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經濟/趨勢 > 貨幣/金融
新世代資本家:公民經濟崛起的新力量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臉譜全書系5折起!兩本75折加送限量人氣質感布提袋!
  • $499輕鬆升級VIP/限時限量5折,售完不補!
  • 世界閱讀日書展39折起!
  • 讀書花園5星級,5折特價再享滿額折扣!有省錢!

內容簡介

◆亞馬遜、邦諾網路書店5顆星最高評鑑! 請各位看看自己的存摺。各位或許不知道有超過3兆美元的資產正在消失當中;請翻閱報紙的求才版,各位或許會發現另一件令人費解的事情:全世界原本應該有更多工作存在,但事實卻非如此。為什麼? 本書正是要破解這些祕密。首先,我們要說明一些過去以來一直阻隔在企業與公民之間的機制,試著解開存款與工作流失的謎團。其次,我們要指出一項強而有力的反制現象,此一現象正迫使企業高階主管、投資人、政客、運動人士與公民培養新的技能,以迎接轉型後的資本主義。我們所謂的公民經濟(civil economy)正逐漸形成當中,原因很簡單:新世代的資本家正在對企業的議程發揮影響力。 我們所說的這些新世代資本家所指何人?在以往,企業的力量通常掌握在大亨與政府手中。目前某些地區的情況依然如此。但是在北美洲、歐洲、日本與其他越來越多的地區,跨國企業的所有權掌握在數以千萬計的受薪階級手中,這些人透過共同基金,將自己的退休金與一生的儲蓄投資於全球最大型企業的股票。這些人的退休金佔全球企業的絕大多數股權。每位退休金受益人都擁有大多數企業的一小部份股權。從矽谷的資訊科技領導者到奈及利亞的油井,從墨西哥的釀酒廠到德國的化工巨擘,全球的公民是這些大企業的最終股東。 當然了,這些公民並不了解這項事實,也未扮演這項角色。事實上,直到最近為止,這項具有歷史意義的所有權轉移一直無足輕重,只是一項看似事實的奇特陳述,並非是對企業或國家而言意義非凡的發展。真正的力量依舊掌握在華爾街、東京、倫敦或政府內閣中一小群冷漠且沒有擔當的玩家手中,原因只是因為公民股東一直不了解,企業的所有權已經民主化了。我們將在本書中追蹤一項正在覺醒中的公民所有權自覺運動,這是屬於新世代資本家的所有權運動,這項運動保證要讓這些傳統的權力掮客負起責任,不然就會將他們掃地出門。 本書作者群探討了公民股東正在如何深遠地改變我們的世界,他們催生了新型態的企業出現。受到激勵的投資基金已經開始揚棄古老的教條與習慣,為新型態的「商業體制」奠定基礎,投資人、企業高階主管、資訊提供者、提倡公民權的遊說團體、政黨、工會、宗教組織與積極參與的市民全都發揮了作用。 另一方面作者也詳細說明了哪些傳統思維註定要走上滅絕的命運,以及企業正在推行哪些創新策略,以便在新崛起的「公民經濟」中存活。作者說明了,在這個新世代,成功越來越屬於證明自己有能力培養商業動力的企業,但是企業必須在謹守對股東負責的架構之下才能採取行動。同時明確地指出,投資人、顧問、行動主義人士與政策制定者應如何傳達自己的意見。 【專業推薦】 ◎「這是一本引人注目且重要的書,揭露了企業責任迴路中的脆弱環節,也就是造成經濟體系流失價值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作者說明了投資人、企業與其他人士正提出哪些解決之道。最後,作者針對資本主義的演進能力表達了樂觀的看法,並提出明確的建議,說明我們可以如何貢獻一己之力以實現這個美好的未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前任理事長 理查.布利登 ◎先鋒基金集團創辦人 約翰.波哥 ◎Wolfensohn & Company董事長 詹姆斯.沃夫森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路西安.貝舒克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傑夫瑞.頌納菲德 ◎輝瑞大藥廠董事長漢克.麥克基諾

目錄

◎前言
瓦礫與營收/責任迴路/公民經濟登場/財務的安非他命/推動改革

◎第一篇 新世代資本家


‧第1章 公民經濟:企業所有權的民主化
平民大亨?/填補財富差距/資金潮/「沒有股東的資本主義……」/3兆美元的差異/新世代資本家的責任迴路/新世代資本家生態系統/結論:新世代資本家的目標

‧第2章 企業的過去:非公民經濟
縫針與貧窮/勞工守則/「極端不公平」/國家守則/道德真空/「對獲利的病態追逐」/精巧與危險

◎第二篇 新世代資本家的責任迴路

‧第3章 未來的企業:資本家宣言
魔戒之王/害人執照?/馴服科學怪人/脆弱的枷鎖/通往公民企業的道路/新世代資本家宣言/贏得信賴

‧第4章 法人投資機構:動員所有權
我們可以信任誰?/脆弱環節一:資產管理產業/脆弱環節二:退休基金/修復責任迴路:股東覺醒/推動改革的推手/股東革命的里程碑/基金管理產業的重大變化/市場工具/正確的作法

‧第5章 董事會:新的責任
三大因素/違反地心引力的執行長高薪/不良資產/整頓董事會/董事會的目的何在/體制化企業/改革熱潮/董事警察?

◎第三篇 新世代資本家的生態系統

‧第6章 監督市場:資訊大師
致命的搖籃曲/失職的經紀商/查核會計師何在?/重新打造股東的看門狗/自由與公平的選舉/守門人的主人/降低評等?/對信任機構進行評分/轉型與進化

‧第7章 會計標準:掙脫盧卡修士的盒子
盧卡修士的發明/上兆美元的驅動因素/掌控數字/誰擁有資訊?/避免遭到綁架/評量價值的創造/評量永續經營能力/競逐標準的競賽/公告鬼魅,也就是無形資產/公民經濟會計/新世代會計

‧第8章 非政府組織與資本:公民社會遇見公民經濟
有什麼新鮮事?/選錯戰場/進入上帝的盒子/關於永續參與的十大原則/與討厭鬼合作/大霹靂/智囊團/部落格的自由/營運執照

◎第四篇 新世代資本家議程

‧第9章 行動筆記
給企業董事與執行長的筆記/給法人投資機構的筆記/給個人投資人與退休金受益人的筆記/給分析師、顧問與查核會計師的筆記/給公民經濟團體的筆記/對政治人物與政策制定者的筆記/給經濟學家與研究人員的筆記/新的商業文化

序跋

前言


  請各位看看自己的存摺。各位或許不知道,不過,各位有超過3兆美元的資產正在消失當中。原本應該有一筆天文數字的資金可以促進繁榮,但事實並非如此。接著,請翻閱報紙的求才版,各位會在此發現另一件令人費解的事情。全世界原本應該有更多工作存在,但事實卻非如此。

  本書有兩大目標。首先,我們要說明一些過去以來一直阻隔在企業與公民之間的機制,試著解開存款與工作流失的謎團。其次,我們要指出一項強而有力的反制現象,此一現象正迫使企業高階主管、投資人、政客、運動人士與公民培養新的技能,以迎接轉型後的資本主義。我們所謂的公民經濟(civil economy)正逐漸形成當中,原因很簡單:新世代的資本家正在對企業的議程發揮影響力。

  我們所說的這些新世代資本家所指何人?在以往,企業的力量通常掌握在大亨與政府手中。目前某些地區的情況依然如此。但是在北美洲、歐洲、日本與其他愈來愈多的地區,跨國企業的所有權掌握在數以千萬計的受薪階級手中,這些人透過共同基金,將自己的退休金與一生的儲蓄投資於全球最大型企業的股票。這些人的退休金占全球企業的絕大多數股權。每位退休金受益人都擁有大多數企業的一小部分股權。從矽谷的資訊科技領導者到奈及利亞的油井,從墨西哥的釀酒廠到德國的化工巨擘,全球的公民是這些大企業的最終股東。

  當然了,這些公民並不了解這項事實,也未扮演這項角色。事實上,直到最近為止,這項具有歷史意義的所有權轉移一直無足輕重,只是一項看似事實的奇特陳述,並非是對企業或國家而言意義非凡的發展。真正的力量依舊掌握在華爾街、東京、倫敦或政府內閣中一小群冷漠且沒有擔當的玩家手中,原因只是因為公民股東一直不了解,企業的所有權已經民主化了。直到現在為止。我們將在本書中追蹤一項正在覺醒中的公民所有權自覺運動,這是屬於新世代資本家的所有權運動,這項運動保證要讓這些傳統的權力掮客負起責任,不然就會將他們掃地出門。

瓦礫與營收

  我們認為有兩則故事可以說明企業的過去與未來。

  2004年4月一個寒冷的夜晚,紐約市的警官將安隆(Enron)的前執行長傑佛瑞‧史基林(Jeffrey Skilling)逮捕到案。好幾個夜貓子打電話到警局的報警熱線,表示史基林醉酒且具有攻擊性,跟陌生人攀談,拉扯一名女性的上衣想找尋竊聽裝置,並指控路過的人是聯邦調查局探員。在前往管區拘留所的途中,押送史基林的警車行經史基林在安隆極盛時期經常造訪的摩天大樓群。後來,史基林狂妄自大的作風與昭然若揭的詐騙行徑,替他自己引來嚴重的詐欺罪名,並讓安隆化為一堆瓦礫。

  就在幾個小時之前,就在這些辦公大樓的飲水機周圍,史基林的行為是許多高階主管閒聊的話題。有些人抱怨檢方的調查行動。其他人則對自己逃過一劫感到如釋重負。這些高階主管都同意,安隆事件是個例外。不是安隆這家能源貿易商運氣特別不好而被逮到,就是安隆是一個超級爛蘋果,藏身在原本運作正常的市場裡。

  只是,這些是不良的示範。造成史基林身敗名裂的原因,與運氣欠佳或行為嚴重違法沒有太大的關係;比較有關的原因是新一代公民階級的崛起,這些公民投資人寄望安隆與其他公司的股票,能為自己的退休生活提供資金。迥然不同於以往的是,安隆的崩塌結果並未替大人物們帶來傷害。這一次,巨額的損失摧毀了數百萬中產階級與勞動階級存款人的帳戶與未來的夢想。這項醜聞自然而然在全美國引發一股批評企業不當行為的聲浪,最後甚至擴及全球。既然如此,史基林的被捕就不是一件特殊事件,而是勇氣十足的象徵,說明了企業的新公民股東正在如何大聲疾呼,要終止企業界的老式作風。

  新公民股東需要哪些新的經營方式呢?舉例來說,請聽一聽第二則故事: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企業之一奇異電器(General Electric),以及由一群天主教修女組成的名不見經傳的團體,兩者之間畫上了一條不可能的連結線。2002年,好幾個持有少量奇異電器股票的宗教團體的退休基金,在奇異電器的年度股東大會上,提出一項看似唐吉軻德式的股東提議。這些修女要求董事會公布奇異電器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及董事會可以採取哪些作法以促進能源效益並對抗氣候變化。這些修女主張,肩負起環保責任可提升奇異電器的獲利。

  執行長傑夫瑞‧伊梅特(Jeffrey Immelt)一開始不理會這項決議,並下令按例予以駁回。但這次會議卻出現令人始料未及的結果。高達23%的奇異電器投資人支持這群修女的提案,並抵制經營團隊的決定。受到指責的高階主管決定重新檢視,這群新世代資本家股東們對他們傳達什麼訊息。他們下令在內部進行詳盡的研究,看看需要採取哪些作法以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這些研究的結果令人大開眼界。如果奇異電器改變作法,讓能源效益成為企業的核心宗旨之一,公司的聲譽將可獲得提升,而且只要五年的時間,就可以額外創造出至少100億美元的營收。為了達成這項目標,奇異電器特別於2005年在全集團內部推出一項匿名為「綠色科技新主張」(ecomagination)的劃時代計畫。

責任迴路

  奇異電器的故事並非特例。隨著新世代資本家建立公民經濟,他們已開始在全球各地強力推動大刀闊斧的改革。我們首先由責任迴路中找到證據。

  個人股東──新世代資本家──正體認到全球公民投資人的權力,進而鼓勵

  法人投資機構採用負責任的投資組合與強調股東行動主義的策略,進而促使

  董事會擁抱大刀闊斧的改革,讓他們對股東負起責任並提出議程,要求

  企業與企業的高階主管轉而走向一條新的「資本家宣言」途徑以追求企業成功,進而賦予新世代資本家史無前例的影響力。

  本書無意作為探討董事會運作、審計功能或投資人監督的權威教科書。我們在參考書目中列出了相關的書籍。事實上,我們提出了全新的看法:所有這些市場因素現在全部相互契合。我們的目的是要說明將這些因素連結到公民經濟的不成文準則。接著我們建議適用的工具,讓企業經理人、投資人、公民與政策制定者藉此帶領並促成這場改革。

公民經濟登場

  我們所說的公民經濟到底是什麼意思?在政治裡,我們用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這個名詞,代表民主政府為了對大眾的需求負責所需要的各種不同機構。請想一想自由的媒體、公平的司法制度、公民團體、政黨、工會、宗教團體與積極參與的公民。

  公民經濟此一現象也包括一些類似的組織,但這些組織專精的項目是商業而不是政治。今天,這些組織正在相互結合,促成了新型態的企業崛起。成功的企業愈來愈懂得如何修練商場的動態關係,而且是在一個對股東負責任的架構下進行。

  對某些企業來說,這樣的架構依然陌生。商界人士往往被妖魔化為短視近利的貪婪之輩。少數一些人確實是如此。但是很多具有遠見的企業領導人了解,大眾對全球化的憎惡、基層員工與高階主管之間的對立、以及企業與社會利益之間不斷出現的衝突,只會導致企業的競爭力下滑與工作機會流失,並削弱社會大眾對攸關經濟成長的企業的信心。

  從傳統經濟轉型為公民經濟,並非只是某些人希望能成真的夢想。這項夢想今天正在實現當中。公民經濟能否持續發展下去,未來發展的方向為何,當然都沒有定論。但是,企業經理人、投資人或積極參與的公民都無法忽視這個議題。

財務的安非他命

  請暫停一下,想一想各位不會在本書裡看到的三個重點。首先,我們不會誤以為,股東革命所推動的改革已經獲得想要維持現狀的人的擁抱。事實上,我們會在每一章說明,有哪些路障橫梗在新世代資本家面前。來自傳統作法的抵抗當然不能等閒視之。但是我們會在本書中特意強調,新世代資本家正在擬定許多新的解決辦法,而且是在不為社會大眾所知的情形下進行。並非所有創新作法都能成功;有時候,發展的速度會遭到延緩或阻擋;有時候,在前進兩步之後必須後退一步。但是,如同我們將在本書中說明的一般,事情已有所進展,因為資本所有權不容妥協的新現實已無法改變。

  其次,我們並不是在主張,擁抱社會責任的企業自然能夠勝過競爭對手。他們或許可以勝出,但我們要將此一議題留給對此意見分歧的學者來評斷。我們要提出不同的論點:新世代資本家正改寫我們長久以來定義商場贏家與輸家的規則。

  讓我們用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短跑比賽做比喻。如果我們這些觀眾真正關心的,是看到我們最喜歡的運動員贏得比賽,那麼,我們就會堅持他們盡量注射能夠拿到手的禁藥;我們甚至會對他們向對手犯規表示喝采。但是我們不會這樣,因為我們在乎的是運動員公平競爭,選手在這場與未來的所有比賽中的健康與安全,以及一位運動員完全只憑意志力、天賦與紀律所締造的成績,能給社會帶來什麼樣的啟示。因此,我們會讚揚贏得比賽的運動員為英雄,但條件是他們必須在規定的界限下進行比賽。

  在商業的世界裡,財務上的安非他命與犯規動作包括條件寬鬆的股票選擇權、會計花招、短期管理、準備金不足的退休金、污染與收買影響力。如果股東不太關心股價的比賽規則,肆無忌憚的企業高階主管就可以任意利用這些詐欺手段加速前進,即使他們的企業會在短期表現亮眼之後便垮台,或是因此會替自己的企業與其他企業造成傷害也在所不惜。

  新世代資本家要求公平競爭,因為跟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觀眾一樣,他們著眼的是廣泛且長遠的利益。因此,他們所建立的公民經濟,重點不在於個別企業選擇偏離主流途徑,好替當今的財報週期找到有利的成功途徑。重點在於改變這條途徑本身的方向,透過適當的獎懲措施促成長期的改革。意思是企業高階主管在管理公司、董事會在監督企業、股東在持有股票、中介單位在採取行動、會計準則在評量財務數據以及公民在進行遊說時,都要採取新的作法。

  最後,我們並不認為,崛起中的公民經濟能夠「終結歷史」,或是各界競逐經濟掌控權的社會衝突可能會神奇地自動消失。這怎麼可能呢?股東革命會讓權力重新洗牌,迫使各界採取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但這場革命無法消除這些問題。

推動改革

  請再看一看之前提到的儲蓄帳戶。我們試著說明,資金是推動改革的動力。隨著大型投資基金表現得愈來愈像新世代資本家,反映公民儲蓄人的利益,他們也開始迫使董事會與執行長在務實的新架構中運作。是的,公民投資人正積極迫使企業追求獲利。畢竟,沒有獲利就沒有退休金。但是新世代資本家同樣也下定決心進行監督,以確保企業的獲利是實際的數字,而非耍弄會計花招的結果。各界的焦點正轉向可長可久的企業長期績效,並遠離將目標設在創造短期表現的企業。而且有更多基金堅持,企業不能藉由將成本,例如污染,轉嫁給社會大眾以創造獲利,因為身為納稅人的公民投資人也要為此付出代價。

  可以確定的是,公民經濟依然在孕育當中。巨大的障礙正延緩公民經濟的發展進程。史基林在夜間遭到逮捕,結束了他在商業界呼風喚雨的日子。奇異電器則是正探索未來新途徑的企業之一。如果無法重新定位自己與自己所掌管的企業,這樣的企業領導人將會遭到淘汰。能夠適應的商界人士或企業的勝算會比較大。對於妥善管理的公民經濟來說,這樣的結果會讓所有人受惠,並帶給新世代資本家光明的前景:更有機會追求可長可久、更普遍、更公平,並且深受大眾信任的經濟繁榮。

  為了找出方法,讓我們回到一開始提到的迷團。3兆美元的資金怎麼會從對資金需求若渴的企業以及不知情的公民投資人手中溜走呢?我們接下來要破解其中的秘密,並揭露新企業議程的發展。

後記


  本書詳細說明了公民經濟的成長過程。

  當今企業的所有人並非少數的富商巨賈,而是投資大眾。這些企業正面臨壓力,必須轉型成對公民股東而非對自己負責的機構。投資人已經開始表現得像是負責任的事業主。監督者逐漸出現,負責規範新經濟。勞工對抗資本家的舊政治生態,正被公民投資人世界所取代。新的共識正逐漸形成當中:企業經理人集中心力替股東提供價值,而新世代資本家則被視為股東。

  我們已經提出數十個範例,說明公民投資人如何直接與間接改變企業的議程。有些讀者可能認為,公民經濟是一種烏托邦式構想:公民經濟意味著,不同的社會與經濟利益會自動獲得調解,積極進取的精神與責任擔當兩者間的實質對立狀態可以獲得解決,還可以幫助企業經理人抗拒伴隨著權力授權而來的誘惑。

  這樣的結論是錯的。還記得,我們在第一章中說明了公民經濟何以類似公民社會。公民社會不是烏托邦;公民社會不會假裝說,讓所有人都有投票權與表達意見的自由,就可以自動解決所有的社會爭議。我們說的只是,在公民社會中,我們擁有一種機制,讓我們可以提出、討論、並設法解決這些問題。在公民經濟當中,經濟所有權的高度分散意味著,企業的經濟與社會目標都會對相同的選民族群產生影響。因此,如果我們要求企業遵循資本家宣言並根據股東的利益採取行動,便有很多機會可以創造最大的整體利益。

  如果事情繼續有所進展,潛在的回報將會十分驚人。首先,我們可以找回在本書第一頁提到的3兆美元的損失。我們可以創造數百萬個工作機會,掌控難以為繼的生產活動,確保企業兼顧獲利與社會目標。

  我們將焦點放在公民經濟的六個關鍵角色身上:

‧需要展現擔當的企業董事會與經理人
‧需要負責任的投資基金
‧需要獨立行事的監督者
‧需要有意義的衡量標準與做法
‧需要開誠佈公以獲得市場接納的公民社會團體
‧需要賦予新世代資本家力量的立法者與主管機關

  你或許是上述人士之一。如果這樣的話,你便是決定公民經濟的未來的關鍵人物。

  在公民經濟這齣戲當中,雖然上述這些人士都扮演重要的角色,但負責撰寫劇本的卻不是他們。這些演員終究只是當事人的代理者,而真正的當事人便是公民投資人。我們這些廣大民眾不僅只是觀眾。身為公民股東的我們可以執導這齣戲並決定最後的結局。否則這些演員就會隨性發揮,演出自己的角色。

  但是,只有在股東伸張自我權益的情形下,他們的聲音才能被聽見。由於回報十分可觀,因此思考我們如何能影響公民經濟,是值得一試的做法。方法是:篩選管理我們的儲蓄與退休金的基金、與企業的董事會進行接觸、參與教會與工會等公民團體、以及推選參與政治選舉的候選人。

  我們最後要提出一則故事,這或許可以說明我們的重點。

  2005年6月30日,聯合國召集全球規模最龐大的資本家們,齊聚在其總部地下室的一間會議室裡。這些資本家掌控的投資總額,會讓比爾‧蓋茲或是汶萊的蘇丹相形見絀。

  聯合國需要協助。有數百萬的開發中國家人民處於飢餓狀態,數十億人民需要更好的工作。在這一天,聯合國需要的不是投資人的慈善捐助。他們想了解如何說服大型投資基金鼓勵企業投資開發中國家;由於這些國家缺乏資金,因此至該處投資的回報應該會更高。聯合國的官員希望知道,當資金投資到開發中國家時,這些資金會以對社會負責任的方式被運用。

  事情一開始有所進展。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這些資本家的代表指出,他們本身所能做的有限。「你必須了解,」他們如此說道,「我們只是代表。我們是這些資金的真正所有人的受託者。除非有其他的規定,否則我們無法隨意改變我們的行為。」

  那麼,誰才是這些資金的真正所有人?答案是全球各地的一千五百多萬人民。全球最大型退休金與儲蓄機構的投資主管,便是這些人民的代表。不久之後,這些代理機構便會代表美國、挪威、法國、荷蘭、澳洲、英國、泰國、巴西、南非、加拿大、瑞典、德國與紐西蘭的勞工與退休人員,簽訂聯合國的責任型投資準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本書的讀者當中可能就有這些勞工與退休人員。今天,我們就是這些資本家。投資基金與投資公司的所作所為,就是我們的代表。

  在全球資本市場中流動的資金屬於我們所有。這些資金所擁有的企業也是屬於我們所有。這些企業如何表現,公民經濟如何發展,最終將要由我們這些新世代資本家來決定。這是我們的資金,我們的企業,我們的選擇。

內文試閱

第1章 公民經濟:企業所有權的民主化


  我們很少有人覺得自己像個大亨,能夠影響大型跨國企業的命運。但是我們理應如此,至少根據數字來說是這樣。

  以全球最大的企業奇異電器為例。這家國際能源巨擘2006年的市值高達3500億美元。 如果全印尼的兩億人口一整年不吃不喝地努力工作,還是無法存下足夠的盧比,買下奇異電器這個企業巨擘。

  奇異電器的股東都是哪些人?答案可不是大亨們。請參閱奇異電器的股東名冊,各位會發現,排名最前的股東沒有一個是大亨。奇異電器最大的股東反而是巴克萊銀行(Barclays Bank)、道富銀行(State Street)和富達集團(Fidelity)等大型財務管理公司。他們所管理的基金就是奇異電器的股東。然而,這些基金的資金並非屬於基金公司所有。這些基金公司代表數千萬的個人投資人並接受其委任,這些投資人匯集自己的投資資金,雇用基金公司提供專業的投資管理服務。

  這意味著,各位很可能擁有奇異電器。本書大多數讀者都擁有某種類型的退休儲蓄:傳統的退休基金、如美國的401(k)或英國的ISA等確定提撥制退休計畫、共同基金或壽險年金。若是如此,那麼透過我們的銀行、股票經紀商、共同基金公司與保險公司,我們每個人都是奇異電器一小部分股權的共同擁有人之一。

  以這種形式擁有企業已是全球性的現象。英國的兩大企業股東並非李察‧布蘭森爵士(Sir Richard Branson)或英國女王〔甚至不是J.K.羅琳(J.K. Rowling)〕,而是英國電信公司(British Telecom)的勞工退休基金及礦工退休基金,兩者合計的人數高達八十萬人。在美國,排名前一千大的退休基金總計擁有近5兆美元資產,而前五大退休基金分別是加州(兩檔退休基金)、紐約州、佛羅里達州等三州的公職人員,以及聯邦員工退休體系。在丹麥,最大的企業股東是勞工退休基金ATP;在荷蘭是公職人員退休基金ABP。這些基金都持有數千家企業的股票。

  總的來看,勞動階級可透過今天的儲蓄,持有全球最具影響力企業的大多數股票。但過去並非總是如此。

  近至1970年,企業仍掌控在少數富豪手中;以一般的美國企業來說,代表小額投資人的財務管理公司只擁有企業界19%的股權,持股比重遠遠低於個人股東,而個人股東也僅限於全球最富有的1%的人口。相形之下,今天的投資基金持有全美國所有股票的一半以上。事實上,光是前一百大基金管理公司,就掌控了美國52%的股票。尤有甚者,這項趨勢並未出現逆轉的跡象。根據美國經濟諮商局(Conference Board)的統計,2004年,法人投資機構在美國前一千大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高達69.4%,而2000年的持股比例為61.4%。英國也出現類似的經濟勢力的結構性轉移。1963年時,以富豪為主的個人投資人對英國股票的持股比例為54%。目前這些富豪的持股比例不到15%,而法人投資機構的持股比例則由1963年的約25%,提升到目前的超過70%。除了澳州、法國、德國、日本、荷蘭、瑞典,事實上在全球各地主要的股票市場,法人投資機構的資金也遠遠超出富豪很多。

  左右國家經濟的能力一度完全掌握在地方政府、羅斯柴爾德家族(Rothschilds)〔譯註:歐洲最著名的銀行世家〕或梅迪奇家族(Medicis)等商賈和親王手中,如今則掌握在代表警察、汽車工人和電腦程式設計師等個人退休儲蓄存款的法人投資機構手裡。本書的前提是,這是一項革命性改變。這項改變對我們的世界產生深遠影響,從個人的退休儲蓄金到國家經濟的活力。早在1976年的《看不見的革命》(The Unseen Revolution)一書中,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便預言會出現這樣的資金轉移趨勢。如今,「新世代資本家」的年代已指日可待。

平民大亨?

  不過,可別被沖昏了頭。我們絕對不是在說,每個人都能擁有儲蓄,並成為公民投資人。某些社會仍停留在貧窮階段,有數百萬人光是希望賺到能夠維持每日生活所需的工資,就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更不用提退休儲蓄金。尤有甚者,報紙每天都在追蹤報導企業如何刪減員工的退休福利。兼職或低薪勞工根本享受不到任何退休福利。即使是年資久的全職勞工,也不確定自己一度認為足以支撐退休生活所需的資源是否依然足夠。

  但即使普遍的儲蓄依舊是遙不可及的目標,一種史無前例的所有權轉移現象卻已然出現。根據之前提出的統計數字顯示,法人投資機構取代了富豪,成為企業的大股東。但是我們必須進一步探究,這些大型基金代表的是另一群富豪,還是他們真正反映出有更多社會大眾參與資本投資。

  因此,我們要在此提出根本性的問題:這些法人投資機構管理的是哪些人的資金?這些機構應該對誰負責?我們首先檢視英國與美國的情形,因為這兩地的資料比較容易取得。

  在英國,有多少家庭參加的退休金或保險計畫投資在股票上?根據英國政府最近的調查顯示,大約有55%的英國勞動人口會提撥資金到個人的退休帳戶中;另外還有10%的人表示,自己的伴侶會提撥資金。此外,某些勞工目前或許並未提撥資金,但過去曾這麼做。因此,即使某些公務人員退休基金並未投資股票,但英國大約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因為退休金計畫而參與股票投資。根據其他調查顯示,壽險計畫的情形大致也是如此。大約有47%的英國家庭擁有人壽保險計畫;另外還有15%的家庭參加保險公司提供的退休金計畫。

  美國的統計數字也反映了類似的情況:1989年,不到三分之一的美國家庭擁有股票。今天,直接或間接透過共同基金或退休帳戶投資股票的家庭,比例介於50%至60%之間。這項轉變甚至影響到自我認同。1990年代初期,大約有20%的美國選民自認是投資人,現在人數超過一半。這項趨勢將持續下去,因為企業正快速地以確定提撥退休計畫,取代傳統的退休金計畫。這些企業將投資決定和風險轉移到個別員工身上。

  沒錯,有好幾百萬人民──大約是英、美兩國35%至40%的人口──並沒有投資股票,替自己的未來預做儲蓄。但是絕大多數人口──55%至65%,超過許多重大選舉的投票人數──都透過某種形式參與資本市場。專家與政治人物宣稱,新的「投資階級」(investor class)正在北美、歐洲、澳洲與亞洲的某些地區崛起。我們稱這群人為新世代資本家。

填補財富差距

  的確,公民投資人所享受的退休福利不盡相同。高薪的高階主管享有的退休投資金,遠多於基層員工。但雙方可能都是透過共同投資計畫進行投資,如公司辦理的退休基金。退休基金對所有儲蓄人都有義務,不僅限於較富有的人。根據大多數信託法的規定,退休基金不得採取有利於富有退休金受益人、但不利於其他受益人的投資政策,反之亦然。

  換言之,小股東可以透過集體儲蓄和投資工具,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加州公教人員退休體系(CalPERS)的董事會,或是富達集團的某位投資組合經理人,或是保險公司AXA的總經理,對所有參與退休基金、共同基金或年金的人都具有同樣的受託義務。董事會或基金經理人或許無法分辨,誰是退休金帳戶裡只有500美元的新受雇低薪勞工,誰又是退休金餘額超過100萬美元的屆齡退休高階主管。當這些基金對企業及國家發言時,他們代表的是教師、公車司機和企業的高階主管。手中握有如此天文數字的資金,他們說的意見自然不會被忽視。

  有些人可能會說,公民投資人的概念僅適用於英國與美國。這兩國的企業的股權通常比較分散,所以共同基金的影響力比較大。但是,歐洲大陸、日本、巴西、韓國和世界其他地區又如何呢?在許多市場,豪門家族與銀行往往握有主導權,不過原因未必是他們握有企業的多數股權。他們反而得經常倚賴類似政治權謀的策略,透過人為手段來膨脹自己的影響力,包括無表決股權、限制投票的條例、由關係企業持有的大宗股權、虛擬股票(phantom stock)〔譯註:一種員工獎勵計畫〕、多數表決股權(multiple votes),以及金字塔股權結構。不過,在歐洲與其他地區,這類政治權謀的手法正逐漸消失,因為新世代資本家的資金正蔓延至世界各地,也讓更多企業能夠取得這些資金。

  不要高估或低估英、美兩國以外地區的情形。根據學者馬可‧貝克特(Marco Becht)和柯林‧邁爾文(Colin Mayer)的研究顯示,包括歐洲大陸在內的許多地區,企業實際所有權的數據「根本無法取得」。 不過,我們的確知道一些與企業持股比例相關的事實,甚至是所有權分布的廣度。這些事實顯示,大多數已開發國家也出現相同的現象。舉例來說,1992年至1999年間,荷蘭的法人投資機構的股票投資比例提升了27%。同一時期,法國是23%,德國為18%。這些改變使得股票市場對一般投資人變得重要起來。舉例來說,在2001年的法國,股票投資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為144%,這項數字甚至比美國更高,而且幾乎是英國的兩倍。以同樣的衡量標準來看,其他七大工業國家中,義大利人和加拿大人比英國人持有更多的股票。

  此外,非居民法人投資機構的影響力逐漸擴大,而且通常是美國與英國的法人(還有愈來愈多荷蘭投資法人),也因此帶動了其他國家股票文化的興起(請參閱下面的個案研究「公民投資人撼動一個國家」)。在法國、比利時、瑞典、德國、荷蘭及其他歐盟國家,非居民法人投資機構目前對大型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介於30%至75%。日本的數字則在2004年創下24%的歷史高點。難怪殼牌石油(Shell)和聯合利華(Unilever)這類過去完全無視於股東行動主義的大型企業,最近也揚棄古老的企業治理傳統,以滿足投資人的要求。

  換言之,英語系國家以外地區的起始點或許有所不同。各個國家的改變速度或許不一樣。相關的規定、法律與整體的投資工具或許各異。但是,各國朝公民經濟演進的方向卻是一致的。 資金潮

  現在我們就要問:股權何以會從精英手中擴大到廣大群眾?這項轉變的原因可以歸結到人口結構和經濟的雙重影響。

  人口結構的理由很簡單:世界人口不斷增加,勞動與中產階級不斷成長,對退休資源的需求持續提高。此外,健康照護與生活水準的提升,延長了人們退休後的壽命。經濟的因素同樣顯而易見。北美和歐洲在二次大戰後出現嬰兒潮,一波波勞工已逼近退休年齡,迫使政客與公民們面對一項殘酷的經濟事實:政府的退休計畫不足,必須透過預先累積的退休計畫加以補足。這些退休計畫必須在個人退休前的幾年就開始進行投資,才能隨著時間累積財富。因此,全世界各國的政府制定了為數眾多的計畫,預先替公民的退休金提供所需的資金。尤有甚者,政策制定者也注意到,許多研究不斷指出,相對於債券,長期而言股票投資可以創造更高報酬。

  結果是:股票投資的普及與股票文化的興起。

相關個案:公民投資人撼動一個國家

  2002年2月,菲律賓馬尼拉綜合指數(Philippine Manila Composite Index)一天之內重挫了3.3%。原因是美國最大的退休基金加州公教人員退休體系宣布不投資菲律賓股市。該基金認定,菲律賓股市的結構、法規與交易程序風險令人無法接受。

  菲律賓政府花了兩年時間進行一系列改革,想逆轉這項決定。在此期間,該國修改相關法規,派遣大使前往位於沙加緬度的加州公教人員退休體系總部進行特殊任務,希望扭轉情勢。這一切值得嗎?在加州公教人員退休體系撤銷抵制決定當天,馬尼拉股市收在三個月來的高點。菲律賓駐美大使亞伯特‧迪羅薩里歐(Albert del Rosario)表示,「加州公教人員退休體系的投資組合留在馬尼拉是很重要的事。」他解釋說,對全世界的投資人來說,該退休基金的決定代表一種肯定。

  雖然迪羅薩里歐可能希望個人投資者投資菲律賓企業,真正的大宗投資卻掌握在匯集個人投資者資金的法人投資機構手中。就像大部分退休基金一樣,加州公教人員退休體系代表的是一群根本不算富有的投資人的退休儲蓄。迪羅薩里歐大使不會去拜訪加州公教人員退休體系的個人會員──公車司機、下水道工人和消防人員。但這就是重點:愈來愈多並不富有的個人,透過各種集體儲蓄/投資工具持有股票。加州公教人員退休體系原本有意撤出馬尼拉股市的資金只占其資產的0.05%,相當於100美元中的5美分。各位的沙發墊下或許就塞著這麼一枚硬幣。但是,如果乘上加州公教人員退休體系所管理的1720億美元,這些硬幣會累積為8500萬美元。

  此外,法人投資機構的資金變得全球化。美國與英國的法人投資機構正引領這項趨勢。光是北美與英國的資金,便占全球三百大退休基金資產的61%。[17] 法人投資機構投資在全球前十大國際股市的資產已高達32兆1000億美元,其中美國、加拿大和英國三地的基金總和占70%。[18] 簡言之,當一家在巴黎泛歐證券交易所(Euronext)掛牌交易的法國跨國企業需要現金時,除了對本國投資人出售股票,該公司還必須設法向代表德州、約克夏或安大略的退休人員的財務代理公司銷售股票。

  因此,即使你不覺得自己像個國際大亨,所有公民投資人卻擁有掌握全球經濟的控制權。

「沒有股東的資本主義……」

  公民投資人或許感覺不到權力感,其中的關鍵因素是,他們已經將股東的功能轉移給其他人。我們將在本書的每章中說明,我們全體投資人如何因為不當委派責任,以致於無法讓企業負起應有的責任。我們接著會提出許多新方法,說明如何重新建立這種責任擔當,進而促進公民經濟的崛起。但毫無疑問的是,如果運作失當,結果將不堪設想。

  若儲蓄人不覺得自己是企業的股東,企業就會像不必負任何責任似地隨心所欲。缺乏擔當,必然導致濫權的後果。極端的情形是出現醜聞:英國的麥斯威爾(Maxwell)與波利佩克(Polly Peck);美國的安隆、泰可(Tyco)、世界通訊(WorldCom)與艾德菲(Adelphia);歐洲大陸的帕瑪拉(Parmalat)、阿霍德(Ahold)與斯堪地亞(Skandia);澳洲的HIH與One.Tel;日本的活力門(Livedoor)。

  事實上,企業的失當行為很少達到犯罪的程度。然而,如果這種失當行為發生在足以影響股東資本、員工與環境的日常行為中,雖然比較不會引起媒體報導,但所造成的傷害卻可能更大。這類手法真是五花八門。企業經理人可以緊抓著不必要的現金不放,或是進行令人質疑的收購,以擴大自己的統治版圖,而不是透過庫藏股、派發股利或其他方式,將現金還給股東。執行長可以延遲採取策略行動;保護高階主管的費用科目與專屬福利;將股東資金轉移給具有股權掌控權的投資人;為了擔心危及穩定且可預期的結果,他們可以扼殺創新的作法,即使競爭對手會因此占上風也在所不惜。企業可以沒有理由地緩步走上慘遭淘汰之路,並在過程中流失工作機會、價值與商譽。簡言之,他們可以好像不受管理一樣採取行動。

  在資本主義中,這些都是致命的行為。企業能否在市場經濟中成功,取決於企業股東是否有足夠的警覺心,可以在企業步入困境時推動改革,或是獎勵有效的作法。意見領袖鮑伯‧蒙克斯(Bob Monks)曾說過一句名言:「沒有股東的資本主義將會失敗。」當企業界普遍缺乏擔當時,代價將會十分慘重。

  我們該如何計算由於企業股東不發揮股東功能而導致的損失?我們必須透過推論的方式加以計算。哈佛大學的麥可‧簡森(Michael Jensen)預估,1977年至1988年間,僅僅因為五家企業的經營團隊表現失當,便導致大約5000億美元的價值損失。之後經過併購,改組管理團隊,並從股票市場下市,才又重新創造出同等的價值。僅僅是改善少數幾家企業的財務管理,便可創造出如此龐大的價值。簡森認為,這項價值原先之所以無法釋放出來,是因為「上市企業的核心缺點,也就是股東與經理人之間對企業資源的掌握和使用發生衝突」。

  這項預估數字足以呼籲各界採取行動、改進企業董事會表現。簡森的發現顯示,改造董事會,讓企業確實依據股東的最佳利益來經營,可以創造驚人的收穫。
無數研究確認了這個道理。舉例來說,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McKinsey & Company)發現,持有美國企業股票的基金經理人表示,相較於管理不佳的企業,他們會願意多付14%的價格購買管理良好的企業的股票。美國企業的整體價值大約是15兆美元,因此如果我們能讓其中排名後50%的公司股價上漲14%,便會增加超過1兆美元的價值。 不管在哪個國家,這項數字都十分驚人。在英國,投資人願意支付的溢價是12%。義大利的數字是16%,日本是21%,巴西則是24%。

3兆美元的差異

  當然,投資人不太可能因為投資「管理良好」的企業就自動賺進更多錢,即使是投資「獲利良好」的企業,也不一定能賺錢。股市可不是笨蛋。管理良好的企業的股價,會高於管理欠佳的公司的股價。但根據學術界與產業的研究──其中四項最重要的研究出自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及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如果基金公司在市場中扮演行動主義者的角色,可以提升自己的投資價值。英國的赫米斯基金公司(Hermes)所管理的創新的股東監督基金,不僅替投資人創造出超額的獲利,還為該公司投資的企業增添了數十億美元的價值。這些利益可直接嘉惠這些企業本身。如果企業透過更完善的治理監督,回應對企業營運保持警戒的股東,便可降低本身的資金成本。

  更有研究證明,股東行動主義和更完善的企業治理,可大幅提升國家的經濟成長。反之,企業監督不良的國家會流失財富與工作。根據澳紐銀行(ANZ Bank)的計算,光是1998年,企業監督不良就讓紐西蘭的企業股東損失了相當於國民生產毛額7%的價值。

  我們現在計算一些預估數字。如果股市改變對某些管理欠佳的企業的看法,並對這些企業的股價重新評價,這些公司的股價可能上漲10%。就全球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價值可能高達3兆美元。換言之,如果我們看到企業董事會進行一次大刀闊斧的改革,真正以股東的利益為優先考量,那麼全球的經濟將可創造3兆美元的價值。平均而言,全世界六十四億男女老少每人可以獲得500美元,更不用提其他非財務益處。   但是,這筆上兆美元的差額只是公民經濟的效益之一。早期的研究顯示,長期而言,以股東利益為優先考量的企業,會比以經理人或大股東的特殊利益為考量的企業創造出更多就業機會。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預估,如果一個國家的企業將營運目標放在追求股東價值,該國的失業率可以降低2%。或者說,從相反的角度來看。經濟政策研究院(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在2005年公布,光是美國的「工作赤字」就高達三百二十萬份工作。換言之,在相同的經濟循環階段中原本應該創造這麼多工作機會,但實際上並未出現。一項新的研究認為,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作假帳,而這正是造成安隆垮台,迫使美國十分之一的企業重編財報的罪魁禍首。加上2001年至2002年間,剛愎自用的企業間接裁員,損失了近六十萬份工作,這樣大家就可以了解,當企業股東未能或是無法表現得像是企業的所有人時,會對就業市場帶來什麼樣的懲罰。

  愈來愈多觀察家意識到公民所有權普及現象所代表的意涵。詹姆斯‧豪利(James Hawley)和安德魯‧威廉斯(Andrew Williams)主張,規模龐大的退休基金就像「大眾股東」,他們對整體經濟的關心必然不下於對自己的投資的關心。這些人了解箇中道理。在我們現今生活的經濟體系中,每個人都具有多重身分:工作者、事業主、消費者、利益團體、政府官員、競爭對手、供應商。這些人過去的關係是單一且線性的,而今天大家的關係環環相扣。我們有了新的責任迴路,而此一迴路的起點與終點都是投資人─退休金受益人─員工─消費者─公民。

新世代資本家的責任迴路

  這正是本書第一部關注的焦點。許多管理大師發表過足以堆滿好幾所圖書館的著作,說明這樣的企業內部責任──每位員工向某人報告自己的工作績效──可以讓企業變得有效率。但是這些大師們避開了一個關鍵問題:股票上市公司的董事會要向誰報告?在董事會和股東如同裝飾品一般的年代裡,這項議題幾乎無關緊要。但在新世代資本家覺醒的年代,真正的責任路線正逐漸形成,將會影響整體企業界。

  圖1-1說明了這些責任路線的關係。企業高階主管向董事會報告,後者向代表股東的基金經理人報告,這些經理人通常受雇於退休金受託管理人或其他基金管理機構。接著,這些決策者要對員工的財務狀態負責,因為他們要替這些員工的退休金及其他儲蓄進行投資。

  因此,整體來看,股票上市公司的員工在這個責任迴路中向上對股東報告,這些股東包括員工、退休人員和員工的家屬,以及供應商、競爭對手與客戶。企業得到誘因,必須有效地將每個人複雜的長期利益提升至最大。

  許多企業的資深高階主管了解,公民投資人的崛起,使得各界重新將焦點集中在企業責任上。但如圖1-1所示,重點不是只有企業責任而已,還包括投資機構的責任,以及他們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監督那些他們代表我們去投資的公司。當圖1-1中的責任迴路的每一環節都運作順暢時,結果就會出現我們所謂的公民經濟。讓我們說明何謂公民經濟。

  新世代資本家的普及與覺醒,逐漸創造出許多鮮為人知的創新作法,包括法規、假設及行為上的改變。這些創新作法使得股票市場「體制化」。也就是說,他們已經替企業界建立一套責任標準。儘管有些是自願的,有些是強制的;有些是明顯的,有些是不成文的,但這些架構重新界定了董事會的角色,讓企業的營運更透明化,並賦予股東權力,徹底整頓董事的任命制度。他們也設法改變相關法規,避免引導事情發展為特定的結果,而是強化責任迴路中脆弱的環節,讓市場參與者朝向更有責任感的方向前進。

  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反映公民社會的公民經濟正在萌芽。就政治面來看,公民社會靠的是民主制度、權力分立與保障個人自由。如果處理得當,這些基石可以嘉惠社會中的大多數人民,促進社會的進步和凝聚力。市場體制化意味著,經濟層面也浮現類似的架構,也就是可以增加工作機會及促進公平繁榮的架構。

  公民經濟並不是獨特的發明,而是一種參考架構,讓我們把在全球商業界湧現的個別發展連結起來。如果將這些轉變解釋為普遍的現象,便可進一步了解當前的情勢如何,我們如何從中受惠,以及如果願意的話,我們如何貢獻一己之力。

  在公民社會裡,由政黨成立合乎憲法且負責任的政治機構、獨立的司法制度、自由的媒體、公正無私的法律、市民團體,以及積極參與的公民,這是民主制度的核心支持力量。在公民經濟中的類似架構是:合法且負責任的企業、在背後支持的積極股東與負責任的股東代表、獨立的監督機制、具公信力的評量標準與參與市場的社區組織(參見圖1-2)。當這些代理單位動員起來,進而改變商業的基礎建設和規則,也就是商界的不成文規定時,改變就會出現。

  公民經濟所體現的全球市場理想為:對投資人負責的法人投資機構透過負責任的管理,迫使企業朝向永續經營的方向前進。

  我們認為,透過責任迴路這項工具,也就是公民投資人不斷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市場就可能轉型成為公民經濟的型態。我們會在第一篇指出這個迴路的主要環節。但我們也認為,正因為新世代資本家生態系統(new capitalist ecosystem)讓責任迴路有效維持運作,責任擔當的概念才得以慢慢成熟。這是第二篇的探討重點。現在,讓我們總結本書的探討方向。

  企業與高階主管從非公民經濟到資本家宣言。在第二章中,我們會從責任迴路中最明顯的環節檢視公民經濟:企業。這場股東革命對企業的營運方式有何意義?在傳統的經濟中,企業的高階主管對股東往往只是口頭應付,或是認定投資人只是想獲得最大的短期獲利。但是今天的執行長面對的是不同的要求。新世代資本家股東不再沉默不語;更多股東正在發揮新的影響力,迫使企業創造績效。既然如此,「公民經濟中的企業」如何調適?企業經理人該怎麼做?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讓我們回溯歷史,在預測未來的方向之前,先詳細探討過去走過的路。在我們思考20世紀的全球政治與經濟時,企業角色和活動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但是企業所有權的轉變,徹底改變了我們的思維。在第三章,我們會透過資本家宣言(capitalist manifesto)概述新世代股東的需求,並說明高階主管可以善加運用哪些策略。第三章一開始我們便承認,所有企業必須努力創造獲利,但同樣重要的是,第三章定義了在有擔當的公民經濟中獲利代表的意義:把資金投資在獲利高於其他資金運用方式的計畫。如果無法找到這類投資計畫,企業必須將多餘的資金歸還給股東。利用投資資本創造超額資金,是企業的主要目的。如果我們忘記這一點,便會破壞整個股票儲蓄與投資體系。

  但對企業來說,以整體社會作為代價來創造獲利,不再具有策略意義。這項宣言並非出於某些利他理念的結果,而是因為這場股東革命所造成的思維革命。古典經濟學家以外部效應(externality)這個名詞,表示某項交易對第三方造成的成本。舉例來說,一家燒煤的電力公司刪減污染控制裝置,或許可以因為減少資本支出,提升下一季的獲利。傳統上,政府官員會透過立法,排除有害的外部效應;他們會對污染處以罰款。可以預見的是,企業會反對這些法規,因為他們可以把成本推給外部人,替自己節省現金。

  但是新世代資本家採用的是集體投資工具,同時投資多家企業;因此他們沒有興趣看到一家公司採取不當的行為、提升短期獲利,結果卻威脅到整個經濟體系。

  簡言之,傳統經濟可接受的企業經營風格,今日可能傷害到將資金交付大型基金的公民儲蓄人的利益。相形之下,在公民經濟中,企業經營講求的是追尋長遠的獲利,因為這些作法符合新世代資本家股東的利益,進而可以逐步提升股票的價值,降低企業的資金成本。

  法人投資機構:動員所有權。在公民社會中,我們說的是選民;在公民經濟中,我們討論的是股東。法人投資機構是行動主義網路的骨幹。想想美國的加州公教人員退休體系、加拿大的安大略教師協會、歐洲的赫米斯基金、日本的Sparx、澳洲的ARIA、巴西的Dynamo,以及投資許多新興市場的坦伯頓集團(Templeton)。這些法人投資機構代表他們的投資會員,他們的投資風格強調的是股東行動主義。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代表的是與傳統投資截然不同的作法;傳統投資鼓勵持股人將自己對某公司的投資視為「可買賣的證券」,而不是一小部分擁有權利與義務的股權。連投資術語──持股人相對於股東──也是模稜兩可。如果被投資的企業表現欠佳,持股人會出脫持股(我們在本書中用的是shareowner,因為這種說法比較能反映出現代基金經理人的適當行為)。

  當然,許多財務管理公司依然受到傳統投資方法束縛。舉例來說,管理基金時,並沒有特別重視自己身為數百萬儲蓄人的受託者這個角色。他們的行事作風不夠透明,未能透露他們與企業經營團隊交涉的情形,或是說明他們是否盡責地爭取股東利益。退休基金計畫、共同基金或單位基金的利益或許有衝突,因此不去挑戰自己有持股但行為不當的企業。舉例來說,如果一檔共同基金希望與被投資公司的執行長進行交易,該基金就不會投票反對該經營團隊的決定。尤有甚者,共同基金與避險基金等財務管理公司經常(雖然並非總是)是依據短期績效進行評量及推銷,因此他們和企業一樣,都面臨了類似的短期壓力。我們會在第四章探討這些障礙。   接著,我們要說明法人投資機構如何透過市場創新、來自公民投資人的壓力、自發行為準則與相關的法規,變得更有擔當,從而扮演積極主動的股東角色。

  董事會:新的責任擔當。第五章,也就是責任迴路中的最後一站,將透過董事會大門回到企業。直到最近一、二十年之前,各界很少思考企業董事的角色與責任。我們會詳細說明某些後果:麻木不仁或遭到收買的董事會如何辜負公民投資人的期望。不過,新世代資本家卻將董事會視為確保企業努力追求長期營運績效的首要途徑。這樣的動態關係改善了投資人與代表投資人採取行動的代理人雙方之間的關係,進一步促成公民經濟的形成。

新世代資本家生態系統

  在第三章,我們會指出潛伏在傳統經濟中的障礙,說明這些障礙如何消退,使得公民投資人得以迫使企業做出改變。

  電力迴路必須借助外在的催化力量才能運作。在家庭的電路中,這樣的外在力量來自當地電力公司的電力。在責任擔當的迴路中,這樣的外在催化力量指的是,組成公民經濟生態系統的許多資訊服務與壓力。在傳統的經濟中,監督單位和會計標準原本應該替投資人服務,卻很少發揮這樣的功能。公民團體大多忽略資本,而將焦點放在政府身上,以便達到他們的社會目的。今日,這個生態系統經歷了一場寧靜革命,所有相關人士開始將焦點集中在市場裡新世代資本家的動態。

  監督市場:資訊大師。在公民社會中,我們寄望自由媒體的監督與獨立的司法制度,以對抗專制統治。公民投資人也仰賴許多監督機制,讓企業的行為透明化。畢竟,不止一位經濟學家注意到,資訊是決定市場能否有效運作的關鍵因素。但如同我們在第六章中會提到的,長久以來的利益衝突限制了傳統「資訊大師」的價值,例如原本應該公平監督市場的投資分析師、稽核人員、顧問、信評機構與媒體。

  隨著公民經濟的形成,這樣的情形在改變當中。上述資訊大師正在轉變:從服務企業經理人,轉而服務新世代資本家。傳統的資本市場媒介已經有所回應,開始嚴密監督企業的董事會與經理人。因此,企業信評機構現在設有企業治理監督人員,負責評估企業的治理風險。招募高階主管的人力仲介公司也宣稱,他們訂定了企業治理的措施。從洛杉磯到約翰尼斯堡,法律事務所也開始提供企業治理服務。

  接著出現一種新型態的專業服務,提供企業治理分析的付費服務。這些公司就是股東的耳目,股東需要這樣的服務,但之前從未擁有。這些服務跨足全球各地。[29] 還有更多公司深入探究企業在社會責任或環保方面的表現。

  有史以來頭一次,這些新公民經濟的監督單位賦予投資組合的經理人相關能力,讓他們在決定買賣股票時得以定義「投資等級治理」,也就是評量企業是否符合新世代資本家的利益。企業現在能夠根據母國市場或全球其他市場的同業表現,評量自己在企業責任方面的表現。

  會計標準:掙脫魯卡修士的盒子。公民社會仰賴與選民關切的議題相關的資訊,幫助選民評估事情的進展,如此一來,公民便可以要求掌權者負起責任。有關犯罪、生產力、工作與住屋的公開數據,可以讓公民透過有效的方法,針對政策的優劣進行辯論。

  在股東的生態系統中,會計與其他準則約略等同於法律的評估標準。這些規則最早在五百年前由聖方濟修士魯卡‧巴托洛米歐‧皮西歐里(Luca Bartolomeo Pacioli)提出,引導高階主管和會計師如何管理與評量企業,以及管理與評量的內容為何。但這些規則是否能反映當今的新世代資本家及其代理人的看法和需求?我們會在第七章中重新說明,由於公民投資人需要不同的標準以評估企業的績效,傳統的評估作法不適用於當今的年代。我們會詳細說明目前有哪些新的標準正引進市場,以及這些標準如何改變投資人與企業執行長的行為。

  依據公民經濟標準製作的財報,讓我們有機會正確評量企業創造股東價值的成效。當企業根據這些標準公布財務資料時,股價會反映企業管理有形與無形資產,以及長短期、固定與流動負債的能力,可以精確到小數點以下第二位的數字,或是只能提出猜測數字。新公民經濟會計標準的目的,不僅是要幫助股票市場正確評價某企業的股價,同時也讓企業高階主管更有效管理公司的資產,使公民投資人在企業無法管理好資產時,能夠即時採取補救行動。

  非政府組織與資本:公民社會遇見公民經濟。公民社會的成功部分取決於非政府組織的蓬勃發展與影響力,並在法律許可下推動改革,這裡指的非政府組織包括政黨、宗教組織、貿易工會、大型企業、鼓吹團體或學術界。

  同樣地,公民經濟的崛起,部分也取決於社區團體的參與,這是第八章的討論重點。有些團體是新成立的組織;其他則是歷史悠久的公民社會實體,他們改變自己的策略,以配合股東資本所要求的發展方向。當然,有些傳統組織依然迴避市場,墨守成規,只從政治面尋求解決辦法。其他組織,例如日本的總會屋(sokaiya)幫派,則是採取暴力的抗議手段或訴諸武力,達到不正當的目的,因此完全置身於公民經濟之外。但是有更多非政府組織了解,公民投資人的資金以和平的方式所展現的潛力。他們正在開創新的道路。

結論:新世代資本家的目標

  從達爾文主義的觀點來看,傳統經濟的資本市場架構最嚴重的缺點是股東逆來順受、監督機制權力不足互相衝突、公民團體付之闕如,以及會計標準不當,這些必定導致企業短視近利、追逐股價表現,而不是追求可長可久的成長。可以理解的是,如此錯誤的經濟環境所創造出的許多企業不當行徑,必然引發社會大眾對全球化的憎恨。

  相形之下,當公民股東表現得主動積極、監督機制避免衝突發生、績效評量標準可以幫助企業經理人和投資人正確評量真正驅動價值的因素、公民社會團體成為市場中具建設性的力量時,自然會演化出新型態的企業。這種公民經濟所孕育出的企業,懂得如何在講求責任的架構下經營企業。如果各位想找出早期的跡象,說明這項作法何以能成功,請看看消費者和投資人對全球最大型跨國企業所施加的強大壓力,他們已說服英國石油、耐吉與奇異電器等企業積極採行重視社會責任的管理方式,即使這些作法或許不夠完善也沒關係。

  來自不同市場的證據顯示,責任迴路已成為一項事實。某些股東長期積極參與的企業會引進更開明的監督措施,這些企業也比較可能創造更高的報酬率,進而吸引更長期、更忠誠的投資人。同時以較低的成本取得資金,因此比競爭對手更具優勢。簡言之,所有相關人員負起責任,正是創造長遠價值的最關鍵因素之一。這樣的責任擔當便是我們所謂的公民經濟的核心所在。

  但在全球的上市公司中,只有極少部分公司具備我們所謂的公民經濟企業的特色:專業且獨立的董事會,強調資訊透明的企業文化,以及懂得從企業責任管理中發現並取得價值的高階主管。

  基於這項因素,我們要在第九章中針對董事、高階主管、股東、資訊掮客和公民遊說行動,提出一套行動守則。畢竟,新世代資本家所策畫的這場革命,只不過是市場參與者可能掌握或失去的一次機會而已。我們提出這些建議的目的,是要讓每個人有最好的機會,可以隨著公民經濟的成長獲得最大的收穫。

  我們也會針對政府的政策制定者提出詳細的議程。在創造鼓勵商業責任的環境時,法規制定者和政府官員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的目標應該是清除責任迴路中的障礙,而不是事先決定結果。他們可以授權基金代表公民投資人扮演積極的角色,同時提供新世代公民資本家適當且具可信度的資訊,要求基金公司負起責任。

  基於新世代資本家所繼承的影響力,公共與民間部門的政策制定者紛紛了解,新興的公民經濟代表的是一條邁向全球「市場體制化」的審慎途徑。在這樣的市場中,法人投資機構可以督促企業負起責任,迫使大型上市公司追求更廣泛、更長久的經濟繁榮。」

作者資料

史蒂芬.戴維斯

領先全球的跨國企業管理顧問公司戴維斯全球顧問公司(Davis Global Advisers, Inc.)的總經理。

約翰.盧孔尼克

辛克萊資本公司(Sinclair Capital LLC)的管理合夥人,曾經擔任紐約市副審計長,負責管理之資產高達800億美元。

大衛.彼特瓦森

曾經擔任赫米斯焦點資產管理公司(Hermes Focus Asset Management)的執行長,這是歐洲主要的股東行動主義基金管理公司。

基本資料

作者:史蒂芬.戴維斯約翰.盧孔尼克大衛.彼特瓦森 譯者:張淑芳 出版社:臉譜 書系:企畫叢書 出版日期:2008-03-06 ISBN:9789866739415 城邦書號:FP2170 規格:膠裝 / 單色 / 32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