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爆紅、成癮、愛馬仕:一位英國教授的社群媒體臥底觀察
-
英雄也有這一面:不要問,很可怕!華盛頓拔黑奴牙齒做假牙?愛迪生跟鬼講電話?33個讓你睡不好的歷史顫慄真相
-
律師帶你看校園大小事: 老師和家長必知的44個霸凌防制和性平觀念指南
-
厭女的資格:父權體制如何形塑出理所當然的不正義?【時代前行暢銷新版】
-
東亞大競逐1860-1910:中日俄三國環伺下的朝鮮半島,塑造現代東亞權力版圖的另一場大博弈
-
國文課遇見日本文化:大唐末茶到抹茶、湯泉賜浴到泡湯、桃花源裡有神社,從經典古文到日本文化,翻轉你對國學的想像!
-
她物誌:100件微妙日常物件裡不為人知的女性史
-
哲學論述
-
口袋沒你想得那麼簡單:從功能配件到文化象徵,小小口袋如何裝進性別、權力與身體政治
-
野史未必假:傳言不會憑空出現,真相往往藏於其中
內容簡介
本書的寫作乃是受到二十世紀末一波接一波急速自由化的影響。二十世紀最後幾年,「變遷中的正義」是備受爭議的話題之一。關於二次大戰的處置方案,社會上即出現持續不斷的呼聲,道歉、賠償、回憶錄的撰寫,以及各種處理過去傷害與罪愆的方式,例如財產歸還、補償奴工勞役、歸還沒收財物等例子,不勝枚舉。而隸屬「國際刑事法庭」的「戰後國際軍事法庭」(postwar international military tribunal)的穩定運作,就是轉型期法律最明顯的規範化例證。 從權威到民主快速轉型過程中,「懲罰或免責」成為討論重點,是否有義務要追溯過往,對舊制度做出懲治,或是既往不咎,讓過去的就成為過去。本書將這個問題提升至一個新的層次,以跨領域的研究方式,挑戰當代的爭論。書中璐蒂‧泰鐸對一而再、再而三現的矛盾進行探索,政府該如何回應政治變遷前的不當規定,如何回應反對懲罰處理的聲浪,以及對於在變遷時期法律扮演著重要角色的主張。透過比較與歷史的研究方式,對處理政治遽變產生的各種不公平後果,泰鐸作了一番憲法上的、立法上的與行政上的具體分析。她提出了一個法律/正義的規範性構想,一個高度政治化的法律規則,象徵著朝向自由化的變遷。 書中並以各政府的不同措施為例,如中歐、東歐、非洲、亞洲及拉丁美洲。本書概括了二十世紀末驚人的歷史事件,並可為南非廢止種族隔離政策後的持續轉型,北愛爾蘭和其他地區的突破性改變,提供若干激盪。 這本能激起廣泛討論的書,是所有政治家、學者及對革命與新民主的有興趣的讀者的必備讀物。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