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文學小說 > 推理小說 > 歐美推理小說
十七石天使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這城市的命案,有25%是警察幹的! 敗德警官傅納多如何調查自己犯下的凶殺案? 急欲東山再起的作家、失敗的革命分子、優雅的探戈舞者、宛如黑幫的警察組織…… 角色全到齊了,一場爾虞我詐的生死遊戲正在激情又魔幻的布宜諾斯艾利斯魅力上演! 「在這個城市裡,警察犯下25%的命案,法官收賄讓案件消失,這些應當打擊犯罪的警察,卻從他們應該逮捕的罪犯獲得數以億計的美金!」 《十七石天使》以阿根廷首府布宜諾斯艾利斯為背景,故事由旅居當地的美國小說家之死展開,這樁發生在六個月前的凶案本已草草了結,但美國政府對此感到不滿,遂派人權分子雅典娜.傅勒博士前往調查。 中年喪妻、即將屆齡退休的米蓋爾‧傅納多警官奉上級之命支援這位美國來的女調查員,但他很清楚這不過是虛應故事罷了,因為他正是六個月前扣下扳機、殺死小說家的凶手!然而隨著調查行動持續進行,傅納多漸漸察覺事實並非像他所想的那樣,他開始揭露的不只是謀殺真相,還有他自己警察生涯深層的祕密與謊言…… 《十七石天使》描寫傅納多警官在腐敗體制中的墮落與救贖,複雜的道德辯證,殊為可觀;作者柯恩精準掌握了阿根廷的西班牙文化風貌,猶如陰鬱、緊湊而又震撼人心的黑色詩篇,是一部跳脫出既有類型框架、難以歸類的精彩之作。 【名家推薦】 ◎胡志強(台中市長) ◎胡忠信(政治評論家) ◎張元慧(Fnac台北環亞店文化營業部副理) ◎詹宏志(網路家庭國際資訊(股)公司董事長) ◎薛良凱(誠品網路書店營運長)

導讀

《一封讀者的來信》在華麗與罪惡的城市,虛構一個人生


文/熾

  《十七石天使》對我(或許對台灣大多數讀者也是)來說,是一部背景相當特殊的偵探小說;故事的場景在南美洲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南美洲離台灣千里之遙,若不是有特殊原因,我們很少會去注意這麼一個遙遠的國家,只知道阿根廷是南美洲的大國。或許大多數人對阿根廷唯一的印象就是歌舞劇《阿根廷別為我哭泣》,講述阿根廷軍人總統培隆的妻子艾薇塔的故事,但卻不知道,在培隆去世,其遺孀勉強撐完最後一次總統任期以後,阿根廷陷入了長期的獨裁政權,也因此造就無數悲劇和罪惡。進入廿一世紀之後,阿根廷因為國家累積的債務無法償還,而造成經濟崩盤,面臨國有企業被賤賣給外資商業集團的窘境。《十七石天使》的背景正是在獨裁政權結束後的布宜諾斯艾利斯,但政府權力對人民的迫害並未結束,因為整個經濟體系、政府機關、警察機構,全部連成一氣,成為另一種集體迫害的機制。一如作者史都華.柯恩在中文版序所言:「在這個城市裡,警察犯下百分之二十五的命案,法官收賄讓案件消失,這些應當打擊犯罪的警察,卻從他們應該逮捕罪犯獲得數以億計的美金。」

  我想,在偵探小說,尤其是在冷硬派偵探小說中,貪汙的警察應該是屢見不鮮,《十七石天使》的主角米蓋爾.傅納多也不例外。只是有趣的是,傅納多不僅是個貪汙警察,還要調查自己所犯下的謀殺案。

Detective as a Murderer

  從一剛開始作者就告訴我們了,來布宜諾斯艾利斯為下一部小說取材的美國作家羅伯特.瓦特伯利,是被傅納多謀殺的,而在瓦特伯利遺孀的奮戰下,美國一名參議員終於願意派人重新調查這件謀殺案。傅納多得一人分飾多角;他是主辦該謀殺案的隊長,同時也是真凶,接著又得陪伴想要揭發真相的美國人權政治教授雅典娜.傅勒進行搜查;他一路跌撞、笨拙地掩飾自己涉案的事實,然後終於發現案情其實遠比自己所知還要複雜。

  一開始就知道凶手是誰了,這樣的偵探小說要怎麼接續下去?我想,柯恩所要描述的,並非如同古典派偵探小說一般,抽絲剝繭地重塑犯罪細節與動機,而是跟著妻子剛因癌症病故的憂鬱偵探,一起探索這個城市華麗優雅卻也殘暴不公的歷史,同時也深入他的內心,窺看獨裁政權在他心中留下的暴力軌跡、人類無可救藥的權力欲望、服從權威的軟弱,還有去愛、去實現夢想的無限可能。

  柯恩形容傅納多「五官柔和得看起來有一種令人神迷的宗教性特質。他的臉就像聖母哀悼耶穌的面容一樣,令人看了就想告解。」但他身在一個「警察黑幫」的體制中,無可避免地也成為一個貪汙警察。他在警界做的事情是:「收黑錢、抓犯人、保護朋友。」然而,他卻把所有收來的黑錢藏在衣櫃裡的底板下,自己則跟妻子過著樸實的生活,因為他的妻子瑪瑟拉間接地否認他是個貪汙警察的事實,甚至以拒絕用他的黑錢去國外治療癌症的方式,進行沉默的抗議。

  傅納多確實是個凶手,是個貪汙警察,是個為了組織會犧牲無辜,為了升遷而行賄長官壓迫下屬的人,但我們仍可以看到傅納多微弱的良心在眾多壓力下跳動著。他的妻子瑪瑟拉是他良心的支撐點;傅納多在外頭是個一般的警察,也就是會貪汙並與黑幫勾結的壞警察,但在家裡,在妻子面前,他是個正直良善的警察,曾經抓過殺人犯,破獲犯罪組織,立下大功。但傅納多和妻子都心知肚明;瑪瑟拉,如同蒙住雙眼的第十七個天使,選擇不看丈夫警察生涯的陰暗面,而傅納多仍自覺背叛了妻子。「他背叛的方式不是找女人,而是背棄當好警察的理想。」然後,他的良心死了。

  傅納多對雅典娜說:「有時候當重要的人死去,會讓人內省,並且領悟到自己在人生中真正想要做的是什麼。」他的良心死了,他必須演戲假扮好警察的對象不在了,傅納多必須要自己面對這個華麗而腐敗的世界,面對他正是促成這樣的世界的其中一員。接著雅典娜,一個天真的美國女學者,卻恰如其分地出現,代替瑪瑟拉成為傅納多的良心,甚至進一步告訴他他是邪惡的。當傅納多辯解:「但你不能用二分法來看每件事情:善與惡、誠實與不誠實,這是外在、人為的標準。可是你還得考慮人性內在的中程與友誼、對家庭的責任。所以善與惡是混在一起的,其實很少人是真正邪惡的。」雅典娜回答:「某種程度上,你必須說助紂為虐的人也是邪惡的。」

  傅納多覺悟到一直以來他都在欺騙自己,藉由在妻子面前扮演好警察的角色,他也抹去了良心不安與偶而冒出頭的正義感。但傅納多畢竟跟他的同事,數以萬計掙扎著要出頭的阿根廷人,以及那些試圖剝削這個國家的外國人不一樣;或許是因為他的身邊一直有以女性為代表的良心在支撐著他。但真正讓他爆發的,同時也是組織的背叛。「一次拙劣的恐嚇與一堆謊言,跟一個人渣去殺另一個人渣的命令。為了在警察局跟騙子與罪犯稱兄道弟,為了組織裡偉大的同志情誼,他放棄了家庭,現在組織卻把他丟出來不管。」

  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極具正義感的偵探在追蹤凶手,也不是一個凶手在極力掩藏自己犯罪的事實,而是一個人,一個小人物如夢似幻的一生。傅納多的人生就像布宜諾斯艾利斯;它美麗似夢,虛幻如煙,音樂與文學的歷史替它增添幾分雅致與慵懶,但獨裁政權的陰影與追求名利的暴力也照出它看似華美的遺跡底下崩裂的傷痕。傅納多曾說:「但是我當了三十七年的警察……我對表象已經沒興趣了。」可傅納多和他身邊的人一樣,只看到表象,只看到集體欲望所編織的謊言,而沒有看到毀壞的跡象。如同落魄的前革命份子卡秋所言:「人生到了某個階段,你所剩下唯一的尊嚴就是不對自己撒謊。」當傅納多願意正視自己的人生,並瞭解到一切皆是虛幻一場時,也到了他面臨自己終局的時候。

Reality as a Fiction

  《十七石天使》有一個有趣的平行結構,那就是同時呈現傅納多與瓦特伯利的人生,讓凶手與其被害者連結在一起,最後呈現出一種平行,讓我們看到,這兩個人其實沒什麼兩樣;他們是在同一艘船上的罪人。第一個提示是瓦特伯利的第一本書《黑市》,內容是「關於一個銀行家潛入黑社會去找尋他的妻子的故事,冒險途中他發現他的生活全是假象。」如果可以為《十七石天使》的整體潛在意圖下一個註解,我想應該就是這一句話。

  瓦特伯利是個作家,第一本書得過獎,小小暢銷,因此被捧為大作家,但是第二本書在市場上跟評價上都失利了,他因此陷入財務危機。為了扳回一成,他決定向商業靠攏,因此來到布宜諾斯艾利斯,這個他十年前工作過的城市,來取材,卻不幸遇上悲慘的結局。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並不清楚瓦特伯利是個什麼樣的人,直到第二部以後,藉由傅納多的部下費比安轉述瓦特伯利死亡前的筆記,才漸漸揭開真相的序幕,也因此開啟傅納多對這個在絕望之餘決定放手一搏的作家的認同。傅納多最後承認:「其實瓦特伯利從來沒有勒索過任何人,他只是相信自己幻想出來的故事,然後掙扎著想最後一搏讓故事成真,結果卻毀了自己。就像他,米蓋爾.傅納多一樣。」接著他想起謀殺的那一幕:「傅納多不斷想到羅伯特.瓦特伯利。雖然相處的時間很短,但是傅納多可以看得出來他是個好人。在車子裡,他還保持著相當的鎮靜,就像某些清白的人在非常的處境下能表現出來的鎮靜。他看著傅納多的短暫同情眼神,彷彿知道他們是兩個困在糟糕情境裡的好人。」

  藉由這最後的認同,傅納多明瞭他自己的人生也是虛構的。「他看看房間四周,這些物件指證著他的人生,正如同調查檔案指證罪犯一般。零星擺放的肖像照,去科多巴度假時買的馬黛茶壺紀念品,它們就像證物,可是如同所有的調查檔案一樣,它們的存在都是為了支撐某種謊言。」費比安評論瓦特伯利的人生時說:「某種程度上,我們都是這個樣子,寫著我們自己的人生之書,我們無可避免地成為主角,也永遠不知道結局。我們的幻想變成我們的命運。」傅納多跟瓦特伯利一樣,都在寫自己的人生之書,他們朝著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前進;傅納多是升遷,瓦特伯利是名作家,但「很難吧?想要出人頭地。野心給人帶來許多煩惱。」

  野心應該正是柯恩所指控的一點。傅納多明瞭自己一直在對自己說謊,也看清這些年來虛構的人生其實是一場空,而這一切的起源,都是野心與欲望。「我想知道我可以爬得多高,讓我的同事都覺得我很厲害。」而正是這份野心,吸引無數人前來淘金,為自己的剝削行為合理化,並「毀了阿根廷」。

  謊言與幻想圍繞著唯一的「真實」,建立起我們的人生假象。其實每個人都抱持著某種幻想,傅納多的升遷與好警察之夢,瓦特伯利的名作家之路,雅典娜尋求正義感與成就感的虛榮,甚至是說出「書寫人生之書」的費比安也有他的幻想。我們相信幻想,並朝著那條路前進,編織更多幻想來掩飾人生的挫折、阻礙、支離破碎與不可能性,直到有一天我們發現那幻想毫無意義,是虛構的,是用謊言堆砌的,然後撥開幻想的框架看見真實,卻看到真實只是一個空洞。如果人生就是這樣,那麼我們又是什麼?因此傅納多決定不再欺騙自己,雖然他也會因此而崩毀。

Life as a Dream

  《十七石天使》 讓我想到的,應該就是「人生如夢」這麼一句話吧。瓦特伯利瞭解,他和法國女人寶莉一樣,都是為了尋求一個安慰的夢想而來到這個城市。「這裡是記憶與幻象的場域,他們還是可以僅抓住剩餘的最後一點美麗夢想。」然而,夢是空的,人生是空的,正義也是空的。

  雅典娜對正義的觀點就如同其他美國人,天真而不切實際,她被人權律師卡門說是「為了讓國務院的人自己相信自己的道德有多高尚」;卡門的犀利批評讓雅典娜臉紅,因為這不切實際妄想正是她心中所抱持的幻想。雅典娜來到布宜諾斯艾利斯辦案,出發點確實是一種虛榮,她雖同情受害者及其家屬,但也帶著一種想要拯救他們,甚至想看透阿根廷警察體系內貪汙腐敗的幻想。她說:「助紂為虐的人也是邪惡的。」這是一個多麼嚴苛,卻又放諸四海皆準的道德律。這一句話刺痛傅納多的心,但促成邪惡的理由何其多,不是雅典娜這個出身中產階級的學者可以理解的。如同傅納多所言:「這對你來說太輕鬆了。你吃幾份牛排,寫個報告然後回家。而我們,卻必須繼續住在這間大妓院裡。」阿根廷的經濟危機,讓每個人甘願為妓女,也不要餓死。這種生存的絕望,雅典娜可能理解嗎?

  如果說傅納多最後的解決方式是一種死亡驅力,那麼雅典娜應該就是促成他往那個方向前進的人。冷硬派偵探小說中的femme fatale大部分都近似法國女人寶莉:美麗、任性、神秘、充分展露自己的欲望,卻不向外在欲望屈服。而寶莉確實是瓦特伯利的femme fatale,促成他向死亡靠近。瑪瑟拉和雅典娜卻是傳統的好女人,但她們兩人的強烈正義感和單純,不向威脅低頭的堅強意志,卻為傅納多帶來沉重的壓力,終於造成他最後的行動決意。「傅納多是不會逃跑的,寧可為自己的正義而死,也不要終身當逃犯。這一點他很敬佩卡秋跟人民革命軍死難的成員,他們大部分寧死也不逃。」

  我們就像傅納多,或瓦特伯利,夢見自己有未來,夢醒了才發現都是一場空。可是,「這就是人生。」小說中,正義還是得以彰顯,邪惡被懲戒,受害者得到償還。可是現實人生呢?我們都在寫自己的人生之書,也有各自的答案。柯恩給了我們他的答案,那是在一個充滿探戈與菸酒,喧囂與墮落的城市裡,體驗到的人生經驗。人生就是這一座城市,華麗而虛幻,甜蜜而苦澀,有極盛繁榮之時,但也注定要墮落。我們可以深陷其中,也可以超然物外;或許也可以像傅納多一樣,在覺悟之後,氣勢如虹、不顧一切地往前衝,然後聳肩一笑,c’est la vie。

序跋

中文版序


◎文/史都華‧亞契‧科恩

  當受邀為「十七石天使」中文版寫序時,我老是想到孔子曾經當過魯國警察總長(譯按:大司寇)。像他這麼一位偉大的禮教社會工程師,應該會對布宜諾斯艾利斯警察裡腐敗的同行感到非常反感。但書中說謊又貪污的米蓋爾‧傅納多,卻以古怪的方式體現了不少儒家理念。

  我知道這個說法聽起來很瘋狂,我也可以感覺到學者們讀到這篇文章時眼珠轉個不停。但是要了解我的意思,您必須暫且跳出中華文化井然有序的社會與按部就班的生活,大步跨進混亂、激情的布宜諾斯艾利斯。

  阿根廷是南美洲最富有、教育水準最高的國家,而布宜諾斯艾利斯有能與世界任何城市媲美的音樂(探戈)與文學。在南美洲,布宜諾斯艾利斯以其美女與歌劇化到近乎像小丑的社交儀態聞名。想像一個男人走進酒吧,請了六、七人喝酒,高談闊論到讓室內的人都聽得見,最後擁著某個新朋友的肩膀唱探戈,公開宣告他們不朽的友誼。這就是南美洲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民的樣貌。還有誰比他們更不像中國人?

  多麼驚人的貪腐!在這個城市裡,警察犯下百分之二十五的命案,法官收賄讓案件消失,這些應當打擊犯罪的警察,卻從他們應該逮捕的罪犯獲得數以億計的美金。警察可以像開關水龍頭一般控制犯罪,藉此取得政治權力。他們可以殘酷地鎮壓示威,或是完全拒絕去管制它,一切都得看當月警察服務的是哪一個派系。在這種氛圍裡,米蓋爾‧傅納多警察隊長調查自己犯下的謀殺案,並非諷刺的故事前提;這是幾乎無法避免的情況。

  因此,在這個要升官就得昧著良心的組織裡,孔子真的能夠譴責這個好心的傅納多隊長?畢竟,在充滿勒索與謊言的一生裡,傅納多也曾偵破命案與綁架案,拯救兒童,無私地愛他的妻子。比起我們大多數人他更邪惡,但或許也更善良。上級交代傅納多對自己的犯罪進行假調查,他卻不由自主地以阿根廷的風格陷入對美德本質的探究,尤其是對自己的德行。我得認為孔子與孟子恐怕還做不到這一點。

  但這些事情的中心都是布宜諾斯艾利斯這個城市,而不是我個人經驗裡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對我來說,這個城市總是相當魔幻。你總是覺得自己就要遇上羅曼史或是獲得啟發。在開始寫這本書之前,我已經去過那裡約十五次,緣起是一九八四年我在秘魯一家便宜旅館開啟的一段友誼。在寫作生涯不上不下的當口,我打包行李,給我自己三個星期去找寫小說必需的材料。我探查的領域是貪腐的警察與三腳貓罪犯,對只有不到一個月時間的外國小說家來說,這兩個世界不見得會對他敞開。

  然而,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魔幻之處,就在於這兩個世界真的對小說家敞開了大門。我很快就發現自己在破酒吧裡跟竊賊與騙徒社交起來,還跟退休警察共飲威士忌。這些警察都是在七○年代的「骯髒戰爭」裡打天下,那時警察是國家機器刑求與謀殺人民的工具之一。與他們交談,讓我體驗到前所未有的百無禁忌,他們不斷湧出的洞見也讓我感到無比暢快。儘管阿根廷人有其古怪之處,他們確實是珍惜友誼的民族,會對朋友毫不保留地奉獻自己與他們所知。回到阿拉斯加時,我已經有了全部寫書所需的材料。我在八個月之內把小說一口氣寫完,這麼順利的過程讓我不時大笑。

  角色全到齊了:失敗的革命份子、毫無悔意的法西斯黨徒、探戈舞者、勇往直前的記者、優雅的生意人。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神話進入了小說的篇章,是因為這個神話每天還在城市的街道上走動。我認為每個地方都有其神秘元素,並融入有汽車與餐館的日常世界裡,此刻隱而不見,下一刻卻籠罩著我們。的確,這正是本書主題之一。我希望中譯本可以讓台灣的朋友們看到,那個世界的異國風情與似若相識之處。

延伸內容

隱形的世界,美麗的謎


文/灰鷹(《十七石天使》中文版權代理人)

  史都華‧柯恩的《十七石天使》不論從哪方面來看,都是一個美麗的謎。

  作者的來歷是謎,關於他的出身我們幾乎一無所知。被網路制約使然,我們習慣敲打幾個鍵盤就查個鉅細靡遺,但是神通廣大的Google引擎也一籌莫展,吐出的資訊少得可憐,而且絕大多數是同名同姓的建築師、會計師、律師……。

  然而根據這些蛛絲馬跡拼湊出的形象,卻又充滿了神祕氣息:此人和妻小住在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專營高級紡織品進口生意。他在阿根廷住過很長一段時間,而且很早便隻身進入中國大陸,遠達內蒙,也因此精通西班牙語和中文。

  在《十七石天使》之前,柯恩已在一九九七年發表過一部長篇《隱形世界》(Invisible World),描述平凡的美國男子因為好友神祕遺願,誤打誤撞闖進一個潛藏於我們所知的日常之下、那個充滿走私古代織物、國際黑市和藝術竊盜的「隱形世界」。

  這裡頭當然有著大量自傳色彩,而《十七石天使》中那個絢爛而陰鬱的魔幻南美,在此已可略見端倪。透過亡友如謎的訊息和回憶,我們彷彿與主角一同走訪蒙古草原、正要邁開現代化步伐的上海、還有洋溢東方風情的香港。一切都是早已精心設計好的布局。

  這本書的來歷也是個謎。《隱形世界》係由HarperCollins 集團的 Regan Books 所出版,眼尖的讀者可能會認出發行人茱狄絲‧雷根(Judith Regan),那位最擅長炒作話題名人書的「女傑」。《隱形世界》由這樣的公司出版,本身就是一大弔詭。後來雷根小姐意圖出版辛普森的「假設性」殺人告白,幾乎與全美出版界為敵,更因反猶太言論而被革職,同名出版社跟著收攤。

  一個莫諱如深的作者,一本已經絕版的小說,一家不存在的出版社,一個凡人無從察覺的隱形世界,這簡直像《風之影》裡頭的情節了。

  匆匆幾年過去,柯恩再次出手,就是寫阿根廷腐敗警界的《十七石天使》。這本書未出版先轟動,因為湯姆克魯斯的製片公司買下電影版權,由「唐人街」編劇羅伯唐恩(Robert Towne)負責編導,並鎖定艾爾帕西諾擔綱主演。

  接著它入選了英國「獵戶座」(Orion)出版社的犯罪小說「新血計畫」,柯恩於是成了九位重點培植的新人作者之一。可是當其他入選者筆耕不輟,新作屢屢推出,柯恩卻在這之後銷聲匿跡,《十七石天使》仍舊是驚鴻一瞥的短暫演出。

  更離奇的是,這本書賣出全球十國版權,獨缺柯恩的原鄉美國。經紀人打的如意算盤是等電影開拍,再借力使力談一筆大案子。可是好萊塢總是瞬息萬變,拍攝計畫一再延宕,至今仍未塵埃落定。

  拿到這本書的代理權,已經是二○○五年的事。本來我看上的也是改編電影的計畫,然而出版社一見到阿根廷,紛紛退避三舍。這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我們除了韋伯的音樂劇,對這個遙遠的國家既無認識,也沒有想像。

  當時我與這家經紀公司才剛開始合作,只談了台灣的代理權,想先在繁體中文市場做出一點成績,再把大陸市場也談下來。不料就在半年後的法蘭克福書展,我赫然發現他們已經把簡體版權交給另一家代理公司,而且簽了兩年約,我一時半刻是不可能把大陸市場搶回來了。

  我下定決心要雪恥,頭一件事就是把這家公司的每一本小說都親自看過,徹底瞭解內容。《十七石天使》就是我看的第一本。那是我最開始大量閱讀推理小說的一年,包括約翰‧康納利、李查德和蘿拉‧李普曼的作品,但《十七石天使》輕鬆擊敗諸多名家,成為我一整年來最喜歡的推理小說。

  最吸引我的不是傅納多的歷盡滄桑和終獲救贖,也不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華麗與墮落,而是柯恩玩弄推理類型於股掌的後設敘事。懷著寫作之夢的費比安不斷用偵探小說的結構、驚悚電影的橋段來指涉案情,「提醒」傅納多與雅典娜他們走不出推理故事的框架,懸案最終也不會有任何驚奇。是的,一切都是早已精心設計好的布局。

  費比安看似作者的替身,一切都在他掌握之中,可是再仔細想想,作者的替身真的是他嗎?柯恩在中文版序裡回憶,二十多年前的他面臨著即將完蛋的寫作生涯,隻身前往祕魯,給自己三週時間收集資料,結果在旅館裡認識了阿根廷朋友……

  有沒有可能,那個在故事開始前便被一槍斃命的落魄作家瓦特伯利,才是柯恩真正的夫子自況?那本只值一萬美金預付版稅的《靛藍絨毛》,核心概念將世界視為「一個廣袤神聖的文本,一個名詞與動詞的景觀詞語的神祕預言就在角色咫尺之處」,所隱喻的是不是那個存在於完美織物中,感官無法企及的「隱形世界」?你發現了嗎?文本(text)和織物(textile)的本質近似,而「靛藍絨毛」當然也是織物的一種!

  凡此種種的自我指涉、相互為喻,使得《十七石天使》完全超乎了尋常閱讀推理小說的樂趣。讀到最後,我不禁要開始懷疑柯恩這人存在的真實性:究竟是因為瓦特伯利所以柯恩存在,還是先有柯恩才寫出瓦特伯利?也許網路上關於柯恩的資料之所以如此稀少,並非刻意低調的結果,而是因為他根本不屬於感官的世界,只存在於名詞和動詞的建構之中?

  這個謎底,就要等你自己來解了。即便十七個石天使都一籌莫展,總還有些地方可以尋得答案。

體現儒家理念的敗德警官傅納多


文/冬陽

  「這裡就是『十七石天使』,」當他們走近一棟單層建築時,他說,「你抬頭看……」

  他指著屋頂上那一長排神話人物,被包圍在百合花雕塑與花環裝飾的盾形家徽之中,它們低頭凝視。有些人物怒目突出、留著泡沫般的鬍鬚;有些微笑或害羞地笑著,或想到某個憂傷的念頭而拉下嘴唇。總共有十六尊,從一端的悲傷表情一直到另外一端的開懷大笑,包含了人生所有可能的情緒範圍。最大的一尊盤踞在入口之上,就是第十七個,看起來似乎忽男忽女,眼睛被布條矇住,讓人無法看出它的身分。

  「老闆宣稱這些雕像本來是上個世紀為了司法部大樓而製作的,可是負責合約的官員找了藉口拒絕接受成品。真相是他收了賄賂,把合約交給別人。結果這些雕像就來到這裡。」

  雅典娜抬頭凝視著這尊特大的雕像說:「所以這尊被矇著眼睛的雕像就代表正義?」

  「是,」傅納多帶著一絲幽默說:「因為她什麼都看不到。」


  就我現有的閱讀經驗來說,《十七石天使》是一本很特別的小說。

  怎麼個特別法?

  作者是美國人,故事背景卻遠在南美洲的阿根廷;書中主角是個說謊又貪污的敗德警官,作者卻認為他以古怪的方式體現儒家理念;形式上是一部犯罪小說沒錯,故事情節與架構上卻較一般作品更來得大膽且帶點顛覆性格──

  回顧推理小說的書寫史,這種帶點衝撞與破壞的創新精神往往造就了極其經典的雋永之作,例如第一本偵探即凶手的小說、以羊腿作為凶器的故事、全部的嫌疑犯都是凶手、凶手非人類的設定云云。但我在此必須老實承認,《十七石天使》目前的書寫評價並未達到這個水準(講白了就是還進不了名人堂上不了百大經典書單),但真正能給予這部作品最貼近作者創作理念的評價的讀者,或許就在華文閱讀圈裡頭。

  何以見得?

  我們先回頭來談談作者史都華.柯恩,他從事貿易工作,精通西班牙文與中文,對中華文化亦多有涉獵,從其中文版序中便可窺知:「當受邀為《十七石天使》中文版寫序時,我老是想到孔子曾經當過魯國警察總長(大司寇)……」嚴格來說,中國古代並無明確的警察制度,多由行政單位兼任司法警務工作,具職能但無制度,與西方嚴謹分明的警務系統成明顯對比,直至清末才逐漸成型。但在《十七石天使》中,阿根廷警界的貪污腐敗使得制度僅僅聊備一格,警察藉由制度律法給予的權力反過頭來「控制犯罪」,收受數以億計(美金)的賄絡中飽私囊,並進而取得更高的政治權力。諷刺的是,阿根廷已是南美洲教育水準最高、所得最富的國家,卻任由貪腐的力量操弄警務司法乃至於整個政府,正義蕩然無存,難怪有「這城市的命案,有 25% 是警察幹的」這種說法。

  然而看在柯恩的眼中,他曾待過好一段時間的阿根廷,倒是挺好的書寫題材來源,「貪腐的警察加上三腳貓罪犯」便是他的取材重點。柯恩原本只是想寫一個敗德警官傅納多的故事,加骨添肉逐漸成型後,犯罪小說的架構與核心跟著慢慢浮現出來,這與M小說系列首作《黑與藍》極其相似,伊恩.藍欽試圖藉由雷博思這個角色來描繪蘇格蘭(更準確的說,是愛丁堡這座城市),卻寫成了一部部膾炙人口的黑色犯罪小說。換句話說,《十七石天使》與《黑與藍》都站在一個較類型小說為高的位置,不拘泥、套用類型作品的暢銷公式,確認書寫主題後再以細膩的文字與情節來征服讀者。

  《十七石天使》的黑色風格與《黑與藍》相比絕對不遑多讓,錯綜的利益糾葛與權力競奪、爾虞我詐的布局與設陷,可以說「這本書裡幾乎沒一個好人」。掩卷之餘,肯定會讓人多思索一下傅納多警官這個角色:在善惡是非早已扭曲失真的大環境中,只能就自己一向堅持的信念尋覓存活的空間,但這些曾經用來催眠自己的謊言與祕密逐漸崩壞消融的時刻,究竟該如何自處?事件的真相究竟為何?怎樣才能讓他得到救贖?

  請翻開下一頁,進入《十七石天使》的世界一讀,便知分曉。

作者資料

史都華.柯恩(Stuart Archer Cohen)

精通西班牙文和中文,從事進口貿易工作,曾在阿根廷居住過一段時間,現與妻子和兩個小孩居住在阿拉斯加。

基本資料

作者:史都華.柯恩(Stuart Archer Cohen) 譯者:黃非紅 出版社:臉譜 書系:M小說 出版日期:2008-03-13 ISBN:9789866739378 城邦書號:FR6402 規格:膠裝 / 單色 / 38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