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內容簡介
身體最小的單位是能量,
社會最小的單位是感受,
企業最小的單位是文化,
『看不見的源頭,影響看得見的結果』
在情緒產生的當下,
從源頭調整,做出正確的選擇,
讓生命獲得正向關注的力量。
▋國際心靈治療師—游祥禾最新力作
結合西方心理學、哲學與東方玄學,創立『東方心理學』
現任美國聯邦政府國際心靈管理師、英國CIP國際高級心理諮詢師、中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為什麼你需要這本書?你受夠這些事情了嗎?
1.無法專注,一拖再拖:
手上這些工作,早在半年前就應該要結束了,現在卻還沒結束,縱使迫在眉睫,依然不想去處理它。
2.進步很慢,收效甚微:
我的努力大家都有目共睹,也相當肯定我的付出與認真,但就是進步很慢,似乎看不到什麼效果。
3.無從下手,無法應用:
眼前的事情,不知道該從哪開始處理,只能停在某種狀態,毫無頭緒,完全不知道從哪裡開始。
4.解決問題,製造問題:
我們只想趕緊解決問題,最後卻變成製造問題的人。
5.情緒不穩,關係停滯:
我們控制不住自身的情緒,體內像是裝了無數顆的未爆彈,地雷遍布全身,隨時都可以引爆。
▋七萬人都在問什麼?追求什麼?
游祥禾老師多年來不斷在世界各地巡迴演講,聽講人次早已超過百萬人次,道盡一般人在人生卡關的盲點。而他發現無論世界各地,大家在意的事其實都是一樣:婚姻、財富、慾望、工作、健康。透過本書集結游祥禾老師關係對話的演講精華,幫助你跳脫出原有框架及擺脫情緒勒索,開創自信富足的人生。
▲生活容易嗎?
沒有誰,天生生來就是強者。
有時我們選擇一個人的堅強,並不是真的無堅不摧,
不過是身後空無一人,實在豪無退路可選。
成功,並非毫無方法。
關係,是萬物的基礎。
學習與各種關係好好對話,則是成功的不二法則。
▲靜心思考與周圍的關係
感恩那些還在身邊的人;
豁達面對已離開的人;
善待所有出現在你生命中,那些為數不多的有緣人。
▲看清源頭與結果的關係
身體最小的單位是「能量」;
社會最小的單位是「感受」;
企業最小的單位是「文化」。
看不見的源頭,卻影響了看得見的結果。
▲你的關係良好嗎?
人的一生中,有許多煩惱,
要各個擊破這些煩惱看似容易,
卻因為每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扮演的多重角色,
加上錯綜複雜的關係,讓簡單的問題變得複雜且難處理。
「關係」是一切的根本,要跳脫出框架及包袱,你才能自在地擁有美好人生。
▲學習謙卑與感恩:當果實掛在枝頭,樹就彎下了腰。
教導是一種服務,不要覺得自己有多了不起,反而要為自己日漸成熟的覺醒果實感到謙卑,心懷感恩。
這是七萬人教會我的事,我希望你也可以擁有它,並像我傳遞給你這樣的傳
遞給更多的人。
▲學習取悅自己,把自己當明星
一個人,只有取悅自己,才能不放棄自己;只有取悅自己,才能提升自己;只有取悅自己,才能影響他人。
任何一種好心態,並非一朝一夕就能促成,都需要在日積月累的經歷和教訓中,得到修煉和完善。
▋來自世界各地學員的熱情分享
*很喜歡老師的寫作方式,在文章中總是以最適合的引用、有趣的故事、豐富的用詞、加上那字字到位與多角度的邏輯思考能力,使我每一次讀完文章都受益匪淺,畢竟能將所想明確地表達出來的人不多,實是如獲珍寶。
——桃園市 陳叡賢 拋光師
*老師從不害怕曝露脆弱,卻也不過度張揚。他用故事和努力,帶我從皮膚上的多處裂痕,看見一道又一道的陽光;陪我從皮膚下的無聲陰影,綻放一顆接一顆的星光。他說,人生最棒的事,就是和自己「真心」破冰。
——施逸宸 倉管 28歲 台灣彰化
*抗癌的日子裡我遇見了老師及東方心理學,感恩游老師的文章陪伴著我度過每一個孤獨的夜晚,若非游老師,我實在沒有辦法走到現在,謝謝您溫暖的文字讓我擁有力量,才有力氣想要活下去。
——Siew Ly Goh 52歲 新加坡
*我常會想到不開心的事情,也有愛嘆氣的習慣。婚姻、親子關係、工作都處理得一團亂,朋友送了我游老師的書徹底改變了我。如今,一遇事急,馬上想起老師的話,就又慢慢的平靜下來。
——平平 公務人員 54歲 台北
*很羨慕台灣以及東南亞其他國家的學生,都能親自上到游老師的課程及講座,我相信現場聆聽的感受一定特別不一樣。偶然的機會,表妹從台灣寄給我一本游老師的書,裡面解答了我多年來的疑惑,真的很開心,期待老師的新書可以造福更多人。
——Sammi 研究員 29歲 美國加州
*我是育才獨中的學生,在校四年間聽過很多不同的演講,這是唯一一場我從開始聽到結束,之後發現全校都在討論游老師的演講內容,奇怪的是,學校的同學都好像都變得不太一樣了!我們都要向游老師學習,希望學校可以再邀請游老師來,若能讓家長一起參加那就太好了!
——Shin Ang 學生 19歲 馬來西亞怡保
目錄
1.前言
2.你會不會這樣
3.外面的世界好精采
4.七萬人都在追求什麼?
5.七萬人教會我的24笑
6.Google/ Facebook也不知道的祕密
7.我們都在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8.當情緒來臨時
9.人生啊,轉身之後,以假亂真
10.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
11.人生到底是走到廢掉還是走到顛峰
12.你這狀態多久了?
13.最佳男女主角
14.傷害我們的人該如何原諒
15.關係秘訣,對話的核心
16.行為背後是因為對對方有所期待
內文試閱
最不值得的事情即為幫他人的情緒買單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總是不經意地受到別人的情緒影響?看到別人不開心,就會有壓力,有內疚,總覺得自己有責任。
別人的情緒為什麼會影響到你?負面情緒就是情緒垃圾,一次又一次的積壓在我們的內心。
承受、處理別人的負面情緒真的很消耗人,所以我們會本能性地想遠離那些負能量的人。面對別人釋放負面情緒最好的方式,當然是離他遠遠的。眼不見,心不煩。可不是每個傳遞負情緒的人,我們都能在生活中進行隔離。這時候,保護自己就是件非常重要的事。
該怎麼保護呢?
最重要的就是「界線」,界線的第一步就是尊重而不介入,允許別人可以有情緒自由。
別人有什麼樣的情緒,是他的自由。他憤怒、傷心、抱怨、失望、難過、可憐、搞失蹤,是他的事情,但要不要吸食他的這些情緒,這就是你自己的選擇了。
你有沒有想過:別人的情緒,為什麼會影響到你?
人之所以被影響到,不是因為別人有情緒,而是自己沒界線。總想去安撫別人的情緒,為別人的情緒負責,想著如何拯救別人的難過,消除別人的憤怒。這些喜歡當救世主的人,總把自己弄得特別累。這一類人都有一種看不得別人不開心的症狀,最後自己也跟著不開心了起來。
執行規則的背後,是想為孩子的情緒負責
M是一位媽媽,她覺得育兒很痛苦。
有次她跟兒子約好了玩遊戲一小時,然而一小時後,兒子要求要加碼十分鐘打完這一局。M出於寬容和理解,同意了。打遊戲嘛,嘎然而止是痛苦的,M懂。十分鐘後,兒子依然拒絕交出手機,M就有意見了:
「不是說了一小時,而且已經額外寬容了你十分鐘了不是嗎?」
在M的強烈要求下,兒子交出了手機,並開始生氣,罵媽媽是世界上最壞的人,賭氣把自己關在房間裡。M憤怒了:
「你氣什麼?自己說了一小時,不守規則,都給你多十分鐘了,你有什麼資格生氣的。」M跟我說,她好想把門踹開拉他出來打一頓。我問M:
「妳已經拿回手機了,規則如妳所訂的也已經在執行了,他停止玩了,妳的目的也達到了,但妳在生氣什麼呢?」
「你真該看看我兒子他那一副不願意的樣子啊..」
「妳在期待什麼呢?期待他自覺、自願、開心、積極地停止遊戲,心滿意足感恩戴德地交還給妳手機?」
「起碼態度要好點吧。」
「所以妳不僅要兒子執行規則,還高期待的希望他態度很好地遵守這項規則?」
執行規則這事,除非規則本身是有利於自己的,不然很少有人能覺悟高到要態度良好地去配合執行。比如紅燈這事,你趕時間的時候遇到了紅燈,你就會抱怨。你會說怎麼這麼倒楣,交通怎麼這麼差,城市規劃怎麼這麼糟,甚至會伴隨著很多髒話。可是你還是會配合執行這項規則,踩.車,乖乖地停在紅燈面前,無論你多麼不願意。
規則能被執行,就完成了使命。要求別人快樂執行對自己不利的規則,未免苛刻了點。我說:
「妳好像沒有辦法接受孩子生氣是嗎?他能夠有自己的感受或情緒嗎?妳的憤怒,是因為對孩子的憤怒有了內疚。妳感覺自己這麼強硬地奪手機,傷害到了孩子。孩子的憤怒清楚表達了他很受傷,而讓妳的孩子受傷,造成妳的內疚。妳認為孩子說對了,覺得自己是個壞媽媽,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人。」
M的憤怒,在自己的內心是這樣在流動的,只是自己沒有覺察到:
「我不想看到你憤怒,我很想做到不傷害你,讓你不憤怒,但是我又沒這個能力,不管我怎麼做,都讓你對我產生誤解,我真的覺得自己很挫敗。」
M消化不了這種內疚和挫敗,就會以一種憤怒的形式表達出去。
覺得應該執行規則,又怕傷害到孩子,最後就只能發火。這背後的心理因素其實是M想為孩子的情緒負責,為孩子受傷的情感負責,為孩子的憤怒負責。她沒有能力安撫孩子的情緒,認為孩子是因為自己受傷了,最後她只能氣自己,越說越大聲。
不要企圖拯救父母的情緒
K是一個女兒,她覺得和媽媽相處很痛苦。她敘述媽媽總是一副可憐的樣子:
「我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妳上學。」
「不用,我有獎學金,也有在打工了。」
媽媽每次都做一整桌的飯,讓我先吃,接著說:
「我吃妳剩下的飯菜就好。」我說,那妳先吃呀,媽媽又會拒絕。媽媽常對我說:
「妳也知道妳爸爸對我多不好,我心裡有多苦。妳一定要爭氣些,多讀點書..」
「那妳離婚啊,離開爸吧!」媽媽又不願意,理由是:
「要離早離了,我忍氣吞聲這麼多年,不都是因為妳才不離婚的嗎?」
K只能呵呵一笑。
「我媽媽總是一副可憐的樣子,我實在受不了。如果我沒有來到這個世界,是否我媽就不會這麼痛苦?我努力地聽她訴苦,但是我真的聽不下去。現在我只能把打工的錢全部給她,這是我能做到的彌補,我告訴自己儘量不去看她。我真的不需要她這樣啊。她自己喜歡這麼做也就罷了,為什麼非要說是為了我。我看到我媽就會一直提醒自己我是罪惡的,我覺得被強迫。」
我分析了K背後的邏輯:
第一、媽媽很可憐,身為女兒的我應該解決她的可憐。
第二、她的可憐是因為我的關係,我更要為她負責。
讓K感覺到被強迫的,從來不是媽媽很可憐,而是﹁我要為媽媽的可憐負責﹂的想法。媽媽的情緒,讓K感覺媽媽是可憐的,這讓K看不下去,覺得內疚,覺得自己應該幫助媽媽。可是K根本沒有這個能力,她才是一位大學生,她能做的實在有限,所以K只能對媽媽憤怒。K的憤怒是因為,理性告訴她應該幫助媽媽消化情緒,可是她自己又不想為媽媽的情緒負責,「關我什麼事情?」這種挫敗和衝突,讓她憤怒了:
「妳為什麼要讓我覺得自己是個不孝的女兒?這樣我很挫敗!」
這個社會裡,我們生活周遭還有無數個K,怕讓父母親失望。他們有的被逼婚,有的被逼給爸媽打電話,有的被逼聽嘮叨,有的被逼給弟弟錢、有的被逼換工作、有的被逼要為了這個家做出犧牲。他們特別討厭父母以一種軟的、硬的方式控制他們。讓他們憤怒的,不只是父母的控制,而是這些孩子們處理不了被自己創造出來的內在挫敗:不想讓父母失望,不想讓父母不開心。看到父母難受,自己也會難受。看似在對父母生氣,其實更是對自己的怒喊。
孩子們這時候都是想為父母的失望、不開心、難受負責,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掉父母親的糟糕情緒。「拯救父母的情緒」,我從做子女的眼神中看到了無能為力的難度。對於我們的父母,他們習慣了不開心、失望、失控、難過、可憐,這是他們的一種常態,不是孩子所能改變的。
在生你養你之前,他們的控制慾、付出狂、受虐症,已經決定了他們會無數次在這個社會上經受這種情緒輪迴了。這是一個做子女有辦法拯救的了的嗎?對於父母長年混亂的關係、失控的情緒、糟糕的生活,做子女的不僅拯救不了,還會把自己給搭進去。
看不得別人不開心的人,本質上都是自私
當我們看到別人不開心,就會有壓力,有內疚,總覺得是不是自己讓對方不開心的,我們要負起責任。內疚的時候,就想做點什麼,消除別人的不開心,來緩解自己的壓力。要嘛是犧牲自己去做滿足對方的事、要嘛是壓抑自己的需求不再刺激對方、要嘛乾脆憤怒的要求對方不要對自己有這麼多的要求。
為什麼會內疚呢?
「當對方有情緒,我卻不理會對方,就代表我是個壞人。壞人的感覺讓我內疚。我的理性告訴我,我應該回應你、配合你,但我的身體告訴我,千百萬個不願意,我不想回應、也不想配合你。這種感覺很撕裂,我就只好用憤怒或犧牲的方式來阻止、平衡從你那而來的情緒了。」
「可不可以不要對我有所求?不要出現那可憐樣、拜託你不要哭、求你不要生氣..。如果你沒有這些情緒,我既不是壞人,也不用安撫你,我也就不那麼累了。」
希望周圍的人因為自己而感到開心,這本質上是自私的,他們學不會給予祝福,不懂得去尊重允許他人不開心,無須為他人情緒不開心買單。
M的自私是:她剝奪了兒子生氣的權利。兒子在規則侵蝕了自己的利益的時候,需要生氣來緩衝。如果兒子此時不生氣,他會失去生命活力。可是M不允許兒子生氣,只是因為M受不了。
K的自私是:她剝奪了媽媽表達可憐和需求的權利。媽媽在表達自己可憐的時候,心裡會舒服點,這是她熟悉的生存方式。妳不讓她表達可憐,她會不知道該怎麼活了。可K不讓媽媽表達可憐,只是因為K聽不得。
而且,別人的情緒,為什麼需要由你來負責呢?
相信別人有能力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內心強大的人是這樣的:
我知道對方很可憐、受傷、憤怒,有需求沒被滿足。但是,此刻我不想為這些情緒負責。這些從一開始就是對方的事。你的情緒,你的需求,你本來就應該自己負責,就像我負責我自己的情緒是一樣的。
之前你的每一個反應都會讓我焦慮不安,我總覺得是不是我哪裡做錯了,但你有沒有發現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你對著我說你好可憐,是因為我的關係;這也不是第一次你哭訴著說我沒有把你放在心上、沒有把你當成唯一,你覺得我深深傷害了你;這更不是第一次你說我總是讓你如此難過..
在沒有我的時候,你不是一樣活下來了嗎?
如果我不滿足你,我就是個全世界最可惡的大壞蛋。我同意你,在你眼裡,我就是不孝順、心眼多、自私、壞媽媽、壞小孩、壞朋友。可我並不因為你這麼覺得,我就真的是了,只是你這麼覺得而已。我不再反駁,也不必為了要讓你跟我意見一致而費盡唇舌。
你釋放負面情緒是你的事,你的自由。我無權也不需要干預你,我也開始練習學習如何尊重你的所有行為。
別人的情緒裡,其實都帶著大量的控制。同樣,別人控制不控制是他的事,而你接受不接受,就是你的事了。你自己沒有能力拒絕,你就要為自己的犧牲負責。
對孩子、對父母、對其他重要的他人來說,學會去尊重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人,有自主能力的人。這也是信任,相信他們有能力選擇自己的情緒,更有能力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如果有人拿死威脅我怎麼辦?這就要在保證別人生命安全的基礎上,自己要有把握妥協的尺度了。
強大的負面情緒來襲,我們絕對可以喊暫停。
等等我,我先去冰箱拿瓶啤酒,你繼續沒事的;我就是想靜靜看你可憐、失控、抓狂、生氣、不開心的樣子;如果你因為我不同理你、不認同你,覺得我是壞人而大罵,我會繼續請你再稍微等我一下,我要先拆包花生來吃。
脆弱的人,把負面情緒扔給別人,要別人來負責。偉大的人,吸食別人的負面情緒,為別人的負責。文明的人,自己消化自己的,把別人的還給別人。所以,我們到底要不要為他人的情緒買單?
那是你的選擇啊,我會尊重你的選擇 。
作者資料
游祥禾
亞洲知名心靈影響力作家,自創「東方心理學」、「三十秒識人術」及「種子落點心力分析」三大課程,學生遍及世界各地,擅長研究慣性領域與行為結果,首重實踐與過程,沒來經歷何來結果。結合東方玄學與西方心理學、哲學。教你看懂內在動機(想法),重新設定認知,修正行為,啟動成功模式(結果)。對於傳遞正向能量及思維充滿熱情。 專長:一對一諮詢、企業文化、關係、情緒、業務銷售技巧、領導與激勵、潛能激發、自我認識與人際溝通、企業選才、東方心理學。 相關著作:《控制脫鈎:游祥禾的14堂人生課,從孤獨到感恩,拓寬你無法擺脫控制的認知》、《游祥禾關係對話:七萬人教會我的事,在情緒的第一現場,從源頭調整,做出正確的選擇,讓生命獲得正向關注的力量。》、《每天練習,成為更好的自己》、《游祥禾2018開運手札》、《停止抱怨的人生》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