。
作者資料
盧建榮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州立大學歷史系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並兼任國立台北大學歷史系教授、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教授。 主要專長是中國古代文化史和當代台灣文化史,著有《分裂的國族認同,1975-1997》(台北:麥田,1999)、《入侵台灣》(台北:麥田, 1999)、《台灣後殖民國族認同,1950-2000》(台北:麥田,2003),以及《從根爛起:揭穿學閥舊體制操弄教改的陰謀,1990-2002》(台北:前衛,2002)等書及各式論文、文章百餘篇。 作者於二十世紀九O年代將歐美新史學(即新文化史)引進台灣,除了為文評介此一學風,更有系統地主持譯介工作,使台灣增添數十本西方名著譯作,在使台灣躋身華文世界史學文化工業的領先地位上,功 不可沒。此外,作者不僅開學術新風氣,還身體力行,取史學先進國之治學進路,研究中國與台灣的歷史,這使得讀者在閱讀其作品時深感別開生面。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