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內容簡介
美是客觀存在,還是一種主觀感受?
鵝蛋臉最適合什麼形態的雙眼皮?
乳房容積有簡單的公式能推算?
「完美的側臉」怎麼算出來?
眼袋和臥蠶怎麼分變?
妳/你對醫美整形的好奇與疑問,都能在《整形密碼》找到解答!
這是一本人人都能看得懂的醫美科普全解析。
美容醫學(醫美)近年極速發展,愛美人的需求劇增。然而相較於其他醫學專科,整形外科高度市場化,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良莠不齊以及資訊不對稱,讓人們對醫美整形既好奇又感到神秘。因此,作者劉韜滔博士撰寫出這本為一般大眾而生、人人看得懂的醫美科普書。
《整形密碼》以100餘幅世界名畫和解剖示意圖,講解眼、鼻、顎面、乳房、臀部、皮膚等全身10大部位常見整形手術方案,同時穿插歷史故事、社會心理、審美風潮等知性內容,有趣易懂不枯燥。讀者既能在欣賞藝術名畫同時瞭解人體結構和醫學知識,又能學會以審美的視角看待人體,釐清以往對整形的盲區和誤區。
【本書特色】
這本書不只教你如何變美,更教你如何審美。
★涵蓋全身10大部位,從眼、鼻、臉部到胸、臀,從私處到皮膚、毛髮,講解30多種經典整形手術方案、適應症和併發症,看懂什麼樣的需要需要採取何種手術。
★作者+審訂者雙重整形外科專業,知識權威可靠。本書是依據正規科學文獻、手術圖
譜撰寫而成的醫美科普全解析。讓讀者往後遇到醫美術語不再被來路不明的資訊迷得眼花撩亂。
★以100餘幅中外名畫畫中人作模特,配合醫學解剖圖,生動詮釋人體的美麗與修整。將醫美整形與藝術畫作跨界結合,形式獨特。
★科學與人文相結合,將專業知識大眾化。穿插歷史故事、社會心理、審美風潮,讀來有趣易懂不枯燥。
【適合族群】
★曾有醫美整形或是即將接受醫美整形手術的妳/你。
★對醫美整形有興趣卻遲遲不敢踏入的妳/你。
★想變美,以及對人體審美有興趣的妳/你。
★需要跟客戶/患者溝通的醫美相關從業人員。
目錄
第1 章 眼整形
第1 節 從細微處開始:開眼頭/內眥贅皮矯正術/ 002
第2 節 平行與開扇:雙眼皮手術/重瞼成形術 / 009
第2 章 鼻整形
第1 節 相得益彰:鼻主導五官協調 / 026
第2 節 損有餘而補不足:鼻整形術式 / 036
第3 章 顎面整形
第1 節 長度與夾角:顎面測量 / 040
第2 節 前突與後縮:下顎成形術 / 050
第3 節 方圓之間:下顎角成形 / 062
第4 章 臉部年輕化
第1 節 雕刻時光:手術除皺 / 070
第2 節 帶刺的縫線:埋線拉提 / 079
第3 節 相容的異物:注射填充 / 087
第4 節 修飾肌肉:肉毒桿菌素注射 / 093
第5 章 減脂塑形
第1 節 從果腹到瘦身:形體美的變遷 / 098
第2 節 手術減脂:抽脂與胃縮小 / 101
第6 章 乳房整形
第1 節 容積與質地:隆乳 / 108
第2 節 提升與重建:提乳縮乳 / 118
第7 章 臀整形 / 128
第8 章 女性私密整形
第1 節 觀念分歧:陰道冠修復 / 136
第2 節 張弛有度:陰道緊實 / 141
第9 章 男科整形
第1 節 露出問題:包皮環切 / 146
第2 節 尺寸問題:陰莖增大 / 150
第10 章 皮膚毛髮整形
第1 節 演化痕跡:腋臭治療 / 158
第2 節 皮毛相依:落髮與除毛 / 162
第3 節 撫平創傷:疤痕治療 / 168
第4 節 去除多餘:皮膚腫瘤/ 174
第5 節 不止於白:美膚 / 179
第11 章 創新與挑戰
第1 節 虛擬照進現實:電腦成像與3D 列印 / 188
第2 節 潘朵拉的魔盒:基因編輯技術 / 191
名詞表 / 195
內文試閱
眼睛的美學特徵
大學實習的時候,有一次從醫院下班,我看見班裡兩名同學在公車月台道別。女生一雙彎彎笑眼,等她笑容凝止,抬頭注視男生,我站在一旁才發現,原來凝視心上人的時候,眼眸真的會發光。雖然兩人從未傳出戀情,但是情愫難以掩蓋。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真情流露的一剎那,即使是只有少許姿色的女孩子可以讓少年郎心旌搖曳。
李漁說:「面為一身之主,目又為一面之主。」
美目究竟美在哪裡?一言以蔽之,在於靈動,在於比例協調也。
西方文藝復興之後,人體解剖學的進步是現代醫學發展的基礎。有了局部解剖的基本知識,我們可以仔細分析一雙美目應該具備的基本特徵,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點。
1.眼球和瞼裂的比例適宜
我們都覺得大眼睛好看,是因為瞼裂大,眼球暴露出的比例高,就可以眼波流轉,顧盼生輝。內外眼眥的矯正手術也都是希望通過輕微的調整以改變瞼裂大小。
瞼裂的高度需要在雙眼自然放鬆,平視前方的時候進行測量。上下眼瞼應該剛剛剛好覆蓋角膜的邊緣。上眼瞼應覆蓋角膜上緣2-3公釐,下眼瞼應覆蓋角膜下緣1公釐左右。
如果上眼瞼覆蓋角膜過多,就需要考慮有沒有上瞼下垂的問題,可以在重瞼手術時一起糾正。如果覆蓋過少,角膜上下都會顯露出白色鞏膜,這種眼睛在中國傳統繪畫中被叫作「四白眼」。《世說新語》記載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這就是通過上翻眼睛,露出白色鞏膜來表達蔑視之心。
相較於成年人,嬰幼兒的眼睛在臉部占比更大,這和幼兒五官發育不同步有關。乖巧、缺少攻擊性,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萌」,這種形貌特點能夠使在人類群體中生活的幼兒有更大概率存活下來。
2.眉眼距和重瞼寬度
輕輕閉上雙眼,上眼瞼邊緣到眉毛的距離稱作眉眼距。東亞人的眉眼距離可以達到20公釐,通常大於高加索人。
自然睜眼的時候,上眼瞼邊緣和雙眼皮皺襞的距離就是雙眼皮的寬度。東亞人顯露出的雙眼皮寬度通常會比高加索人窄2-3公釐。高加索人的雙眼皮寬度可為8-10公釐,而東亞人通常不超過8 公釐。如果雙眼皮寬度小於5公釐,會形成人們常說的「內雙」。
3.上下眼瞼緣和內外眥角的輪廓形態
上下眼瞼緣和內外眥角構成了眼睛的輪廓形態。傳統繪畫有許多比喻來描述眼睛形態。眼裂上下距離寬,上眼瞼圓弧幅度大,眼睛更偏圓一點,這是我們說的杏眼。在中國傳統文學作品中,常常描寫美人有一雙杏眼,並認為杏眼跟圓臉搭配更好看。
曹雪芹借賈寶玉的視角來描寫寶釵姐姐的模樣「臉若銀盆,眼如水杏」;而黛玉的相貌在《紅樓夢》全書卻只有虛寫:「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在我的想像當中,黛玉應該是一雙桃花眼,因為絳珠仙子為情而生,而桃花含情。桃花眼的形態是上下眼瞼緣弧度比杏眼更彎曲,內外眼角也比杏眼更銳利一些。
4.內外眥連線在外側輕微上翹
如果把內外眼角作一個連線,我們就會發現這條線並不是完全水平的,通常會向外上方傾斜。外側眼角輕微上翹會顯得人更加有活力。
東亞人內外眥角連線向外上方傾斜角度比高加索人更大,可以達到10°。人們常說的鳳眼就是指眉眼斜斜向上,和水平線夾角較大,這是東亞人的眼型特點之一。我們回憶一下迪士尼公司設計的花木蘭形象,每當美國的電影公司需要突出角色亞裔身份的時候,繪製出的人物眼睛就幾乎快要直立起來了。
丹鳳眼是鳳眼的一種。在中國傳統繪畫中,如果男子長有丹鳳眼,則精氣凝斂,不可逼視。關雲長就是長有丹鳳眼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5.眼周附屬器官及臉部五官協調
眼周的器官可以突顯眼睛的形態。睫毛、臥蠶與高聳的眉弓、鼻樑,相得益彰。
有的人分不清眼袋與臥蠶。臥蠶是下眼瞼緣富含脂肪的隆起,緊致飽滿。眼袋是眶隔脂肪突破了歲月的限制向前膨出,形態疏鬆臃腫,位置在臥蠶的下方。張大千有一幅仕女圖,圖中仕女做道姑打扮,單眼皮、眼裂細小,寬寬的眉眼距,並不符合今天歐美化的女性審美特點。只有下眼瞼的臥蠶稍稍增添了眼睛的層次感,一眼看去,氣質素淨淡雅,像極了《紅樓夢》中的妙玉。
出色的眼部化妝技術可以讓一個女子在裝扮前後判若兩人。我曾經在電梯間近距離觀察過一個急著要去參加醫院春節聯歡會演的護理師,她所畫的眼影與眼線都讓其眼睛在臉部顯得更加突出,但是還沒有來得及塗抹勻淨的睫毛膏和剛剛粘上的假睫毛讓我想起了蒼蠅腿,經不住端詳。
濃密自然的眼睫毛可以讓女性顯得極為俏麗。如果你的女朋友喜歡黏人,撲閃撲閃的睫毛就可以像刷子一樣在你的臉上、脖子上搔癢。而疲倦下來的時候,夜燈照耀,長長的睫毛影被映照在下眼瞼,她又變得像一尊安靜端詳的希臘女神塑像。
眼整形主要術式
1.重瞼成形術(雙眼皮手術)
雙眼皮是如何形成的?關鍵就在於上眼瞼板前方有一股肌纖維穿過眼輪匝肌,附著於上眼瞼皮膚。睜眼的時候,上眼瞼向上牽拉而纖維附著點的皮膚相對固定,這裡就形成雙眼皮,或者叫重瞼。如果上眼瞼缺少這一纖維附著點,睜眼時則只有上眼瞼上提,而沒有皮膚皺褶形成,這就是單眼皮。也有人跟我一樣,這股肌纖維附著點不夠緊密,就會出現大多數時候呈單眼皮,在熬夜休息不好的時候呈雙眼皮的現象。
雙眼皮是顯性遺傳,在歐美國家,很少有年輕女孩做重瞼成形術。東方民 族單眼皮的發生率高達50%,重瞼成形術簡單易行,又能明顯改變眼睛的外觀,因此在中、日、韓等國家大為風靡。雙眼皮—上眼瞼的皮膚皺褶,給人以豐富的層次感,視覺上讓人覺得眼裂增大,在施行重瞼術時,還可以同時修改東方民族常見的上眼瞼臃腫下垂問題。
由於重瞼成形術如此廣泛流行,幾乎每一個患者朋友都會提出一套自己的見解。設計雙眼皮形態時,依據臉型可總結出幾種簡單的固定搭配模式:瓜子臉配平行雙眼皮為最佳,鵝蛋臉則應該設計為開扇形,而圓臉和新月形最搭。這些粗略的通則,應該要根據患者的實際狀況變通。
真正技藝高超的整形外科醫師應該做的,是通過儘量簡單的術式設計,在患者原有基礎之上做出最細微的調整,保留每一個患者本來的容貌特點。
手術之前,設計雙眼皮時主要考慮兩個因素:形態與寬度。
(1)形態是指雙眼皮皺襞和上眼瞼緣的走行關係。
根據和上眼瞼緣的位置關係分為平行形、新月形、開扇形(或者稱作廣尾形);根據雙眼皮皺襞和內眥的關係可以分為皺襞內和皺襞外;也可以按照雙眼皮皺襞顯露的情況分為全雙、半雙和內雙。
高加索人的雙眼皮皺襞很多是皺襞內的平行形,還有為數不少的人雙眼皮呈內寬外窄走行。東亞人的眼睛沒有深陷於眉骨之下,如果是這種形狀會被形容為「三角眼」,面帶凶相,且隨年齡漸長,下垂鬆弛的眼角更容易使人顯出老態。我曾在博物館見過一幅曾國藩的畫像,畫中一個乾巴瘦小的老頭,身著黃馬褂,卻有一雙三角眼,很難把畫像中的人物和那位出將入相的武英殿大學士聯結起來。
現在,越來越多的華人女性在接受重瞼手術時,會選擇皺襞外的扇形,她們覺得這種設計更能體現民族特點。雙眼皮皺襞由內向外張開,狀若開扇。我也喜歡看這種樣式的雙眼皮,給人性格溫婉的感覺。
(2)寬度是指閉眼時雙眼皮皺襞和上眼瞼緣的距離。
前面已經提到,高加索人的雙眼皮可以寬8-10公釐,而東亞人的雙眼皮通常不超過8公釐。手術設計則通常以眼睛內中1/3交界處為最高點,設計雙眼皮寬度7-8公釐。一些女孩子本身有雙眼皮,但是寬度小於5公釐,是人們常說的「內雙」,也要求通過手術重新調整寬度。是否選擇寬大的「歐式雙眼皮」,患者一定要根據自己的五官條件,慎重決定,幸好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大多數東亞人其實都不適用於過寬的重瞼手術設計。
埋線法不需要切開皮膚,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皮膚和組織對縫線的反應,在局部形成纖維黏連。這種黏連鬆解之後,雙眼皮就會變淺甚至消失,因此埋線法的手術效果一般只能保持幾年。單針埋線採用連續縫合方法,就像以前農村的老人們縫被褥那樣,而多針埋線則一般只需縫合3-5針就可以達到效果。
切開法是按照術前設計好的切口切開上眼瞼皮膚,剪除少量脂肪組織後間斷縫合皮膚,形成皮膚皺褶的術式。儘管有多種微創改良術式,切開法重瞼成形術仍然是最可靠的傳統術式。
手術開始,術者捉刀如執筆,沿著術前設計好的線條切開皮膚,合乎書法大師「中鋒行筆」的要求,提按使轉,一氣呵成。這樣才能保證切口勻稱一致,使形成的皮膚皺襞流暢自然。
在普通外科,最常見的弧形切口手術就是甲狀腺手術。沿脖頸的皮紋做橫向弧形切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術後疤痕的形成,而且走行與皮膚紋路一致,細微不易分辨。切口好壞關係到術者的臉面,對整形外科來說尤其重要。切開上眼瞼皮膚時按照術前設計一次成形,縫合時注意針腳距離對稱一致,術中再根據效果及時調整縫線位置,就可以避免雙眼皮皺襞不流暢、不對稱的問題。
東亞人上眼瞼的另一個形態特徵在於,上瞼提肌和眶隔融合位置較低,脂肪組織下降,於眼瞼處堆積較多脂肪。這些眼周的厚脂肪層可以更好地適應東北亞的寒冷氣候,但會使上眼瞼顯得飽滿腫脹。重瞼術同時可以修剪部分眼輪匝肌和眶隔脂肪,要點在於平整、適度。修剪去除臃腫的上眼瞼脂肪可以讓眼部輪廓更加立體,但是過度修剪會導致上眼瞼凹陷。隨著患者的年齡增加,皺褶加深,眼尾皮膚鬆弛下垂,這也是高加索人更容易凸顯老態的一個因素。
2.上瞼下垂矯正術
我們知道,完成一個睜眼動作主要是先由動眼神經發出指令,然後提眼瞼肌收縮,最後上眼瞼上抬。因此神經肌肉功能還有上眼瞼的長度出現問題都可 能導致上瞼下垂。
給上瞼下垂的患者做健康檢查時,我們發現有一些患者為了保持視野清 楚,雙側提眼瞼肌會同時用力,將眼瞼繼續上抬。結果就表現為患病一側眼瞼位置正常,而正常一側上眼瞼退縮。因此檢查診斷的時候,我們可以遮擋患病一側眼睛,再觀察會發現正常一側上眼瞼下降到正常位置;去除遮擋,正常一側眼瞼又重新上抬。如果身邊有朋友存在這種情況,可以嘗試一下這種簡單易行的檢查方法。
假性上瞼下垂是指多餘上眼瞼皮膚覆蓋上瞼,下壓睫毛。這種情況只需要切除多餘的皮膚即可。把切口設計在雙眼皮皺襞上方,可以保留完整的雙眼皮結構。有一種真性上瞼下垂是因為提上瞼肌過長,手術治療原理是調整提上瞼肌的長度,比如使用折疊技術來縮短提眼瞼肌的長度。
還有一些健康的人雖然沒有病理性的上瞼下垂,但是希望自己的眼睛能夠睜得更大,這種情況被稱作亞臨床型上瞼下垂,為了美觀也可以進行手術治療。
3.眼袋切除術
下眼瞼眼眶隔膜和眼輪匝肌以及皮膚一起作為遮擋屏障,可以防止眶脂肪鬆弛向前方疝出。隨著年紀增長,這些軟組織鬆弛,眶脂肪就會向前方突出,下垂呈袋狀,而突出的脂肪袋上方會出現凹陷。
最常見的眼袋治療方法就是手術直接切除突出的部分。當然如果需要切除的部分過多,下眼瞼會出現疏鬆凹陷。另外還有一些眶脂肪重排技術,比如折疊技術,可將突出的眶脂肪重新放置回原來正確的位置,然後縫合固定。這種方法可以使眼瞼均勻自然,避免手術之後眼瞼空洞凹陷。
4.外眥固定與外眥成形術 (眼尾手術)
將外眥韌帶上提,縫合固定到眶壁內側,可以產生臉部年輕化的效果,這就是外眥固定術。
施行外眥成形術可以修飾外眥的形態,使其更加自然,同時能夠增加瞼裂的水準寬度,使眼睛看起來更大一些。這種手術通過簡單的小三角易位皮瓣術就可以完成。三角易位皮瓣術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整形外科手術技巧。關於皮瓣設計,在後文中我們還會見到。
作者資料
劉韜滔
■中國大陸首都醫科大學整形外科碩士 ■北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博士 ■北京大學醫學部講師 ■北京醫院外科 ICU 副主任醫師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普中國》專案顧問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 ■雜誌科普專欄作者 ■「果殼網」百萬點閱高級特約作者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