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內容簡介
「如果你想了解真菌,那麼就讓我們啟程吧,像菌絲一樣開始探索。」
你曾經讚嘆形形色色的動物之美,也曾經驚嘆多采多姿的植物之麗,那麼,你一定也會被五花八門千奇百怪的真菌迷得神魂顛倒!不過,「真菌」究竟是什麼?
在都市裡的真菌,大部分時間都很低調,但其實它們就生活在我們周遭,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甚至深深影響著人類的文化與歷史。真菌這個了不起的生物,就讓真菌博士顧曉哲為我們娓娓道來。
從英國到芬蘭,從挪威到臺南,追尋著千絲萬縷:從紅麵包黴的受精絲聊到新器官的命名儀式,從真菌的馴化聊到乳酪與農業演變,觀察金針菇來探討重力,光、電、音樂對真菌有什麼影響?臺灣的養菇產業竟曾經為世界之最,而帶來無數文明進程的真菌同時也是古文物的剋星……大大小小的迷人菇事,讀來又哭又笑或聞之色變的精采內幕,保證讓你愛上這種了不起的生物。
【愛菇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列)
石信德︱農業部農業試驗所植物病理組菇類研究室研究員兼主持人
李博仁︱陽明交通大學生醫系副教授
卓霆宇|真菌攝影師
胖胖樹(王瑞閔)︱金鼎獎科普作家
高智鵬︱導演/藝術家
張原銘︱芬蘭頌拓CEO
陳煥雅︱旅居芬蘭作家
廖政豪︱多倫多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副參事
歐淑珍︱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兼副教務長
鍾國芳|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兼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主任
「一段真菌與人生的真實自然故事,就在本書中藉著作者的親身經歷,從顯微鏡中觀察到的真菌細胞到市場的菇類,且讓這位真菌學家娓娓道來。」——石信德
「這是一本充滿趣味,知識性又帶有淡淡感傷的菇菇文學,全新菇菇書風格,令人耳目一新。」——李博仁
「對菇的歷史文化瞭如指掌的顧曉哲老師再度令人驚豔,帶領我們看見更多菇與臺灣的獨特關聯,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我們生活這塊土地的日常菇事。」
——胖胖樹(王瑞閔)
「芬蘭隨處有森林,作者生動又逗趣的芬蘭森林採菇經驗與描述實在令人印象深刻又捧腹大笑。注重生態與保育的芬蘭,會是真菌應用發光發熱的最佳地點。」——張原銘
「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作品,不僅是一本生動有趣的科普書籍,更是一位真菌學家的真摯情感之書。作者用心靈的筆觸,將真菌的奧祕、美麗和重要性展現得淋漓盡致!如同作者所言:『未來是真菌的,真菌也是我們的未來!』」——陳煥雅
「菇博士再度以獨特的幽默感,引領讀者探索神祕的真菌宇宙。這是一本兼具知識性與娛樂性的書,閱讀的同時也讓人不禁想要跟著作者一起重回到芬蘭森林中尋寶採菇。」——廖政豪
「專家通常意指某一領域的行家,其擁有的知識深度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範疇。真菌專家曉哲不僅是該領域的翹楚,更獨特的是他擁有講述故事的才能,並善於以此技巧傳遞知識。曉哲的文筆細膩且充滿活力,他講述的菇菇故事不僅深入淺出,還能生動地引領各年齡層的讀者深入菇菇的奇妙世界,使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驚奇和魅力!」——歐淑珍
目錄
導言
第一部 英國
真菌A片導演
叫阮ㄟ名
不是達爾文的鴿子
向上的力量
看見七色彩虹
埃及豔后與木乃伊
第二部 芬蘭
糾結不糾結
靈芝王與靈芝
吾自水中來
呼吸一口溫度
留在車諾比
第三部 台北
太空之旅
養活一代台灣人
雷公菇傳奇
重金屬不搖滾
第四部 台南
水仙宮市場
被吃掉的文化遺產
雕梁畫棟有真菌
未來菇舍
第五部 在任何地方與真菌的相遇
在腐生的日子裡
食物的逆襲
辛巴的蟲子大餐
未來肉
真菌學系
後記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索引
內文試閱
前言(節錄)
第一次接觸到「真菌」這個物種,我就深深被它吸引,無論是各種外型與顏色,或是相關的文化與歷史,以及一次又一次令人驚嘆的科學研究結果。研究真菌的時間很長了,卻總是覺得還不夠久,所以也就從來沒有停歇過,即便已經離開學術單位,自己還是窩在一間親手打造的實驗室裡,就像漫畫卡通裡常出現的實驗室怪博士一樣。小時候總會覺得那個怪博士很酷,自己埋頭研究發明許多東西,然後腦袋裡裝滿了無止境的想法與怪點子,也許哪一天,自己長大也可以變成這樣。長大後,自己好像變得很接近這樣的角色,至少「怪」的部分是,才體認到為什麼怪博士沒有變成受人景仰的大學教授,為什麼怪博士沒有變成科技部長,原因可能就是「怪」真的是上不了檯面,就跟真菌一樣怪,所以一直被忽略遺忘,至今仍走不進主流學術。
但是,想要讓大家能了解多一點這個「火鍋必備料」的心情一直沒有改變,所以這一次,我就自告奮勇,帶大家走一趟通往些微了解真菌的祕徑,沿途的歡樂含量超出想像,沿途的熱血指數超出預期。為什麼研究真菌?
時序回到二○○八年一月四日,這一天是我的博士班畢業口試。還記得口試前,我的博士班指導教授老尼克拍拍我的肩膀說:「你這麼努力,一定可以的」,「雖然我們學校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失敗率」。聽到後面那一句,我睜大眼睛看著老尼克,心想:「一定要加上那一句嗎?」
接下來是五個多小時的馬拉松式口試時間。結束後,我其實已經忘記了大部分口試委員所提出的問題,也忘記了我是如何答辯大部分的問題。不過,那個校外口試委員問我的第一個問題,我卻一直深深牢記著,因為那個問題,讓我的短短幾年研究生涯,以跑馬燈的速度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閃過我的腦袋,而那一秒就像沒有止境一樣。
口試委員問我:「為什麼研究真菌?」
如果你曾經讚嘆形形色色的動物之美,曾經驚嘆多采多姿的植物之麗,那麼我相信你一定會對五花八門千奇百怪的真菌傾倒。不過這時,相信你的腦袋裡已經出現問號了。
「真菌是什麼鬼東西啊?」
就跟所有的真菌書籍一樣,「真菌」這個詞一定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每一次提及的時候,做或多或少的解釋。原因就是,在都市裡的它們大部分時間都很低調,所以我們不易察覺。但事實上,真菌到處都是,就生活在我們周遭,就連空氣中都是,又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且一直影響著我們的文化與歷史。只是,我們對真菌還是了解不多。
雖然這樣強調,也解釋了一番,不過,相信你心裡還是有一句話一直冒出來:「好吧,好吧,我知道了,現在可以告訴我怎麼吃它們了嗎?」當然,我們還是最關心吃的部分,那是人之常情。在現代,你只要走進超市的生鮮部,經過了肉品展示區,來到了蔬菜展示區,在蔬菜展示區裡,你就可以找到新鮮菇類。但是,你可能不知道,菇類不是蔬菜,而且,如果將菇類放置在肉品展示區,也許還比較恰當一些。話說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你知道菇,但是可能不太了解它們?
除了生鮮菇類,廚房裡如果少了真菌,即使是最神奇且具有魔力的廚房,家庭煮婦/煮夫們也只能滑滑手機看看美食照片和最新的廚房器具與設備,但是對於變出美味的食物卻束手無策。沒有真菌的幫忙,就沒有醬油、味噌、麵包、乳酪以及米酒。沒有真菌的幫忙,我們去酒吧可能只喝水跟鮮奶(這樣說可能有點誇張,但是在芬蘭,幾乎每一家酒吧都有賣鮮奶),在家聚餐可能只有氣泡水可以讓賓客盡興了。因為成就啤酒與葡萄酒,在人類社交上扮演重要角色的這些酒精性飲料,都是真菌的傑作。除了這些,真菌(也指菇類)富含蛋白質與人體不能分解吸收的多糖類,菇也是低脂肪(含有一些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食物。不同於肉類,真菌是貨真價實最健康的蛋白質來源食物,但是,如果你讓真菌長在不健康的環境裡,那麼它們給你的不健康將會是加倍奉還。
真菌對環境所含的物質以及改變非常敏感,所以空氣中的汙染物以及生長基質當中的重金屬或汙染物質,就可能被真菌吸收而累積在細胞內,所以採菇或是培養菇的地方如果不乾淨,那麼所採集或是新種出來的菇類就食用不得。真菌可以分解號稱「地球上最強有機物」的木質素,如果沒有真菌,死去樹木上的木質素,就不能完全被分解,自然界的碳循環會因此大打折扣。真菌的「自然界清道夫」特性,已經被用來處理一些棘手的人為汙染問題,例如,廢棄石油與塑膠垃圾的可能處理方案。但是,千萬不要因為這樣就喜出望外,以為找到了處理汙染的方法了,可以開始亂丟垃圾了?其實,我們汙染環境的速度遠大於微生物可以處理的速度,雖然應用真菌處理汙染事件看似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法,但是仍然是杯水車薪,我們還是需要謙卑地對待環境,繼續為改善環境努力。
劈哩啪啦講了一堆真菌的事,也許你已經有一些概念了,或者只記得「芬蘭的酒吧有賣牛奶」這件事也無妨。我就試圖用自己這幾年與真菌接觸的一些親身體驗,雖然稱不上什麼厲害又偉大的經歷,但是這平易的過程相信一定可以一步一步為大家解釋真菌這個了不起的生物。
再度回到口試的那一天,口試委員問我的那個問題:「為什麼研究真菌?」當時的我針對這個問題,滔滔不絕地回答了五分鐘,但是答案的重點其實很簡單,就是:
「因為我想了解它。」
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很想了解它?那麼就讓我們啟程吧,像菌絲一樣開始探索。
作者資料
顧曉哲
「我不是正在研究菇,就是在前往研究菇的路上!」一路上,獲得英國愛丁堡大學真菌細胞生物學博士,遊歷過二十幾個國家,旅居英國與芬蘭有十載,迷戀並追尋極光五次。致力以各種方式傳達有關真菌的知識,著有《菇的呼風喚雨史》,翻譯《真菌大未來》等科普著作。 相關著作:《日常菇事:一個真菌學家的自然微觀書寫(首刷隨書附贈真菌書籤2款)》《菇的呼風喚雨史(暢銷修訂版):從餐桌、工廠、實驗室、戰場到農田,那些人類迷戀、依賴或懼怕的真菌與它們的祕密生活》《菇的呼風喚雨史:從餐桌、工廠、實驗室、戰場到農田,那些人類迷戀、依賴或懼怕的真菌與它們的祕密生活》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