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室內設計必學施工圖【暢銷改版】:教你建立邏輯、畫出重點,建立紮實基礎,快速繪製一看就懂可施作的圖面
-
律師帶你看校園大小事: 老師和家長必知的44個霸凌防制和性平觀念指南
-
心經超圖解:看圖就懂,史上最強般若智慧解析
-
深夜裡的哲學家:為什麼好人總會受苦?人生有意義嗎?讓蘇格拉底、笛卡兒、尼采等70位大思想家回答45則令人深夜睡不著的大哉問
-
彩虹丹青:融合見地與修持的成就口訣
-
哈布斯堡帝國:翱翔歐陸的雙頭鷹家族,統治中歐四百年的多民族混融帝國【2025年新版回歸】
-
多巴胺國度:在縱慾年代找到身心平衡
-
解碼《坎特伯里故事集》:從朝聖之旅開啟的中世紀八點檔
-
竹林姊妹:從中國到美國,雙胞胎拐賣、收養、離散的真實故事【作者印刷簽名扉頁版】
-
神經科醫師的名畫探案:美學×醫學×歷史的疾病探案之旅!偵探醫師解剖東西藝術珍品,自人物的表情、肢體、動作與感官線索,拆解神經疾病密碼
內容簡介
「這裡已有五千年歷史,其生活模式卻始終未變。」
在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口,
有一座水上伊甸園,
這裡,住著世界上最與世隔絕的民族,沼地阿拉伯人
「……首度造訪沼民的情景始終在我腦海縈繞:火光照在側臉上、雁群大鳴大放、鴨子爭先恐後地搶食、男孩在黑暗中唱著歌、划舟緩緩划下水道、夕陽在蘆葦燃燒所彌漫的濃煙中依稀露出緋紅色……這是一個時間彷彿靜止的世界。」
____威福瑞‧塞西格
除了一九五七年外,從一年九五一年底到一九五八六月,塞西格冒著被當成英國間諜的危險,數度隻身深入伊拉克南部的沼澤區,成為第一個既有意願、又有機會成為沼民的外人。
他與沼民共同生活,用矛叉魚、吃沾了灰塵的麵包、喝水牛奶,也加入他們的打獵行列。這些阿拉伯部族所居住的,是迥然不同的「沙漠」,他們身處一片水世界中,以大蘆葦搭建浮島和錯綜複雜的水上建築,並在還不會走路前,便學會了划獨木舟。
塞西格是沼民口中的「醫生」,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為沼民們解決身體上的病痛,甚至為他們行神聖的「割禮」;他也是沼民的朋友,無論他的「酋長舟」划到哪裡,總有熱忱的「客房」主人等著他;他更是沼民的家人,他為四位舟童準備聘金、談婚約,甚至捲入「血仇」的糾紛中……
而這一切純粹是為了「自娛」,為了再次擁抱他所喜愛的阿拉伯人,為了了解一種即將消逝的生活方式,也為了體驗沼地裡大地的另一種風貌。
塞西格在書中寫道:「首度造訪沼民的情景始終在我腦海縈繞:火光照在側臉上、雁群大鳴大放、鴨子爭先恐後地搶食、男孩在黑暗中唱著歌、划舟緩緩划下水道、夕陽在蘆葦燃燒所彌漫的濃煙中依稀露出緋紅色……這是一個時間彷彿靜止的世界,渾然不知引擎為何物。再次地,我體會到內心急欲分享這種生活,而不單是做個旁觀者的渴望。」
【書評讚譽】
「塞西格或許是置身於阿拉伯民族中的最後一位英國旅行家,無疑也是其中最偉大的一位。」
——約翰‧葛樂伯爵士,《週日泰晤士報》
「說探險故事是一回事……令人感受到身歷其境的氣氛又是另一回事……塞西格卻圓滿地作到了這點……這是本令人激賞的好書。」
——蓋文‧麥斯威爾,《觀察家》
目錄
導讀 沼地阿拉伯 詹宏志
序文
第一章 沼澤區一瞥
第二章 重返沼澤邊緣
第三章 獵野豬
第四章 抵達卡巴
第五章 對沼民的第一印象
第六章 沙達姆的客房
第七章 布姆蓋法特:沼澤村
第八章 橫渡中沼澤區
第九章 深入沼澤區的心臟
第十章 歷史背景
第十一章 獲得接納
第十二章 與法圖斯族共處
第十三章 沼民間的世仇
第十四章 重返卡巴
第十五章 法里.賓.馬吉德
第十六章 法里之死
第十七章 追悼式
第十八章 東沼澤區
第十九章 置身蘇丹族人與蘇阿得族人間
第二十章 阿瑪拉的家人
第二十一章 一九五四年:洪水
第二十二章 一九五五年:旱災
第二十三章 柏柏拉人與客房
第二十四章 阿瑪拉的血仇
第二十五章 我在沼澤區的最後一年
附錄一 主要人物表
附錄二 詞彙表
附錄三 常見地名與部落名稱中英對照表
作者資料
威福瑞.塞西格
一九一○年出生於阿迪斯阿貝巴(今日衣索匹亞首都),曾就讀於伊頓公學和牛津大學,並代表牛津大學參加校際拳擊比賽。一九三五年,他加入了蘇丹政治局,大戰爆發後調任蘇丹保防隊,其後陸續在阿比西尼亞、敘利亞及西部沙漠等地服役,並獲頒傑出服務獎章。戰後他遍遊阿拉伯南部、庫德斯坦、伊拉克沼澤、興都庫什山、喀喇崑崙山、摩洛哥、阿比西尼亞、肯亞和坦干伊喀等地,旅行方式不是徒步便是以牲口代步。由於旅行成果豐碩,曾獲頒「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的創辦人獎、「英國皇家中亞學會」(Royal Central Asian Society)的阿拉伯勞倫斯獎、「英國皇家蘇格蘭地理學會」(Royal Scottish Geographical Society)的利文斯頓金獎,以及「英國皇家亞洲學會」(Royal Asiatic Society)的柏頓紀念獎。 塞西格是「英國皇家文藝學會」的榮譽會員、「大英學院」(British Academy)的榮譽院士和牛津馬格達倫學院(Magdalen College)的榮譽院士,以及里斯特大學(Leister University)與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的榮譽文學博士。一九六八年,他獲頒大英帝國武士勳章與衣索匹亞的三等星勳章。他的作品《沼地阿拉伯人》(The Marsh Arabs)獲得海尼曼獎(Heinemann Award),同時列入「企鵝旅遊叢書」。 其他作品包括《阿拉伯沙地》(Arabian Sands: The Remarkable True Story of One the Last Great Adventures of Modern Times)、《沙漠、沼澤與山脈:游牧民族的世界》(Desert, Marsh and Mountain: The World of a nomad)、自傳《我選擇的人生》(The Life of My Choice)及《游牧民族的視野》(Visions of a Nomad)等書。 在一九九四年之前,他有二十幾年的時間大多住在肯亞北部馬拉臘爾(Maralal)以畜牧為主的山布魯(Samburu)部落。 他於二OO三年八月去世,享年九十三歲。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