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心靈成長
寬容。拋開怨懟另闢一扇窗:30位寬容他人,用愛貫徹的真實人物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 寬容。拋開怨懟另闢一扇窗:30位寬容他人,用愛貫徹的真實人物

  • 作者:曾昭旭游嘉惠曾文瑩
  • 出版社:春光出版
  • 出版日期:2010-07-01
  • 定價:199元

內容簡介

賈伯斯一生中都在追求的人格特質,唯有包容與我們不同的人,未來才會更加的寬廣。 第三堂 寬容。拋開怨懟另闢一扇窗-30位寬待他人,用愛貫徹的真實人物 深度採訪知名學者 視關懷為天職的李家同 李教授說:「對於誤解我的人,我會先檢討自己,看看自己有沒有做錯的地方,如果沒有,再希望別人能接受我的意見,如果不能,也只能抱著寬容的心放下。」 你能為了公義的理想而努力,放下過程中的挫折與磨難,不記仇恨嗎?你能在不順遂時不怨天尤人,丟棄自憐的念頭,奮力向前嗎? 讓我們從曼德拉身上學到「和解」、李家同身上學到「轉念」、劉俠身上學到「不抱怨」。 其實,只要能放下一切埋怨的念頭,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改變,生活一定能過得更多彩。 30位善待他人的代表人物,帶你了解關於「寬容」的真諦。 這是一套能指引年輕人正確方向的好書,看了書中的人物故事,你會發現,逆境不僅是挑戰自己的意志,更是打開人生另一扇窗的機會。 教育部部長 吳清基 孔子所謂的寬容,是除了自省做一位坦蕩無隱的君子之外,更希望人人都能以無私的心助人、愛人,有教無類的面對身邊所有人。 暢銷作家保羅‧柯林斯的寬容,是當醫生診斷他的孩子有嚴重的自閉症時,他開始以自己的專長,重新拼貼出一個更接近自閉症者的樣貌。 南非總統曼德拉的寬容,是當他走出囚房時告訴自己:「若不能把悲傷和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被關在監獄中。」 童話之父安徒生的寬容,是在作品的字裡行間中,充滿著對人性光輝與良善本質的傳達。 陽光基金會創始人陳明里的寬容,是即使全身被三度灼傷,仍能充滿熱情與行動的能量,為顏面傷殘者爭取福利。 馬偕醫院創建人馬偕的寬容,是即使面對宗教、文化都不同的台灣人,仍然願意提供「醫療照顧」,並耐心的化解敵意。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的寬容,是除了祝福競選對手勝選外,更淡出政壇,開始投入環保工作,並喚起世界對天氣變化所帶來的危機意識。 【名家推薦】 教育部部長 吳清基支持推薦 人格養成必備選書 方文山、李家同、李晶玉、林義傑等14位專家學者大力推薦,學會人生必修的成長課,你將清楚的知道:「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好評推薦】 音樂創作人 方文山、靜宜‧曁南‧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李家同、知名主播‧主持人 李晶玉、政大教育系教授.教改總體檢論壇執行秘書 周祝瑛、教育部部長 吳清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校長 林新發、極地冒險運動家 林義傑、國家文化總會副會長.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發行人 林澄枝、台灣觀光學院董事長 柴松林、淡江大學校長 張家宜、全球和平聯盟台灣總會理事長‧世界和平婦女會台灣總會榮譽理事長 張博雅、、亞洲大學外文系副教授.學習暨生涯輔導中心主任 張湘君、奇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陶傳正、板橋地方法院少年保護官 盧蘇偉等14位專家學者大力推薦(以上推薦者依姓氏筆劃排列)

目錄

◎PART1. 包容善待,賞識他人的優點
‧1.有教無類寬容待人的孔子
‧2. 三千食客一視同仁的孟嘗君
‧3. 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范仲淹
‧4. 提拔人才不計較過往的鮑叔牙
‧5. 與兒子攜手度過毒癮困境的大衛.薛夫
‧6. 與自閉症孩子共同成長的保羅‧柯林斯

◎PART2. 不讓冤屈磨損心志,重新出發
‧1. 反對種族隔離的曼德拉
‧2. 從寬恕中謀求未來的德瑞克.杜圖
‧3. 走出羞辱的慕哈妲‧梅伊
‧4. 用童話訴說包容之心的安徒生
‧5. 放下仇恨重拾愛人能力的謝炳富
‧6. 迎向陽光的陳明里

◎PART3. 坦然接受自己與他人的不同
‧1. 不受殘疾禁錮的美國總統羅斯福
‧2. 幫助受虐兒邁向陽光的戴夫‧佩澤
‧3. 五體不滿足卻樂觀自足的乙武洋匡
‧4. 照亮生命之光的周大觀
‧5. 接受生命不氣餒的劉俠

◎PART4. 將心比心,不強迫他人接受自己
‧1. 化干戈為玉帛的藺相如與廉頗
‧2. 破除異國歧見寬大為懷的馬偕
‧3. 以愛超脫疾病黑洞的霍金夫婦
‧4. 面對真相拯救暖化危機的高爾
‧5. 從改變世界到改變自己的史帝夫‧賈伯斯
‧6. 從認同危機陰影中掙脫的艾瑞克森

◎PART5. 寬大心胸,不為己私無悔為人
‧1. 以仁行醫的文學家賴和
‧2.回饋鄉里的徐傍興
‧3. 善待乞丐改變困境的施乾
‧4. 用愛療癒世人的德蕾莎修女
‧5. 苦中作樂從灰燼中站起的法蘭克‧麥考特
‧6. 無私奉獻於科學研究的居里夫人
‧7. 期望達成無貧社會的銀行家尤努斯

內文試閱

走出羞辱的慕哈妲‧梅伊

  慕哈妲‧梅伊是2004年《Time》雜誌年度亞洲英雄、2005年《Glamour》雜誌年度魅力女性、第一屆全國婦女人權獎得主,她的事蹟受到BBC、CNN、ABC、Time、紐約時報等媒體注目,但其實,她現今的獲得是建立在過往的痛苦上。

  由於在她弟弟12歲時,被指控與另一氏族的女人說話,在巴基斯坦重男輕女的法律審判下,對方酋長下令要以四個男人輪暴她的方式討回榮譽,她被拖進小畜欄執行私刑,之後,在父親和村人的注視之下,衣衫不整被丟出來。她曾經請求母親幫她自殺,在家人阻止之下,她活了下來,幾日淚流之後,一股憤怒湧上心頭,她決定即使要死,也不要在恥辱中死去,她要在法庭上為自己和家人討回公義。最後,梅伊不但成功的幫自己平反,還推動了巴基斯坦《保護婦女法案》(Women's Protection Bill)的立法。


男尊女卑的屈辱,讓自我意識抬頭

  慕哈妲‧梅伊,原名慕哈妲‧畢畢(Mukhtaran Bibi),1972年生於巴基斯坦東部的米瓦拉村,她的家族是谷賈人,屬於低下的農民階層。依照偏僻省份的傳統,女孩從小跟母親學做麵餅、洗衣服、泡茶、收割,然後結婚生子。她們從來不需要識字,也不參與公眾事務,因為那被認為是男人該做的事。母親們會高聲討論:「妳看,某某人跟男人說話,她名譽掃地了。」、「你知道嗎?某某人沒聽丈夫的話,服侍他時手腳不俐落。」母親總是用這種方式教她們忘記自己,順從丈夫。

  梅伊依父母的安排有過一次婚姻,她的前夫遊手好閒,不願工作,在她父親的堅持之下,前夫同意休了梅伊(巴基斯坦的婦女請求離婚會遭到報復,只有丈夫可以休妻)。梅伊回到娘家,靠口授的方式學習《古蘭經》,她義務教村裡的小孩讀經,教地方婦女她最擅長的刺繡,因為她可以背誦全本《古蘭經》,所以受到村人敬重,這也是後來她被選去瑪斯托伊氏族道歉的原因。

  瑪斯托伊氏族是較有勢力的地主階級,他們不願谷賈人買農地,所以構陷庫夏跟他們的女人說話,並偷了他們農田的甘蔗。12歲的庫夏在麥田失踪之後,被監禁起來毒打凌辱,梅伊則是遭到四個男人輪暴。在巴基斯坦,男人們如果受辱,就強暴對方的妻女做為報復,視為討回榮譽的手段,大家默默接受這種行之日久的傳統,男人們知道,強暴的指控在法庭難以成立,頂多被拘留幾個小時,就會無罪釋放,所以婦女受暴在巴國是常有的事。

  但是,梅伊的故事被一個當地記者報導而揭發出來,所以警察不得不找她去做筆錄。她說了很多,警察只寫了三行,最後,要她在一張空白的紙上蓋手印,其它全由他們填寫。在遭受私刑強暴之後,她心裡有強烈的不信任感,當時她想:「如果自己識字就好了。」

從蒙羞之人變成「可敬的大姐」

  很快的,她的案件受到國際煤體和人權組織的關注,巴基斯坦政府認為這已經是國家事務,特別為她開反恐法庭(否則強暴案需有四名男性的目擊證人才能成立)。宣判之後,梅伊得到政府50萬盧比的傷害補償,她害怕那是收買,把支票丟在地上,脫口說出:「我不需要支票,我要學校。」

  蓋一間學校的念頭,像真主的暗示一樣出現在她的腦海裡。她知道自己很幸運,得到家人、許多團體的支持而走上法律訴訟的路,但在巴基斯坦,像她一樣被當作物品,或報復工具的婦女有多少?她們被遺棄、失去名譽或生命,是如此容易的事。她想蓋一間學校,教女孩們識字,讓她們有勇氣學習傳統教條以外的事,要為自己爭取應有的人權,尊重自己的女人身分。

  她用50萬盧比在村莊買了二塊地,在政府的協助之下蓋了她的第一所學校。剛開始,她只有45名女學生,她們在樹下上課,每天看她們拿鉛筆、書本來唸書,梅伊感到無比幸福,她自己也學習認字,再也不想在空白紙上蓋手印。一直到2007年,她的學校已增至三所,建了校舍,還有一間乳牛牧場為學校提供自主資金。學校收了近700名男女學生,完全免費。小學生們幫她取了「慕哈妲‧梅伊」的綽號,意思是「可敬的大姐」,從此,她便以此為名。

以興學、立法爭取平等地位

  梅伊說:「被暴風雨壓彎的麥穗可以再度抬頭挺胸,或就此腐爛。」她將自己的悲劇轉化成力量,為巴基斯坦的農村女孩爭取受教權。她明白,女性要受到尊重,男性、女性需要一起被教育,所以她的學校也招收男孩。她不因為曾經遭受男性的迫害而仇視對方,反而認為這些觀念都源自於傳統的誤解,她相信只要每位孩子從小受到「平等」的教育,所有扭曲的觀念一定會被改變。

  除了辦學校,用教育改變下一代,梅伊也運用自己的知名度,推動《保護婦女法案》(Women's Protection Bill) 的立法,此法在2006年,由總統穆沙拉夫簽署通過,此後在處理強暴行為時,改變了強暴受害者與強暴犯一同懲罰的不公平做法。透過興學和立法,她希望巴基斯坦的新生代女孩可以獲得新的地位。

  雖然梅伊的成就可以說是用她悲慘的人生換來的,但她在悲憤之餘仍舊願意將所受屈辱公開,並大聲疾呼,改變更多與她擁有一樣處境的女孩,讓長久以來的錯誤終於中斷。

反思小語:
在受辱經驗中,我能化憤怒為力量,去爭取公義,而不盲目的暴力復仇嗎?

作者資料

曾昭旭

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曾昭旭 曾昭旭教授為淡江大學中文系的專任教授,出版過的書及演講主題多以探討「道德」為主,例如:《孔子和他的追隨者》、《在說與不說之間─論中國義理學之思維與實踐》、《論語的人格世界》、《道德與道德實踐》,曾教授同時也是「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的成員。

游嘉惠

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一直覺得文字有感動人的魅力,喜歡閱讀,也很有幸能夠一直以文字為工作。當過編輯,做過採訪,寫過企劃,還幸運出過書,喜歡認真過生活,喜歡觀察形形色色的人物,發現世界的不同面向,喜歡依自己的步調學習和體會人生。

曾文瑩

曾文瑩,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曾任職華梵大學,台灣科大等校,現任元智、中原、中國科大等校助理教授,在大學開設「哲學與人生」、「論語」、「古典小說」、「現代小說」、「文學鑑賞與應用」等課程。善於將經典轉化為現代語言,用傳統智慧為人生問題探尋解答。

基本資料

作者:曾昭旭游嘉惠曾文瑩 出版社:春光出版 書系:心理勵志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9866572739 城邦書號:OK0054 規格:膠裝 / 單色 / 24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