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索引,知識的鑰匙:從書本到數位搜尋時代,索引如何打造我們的知識體系,型塑我們的世界觀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索引,知識的鑰匙:從書本到數位搜尋時代,索引如何打造我們的知識體系,型塑我們的世界觀

  • 作者:丹尼斯.唐肯(Dennis Duncan)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23-03-30
  • 定價:550元
  • 優惠價:7折 385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385元,贈紅利19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65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聖誕月/實現所有願望5折起
  • 感謝祭2024城邦聯合書展特價5折起!

內容簡介

★英、美、義、德、日、韓語文授權 ★美國《紐約時報》編輯選書 ★美國Literary Hub 2022年最期待好書 ★美國Bookreads 2022年最期待好書 資深媒體人 范立達;VERSE創辦人暨總編輯 張鐵志; 閱讀人群主編 鄭俊德;作家、旅行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謝哲青 推薦 索引的演化是微觀的人類閱讀史; Google、ChatGPT等人工智慧的密碼,就藏在索引的歷史裡! 索引承載著圖書的導航作用,它的出現對知識利用產生巨大改變; 數位搜尋時代,google大神依賴的正是索引的功能; 索引組織與便利我們的生活,將個人的想法與整個世界串連在一起。 ------------------------------------------------------------------------ 想要快速理解一本書或引用某本書中的某段話,該怎麼做? 食譜、法規或學術期刊,使用者如何迅速找到需要的內容? 萬能的Google大神如何架構海量數據,幫助我們尋找解答? 答案就是「索引」。 索引改變線性閱讀的知識體系,提升使用書本的效率; 製作索引是人類對世界進行組織以辨別與利用事物的行為。 本書細數索引的前世今生,從十三世紀歐洲修道院和大學,一路走進二十一世紀矽谷企業總部。 知名作家吳爾芙、波普、格斯納都曾是編纂索引的人,索引是編輯者的閱讀軌跡,是他認為一本書哪裡值得標註的路徑圖。本書作者是個愛書人也是個懂書的人,以精采與博學的考證追溯索引的歷史。不僅關注索引技術的演進,也觀察小說、咖啡館、科學期刊興起之類的閱讀生態變動,對索引的使用,乃至於對讀者及其閱讀行為,造成何種衝擊和影響,還有當閱讀常態遭到撼動時所引發的集體焦慮。 儘管當前的資訊文化建立在機器代替人類閱讀,但索引的功能依然歷久彌新,無論推特貼文、圖片或音檔,都可以透過與索引有異曲同工之妙的主題標籤進行篩選與串連。作者提出多年來的研究成果,不僅是索引的發展里程碑,也包含許多有趣而隱沒於歷史的細節,以及從未被提及的故事: ◆索引出現於西元十三世紀早期,廣泛被應用在修道院和大學中的著作,當時古騰堡還沒發明印刷技術。直到十八世紀,索引已普及使用,今日使用的索引規則是在十九世紀制訂。 ◆第一套完整的索引誕生於一二三○年巴黎的聖經中;第一本印刷頁碼的索引是一四七○年於德國科隆出品。這些發展引領我們窺視人類歷史長河的全新細節。 ◆除了介紹語言、文化和歷史,也大量連結現代生活。數位時代裡的hashtag就是新型態的index。而Google形容自己是「探索網路,找出能加入索引的網頁」,經過整理排列,處於下游的人類才能瀏覽、組合、詮釋。 ◆展望未來,以紙張墨水印製的傳統書本雖然不能文字重排又受限於裝訂,卻在電子化浪潮下證明自己依舊是智識的象徵。只要人類還在實體書刊的汪洋中探索,與大學歷史同樣悠久的索引就仍是我們最好的羅盤。 各界推薦 ◎機智,有趣……一本精采的好書,探討閱讀經驗的變化與演進。——珍妮佛.扎萊Jennifer Szalai,《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看來小眾又深奧的主題,但在鄧肯手中,索引變成一個小小奇蹟。這本書不只談書,還是關於閱讀的本質,以及我們如何理解、分類、與這個世界互動的方式。——凱特.威爾斯Kate Wiles,《今日歷史》History Today ◎這本迷人的書指出,儘管今日我們覺得圖書古板守舊,但索引曾經是一種創新。——《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博學、妙筆生花又詼諧的作品……帶領讀者安穩地踏上一段令人神往且從未涉足的旅程。——瑪格麗特.福克斯Margalit Fox,《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從古埃及到矽谷,一段活色生香的書的探險,而鄧肯是最好的導遊:慧詰、充滿魅力、學富五車,還有無窮的奇聞軼事。——史蒂文.摩爾Steven Moore,《華盛頓郵報》 Washington Post ◎行雲流水,充滿知識性與啟發意義。——本.雅高達Ben Yagoda,《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引人入勝,鄧肯將我們對於「搜尋年代」的焦慮做了豐富描述,為編輯索引的存在提供充分的理由。——《紐約客》The New Yorker ◎具啟發性與娛樂性,鄧肯融合幽默與學術創造出這場易讀易懂的出色探索。——《出版人週刊》 Publishers Weekly, starred review ◎處處閃爍著知識的興味和感染人心的熱忱……學識淵博,輔以風趣,時而出人意表——給愛書人的饗宴。——《柯克斯書評》 Kirkus Reviews, starred review ◎妙趣橫生且蒐羅廣泛的研究,鄧肯往往把學術研究寫得像F1賽事一樣激昂。——彼得.康拉德Peter Conrad,《衛報》The Guardian ◎鄧肯探究索引的起源,令人耳目一新又顛覆觀點,也為知識帶來了希望。——霍曼.巴雷卡特Houman Barekat,《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秩序問題:按字母順序排列 字母排序原本並非直覺反應,將用於拼寫的字母加以排序,再將此順序轉移到圖書館藏書、展覽作品、社區水電工名單之類看似無關的場合,這個做法需要跨越一道想像力上的巨大鴻溝。 第二章 索引的誕生:講課與講道 語彙索引成功之後,索引正式進入主流文化並蓬勃發展。它規模龐大且造成典範轉移……利用索引進行摘錄瀏覽與快速查找是種歷史久遠的閱讀模式,和大學本身同樣古老。 第三章 少了它,我們怎麼辦?頁碼的奇蹟 索引有附加價值,因此書商會拿來宣傳,聲稱「對得起售價」。頁碼則沒這麼好命……古騰堡之後的一世紀間,頁碼出現在各式作品,除了前述的宗教歷史法律,也延伸到醫學數學、故事歌謠等等。 第四章 是地圖還是疆域?遭到公審的索引 印刷術問世之後兩百年內,書本索引得到的評價莫衷一是。陪審團大致分為兩種聲音:蘇格拉底派對快速普及的新技術感到惶恐憂慮;費德魯斯派則是開開心心充分運用。 第五章 「我的《歷史》不給該死的托利黨編索引!」:卷末鬥法 十八世紀的開頭幾年,索引既遭受鄙視,卻又是表達鄙視的工具。所幸這種矛盾很快得以化解,索引的地位也即將扶正……隨著啟蒙運動成熟,索引不僅出現在教科書與歷史書,還進入散文、詩詞、劇本與小說。 第六章 虛構作品的索引:命名自古至今是一門困難的藝術 一七一五年前後,索引也對其他文類發揮同樣作用,包括史詩、戲劇,以及即將興起的小說。但二十一世紀的小說和劇本並不流行建索引,詩集也不按照主題而是以首句為索引架構。虛構作品的索引為何曇花一現無法長存? 第七章 所有知識的鑰匙:泛用索引 愛倫坡有整整一欄,莎士比亞更占據五大頁。隨手一查就知道從什麼管道能夠理解「撲克牌老千」或「偽鈔」,又或者「海盜」以至於「沙丁魚」……隨便找一欄這樣子從上往下看,多彩多姿的程度令人不由自主聯想到福爾摩斯的自製索引。 第八章 魯德米拉和羅塔利亞:網路搜尋年代的書籍索引 我們購買非虛構類書籍時,索引包含在售價內;換句話說,我們花錢買下編輯閱讀的時間。軟體能夠免去卡片與鞋盒、剪刀與漿糊,卻無法取代為準備索引而投入心力的精細閱讀。編纂索引的人如同卡爾維諾陛下的魯德米拉,專注而敏銳,吳爾芙、波普、格斯納都是過來人。 結語 閱讀軌跡 原文注釋 附錄一、電腦自動索引 附錄二、編輯索引

延伸內容

【推薦序】索引:書的導航器
◎文/資深媒體人 范立達      身為一個愛看書的人,有時不免會好奇,擱在書店架上的一本本新書,到底是怎麼來的?      一定是先有一個作者,把文字寫下來;之後,再有一個編輯,把這數萬或數十萬個文字分頁分章排序,擬出大標小標、製作目錄;隨後,又有一位美編,為它設計封面,然後送廠印刷裝釘,最後送到店頭陳列。但是這樣的流程太過簡化,也把編輯的功能太過淡化。      常常在書末,看到作者在致謝詞中,總不忘要感謝編輯,而且有時還感謝得頗為用力。這不是矯情,如果沒有被編輯用心服務過,作者不可能從內心發出這麼深沉的感謝。而編輯究竟做了些什麼事,能獲得作者如此的感激?這本書,剛好提供了很清晰的解答。      編輯,除了編排文字的段落、篇章、校對文稿、下標題、製作目錄,有時還要費神編纂註釋,或在書末加上索引。這些經常被讀者忽略的細節,卻往往是作者做不來,編輯若不做就沒人做的苦差事。編輯能為一本書加分到超乎作者想像的程度,也難怪很多作者要心生感激,對編輯大聲道謝。      提到索引,正是本書要闡明的主題。      索引太容易被讀者忽略。雖然有那麼多的讀者都曾利用了索引的服務而渾然不覺,但一本書裡(特別是食譜、法律法規和醫學著作類的工具書籍)如果少了索引,常常就成了災難。      我曾經不只一次看到朋友手中的厚書上,貼滿了各色各樣的索引標籤。他們或許原本以為,貼了標籤就等於把重點標記起來,但等到真正想要翻查時,卻又被滿滿的標籤給淹沒,完全無頭緒可言。      貼滿標籤,只是另一場災難的開始。這時,你才會真正察覺到,一本書有無附上索引,差別竟是天堂與地獄。      但索引是怎麼來的?作者不太可能花力氣幹這種事。在捲軸書時代,也不會有索引這回事。直到翻頁書出現,每頁都標示了頁碼之後,索引才有意義,才能指引讀者從字海中找到對應的頁數和文句。所以,索引,是一套標記目標位置以節省時間的系統,是非線性穿越文獻瞬間轉移到目的地的蟲洞,也為書籍創造出神經與血管,更似為迷宮畫地圖,讓讀者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最想找的目標。      正如本書中提到,出版《拉丁語神父總集》的米涅神父說的:「我們的索引已經剷平高山、截彎取直,開拓出最平坦的道路……索引幫助讀者化繁為簡、化遠為近,串連首尾一氣呵成……省下多少寶貴時間!超越了鐵路,甚至氣球,可以媲美閃電!」      好的索引,更如同米涅神父所言:「就像葡萄進了榨酒桶,絕不放過一點一滴精華。」      但索引是怎麼來的?人類有文字迄今已數千年,索引的問世才僅千年。千年之前,是什麼樣的需求創造出索引這個玩意兒?而且隨著時間的演化,讓索引的功能變得愈來愈強?丹尼斯.鄧肯透過大量資料的爬梳,在本書中娓娓道來,為讀者一一解惑。      索引也曾被有心人拿來做為惡搞對手的工具,特別是在著作權意識還不彰顯的時代。這種「功能」,應該是所有作者都始料未及的吧?      當然,隨著科技的進步,索引的功能也逐漸被Google大神的種種神力給取代。尤其是在瀏覽器和電子書問世的今日,數位化的索引功能,透過超連結的技術,只要滑鼠一點或手指輕觸,馬上就能讓讀者在本文、索引或註解頁面間交互穿梭,完全省略翻找的時間。索引,幾乎快被讀者給忘了它的存在。      但科技的進步,只能節省讀者翻閱的時間。無論是紙本書或電子書,在製作之初,索引的製作與建立,仍是要靠著編輯的苦幹實幹,才能展現出精彩的成果。若因科技的推陳出新,索引愈用愈順手,卻因此而忽略了默默付出的幕後英雄,這可真是對編輯的大大不敬了。      就如作者在本書中強調,索引編輯的腦力用在切割書本內容,判讀其中特點並從頭到尾追蹤,篩選出重要概念後,思考最合適的標籤,決定是否需要拉出層次或分歧,或者兩個相關的主題要不要合併。這種極度需要絞盡腦汁的工作,在現今的環境中,還是只有靠人力,而且是優秀的人力才能完成。所以,當我們看到一篇好的索引時,就要更加珍惜,因為,好的索引只有可能出自於好的編輯之手。      我不知道其他人讀書的習慣。但以我個人而言,拾起一本書時,我一定先看目錄和索引。有時,透過目錄的編排和索引的製作,書的輪廓就能大致浮現,就如同本書作者引用文學大師強納森.綏夫特(Jonathan Swift)的話:「抓著尾巴魚就跑不掉,掌握索引就是掌握整本書。」索引就像一本書的地圖,它可以讓你在書海中出發前先略知海域全貌,但地圖不等於疆域,只看索引而不讀全文,終究會錯過了太多風景。      所以,不管你是否看完了本書的索引,但當你讀完了這篇序文之後,何不直接翻開第一章,開始享受閱讀的樂趣呢?

作者資料

丹尼斯•鄧肯 Dennis Duncan

倫敦大學學院英國文學講師。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博士。曾在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亦曾獲劍橋大學圖書館參考書項目的蒙比榮譽會員(Munby Fellow)。學術文章經常刊登在重要報章雜誌上,定期撰寫圖書歷史的評論,並為《泰晤士報文學增刊》翻譯作品、為書評網站撰稿,同時偶爾在第三廣播電臺上主持閱讀歷史系列節目。 著有:Book Parts, 2019;The Oulipo and Modern Thought, 2019;Babel: Adventures in Translation, 2018;Tom McCarthy: Critical Essays, 2016;Theory of the Great Game: Writings from Le Grand Jeu, 2015;Pataphysical Letters: The Correspondence of René Daumal and Julien Torma, 2012。

基本資料

作者:丹尼斯.唐肯(Dennis Duncan) 譯者:陳岳辰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Discourse 出版日期:2023-03-30 ISBN:9786263185975 城邦書號:BK7118 規格:膠裝 / 單色 / 336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