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學習 > 學習方法
史上最強整理術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不管怎麼整理,沒多久周遭又一團亂;越緊急的時候,永遠找不到需要的文件;堆積如山的文件時常上演土石流的慘狀…… 這樣的你,需要的不是更大、更完美的收納空間,而是力行七大守則,養成整理的好習慣,學習確實分類,定時檢查,適時丟棄,才能擺脫慌亂無序的夢魘,創造切合實際需求的高效能工作環境! ◎守則1:掌握文件存放位置的習慣術 自我叮嚀:先不管好不好看,要能一拿就到手 整理要訣→「區域分割」、東京大學野口悠紀雄教授的「排擠歸檔法」 ◎守則2:將新文件確實分類的習慣術 自我叮嚀:真正該優先的是效率,重要度低的工作優先處理 整理要訣→「兩層式公文架分類法」、美國總統艾森豪的「四分法」 ◎守則3:每天進行管理與檢查的習慣術 自我叮嚀:「等有時間再來……」就一輩子做不完了 整理要訣→早、午、晚三次檢查時間、「一週預定表」的聰明整理法 ◎守則4:適時丟棄不需要物品的習慣術 自我叮嚀:派不上用場的東西,最後就只是被遺忘而已 整理要訣→「丟棄日期分類法」、「B4信封剪報整理法」 ◎守則5:整頓腦中資訊的習慣術 自我叮嚀:整理重點、強化記憶,才能活用資訊 整理要訣→日本文化人類學者川喜多二郎的「KJ法」、美國學者奧斯朋的「檢核表法」 ◎守則6:整理資訊來產生創意的習慣術 自我叮嚀:整理是為了提高產能,達成更具創造性的活動 整理要訣→索引卡、便利貼、筆記本 ◎守則7:輕鬆整理電腦檔案的習慣術 自我叮嚀:把紙本文件的分類法應用在電腦上 整理要訣→「PEP個人效率規劃」創始者凱利.葛理森的資料夾分類法

目錄

◎前言 力行「七大絕對守則」,變身整理達人…2

◎守則1 掌握文件存放位置的習慣術
‧重點1 關鍵不在於好不好看,而是能一拿就到手…10
‧重點2 以「整理出完美的環境」為目標是沒有用的…12
‧重點3 在工作結束時,把桌面還原為淨空狀態…14
‧重點4 桌上不要放置與手邊工作無關的物品…16
‧重點5 備忘錄集中管理在一本筆記本中…21
‧重點6 憑藉「區域劃分」,可以掌握文件位置…27
‧重點7 檔案櫃裡的「區域劃分」不要細分…31
‧重點8 文件一重疊起來就會陷入失蹤的狀態…35
‧重點9 對辦公桌抽屜導入適得其所的收納法…37

◎守則2 將新文件確實分類的習慣術
‧重點1 送來的文件馬上處理就可以挪出時間…42
‧重點2 養成當場處理事情的習慣…44
‧重點3 容易往後挪的事情其實通常很快就能做好…46
‧重點4 掌握作業所需的時間…48
‧重點5 棘手的問題不要延後處理…50
‧重點6 俐落分類文件的「兩層式公文架分類法」…52
‧重點7 既簡單又能馬上拿到手的「嶄新歸檔術」…57
‧重點8 分類的判斷要迅速而有意識地完成…61
‧重點9 為了歸檔位置而煩惱時的解決對策…63
‧重點10 以「艾森豪四分法」來整理所有東西…67

◎守則3 每天進行管理與檢查的習慣術
‧重點1 「等有時間再來……」就一輩子做不完了…72
‧重點2 養成每天管理、檢查的習慣…74
‧重點3 做點小整理來獲得成就感…76
‧重點4 提早十分鐘上班以便檢查整理系統…79
‧重點5 把午休時間當成備用的管理、檢查時間…82
‧重點6 有助於隔天工作的下班習慣術…84
‧重點7 行程表要以一週、一個月為單位做管理…86
‧重點8 提不起幹勁時,就整理一下周遭環境…90

◎守則4 適時丟棄不需要物品的習慣術
‧重點1 不要累積「可能有用」的文件…94
‧重點2 不要讓資訊變成「無法使用的狀態」…96
‧重點3 每當工作告一段落,須把文件整理、丟棄一次…98
‧重點4 把文件依丟棄的時期分類…101
‧重點5 容易累積的報章雜誌之剪報整理法…104
‧重點6 沒用到的資訊還能派上用場的方法…108
‧重點7 一有機會,就把不要的文件清點一下…110
‧重點8 判斷適不適合丟棄的檢驗重點…112
‧重點9 拋開「資訊越多越好」的迷思…116

◎守則5 整頓腦中資訊的習慣術
‧重點1 只要意識到優先順位,周圍就會整理乾淨…120
‧重點2 到手的資訊要確實記在腦子裡…123
‧重點3 靠著與人對話來整理腦中的資訊…125
‧重點4 不能忘記的資訊就要做視覺化記憶…127
‧重點5 腦袋混亂的時候,就寫成文字來整理大腦資訊…130
‧重點6 通勤時間用來管理腦中的資訊…132
‧重點7 用來提高工作創造性的檢查清單…134

◎守則6 整理資訊來產生創意的習慣術
‧重點1 只要預先整理材料,凝聚創意會更簡單…138
‧重點2 管理、保存創意的「索引卡方式」…140
‧重點3 獲得資訊時馬上做筆記保存起來…142
‧重點4 用來活用創意的筆記整理法…145
‧重點5 思考停滯時就檢查一下整理系統…148
‧重點6 找不到的資料,要重新思考有沒有其必要…151

◎守則7 輕鬆整理電腦檔案的習慣術
‧重點1 不要把電腦變成「增加紙張的工具」…154
‧重點2 電腦內容要與紙本文件做同樣的分類…156
‧重點3 為電子文件建立「三種分類系統」…160
‧重點4 容易尋找的檔案命名法…162
‧重點5 尋找檔案時要活用電腦的搜尋功能…164
‧重點6 預先整理出時刻表或字典的網站…166
‧重點7 方便又確實的電子郵件檢查&處理術…170

◎後記…174

序跋

前言 力行「七大絕對守則」,變身整理達人


◎文/三橋 志津子

摒棄完美主義,追求可以實現的「整理」

  為什麼「整理」這件事,讓人覺得就像人生中某個無法達成的目標呢?

  我思考後得到的答案是,因為我們腦中那幅完美的理想圖,造成了達成目標的障礙。如果你是個因不擅長整理而煩惱的人,首先應該想想,自己真正希望達成的目標,並且脫離完美取向來思考。拋卻完美無缺的理想圖,捨棄不切實際的願望,是很重要的事情。

  例如,即使捨棄了「大容量檔案櫃排列得井然有序的辦公室」這樣的理想圖,還是有許多難以實現的限制,到頭來只能回到原點。因為辦公室空間有限,公司怎麼樣也不可能隨便添購新的檔案櫃。

  但是,難道有大空間和大容量的收納家具,就能輕易解決問題嗎?其實也不是那麼一回事。因為只要有空間,就會想去使用它。等到回過神來,只是多了更多被亂塞一通的備用物品而已。即使加大了收容空間,要是做法仍不改變,就無法解決拙於整理的人的想法與問題。

  嚴格說來,大部分的工作只需要放置電腦的平台,和一個紙箱就夠了。我的工作是寫作,所以有這些東西就很夠用了。當然,也會需要存放資料或書本的空間,但說到實際進行工作所需要的場所,真的只需要剛剛提到的空間就夠了。即使同時進行好幾個企劃案,辦公桌周圍不可或缺的文件或資料,其實也不是那麼多。

  各位上班族讀者的情況,不也是差不多嗎?仔細審視一下,那些不在手邊就真的沒辦法工作的文件或資料,收藏起來應該不會用掉太大的空間。

執行「七大絕對守則」,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書中,設定了最實際的目標,介紹「七大絕對守則」,讓讀者確定自己該進行的整理術。在每一個章節裡面講解一個方法,並且敘述執行架構或具體的方法。

  在這裡,我們先列出這「七大絕對守則」來看看吧。

  ◎守則1 掌握文件存放位置的習慣術

  ◎守則2 將新文件確實分類的習慣術

  ◎守則3 每天進行管理與檢查的習慣術

  ◎守則4 適時丟棄不需要物品的習慣術

  ◎守則5 整頓腦中資訊的習慣術

  ◎守則6 整理資訊來產生創意的習慣術

  ◎守則7 輕鬆整理電腦檔案的習慣術

  這「七大絕對守則」的基本用意,就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

  這並不只是要減少找東西的時間,而是要我們秉持自主性來管理資訊,整理周遭的物品來提高產能,自然就能創造出投入工作的時間了。這麼一來,我們就不會被時間追趕,而能提升到自己推動工作的程度。

「整理」是自主性地推動工作的技術

  所謂「整理」,以廣義來看,可以說是把自己碰到的所有東西嵌入自己所訂定的秩序中,不需要的話就丟棄的工作。這時候,迅速判斷出優先順序、放置的場所等,是非常重要的。

  「解決必須做的事情」也是一種「整理」,例如,一早進公司上班,坐到自己的位子上時,會馬上想到現在該做些什麼,這麼一來便牽涉到時間管理、行程管理等問題,而這就是訂定自己的計畫。

  不要被資訊的漩渦吞沒、不要被時間追著跑、不要過著消耗殆盡的生活,而是根據自己的計畫,以自主性來推動一切事務才對。

  能夠達到這種效果的整理術,當然不會花太多工夫。好比說,我們會以為圖書館的藏書系統只要努力整理過一次,之後的管理就會很輕鬆,但是實際上平時要維持系統運作也是要花很多工夫的。

  為了提高效率、符合實際狀況,「能夠活用」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如果規畫了太過嚴密的系統,就很難因應新的工作或周圍的變化,所以不要過度要求細節是很重要的。

  這樣的整理術,即使是常被大家說「少根筋」的人,應該也能輕鬆達成。其實我也算是一個粗心的人,不過我知道,要把所有東西整理到完美的程度是不可能的,而我也不想那樣做,只要能生活得很愉快就好了。

  想要有所改變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下定決心。不要認為這是義務或是感到焦慮,而是把它當做「自己想做,所以去做」的事,那麼便能開心地朝目標邁進。不要想得太嚴肅,找出嘗試新事物的樂趣,這樣應該就能有愉快的新發現。

內文試閱

守則1 掌握文件存放位置的習慣術


不管怎麼整理,沒多久周遭又一團亂的人;
在堆積如山的文件前迷失方向的人……
請不要輕言放棄。
首先養成這條「守則1」的習慣,
讓自己一出手就拿到需要的東西吧!



◎重點1 關鍵不在於好不好看,而是能一拿就到手

  所謂的「妥善整理」,到底是怎樣的狀態呢?

  其實最主要的重點,就在於「馬上就知道什麼東西放在哪裡」。

  如果在必要的時候能順利拿到必要的東西,那麼工作就會進行得很有效率。

  「沒辦法好好整理!」「根本整理不完!」有這種煩惱的人注意了,請想像一下自己坐在辦公桌前工作的情景吧。

  假設現在要做出一份隔天開會要用的資料。這時候,客戶來了一通詢問電話,於是你毫不猶豫地拿出要參考的文件,沉著地回答對方的問題。

  掛上電話之後,這次換同事來找你,請你給他看另外一份文件。

  這時候只要花幾秒鐘,你就找出了那份文件交給他,然後再回頭製作資料。

  能快速地應付這些事情,必定是知道什麼文件放在哪裡,才能順利達成。

  只是大概知道東西放在哪裡,這樣是不行的。

創造二十秒內就找到所需文件的環境

  不擅長整理的人,常常會辯稱:「看起來很亂,不過什麼東西放在哪裡我都知道。」但是實際上大多數的人只是自以為知道放在哪裡罷了。

  這種人通常都是知道文件擺放的大概位置,然後從那一區開始找,結果還是會花個幾分鐘,笨拙一點的甚至得花上幾十分鐘的時間。要是更嚴重一點,不只找不到要用的東西,還會把堆積如山的文件弄得更亂,結果花了一個小時去整理。

  為了不讓讀者誤會,我在這裡先強調一下,看起來亂不亂並不是問題所在。重要的是有沒有真正掌握文件的存放位置。

  即使看起來有點雜亂,只要能在二十秒之內拿到存放在辦公桌周圍的文件,就不會妨礙工作。相反地,不管看起來整理得多漂亮,要是找東西時需浪費太多時間,就不算整理得井然有序。

  實際效益重於外觀,預先掌握文件存放的確切位置,才稱得上是有效率又實際的整理術。



◎重點2 以「整理出完美的環境」為目標是沒有用的

  不擅長整理的人,不只是公司的辦公桌周圍,連自己身邊的所有東西也很容易弄得亂七八糟。要是常常把工作帶回家裡做,就會連家裡都堆滿紙張,甚至還會跟自己的東西混在一起,造成把重要文件遺留在家裡的情況。這種人應該會對物品雜亂的狀態感到厭煩,而強烈嚮往一個清爽的空間吧。

  確實,建商的樣品屋或是刊登在室內設計雜誌上的房間都很漂亮,讓人湧出「想要住在這種房子裡」的欲望。看到那種整理得一塵不染的書房,就會認為「只要有這種工作場所,那麼把工作帶回家做,應該也不賴」。

  那麼,如果你的願望實現了,真的能夠維持這種狀態嗎?

  不管是文件還是生活用品,若是不改變根本的做法、想法,難道不會隨著時間一久又回到散亂的狀態嗎?

  如果把許多東西藏到眼睛看不到的地方,看起來確實會比較乾淨,生活的空間也比較不會產生怪味。如果準備了剛好可以收納所有東西的家具,那麼在當下,確實可以把空間整理得乾乾淨淨,心情也會變得愉快。

  但是收起來的東西總要拿出來用的。使用完之後,當然又不得不重新收好。這時候可就麻煩了。要是依然維持以前的做法,隨著時間一久,丟著不管的東西會越來越多,其結果仍舊看來亂七八糟。

訂定實際的整理目標

  崇高的理想會讓人有達成的動機,但是一旦搞錯目標,反而會變成壓力。「只要有心,一定可以整理得很乾淨。」結果只有這個念頭在空轉,反而讓你更討厭眼前的慘狀與自己的懶惰。

  不管怎樣,先面對現實吧!就是因為不擅長整理,才會整理得不好。但是,這並不代表你沒有整理的能力。所以這種情況並不會危及你在公司裡的立場,也就是說,你還是會整理,只是沒辦法找出讓自己感到愉快,並且有效率地進行工作的方法。

  為了不實際的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而煩惱,或是想以邁向完美的目標為出發點,都是很難達到目標的。最重要的是以「能掌握文件存放位置」為目標,才是上上之策。 ◎重點3 在工作結束時,把桌面還原為淨空狀態

  對公司職員來說,工作的基地就是辦公桌。

  能不能愉快又有效率地工作,其實大部分取決於辦公桌周圍的整理情況。

  當然,只要能掌握文件的存放位置就沒問題,但是別忘了,辦公室裡面還有其他變動的要素,也就是上司或同事等等,一同工作的其他人。

  雜亂的辦公桌看起來令人不舒服,而這若是別人的辦公桌就更不用說了。

  堆積如山的文件會讓上司有不好的印象,甚至還會被蓋上「懶散職員」的烙印。

  有點自覺的人,還是下定決心來擬定對策吧。

  即使這是你自己習慣的狀態,如果你認為其他人也會接受,那就太天真了。

  在堆積如山的文件或資料中,應該有跟其他人共用的資訊。

  如果將有用的資訊留置在自己這裡,或是把同事也需要的資料掩埋起來,便會在無意之間造成公司的損失。

資訊安全就從辦公桌的整理開始

  最近在日本,越來越多企業因為個人資訊管理的問題,而對辦公桌的整理訂出了嚴格的規定。

  例如,要回家的時候,一定要把筆記型電腦鎖在抽屜或置物櫃中,保持桌面淨空的狀態。

  訂下這種規則之後,就能達到資訊安全的要求嗎?

  即使自認並沒有經手重要的機密資訊,但是客戶方面負責人的姓名或電話號碼、電子信箱,其實也是必須用心管理的個人資訊。更不用說那些會讓人得知交易內容的文件,為了不讓非相關人士看見,當然要確實收好。

  所以不管是外出的時候,或是結束一天的工作之後,請務必把辦公桌面還原到淨空的狀態。



◎重點4 桌上不要放置與手邊工作無關的物品

桌上不要放筆筒

  基本上,桌上只要放置與手邊處理的工作有關的東西就好。

  然後,工作一完成,就馬上收拾乾淨。只要反覆這樣的步驟,一天工作結束之後,桌上就會是空空如也的狀態了。

  至於文具也是收在抽屜裡面比較好。每次只拿出必要的東西使用,用完之後就馬上收起來。一般辦公桌的側邊最上面那一層較淺的抽屜,通常都會附上收納文具的托盤,只要利用這個托盤就可以了。

  如果使用的文具較多時,就要用盒子、厚紙板或是收納用品來做分隔,確保文具都存放在特定的位置。

  許多人會在桌上的筆筒裡面放入筆記用具等等,不過這麼一來,很容易會跟不能用的筆搞混。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呢?要做筆記的時候,從筆筒裡抽出筆,結果發現沒有墨水只好又放回去。只要把筆筒裡面的筆倒出來,整個檢查一遍就可以了。通常能用的筆只會剩下原本的一半左右。

  相較之下,分隔整齊而且一目了然的抽屜,管理起來就方便多了。必要的文具只要確定數量,再收起來就好。

  例如,黑色原子筆準備兩支備用。自動鉛筆一支、筆心一盒,再加上橡皮擦一個,就差不多了。至於麥克筆或油性筆等,常用的顏色各準備一支,墨水用完就丟掉,再買一支新的就好。

  此外,尺規或修正液、剪刀、夾子或釘書機等,分門別類放在相同的地方。

  如果將文具收在抽屜裡面,就不怕被別人拿去用了。當然,以辦公室這種環境來說,當本人不在座位上時,同事過來接電話、寫留言,或是急著送包裹要寫收件人姓名之類的事情,應該是常見的現象。

  在這種情況下,同事常常會不知不覺就把從筆筒中抽出的原子筆帶走了。

  也有些人不喜歡文具被拿走,所以會在所有文具上貼上小名條。帶走文具的人發現名條時就會拿來歸還,但是有時候文具還是從此下落不明。

  將文具放在筆筒中的話,不管是誰都會隨手拿來用,但是如果需要拉開別人的抽屜取用,就會猶豫一下了。所以將文具收納在抽屜裡面,也可以防止搞丟文具。

  自己先整理好,就不會被其他人搞亂

  整理好之後就不會被他人搞亂的,不只有文具而已。只要不在辦公桌上放東西,就可以防止文件或備忘錄失蹤的狀況發生。

  想必有很多人都是這麼想的吧:就算東西堆得像山一樣高,我還是大概知道什麼東西放在哪裡。

  但是,有時離開座位後,不知什麼時候桌上的狀態就改變了。

  有可能是本人不在的時候,同事在桌上放了傳閱的文件或資料,也有可能有人在文件上寫備忘錄,結果把堆得像山一樣高的文件給弄垮了。

  類似這樣的行為,破壞了你在雜亂之中努力維持的些許秩序。有時候受害情況像雪崩一樣嚴重的話,就連什麼東西放在哪裡都搞不清楚了。

  要將公司的辦公桌,看成是他人會接觸到的一個場所,所以將桌面整理乾淨是最好的防禦方法。

  如果不想讓別人弄亂桌面,自己就要先整理好。跟當下處理中的工作無關的東西,要全部收起來。

  如果桌面上只有與處理中的工作相關的必要物品,即使暫時離開座位,桌面也不會變成無法收拾的狀態。只要有人在桌上放了文件或資料,一下子就可以發現。這麼一來,若是緊急、須盡快處理的事情,一處理完畢,之前做到一半的工作就可以順利地繼續進行了。 ◎重點5 備忘錄集中管理在一本筆記本中

不要老是留著備忘錄

  好不容易把桌面整理乾淨了,但是眼前或是旁邊的牆壁或隔板上,卻貼滿了一大堆備忘錄,這樣就不能說是整理好的狀態了。

  把「不要忘記做的事情」寫在便利貼上面,然後貼在顯眼的地方,這種方法在很多辦公室裡面都看得到。便利貼可以簡單地貼上、撕下,確實是很方便的工具。其中也有人甚至會把電腦螢幕周圍或檯燈都貼滿。

  如果便利貼的數量少的話,確實有提醒的效果。每次看到便利貼就會想到這件事情,所以應該能在期限之前完成才對。

  但是隨著便利貼的數量增加,要是持續貼著不拿掉,日子一久效果就不大了。

  因為我們一旦習慣了貼滿一大堆便條紙的狀態,慢慢就不想注意去看了。

  畢竟每次放眼看去就是一大堆便條紙,應該沒有人會一張一張仔細看吧。

  除此之外,備忘錄要是經常在眼前出現,反而會有「該做的事情還有一大堆」、「怎麼做也做不完」的感覺,結果形成焦慮或壓力的來源。

不久之後的預定行程,要先寫在筆記本上面

  即使養成確認所有備忘錄內容的習慣,一天之中應該只有幾次才對。

  這樣的話,其實沒有必要把備忘錄貼在牆壁上,只要寫在一本筆記本中,然後拿筆記本出來確認,效果也是一樣的。

  備忘錄之所以容易貼很久,應該是因為很多事情都沒有辦法當天就處理完畢。

  例如,像「把交涉用到的資料送到A公司」這樣的內容,是可以馬上完成;但是也有像「一週之後打電話到B公司確認回覆」、「下星期一到C公司確認情況」等等,不久之後的預定行程。

  像這種內容的備忘錄,只要寫在備忘專用的筆記本裡面就可以了。

  有人總是貼著大量備忘錄,最後什麼都不想做;其實只要把學生筆記本的每一頁都寫上日期,每一頁是一天,把要做的事情全部寫上去就好了。

  如果連預定的開會時間都寫上去,有助於做好行程管理。

使用行程記事本的原則

  只要稍微做點筆記就夠用的人,使用書寫空間較大的行程記事本比較好。

  例如一週之後該做的事情,就找出日期,然後寫在當天的欄位上,並且記錄是哪天寫上去的,做完之後打勾做確認。

  如果預定的時間有變動,必須更改到其他日期的時候,就要刪掉前一個紀錄,寫在新的預定日期欄位上。

  任何不能忘記而必須處理的事情,都要馬上寫下來,一天確認個幾次,並且加以處理。

  重要的是,要把「不能忘記處理的事情」的資訊全部記在那一本記事本裡面,不要隨便記在不同的地方。

  一旦決定要用這種方式,就要停止在牆壁上貼備忘錄才行。因為太分散的話,要找的地方一增加,效率就會變差,效果也會大減。

  筆記本可以隨身攜帶,出外辦事需要打電話或發電子郵件的時候也能幫上忙。

  像這樣使用備忘記事本,就不會產生「要做的事情堆得像山一樣高」的想法了。

  決定了執行的日期,而且又處於事情都整頓好的狀態下,所以只要到了那個時候再處理就好了。

  這也是讓工作流程更順暢的資訊管理方式。

便利貼要貼在筆記本上

  另外,也有人不把便利貼貼在牆壁上,而是貼在筆記本上。擔任顧問工作的本田尚也先生,在其著作《工作以「程序」來決定》(仕事は「段取り」次第で決まる)中,就介紹了把工作備忘錄、該做的事情、創意等等寫在便利貼上,再貼到記事本或筆記本裡面的方法。

  處理完之後就撕下便利貼,而就算事情拖到下一週,也只要把便利貼轉貼到下一週的欄位就好了。

  便利貼的確有充分的黏著力,貼在筆記本上既不會脫落,重新轉貼也沒問題,可以說是很方便的方法。

  本田先生也提到,不但可以配合目的來使用不同的尺寸,還可以依據內容或優先順序等等來改變顏色。

  只要設定好自己的使用系統,就可以像這樣方便使用了,所以試試這樣的方法也不錯。

  不過,本田先生似乎也提到重要事項要直接寫在筆記本或記事本上面。

  以留下之後可以確認的紀錄這點來看,還是寫在筆記本上安全得多了。



◎重點6 憑藉「區域劃分」,可以掌握文件位置

先決定基本的區域劃分

  文件的分類與收納的方法,我們會在下一章做說明,在這裡我們先好好想一想整理的基本原則。

  首先,就是要遵守大略的區域劃分。不管是在抽屜或櫃子裡面,或是在桌上放置文件進行工作的時候,這都是應該遵守的鐵則。

  所謂區域劃分,就是依據某樣東西的狀態、性質、內容,來區分它擺放的場所,絕對不可以有例外。

  首先,大致區分為桌面、抽屜、櫃子或書架等地方。

  就像之前提過的,桌面是一個只會放著當下工作所需物品的區域。

  抽屜裡面,放的是與進行中的工作有關,必須放在手邊的東西;櫃子或書架,則是必要時需參考的文件或資料的區域,也是與同事共用的區域。

  處理完畢的工作 務必遵守區域劃分的鐵則

  接下來,依據工作的進行狀況規劃出大略區域之後,再把抽屜、櫃子裡面細分成較小的區域。

  有關這點,像是「○○相關」、「XX相關」這種用內容來區分的一般方法,應該就是最好的了。

  之前所提到的,將文具整理到抽屜裡面,也是一種區域劃分。

  不常用到的東西,像是尺規,也不能因此就放到其他地方,否則要用的時候就得到處翻找了。

  如果把使用頻率較低的東西當做例外,因而打破區域劃分的鐵則,隨著時間流逝便會忘記這樣東西的存放位置了。

整理文件、資料時的心得

  文件或資料也適用同樣的原則。

  例如,有一樣資料「將來不知道會不會用到,不過還是拿來以防萬一吧」,為了不妨礙工作,所以把這份文件塞進抽屜深處。

  但是這麼一來,這份文件就再也沒機會重見天日了,甚至可能根本就忘記有這份文件。

  因為收納的空間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容易把自己覺得價值較高的物品,放在可以輕鬆拿到的場所。

  這也就是說,我們會認為,重要的東西要放在隨手可得的地方,不重要的東西不管放在哪裡都沒關係。

  但是當這份文件與相同領域的其他資料分別存放的時候,很可能會永遠失去能夠活用它的機會。迷失方向的資訊,是不可能自己跑出來露臉的。

P17

  之後,就算要擬定一個和那份資料相關的企劃,腦袋裡面也不太可能浮現那份被塞在抽屜深處的資料。如果不是記憶力超強的人,就只能使用看來很重要的其他資料了。

  一旦抽屜裡面太雜亂,甚至會讓你想起:「啊,我好像把那份資料收在這裡。」

  如果區域太過分散,即使還記得某樣東西的存在,也不容易把它找出來。好不容易保管一樣東西,卻沒辦法確實活用,那就沒有意義了。結果,這份資料根本用不到,跟被丟棄的情況毫無差別。

  所以要把相關的物品收在同一個地方。只要遵守這個規則,就不會浪費了整理過的文件或資料,而能將它們活用在工作上了。



◎重點7 檔案櫃裡的「區域劃分」不要細分

文件不要分類成樹狀結構

  只要遵守區域劃分,就可以隨時掌握什麼東西放在哪裡。

  不過要注意的是,要嚴格遵守大略的區域劃分,但是深入每個區域再做劃分時,最好不要分類太細。

  只要隨著工作的狀況持續進行大略的區域劃分,就可以防止文件爆滿、無處可放的情況發生。

  因為工作完成後,會將資料收到保管區域,所以能有效使用抽屜或檔案櫃的收納空間。

  檔案櫃等的區域劃分,盡量做大略的分類,把相關資料全部整理收集在裡面。如果分類太細,將會產生各式各樣的問題。

  尤其像生物學分類一樣,用樹狀結構細分成好幾個階層,是非常不實際的。要將資訊依○○門、○○目、○○科等體系分類,非常困難。若想把資料活用在工作上,通常都是從很多方向來思考的,並不是每個案例都能配合固定化的定位來使用。

  假設我們把檔案櫃的其中一格定為「與貓相關的資料」,放在這一格裡面的大略項目會有「貓食」、「健康醫療」、「排泄用品」、「玩具」等,這時候,若要分類成樹狀結構就難如登天了。好比說,是「貓食」屬於「健康醫療」,還是「健康醫療」屬於「貓食」呢?或者是放在「健康醫療」裡面,做個其他全都包含在一起的體系呢?這就夠讓人傷腦筋了。

  甚至還可能會聯想到貓的種類、年齡、個性等等其他要素。這些要素要怎麼聯結在一起呢?畢竟我們不是長期研究了幾十年的學者,所以沒有必要彎著腰苦思,或是在錯誤中學習,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體系。

文件要概括分類

  不做樹狀構造,而是在所屬區域裡面擺成同一列,單純地並排起來會比較容易使用。但是即使擺在同一列上,要是過度細分,也是很不方便。

  原因是,除了無法通融、彈性使用之外,使用上也會耗費太多工夫。

  最常發生的問題,就是文件會重複。

  好比說有份文件與A和B雙方都有關聯,那麼要分類在哪一邊呢?想必大家常常會因此而煩惱不已。

  以前一個例子來看,如果不把「貓食」做成一個概略分類,而是更細分成「乾食」、「半生食」、「以年齡分類」,會發生什麼事呢?
當然如果貓食是公司的主要商品,就必須做這種細分;但是如果只是產品的一部分,那就另當別論了。

  如果只做成「貓食」這種大分類,那麼跟營養有關的資訊,可以全都放到這個分類裡面。尤其是「健康醫療」裡面包含疾病的症狀或分辨方法,便能夠明確地做出區域劃分了。

  如果細分的話,就不能做這種分類了。要是針對貓食的種類來分類資訊,重複的情況會更多,根本整理不完。

  即使「健康醫療」的主要內容與疾病有關,也有可能不得不包含營養的相關資訊。

只細分資訊量較多的項目

  整理之後,應該細分的,最好還是僅限於資訊量較多的項目。

  要不要把「貓食」細分,就取決於其中到底包含了多少資訊。

  如果資訊量不是很大,那麼就算分類分得不精細,也不需花費太多時間便能找出想要的資訊。

  若要精密嚴格地細分,必須有事先花時間決定分類,以及決定配合該分類的場所等程序;此外為了正確地納入新資訊,又要花時間和勞力來處理一次,所以效率會降低,而且也難以持續。

  只要配合資訊量,大略地、有彈性地做區分,就不用花這種工夫了。若能確實執行處理方法和取捨選擇,文件或資料便不會無限膨脹。

  原本在公司裡面,自己能使用的空間就有限,而與執行中的工作有關的資訊量也有限,所以大略分類就夠了,而且這樣使用起來也方便。 ◎重點8 文件一重疊起來就會陷入失蹤的狀態

  另外一點,在掌握文件存放位置時要特別注意的,就是不要隨便把不同系列的文件或檔案重疊起來。

  這種狀況,常常發生在把A4大小的文件隨便堆起來,所以從上面看來,根本不知道下面文件的內容是什麼,因此必須從上面開始一一依序檢查,進行這種耗費工夫的工作。

  紙張一旦重疊起來,就失去查詢內容的線索了。就算做成檔案夾,要是重疊成看不到背部或標籤的狀態,也一樣沒有線索。

  所以不管是在抽屜、檔案櫃還是書架裡面,都要避免橫向堆疊的做法,要把相同系統的文件歸檔,然後直立起來存放才行。

  有人會覺得只要能看見檔案夾背部就好了,所以把檔案夾背部朝前,橫擺在書架上,但是這時如果要抽出下面的檔案夾可就麻煩了。除了很重之外,還有倒下來的危險。而且因為麻煩,所以原本應該放進下面檔案夾的文件,就這麼放著不管。不久之後,區域劃分的規則就會混亂,而搞不清楚文件到底放在哪裡了。

重疊堆積的時候,務必要集中夾好

  最好還是趕快捨棄「堆起來比較輕鬆」這種想法。不管是橫著堆還是直著堆,花費的時間其實都差不多。堆著堆著,時間都花在找東西上面,還不如一開始就以直立式整理。

  還沒有歸檔的紙張,不得不堆疊放置的時候,請務必把紙張集中夾好。或許大家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應該有不少人都是把收到的傳真散置在桌上,遲早會跟其他文件搞混在一起。

  有時候會搞不清楚一份傳真總共有幾張,或是花了很大工夫才把所有張數收集起來,其實只要先用夾子固定成一疊,就可以省下這些工夫了。

  從抽屜裡拿出夾子來固定文件,只要十秒鐘就好了。處理完之後,務必馬上把文件收到相同系列的檔案夾裡面。到這裡為止大概只要花上一分鐘吧。只要確實執行這種基本作業,就可以隨時掌握文件的存放位置了。這麼一來,可以產生令人愉快的秩序,隨之帶來有效率而充滿創造性的工作了。



◎重點9 對辦公桌抽屜導入適得其所的收納法

什麼是「排擠歸檔法」?

  最後,我們來想一想辦公室裡使用的辦公桌,桌子抽屜的真正用途是什麼。

  一般來說,辦公桌中央有個比較淺的抽屜,側邊則有三層抽屜。之前提過,桌子的抽屜裡面,應該只放入與正在處理的工作相關的書籍或資料,而在這個小節,則主要針對下層抽屜來做說明。

  其實這也是因為下層抽屜的大小,剛好可以把A4尺寸的文件橫擺,再直立放進去,所以很適合把文件放入文件夾或檔案夾裡面,大略地排列在抽屜裡面。

  關於下層抽屜的整理方式,有很多人會應用東京大學教授野口悠紀雄先生所提倡的「排擠歸檔法」,這是在他的著作《「超」整理法》中所介紹的,依時間軸來排列的方法。不同的是,在本書中以抽屜取代書架,用檔案夾取代信封。

  任職於日本金融業界的T先生,就是用這種方法來管理絕大部分的文件。這個方法很簡單,就是把文件分別放進透明文件夾裡面,貼上標籤,依序把最新的檔案放在靠近自己的位置就對了。拿出來使用過的檔案,就不再放回原來的位置,而是放到最靠近自己的位置。

  持續這麼做,正是「排擠歸檔法」的特徵,也就是將用不到的東西慢慢排擠掉。這麼一來,用不到的東西就會慢慢被擠到抽屜最深處了。

  想要拿到抽屜深處的文件,就不得不把抽屜整個拉開,所以用不到的東西塞到最裡面,確實很合理。

  最後,當抽屜塞滿的時候,就從抽屜的最裡面開始整理。確認過檔案內容,如果有保管的必要就移到保管用空間中,如果沒必要就丟棄吧。

抽屜要做區域劃分

  至於其他抽屜,中央的淺抽屜一般稱為中央托盤(Center Tray),通常用在管理商用信件等等。

  但是因為這個抽屜的面積比較廣,所以實際上會讓人感覺不太容易使用。

  其實可以在這裡放進備忘筆記本、行程表、工作日誌等等,每天會用到好幾次的東西。

  至於側邊上層的抽屜,即使把文具整理收納在裡面,還是會留下一些空間。通常只有這個抽屜可以上鎖,所以可以放入公司的機密文件或是預付的經費等等,使用起來相當方便。

  另外像請款單、報價單、或是收據等等有關金錢的文件,有人會全部整理起來收在一起,但是根據經手的數量不同,可能會多到無法整理,所以務必注意。
有很多時候,可以把每個專案相關的資料整理成一個個檔案,用下層抽屜來管理,處理起來就方便多了。

  至於中層的抽屜,似乎常常拿來放小卡片或事務用品的庫存吧。不過,通常部門或公司內都會有專門存放庫存的空間,因此讓庫存占掉抽屜的空間就太可惜了。

  不過,中層抽屜不能像下層一樣直立收藏,所以除了常常使用的東西以外,還是不要把文件放在裡面比較好。因為要是文件累積多了,就很容易把底下的文件給忘得一乾二淨。

  有一種方法,就是在當下所處理的工作之中,選出最主要的物品特別放在中層抽屜,不過一樣要注意不能讓它消失了。

  而近期內預定要開的會議或簡報的資料、文件等等,全部整理起來放入中層抽屜,也是一個方法。

  即使多少有一點多餘空間,也不要貪心地找東西塞進去,這樣管理起來比較輕鬆。只要有一個主題,就可以簡單地記起來,所以也不用花時間找東西了。

作者資料

三橋志津子

一九六二年生於日本神奈川縣,於東京外語大學義大利文學系畢業後,先是在東京、紐約等地的出版公司擔任雜誌、書籍的編輯,之後活躍於自由編輯、作家等各種領域。 在同時進行數份企劃案與寫作的忙碌經驗中,鑽研各種資訊收集、整理術,並獨自思考、修習資訊處理技術。現今仍持續進行高效率且富創造性的寫作活動。

基本資料

作者:三橋志津子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ideaman 出版日期:2008-07-01 ISBN:9789866662638 城邦書號:BI7030 規格:膠裝 / 雙色 / 224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