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獨家預購優惠】希望:教宗方濟各親筆自傳
-
世界還能變好嗎?劍橋大學教授談12位時代思想巨人,開展平等、正義與革命的關鍵思考
-
錢是虛構的,但我們都選擇相信它
-
懼胖社會:為何人人對肥胖感到恐慌?體重羞恥的文化如何形成,肥胖歧視如何與各種歧視交織並形成壓迫
-
室內設計手繪製圖必學4【2024最新考題版】:術科詳解必勝全攻略
-
創造力的修行:打開一切可能
-
故事餐酒館:混口飯——一場跨界的食物饗宴(以文字品嘗美食,用圖片微醺歷史,十六位各界重磅級人文歷史專家考據研究,有深度沒難度的飲食文化衝擊!)
-
覺照在當下:泰國二十世紀最傑出女修行者的禪修指導
-
台灣廟宇深度導覽圖錄
-
誰的「國語」?誰的「普通話」?:從官方政策、教育現場、大眾傳媒到常民口說習慣,看兩岸語音標準化如何為社會規範、身分認同與國族政治服務
內容簡介
本書的寫作乃是受到二十世紀末一波接一波急速自由化的影響。二十世紀最後幾年,「變遷中的正義」是備受爭議的話題之一。關於二次大戰的處置方案,社會上即出現持續不斷的呼聲,道歉、賠償、回憶錄的撰寫,以及各種處理過去傷害與罪愆的方式,例如財產歸還、補償奴工勞役、歸還沒收財物等例子,不勝枚舉。而隸屬「國際刑事法庭」的「戰後國際軍事法庭」(postwar international military tribunal)的穩定運作,就是轉型期法律最明顯的規範化例證。 從權威到民主快速轉型過程中,「懲罰或免責」成為討論重點,是否有義務要追溯過往,對舊制度做出懲治,或是既往不咎,讓過去的就成為過去。本書將這個問題提升至一個新的層次,以跨領域的研究方式,挑戰當代的爭論。書中璐蒂‧泰鐸對一而再、再而三現的矛盾進行探索,政府該如何回應政治變遷前的不當規定,如何回應反對懲罰處理的聲浪,以及對於在變遷時期法律扮演著重要角色的主張。透過比較與歷史的研究方式,對處理政治遽變產生的各種不公平後果,泰鐸作了一番憲法上的、立法上的與行政上的具體分析。她提出了一個法律/正義的規範性構想,一個高度政治化的法律規則,象徵著朝向自由化的變遷。 書中並以各政府的不同措施為例,如中歐、東歐、非洲、亞洲及拉丁美洲。本書概括了二十世紀末驚人的歷史事件,並可為南非廢止種族隔離政策後的持續轉型,北愛爾蘭和其他地區的突破性改變,提供若干激盪。 這本能激起廣泛討論的書,是所有政治家、學者及對革命與新民主的有興趣的讀者的必備讀物。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