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7
放入購物車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分類排行
-
在彌撒中與耶穌相遇:從進堂到禮成,感恩祭的聖經巡禮
-
律師帶你看校園大小事: 老師和家長必知的44個霸凌防制和性平觀念指南
-
理想主義者的養成:如何在衝突世界下,推動人道干預的精神
-
哈布斯堡帝國:翱翔歐陸的雙頭鷹家族,統治中歐四百年的多民族混融帝國【2025年新版回歸】
-
人生的坑,都在歷史課本裡:人體圖像化記憶,從此輕鬆讀通歐洲史
-
我被心理實驗監控的人生:關於數據監控與人格發展交錯的自我反思
-
竹林姊妹:從中國到美國,雙胞胎拐賣、收養、離散的真實故事【作者印刷簽名扉頁版】
-
口袋裡的心理課:144張圖看懂心理學,從心流、工作倦怠到情緒壓力,跟著佛洛伊德、榮格等138位心理學家,探索自己的內心,找出人生的答案
-
一分鐘秒懂漫畫易經:洞悉窮通順逆,通曉世事人情。原來易經這麼懂中國生存哲學,難怪南懷瑾、曾任強、季羨林這些大師都讀易經!
-
圖解螺絲全書:統括功能面、規格面、工具面、加工面,全方位實現從選用活用規格品到自行製造的實務能力
最近瀏覽商品
內容簡介
AI的新聞這麼多,為什麼?
重點不是OTT 是「內容創造」
升級媒介批評,達致改變的可能
繼《台灣媒介一百年:國家、政黨、社會運動》
200餘篇專文 以政治經濟學角度
關切傳媒、台灣社會與兩岸關係的未來
內容簡介
「政治經濟學根植於道德哲學及制度的探討:我們應當如何界定好的社會和好的生活,以及我們需要怎樣的資源和社會組織形式。」
——Graham Murdock
「新科技再怎麼改變……我們仍然必須投入心力,思考我們的民主承諾。人需要好新聞、好報導、好傳媒內容,不變。」
——Edwin Baker
本書收錄作者自1992至2024年間作品,內容涵蓋三個部分:傳播政治經濟學、台灣社會與兩岸關係。
隨著媒介的變化日增,媒介批評與檢視應當更為升級——媒介占據的經濟、政治、文化與休閒地位上升,反映在數量的競爭轉劇,也就是媒介資本化的廣度與深度漸趨強化,這正是1990年代以來,台灣媒介生態的重要特徵。當今,謹訴求於媒介自律、閱聽人素養,若沒有國家以制度性設計,介入媒介環境的規畫,自律者無法得到自律的條件,閱聽人無法得到伸張公民身分的養分,媒介改造的議題終究只是治標的手段。本書經由積累三十年來的相關時事新聞,具體剖析媒介的內與外,期待擴充第四權概念,重視傳媒的經濟報導及其相應的監督作用。
而隨著OTT平台興起,網路嬰兒轉成跨境電商,谷歌稅、科技文化捐是否也該納入;數位匯流的時代,台灣在網飛、YouTube、愛奇藝、Disney+……的夾擊之下,是否該強力規範外來影視作品,建立文化信心,厚實文化認同的內涵。無論是跨境電商或OTT,在經濟上都該納管課徵。
Edwin Baker說:「新科技再怎麼改變……我們仍然必須投入心力,思考我們的民主承諾。人需要好新聞、好報導、好傳媒內容,不變。」在二十一世紀的串流時代,檢視媒介再現的面貌、產權結構,依舊是作者關心民主政治與經濟分配的核心命題;本書亦聚焦影視的發展與政策,探討數位時代對著作權的影響,並兼及稅捐、社會福利與兩岸問題……234篇專文呼籲靜態的論述與動態的行動相互結合,催生改變的可能!
本書目錄
Part 1 傳播政治經濟學
第一章 新聞與媒介批評
第二章 電影與電視劇
銀幕配額
救贖國片
另類影視
第三章 傳播科技的政治
數位時代,召喚著作權的廖添丁
科技決定論的窮途末路
科技的一體兩面
政治保護鬆動 新媒介接招
BBC最能善用科技
Part 2 台灣社會
第四章 民主政治與經濟分配
民主政治
經濟分配
第五章 性別、階級及語言
性別與階級
「讀」英語 「說」母語
英語上課、公平競爭與學習效率
第六章 大學與山
大學生與大學學費
教授薪資 台灣符合國際水平
大學責任
山的政治.好生活的召喚
Part 3 兩岸關係
第七章 「美國因素」:好萊塢
第八章 台灣、大陸、香港與澳門
第九章 維持現狀與永久和平
作者資料
馮建三
政大新聞系學士、碩士,英國李斯特(Leicester)大學博士,任教政大,曾主編《臺灣社會研究季刊》、《新聞學研究》與《傳播、文化與政治》。著《台灣媒介一百年:國家、政黨、社會運動》、《新聞傳播‧兩岸關係與美利堅》等九本,(合)譯《傳媒‧市場與民主》等十八本。 相關著作:《台灣媒介一百年:國家、政黨、社會運動》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