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分類排行
-
離散的植物:原生、外來、入侵……環境歷史學家體察植物界的傳播與擴散,探尋邊界、家、遷移及歸屬的意義
-
世界最美的動物圖鑑:微距×動態×深海攝影,用科學觀察360+動物的特徵及演化過程
-
樹說時間的故事:一部跨越千年的生命史詩,述說自然共生、氣候變遷與人類未來的啟示
-
科學素養:看清問題的本質、分辨真假,學會用科學思考和學習
-
多重宇宙:量子力學、超弦理論、9+1維度時空,人類對宇宙的最新真相探究
-
土 地球最後的謎團:尋找養活100億人的土壤
-
齒顎不正: 一個隱藏的流行病的故事
-
萬物的名字:博物學之父布豐與林奈的頂尖對決,一場影響日後三百年生物學發展的競賽【普立茲傳記類獎】
-
當動物拳腳相向時:動物為何而戰?從生物學看衝突、排擠、搶奪與強制交配如何形塑動物行為
-
蘋果才沒有砸在牛頓頭上!:長久以來被誤解的科學故事大解密
內容簡介
數學×小說×漫畫×校園愛情物語,新型態跨界數學閱讀體驗
「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數學作家賴以威
「超展開數學」系列第二集暢銷改版,收錄全新番外!
「雖然我這輩子最討厭數學,但為了妳……我願意!」
討厭數學的理組男╳熱愛數學的文組女--史上難度最高追愛行動
究竟他們會是天造地設的一對,還是一場天大的誤會!?
世杰,靠著國英兩科滿分考上大學理組第一志願,覺得數學又無趣又不實用的非典型理組男。和他相比,他最好的朋友「孝和」彷彿是在蹺蹺板的另一端:一個心算比按計算機還快的天才數學青年(簡稱「數青」),生活中的大小事物都可以和數學扯上關係。
但即使身邊有著這樣一位數青,對討厭數學討厭得理直氣壯的世杰來說,世界就算少了數學,一定也還是能照常運轉。但他沒想到升上大二後的某天,世界會因為一個女生的出現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同學,不好意思,這裡有人坐嗎?」在學校附近早餐店吃著早餐的世杰,意外和他的夢中情人--師大公領系的大一新生「小昭」併桌,進而發現她竟然是個「喜歡數學」的非典型文組女!?
為了讓小昭能對自己產生興趣,世杰尋求孝和幫助,想盡辦法營造出自己也是個數青的假象。靠著「最討厭」的數學,世杰真的能夠順利贏得小昭的芳心嗎?一場數學追女仔的混亂好戲即將展開……
目錄
新版作者序
人物介紹
第一部 數學.早餐店.夢中情人
01 等腰直角三明治
02 非線性的減肥成效
03 神明Say No的機率是1/3
04 行天宮裡的統計學家
05 排唸書進度也需要數學?
06 捷運車廂裡的房地產
第二部 勁敵!籃球男現身
07 聯誼中的二分圖配對
08 世杰與阿叉的勝負表格
09 自由落體的心情
10 看完電影為什麼要聊幾何平均數
11 逛街時遇見三角函數與最佳化
第三部 數學告白大作戰
12 超展開數學旅行團I
13 超展開數學旅行團II
14 賽局愛情建議: 主動出擊
15 對手告白的機率
16 讓機率決定命運
第四部 原來你/妳也是……
17 從早餐店開始的貝氏定理
18 先倒牛奶還是先放涼
19 和騎著蜥蜴的史巴克聯誼
終曲 那些後來的事
20 開鬆餅店煎鬆餅
21 超展開數學教室
超展開數學約會.外傳
捷運地下委員會
用數學找出班上的風雲人物
十年後……
後記 站在數學無用論的另一側
內文試閱
01.等腰直角三明治
「你翹掉系上必修,跑去上N大的通識課?」
「神明的旨意啊!」
上次這麼開心是什麼時候?去年考上第一志願T大電機系?當時挺開心的,不過跟現在比還是差遠了,就像⋯⋯
「就像普通辣椒跟特立尼達蠍子壯漢T辣椒的差別?」
「嘎?」
「前者的辣度一萬左右,後者的辣度將近150萬辣度。這麼大的差距,所以會用對數(log)來衡量⋯⋯」
孝和的聲音在我耳中逐漸變弱,他在90%的情況下很有趣, 10%是他講數學的時候。
數學是個很神奇的話題,任何人一提到它,你都會覺得對方的聲音越來越像背景音樂,越來越聽不清楚。高中數學老師是這樣,孝和也是。他是我在系上認識的第一個朋友,也是現在的死黨。緣分很奇妙,迎新會場上有一百多個同學,但往往第一句講話的對象,就是跟你最合拍的人。
我大學第一年的生活基本上分成兩種:跟孝和在一起,沒跟孝和在一起。想想,前者的比例似乎還高一點。
雖然友情很棒,但對想交女朋友的青春男性來說,偶爾還是有些感嘆。
大二開學第一週,像在懲罰大一日子過太爽,系上必修課的負擔頓時暴增。
今早有一門必修課,我跟孝和約好各自去聽不同的老師,再彙整資訊,討論要加簽哪一位。理論上是這樣啦。
「為什麼你跑去N大了!」
「我在可大可小遇到她。」
「啊?誰?」
可大可小是學校附近一間早餐店,生意很好,常常得兩三個人一起併桌。
「我那時候邊吃邊預習工數講義。」
我看見孝和一臉不相信的表情,不甘願地說
「手機快沒電,報紙又被拿走,我只好看投影片打發時間。當我看到快睡著——」
「才看幾分鐘啊。」
我不理孝和的吐嘈
「一陣清脆的聲音說『請問這邊有坐人嗎?』,回頭一看,我的夢中情人拿著一個三明治在跟我說話。」
「上次見學伴你也這樣說。」
「是啦,但夢的等級完全不一樣。」
「就像普通辣椒跟特立尼達蠍子壯漢T辣椒的差別?」
「不要再用辣椒的譬喻了!我知道啦,出自於你跟你老師的書對吧,當年還在排行榜上對吧,很厲害啦。」
孝和得意地往後仰,手放在後腦勺。
孝和:心算比按計算機還快的數學天才,高中時遇到一位很特別的數學老師,上課過程被改寫成小說《超展開數學教室》。
這是我認識孝和之後才知道的,所以你不知道也沒關係,相當正常。
這也是我跟孝和最大的差異。雖然我考上理組第一志願,但我靠的是將近滿分的國英兩科,我覺得語言有趣而且實用。數學剛好相反,既無趣又不實用。
以前我常把「想和朋友絕交最好的方法就是逼他算數學」 (註:改編自「想和朋友絕交的最好方法就是借他錢」)掛在嘴邊,因為孝和的關係,最近比較少說了。
我發自內心討厭數學,有討厭數學比賽的話我一定可以得名。
偏偏這正是此刻問題所在。
世杰的回憶
「請問這邊有坐人嗎?」
「沒有!」
我察覺自己的聲音微微顫抖。我曾以為與夢中情人相會的場景必定無比浪漫:在校園裡散步,她抱著筆記本站在樹下抬頭凝視一朵花;在教室裡上課,她手肘碰到筆記本,我彎腰幫她撿起來,告訴她裡面有一句抄錯了。在咖啡廳裡,她錯拿起吧台上剛做好的咖啡,意外發現我們點了同一款「杏仁糖漿按三下的大杯熱拿鐵」。
都不是。
原來不需要任何場景的烘托,夢中情人一出現,就算是瀰漫油煙味的併桌早餐店,也是無比浪漫。
夢中情人把玩手中的三明治。我不懂,「三明治有什麼好看的嗎?」
登愣!我驚訝自己竟然不小心把內心疑問脫口而出。她看了我幾秒,在思考要報警還是把三明治砸到我臉上。
「它為什麼不做成等腰直角三角形,而是這種不乾不脆的直角三角形呢?」
這又是什麼狀況?!「等腰直角三角形」七個字史上頭一遭出現在早餐店。
莫非她聽過我的名言「想和朋友絕交的最好方法就是逼他算數學」,但我們還不是朋友啊!
無數個疑惑在腦海裡熱熱鬧鬧舉辦起祭典。
「我也不是特別喜歡等腰直角三角形,只是覺得,如果能用一個常見的直角三角形,例如邊長(3,4,5)的三角形,那不是很棒,會讓人有種他鄉遇故知的感覺。」
沒有一個直角三角形是「常見」的好嗎!!
雖然下意識想吐嘈,但我體認到一件事實:話是誰說的很重要。
要是其他人講出這句話,我一定換桌走人。倘若哪一間早餐店推出「(3,4,5)培根蛋土司」我一定列為拒絕往來戶,並打電話給國稅局檢舉它逃稅。
但因為是她,我一點都不覺得稱直角三角形「故知」有什麼奇怪。
Hello Kitty這種沒嘴巴的貓都有廣大粉絲了,為什麼不能有人喜歡直角三角形。
「嗯,比起(3,4,5),我比較喜歡角度(30,60,90)的三角形,角度是等數列,邊長又有無理數根號2,給人一種華麗的感覺。」
我聽見自己的聲音說出一串莫名其妙的話。但看到她露出的開心表情,我頓時覺得這輩子都語無倫次也沒關係。
「然後你就跟她去上『數學小說』這門N大的通識課。」
孝和的話把我從粉紅色的早餐店回憶拉回現實。
「身為喜歡(30,60,90)華麗直角三角形的我,知道N大有一門以數學為主題的通識課也是合情合理的。」
孝和沒接話。我搖搖手上的可樂,冰塊發出撞擊聲音。
「她叫做班昭,是N大公領系的大一新生,全名是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系。我們交換了臉書,你看超可愛的吧~」
我把手機螢幕塞到孝和眼前,他問
「文組的女生喜歡數學?」
「不行嗎?數青還要限制他人喜歡數學,得數學好才能喜歡嗎?」
數青是「數學青年」的簡稱,是我發明專用在孝和身上的。
「也是,而且說不定她念文組但數學很好。」
「她指考數學53分。」
「最接近60分的質數。」
我盯著孝和不說話
「我臉上有什麼嗎?」
「快教我,我需要這種莫名其妙講到數學的能力。」
我雙手高舉過頭合十。
「她現在整個誤會,以為我也是數青,所以我們之間有那種,嗯,稀有動物在非洲草原上好不容易遇到同種的感覺。而且啊⋯⋯」
我的音量逐漸變小
「她覺得我數學很好。」
嘎?孝和發出奇怪的聲響。
「她知道我是第一志願。而且我提了上次你說的BMI (Body Mass Index)豆知識。」
五天前的燒肉店
BMI:身體質量指數,用來衡量一個人是否過胖,計算方式為BMI= 體重(kg)/身高2(m)。
塞進最後一塊肉,我說
「我BMI越來越高了。」
「沒關係,你個子高,距離『真正』的BMI超標其實比你想的還要遠。」
孝和摸摸肚子
「BMI之父Quetelet在著作《A Treatise on Ma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s Faculties》裡提到『倘若人在xyz軸的生長幅度都相等,他體重與身高的比例約是3次方。』」
「惹是什麼亦使?」
我塞了一塊豬五花到嘴裡
「BMI有點像身體的「密度」,是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但人畢竟不是正立方體,所以Quetlet又補充『在可接受範圍內,我們假設體重2次方除以身高5次方為定值。』整理成數學公式是『體重2(kg)/身高5(m)=定值』,等於『體重(kg)/身高2.5(m)=定值』。」
「所以BMI的原始定義是體重除以身高的2.5次方才對。」
「為什麼後來變成2次方?」
「牛津大學數學系教授Nick Trefethen認為,發明BMI的年代(1842)計算2.5次方不容易。為了推廣BMI指標,才改成比較好算的2次方。為了便利而喪失精確度,在數學計算中相當常見。」
「燒肉配次方,這下我真的飽了。」
「我講出這段,她超級欽佩我的!」
孝和冷冷地回答
「你當時只有『BMI跟IBM是3B哎』(註:賓果遊戲術語,猜對字母但猜錯位置稱為B,同時猜對字母與位置稱為A)這種回答。你不擅長也不喜歡數學,這是詐騙。」
我義正嚴詞地反駁
「喜歡上愛喝咖啡的女孩,你就會喜歡咖啡,開始理解深培跟淺培的差異,喜歡上看文藝片的女孩,你就會喜歡文藝片,開始接觸那些不講英文、中間常常會定格某個場景一分鐘以上的影展電影。」
我用宣布重大事情的語氣作結。
「因為她,我從此刻開始喜歡數學。再說,倘若數學有知,有人願意喜歡它就該偷笑了吧。」
「這話一聽就不是喜歡數學的人會說的。」
「以後不說了。」
我閉緊嘴巴,催眠自己愛上數學。
作者資料
賴以威
臺大電機博士,臺師大電機系副教授、臺師大教育新創公司「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臉譜出版社「數感書系」特約主編。信奉數學大師約翰.馮.諾伊曼的名言「If people do not believe that mathematics is simple, it is only because they do not realize how complicated life is」。致力數學教育與數學科普。歡迎加入作者個人臉書,請搜尋「賴以威」或「數感實驗室」粉絲頁。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