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雙11暖場慶
目前位置:首頁 > > 親子教養 > 教養/育兒
故事藥方:不想洗澡、愛滑手機、失戀了怎麼辦……給孩子與青少年的閱讀指南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內容簡介

啟動自主學習力 第1部為0~15歲孩子準備的書單書 386個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疑難雜症 1141本繪本、章節書、青少年小說,從經典到現代作品最完整蒐集 無論是坐不住、霸凌、不想上學……故事裡都有藥方可解! 獻給下一代的閱讀指南、成長路上的教養書單 兒童文學研究者、教養專家、書店職人齊聲推薦 林美琴 作家、閱讀教育研究暨培訓講師 邱景墩 戀風草青少年書房店長 陳安儀 親子教育專欄作家 陳培瑜 凱風卡瑪兒童書店創辦人 黃筱茵 兒童文學工作者 葉嘉青 臺灣師範大學講師、臺灣閱讀協會理事 劉鳳芯 國立中興大學外文系副教授 賴嘉綾 「在地合作社」繪本職人 羅怡君 親職溝通作家 故事,帶我們踏上未知的國度, 故事,陪伴我們度過艱難的時刻, 故事,幫助我們享受人生,也忍受人生。 姆米、彼得潘、野獸國……有故事的陪伴,成長不孤單! 在「很久很久以前」和「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之間,有個我們都去過的地方,那兒出了好多稀奇古怪、妙不可言的事,我們可以騎在恐龍的背上、前往巧克力工廠、被一隻獾撫養長大,或是一轉身就到了原始山洞……不可思議的故事世界! 本書寫給為孩子挑書的大人,包括父母、爺爺奶奶、乾爹乾媽、教師、圖書館員——以及所有關心孩子的大人,幫助大人辨認出孩子成長過程中各種疑難雜症,也體會孩子會遇到的各種困境與心情。對孩子來說,若是有師長認同自己面對的難題,並且「在適當的時間點送上一本正好需要的故事」,能為他們解解成長過程中遇到的苦,感到自己並不孤單。 易怒————看《祕密花園》兩位易怒體質的主角如何蛻變 坐不住———訓練邊看書邊搖呼拉圈的特技 睡不著———在失眠的夜晚跟《湯姆的午夜花園》一起時空穿越 調皮搗蛋——看《野獸國》裡的阿奇徹底撒野然後回航 初戀————先建立好初吻、第一次性行為需要的所有常識 話太多———遞一本《奇先生妙小姐系列之嘮叨小姐》加以暗示 丟三落四——讀《借物少女艾莉緹》想像弄丟的東西去了哪裡 寵壞了———請羅德.達爾《巧克力冒險工廠》的角色示範下場 獨生子———看姆米一家如何敞開雙臂交朋友 不想長大——和《彼得潘》一起飛向不用長大的永無島 兩位作者蘇珊.艾爾德金與艾拉.柏素德是英國知名「人生學校」(The School of Life)特聘的「書目治療師」,整理出現代孩子經常遇到的難題,也包括家長不知如何開口討論的話題,例如性經驗、性傾向、霸凌、網路成癮者、閱讀障礙……任何成長過程中會碰上的煩惱,都可以從本書中抓出戳中痛點笑點淚點的故事藥方。 本書特色 ● AZ索引:針對現代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疑難雜症,列出386條症狀,開出1141本書單。索引方便,一本在手,隨時查閱。 ● 提供分齡書單:依「6歲以下的繪本」、「5至8歲的初階讀本」、「8至12歲的章節書」、「12歲以上的青少年小說」提供分齡參考。當然,也歡迎自由悠遊於各類圖書。類型多元,也包括翻翻書、立體書、無字書、圖像小說。選材包羅經典書和現代作品,提供成長路上最完備的書單。 ● 13帖「閱讀藥方」:針對閱讀路上常遇到的難題打強心針,像是坐不住、太被動、只想看電影版……等等。 ● 十大主題書單:針對特別的主題提供十大書單,包括十本理解自閉症之書單、十本關於霸凌的童書、十本被動讀者書單、十本給青少年探索愛與性的書單等。

目錄

作者序 有故事的陪伴,成長不孤單 如何使用本書 成長疑難雜症A─Z索引 閱讀藥方索引 十大書單索引

序跋

作者序
     在「很久很久以前」和「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之間,有個我們都去過的地方,那兒出了好多稀奇古怪、妙不可言的事。      有些事我們平常沒機會做,比方說騎在龍的背上,或找到一張進入巧克力冒險工廠的金彩券。有些事我們一直想做,無奈膽子太小,要不就是覺得太瘋狂,譬如離家出走。有些事我們一點不希望自己碰到,可又忍不住好奇萬一真的碰到了,將會是什麼情況,例如淪為孤兒,或受困在沙漠中的孤島,或者由一隻獾撫養長大,或是不幸變成一塊岩石。等我們從那兒回來,拍拍帽子上的塵土,眼中現出一抹前所未有、通曉世事的眼神,只有我們明白自己看見了什麼,經歷了什麼,承受了什麼。我們也有一些別的體會:不管我們在現實人生有過什麼遭遇,無論我們的感覺如何,相同感受的大有人在,我們到底並不孤單。      我們在第一本書《小說藥方》裡建議讀者在生命中對的時候讀對的書,如此不但有助於我們以不同的眼光看事情,甚至也有療癒作用,這在當時還是新鮮且驚人的想法。然而童書對孩子可能具有同樣作用,卻不令任何人吃驚。父母、乾爹乾媽、祖父母、好心的叔叔阿姨,更不用提圖書館員、語文教師和書商(當然,他們就是喬裝後的閱讀治療專家),他們早已知道幫助孩子度過各種煎熬時刻,無論是在學校遭到罷凌,還是第一次墜入情網,或是牙仙一直沒現身,給孩子讀個相關的故事,就是最理想的方式。優秀的童書以無所畏懼的欣喜面對重大問題與重大情感,讀時無比震撼,但終究能夠安撫人心。任何一個撒野蠻纏的幼童讀過《野獸國》以後,便不再可能認為自己還有應付不來的狀況。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女孩即使滿肚子疑問,只要讀了《神啊,祢在嗎?》,也不覺得那麼孤單了。      你能在本書中找到最優秀的童書給生活周遭的孩子閱讀,管他們三歲還是十三歲,管他們愛讀書還是避之惟恐不及,或是一刻也坐不住,想玩更多玩具,身上長蝨子,會作惡夢,或者想要變得更獨立。對許多人來說,一本兒時最愛讀的童書永遠是我們最寶貴的財產,不是任何一本一樣的書,而是我們小時候讀的那本,就算書皮不見了,書頁上用蠟筆畫得花花綠綠,書中的立體插圖這裡少一塊,那裡缺一角也沒關係。蘇珊的最愛就是伊斯特曼的《百狗爭鳴》,書裡有包羅萬象、數不清的大狗小狗,有點點的,沒點點的,開敞蓬車的,或是睡在你一輩子沒見過那麼大的床上,然後在該醒來的時候從一片五光十色中一躍而出。每次讀這本圖畫書(說是細細鑽研還比較貼切)都在和作者分享又一個以前沒看出來的隱藏版笑話:一隻半夜仍然眼睛睜得老大或是到了天亮還在打盹的狗,因為這本書的精采就在於圖畫的細節。艾拉最珍愛的是她那本艾嘉.萊斯.柏若寫的《人猿泰山》——二十四本泰山冒險系列小說中的第一本,她如饑似渴一本接著一本通通讀完了,泛黃的書頁滿載著刺耳的尖叫與叢林的呼喊。在書頁的空白處,也能見到她用彩筆塗畫蜷曲的蛇、鮮豔翅膀的鸚鵡和蹦來蹦去的猴子,偶爾甚至塗到了文字。這些強而有力的時間膠囊彷彿不僅囊括了我們的過去,也收納了夢想中自己未來的樣貌。      我們猜不出自己的兒女會緊抓住哪些讀過的童書不放,但肯定是那種觸摸得到的實體書。平板電腦雖然很炫,書籍可以在瞬間傳送到我們眼前,然而書除了用看的,如果也能摸一摸,聞一聞,說不定更容易在書裡流連忘返吧。那時我們才渾然進入忘我境界,那時我們才來到那個地方。      那麼,如果你坐得正舒服,我們這就開始吧。

內文試閱

遭到霸凌
   藥方:《簡愛、狐狸與我》(Jane, the Fox, and Me) 文/芬妮.布莉特(Fanny Britt)、圖/伊莎貝爾.阿瑟諾(Isabelle Arsenault)      遭到霸凌是嚴峻的考驗,每個大人都希望子女能夠倖免。真的不幸發生的話,手邊若有幾個故事既提供了實用的解決辦法,又能安慰孩子的心靈,那就太有幫助了。      加拿大出版的圖像小說《簡愛、狐狸與我》纖細敏感的筆觸巧妙捕捉到受到群體排斥的種種慘痛。少女海倫在一間蒙特婁的學校裡飽受一個看起來很酷的小團體迫害。「她有狐臭」她們在洗手間的門上這麼寫著。搭校車時沒有人願意坐在她旁邊,雖然母親熬夜為她縫製新洋裝(可惜是去年流行的款式),海倫還是無法對她吐露心事。聽說班上要去露營時,同學個個都好興奮,唯有海倫覺得是徹頭徹尾的折磨,因為要跟「四十個同學擠在一起……沒有一個是她的朋友。」      可想而知,人在營地的海倫逃避到書本中,並且在《簡愛》的故事中找到另一個寂寞的女孩,她在長大之後變得「聰明、苗條又有智慧」。簡愛找到羅契斯特先生(「多麼美妙,多麼不可能」,海倫想,對輕鬆的浪漫主義有明智的見解),之後又很快失去他的時候,沮喪透頂的海倫巴不得把書扯了。這時剛好有個她從未注意的黑髮女孩走進帳篷——於是一切為之改觀。直到色彩開始潑灑到書頁,我們才發現海倫以前的世界多麼單調,不過只要一看見機會,歡樂總會迅速趁隙而入。一旦霸凌攤在陽光下,這部優秀的作品即是閱讀治療的絕佳範例,也是青少年回歸正常生活的的一劑良藥。      參見:十本了解霸凌的書單   
寂寞
   藥方:《黑暗元素首部曲:黃金羅盤》(Northern Lights) 菲力普.普曼(Philip Pullman)      你若覺得有個你認識的小朋友挺寂寞的,不妨拿本《黃金羅盤》給他們讀一讀(《黑暗元素三部曲》的第一本)。背景設於另一個時空,其中一名十二歲女孩萊拉發現兒童一個個失蹤,於是動身前往遙遠的北地尋人,本書不僅會完全吸住他們的目光,也讓他們認識個人專屬「守護精靈」的概念。      守護精靈是與你終生相伴的一個動物靈魂,是你的另一半,沒有它你就不夠完整。守護精靈不能離開它所守護的人,人與其專屬的守護精靈分開時只能相隔一段距離,否則雙方都會開始感到痛苦。精靈會說話,而且往往說的是主人試圖聽而不聞的話。隨著孩童漸漸長大,精靈也會多次變身(一點一點從蝴蝶變成狗,變成貓頭鷹,變成老鼠等等),唯獨等到孩童進入青春期,精靈才成為最後固定不變的模樣。精靈是真真實實摸得到的,可以抱在懷裡,一起玩耍,隱藏起來。最神奇的可能莫過於精靈能感覺到主人的痛楚,正如人類感到疼痛一樣。因此,當萊拉的守護精靈潘拉蒙(雖想繼續變身,卻漸漸成為一隻固定不變的松貂)遇見考爾特夫人(有權有勢的女人,不知為何總想把萊拉帶進她家裡)的金絲猴時,那隻猴子跳到潘拉蒙的身上,痛得萊拉弓起身子。      為了尋找失蹤兒童的去向,萊拉展開北地的危險旅程,她遇見的每個精靈,都讓我們更清楚他們歸屬哪個主人。李.史柯比(坐熱氣球的探險家)的精靈是一隻名叫赫斯特的長耳野兔,生氣勃勃、溫文爾雅的氣質一如史柯比。夢想早已超越整個星球的艾塞列公爵有權力又有野心,他的精靈則是一隻雄偉美麗的雪豹。我們也遇見許多人的守護精靈,有蛇、老鼠、蜥蜴,以及從海鳥到紅隼等各種鳥類。每個人的潛在威脅是「分割」,也就是主人被迫切除守護精靈——這是比死還慘的命運。趁你家孩子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不妨問問他們的守護精靈會是什麼。若能擁有一個守護精靈,你將永不孤單,你的力量也會愈來愈強大。   
身為獨生子女
藥方:《姆米一家與魔法帽》(Finn Family Moomintroll) 朵貝.楊笙(Tove Jansson)      我們推薦《姆米一家與魔法帽》(姆米適合所有年齡閱讀)——朵貝.楊笙的姆米系列第二集,說的是來自芬蘭森林那些害羞、可愛、模樣如河馬的姆米一族,姆米托魯享有一切獨子的好處,卻沒養成任何壞習慣。身為姆米媽媽(絕對是文學作品中最可靠、最公正也最懂得體諒孩子的母親)和姆米爸爸(雖然相較之下遜色許多,但也因此暗藏笑點)的獨子,姆米托魯完全相信自己受到無微不至的呵護。他倒是從不缺少玩伴——多半是因為姆米媽媽的敞開大門策略。任何人只要提了行李箱來到姆米家門口,姆米家人一定張開雙臂歡迎。      姆米托魯所有的朋友都是這麼收容來的,包括司那夫金、司諾克、司諾克小姐、米妮和姊姊美寶、亨姆廉、托夫斯藍和碧芙斯藍。哪怕那隻個性陰鬱、總愛窩在吊床上讀《萬物皆無用》的麝香鼠,也受到姆米一族的包容與殷殷款待。或許這也解釋了姆米托魯為何一點不像刻板印象中的獨生子,他從不為所欲為(參見:想要掌控200),從不只說不聽,也知道與人分享(參見:無法分享335)。朋友傷心的時候,姆米托魯會恭敬的等著聆聽他們吐露心事。當姆米托魯最要好的朋友司那夫金決定離開再度單獨去冒險時,難過得要命的他還是為好友辯護(「有時候我們就是需要獨處。」他說,雖然語氣稍嫌高傲了些)。霍伯魔王准他許一個願望時,他毫不猶疑的說,他希望姆米媽媽堆了滿桌可口食物的餐桌能飛向司那夫金,「剛好降落在他面前!」      簡單的說,姆米托魯是最令人稱羨的人物,獨生子女(及家長)若以他(和他母親)為師一點不為過。   
種族偏見
   藥方:《了不起的你》(Amazing Grace) 文/瑪莉.霍夫曼(Mary Hoffman)、圖/卡洛琳.賓區(Caroline Binch)、《黑色棉花田》(Roll of Thunder, Hear My Cry) 密爾德瑞.泰勒(Mildred D. Taylor)      人類根本上是相同的,無論我們來自何方,或是什麼膚色,說什麼語言,這個放之四海皆準的信息,不妨打從一開始就透過書籍、身教與言教傳遞給孩子。倘若孩子從小就有這種信念,那就永遠不會改變。然而一旦發覺外界的歧視入侵,不妨共讀《了不起的你》。葛莉絲是個很有自信的女孩,她有張開朗的臉龐,大大的棕色眼睛,喜歡打扮和表演。我們看見她在家裡扮演各式各樣的角色,從聖女貞德演到木馬屠城記的海倫,再演到戴一隻眼罩和有一條木頭假腿的海盜。因此葛莉絲的學校宣布下一次公演需要找人扮演小飛俠時,她立刻舉手。「你演不了小飛俠,」另一個女生小聲說道。「他不是黑人。」葛莉絲解釋她為什麼感到氣餒時,她母親和奶奶默默不語。「只要你努力,葛莉絲,你想做什麼都行。」奶奶說。當然,她繼續努力,終於贏得小飛俠的角色,而且搶盡鋒頭。媽媽和奶奶得意的互看一眼,已道盡了她的轉變。卡洛琳.賓區無比寫實的水彩畫讓我們看到一個熱情洋溢、充滿魅力的葛莉絲,而她筆下的母親和奶奶,就是「明知他人總愛潑你冷水,但其實你行」的模樣。這個讀來感人的故事,顯現出人們往往耳濡目染長輩灌輸的種族偏見而不自知,我們都有責任不讓偏見阻礙了孩子的發展。      針對已經在讀章節故事的孩子,我們推薦以九歲黑人女孩凱西的視角述說的《黑色棉花田》,故事中一個天真的孩子歷經種族歧視的方方面面,手法高明且發人深省。凱西生長於美國經濟大蕭條最慘澹時期的一個貧苦家庭,有幸的是她渾然不知母親和祖母天天必須面對的不利地位及威脅。凱西的爸爸大衛在建造鐵路,有空才能回家——只好撇下四個孩子給兩個女人撫養,靠著家裡的土地種植棉花維生。當一名黑人慘遭「烈火焚身」的可怕消息漸漸傳開時,大衛派弟弟漢莫和一位溫和的大塊頭墨先生保護他的家人。可是漢莫的脾氣和凱西一樣容易發怒,害得全家因此陷入更大的危險。      凱西頭一次進城時,不小心在街上撞到一個白人小女孩,她發現自己必須卑躬屈膝、低聲下氣的道歉,這時她才恍然大悟黑人受到的待遇有多麼不公平。之後,凱西的媽媽帶著四個子女去探視其中一個燒傷的受害者,凱西更是滿心怒火。不過她也感到愈來愈害怕,因為她明白存活和保住家裡土地的唯一方法,就是按捺住心中的怒火,其實也就是自我壓抑。這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必讀之作,說的是一個充滿愛的家庭,雖然活在正式廢止奴隸制度之後的美國,各種極端的不公平卻依然處處可見,相信可以趁此機會和孩子討論現代社會仍然存在的種族歧視,同時讓孩子體認到評斷一個人的標準在於其作為,而非膚色、種族或信仰。   
不聽話
   藥方:《和甘伯伯去遊河》(Mr. Gumpy’s Outing) 約翰.伯寧罕(John Burningham)      若想溫柔地告誡孩子「告訴過你吧」,不妨請沉著冷靜的甘伯伯出場。甘伯伯懶洋洋地乘船順流而下,他對河邊每個要求上船的孩子和動物都說「好」——只要他們不在船上吵嘴(孩子們),不跳來跳去(兔子),不追著兔子跑(貓)。      有一段短暫的時間,伯寧罕圖畫的錯落線條籠罩著夢幻般的朦朧色彩,透露著一抹說不出的寧靜,不過當然持續不久。大家很快就做了剛剛說好不要做的事,最後他們統統落到什麼下場,應該不必獎勵也猜得出來吧。奇妙的是,甘伯伯突然掉進冰冷河水中時,儘管有點吃驚,卻絲毫沒有發火——怪不得本書既能治療氣極敗壞的大人,對需要管教的小孩也極具療效。

延伸內容

◎一座療癒的紙上圖書館 林美琴(作家/閱讀教育研究暨培訓講師) 這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座紙上的兒童圖書館或是微型書展,在這兒,孩子好奇的、關注的、神往的各式成長養分,透過形形色色的故事包裝成動人的禮物,吸引孩子的目光。 我演講時,常有師長要求推薦好書,那麼,這本書就是適切的閱讀指南,從繪本、初階讀本、章節書到青少年小說,藉由作者對於兒童心理的詮釋與想像、匠心獨運的書目編排,一本本書籍就這樣活靈活現的敲叩孩子的心門,或是接引神遊奇幻的他方,或是美好生活的實踐行動,或者就與書中相同處境的角色們說著悄悄話,熬過痛苦或孤獨的時刻……那麼,閱讀對孩子就產生非凡的意義了。 透過這本書的接引,認識興趣相投的書朋友,開始閱讀吧! ◎一本像百科全書的書單書! 邱景墩(戀風草青少年書房店長) 推廣青少年閱讀與親子閱讀這些年來,常有家長詢問孩子應該讀什麼書。例如,沈迷網路的孩子、受到霸凌威脅的孩子、出現叛逆期症狀的孩子……讀什麼書可以得到思考的啟發與問題的解決? 儘管我們可以很確定哪些書很棒,很值得推薦,很值得看。但是要如「開藥方」般的,給予「有什麼問題可以拿哪一本書做藥方」的建議,卻是我們望塵莫及。看到這本《故事藥方》簡直如獲至寶啊!書中分門別類地列出孩子可能的問題,以及建議的書單。所列的問題,也大大超出我的想像,五花八門,千奇百怪的疑難雜症,應有盡有。 就像百科全書那樣,您只要依據症狀條目,就可以找到適合孩子或親子的書單。太值得推薦了! ◎以藥單為名,找回閱讀的樂趣 陳培瑜(凱風卡瑪兒童書店創辦人) 故事,不就是應該自己拿起來讀?不論故事類型是什麼,總能在裡面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如同羅德‧達爾筆下的瑪蒂達一樣,無師自通,成為一個從書本裡得到成長養分的人。這件事在資訊爆量的年代,卻意外成為一種需要練習的技藝!我猜想有幾個原因,像是為人父母者自己小時候沒有機會體驗「不為考試而閱讀」,也可能是讀者面對書本的恐懼和錯誤想像,遠超過他所感受過的樂趣…… 以藥單為名的閱讀指引書,用極小範圍的症狀描述為起點,像是「自覺不中用」、「總想聽人朗讀故事」、「狂奔亂竄的荷爾蒙」,讓讀者循路前進,對爸媽及教師讀者尤其有用;至於不需要解方的人,也可以在這本書裡看見兩位作者對於經典作品或是近代作家的評論及解讀,從他們幽默又有詩意的文字裡可以充分感受到對故事的熱情;而完全不帶說教的口吻,也讓我願意一直再讀下去! 希望台灣的讀者也能在這本書裡,慢慢找回閱讀的樂趣。 ◎進入閱讀療癒的美好境地 葉嘉青(臺灣師範大學講師‧臺灣閱讀協會理事) 閱讀可以是隨機、漫無目的地沉浸在其樂趣中,隨著吟唱歌謠、賞析優美的圖文藝術,或化身為主角經歷神奇的冒險……我們的心智與情感也已潛移默化地得到紓解、昇華,甚至療癒。然而當我們希望針對孩子的某些問題做深入或旁徵博引地閱讀時,常需要更嚴謹地過濾與安排值得參考的書單。 兒童諮商輔導就常運用童書去擴展孩子的經驗,並透過說故事、討論及創意想像的「閱讀治療」(bibliotherapy)過程,達到輔導孩子的目的。《故事藥方》將零到十五歲孩子會面臨的疑難雜症與書目,做了系統性的分類與配對,並精簡地介紹了好書的內容與孩子的問題,幫助父母及老師選擇好書當媒介,有效地與孩子共讀及緩解問題。此外《故事藥方》也額外提供了大人療癒的書單做參考。當反覆翻閱這本閱讀療癒藥典時,能提升我們對於優良童書及青少年小說的了解,如同手握進入閱讀寶庫的鑰匙,將孩子及成人自己引進閱讀療癒的美好境地。 ◎請在案頭常備一本 賴嘉綾(「在地合作社」繪本職人) 在許多演講之後,經常有人問我「書單」:「我的孩子吃飯不坐好,有沒有繪本可以教他?」、 「家裡有人去世了,有沒有繪本可以幫忙?」、「開學前的焦慮,要看哪一本?」,我一直都很排斥告訴人家一本書治療一個症狀,甚至有時還很直接地說:「如果可以看一百本書,就不會有問題了。」但現在真的有人很有誠意的將這些書目整理出來,而且以字母排列,並且分類繪本、橋粱書、少年小說;譯本編排後,這些分類的文字同時以中英文對照。雖然閱讀的功效無法直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但有舒緩功效。沒病痛的時候隨時翻翻,好像常備良藥,同時也是預防勝於治療的好辦法! ◎故事,怎麼拿來當藥方? 陳安儀(親子教育專欄作家) 我們都知道,人生病了要吃藥,藥方有中藥、西藥、草藥、偏方,許多奇奇怪怪的東西,都可以拿來當藥引。不過,「故事藥方」沒聽過吧?故事,怎麼拿來當藥方呢?什麼樣的「病情」,適合拿「故事」來當藥醫呢?這就要來好好解釋一下了。 這本《故事藥方》,是作者蘇珊‧艾爾德金和艾拉‧柏素德繼《小說藥方》之後開出的第二本藥方。《小說藥方》給的是成人,讓大人在遇到人生疑難雜症的時候,能夠找到一本符合狀況的小說,替你指引人生的方向,讓人豁然開朗,茅塞頓開。而這本《故事藥方》針對的則是未成年的兒童和青少年,讓他們在遇到問題或挫折時,可以經由故事,慰藉心靈、迷途知返,找到一盞自己需要的光明燈。 其實,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已經發現「故事藥方」的妙用。我雖然不是獨生女,但是跟弟弟妹妹相差九歲以上,再加上父親長期在國外,媽媽忙於家務,我在家中甚感寂寞。我很快就發現,「故事」是最好治療寂寞的藥方。我小的時候非常喜歡看書,尤其喜愛幻想類的故事,《格列佛遊記》、《魯賓遜漂流記》、《天方夜譚》、《院子裡的怪蛋》……那些光怪陸離的幻想故事,是我無聊時最好的友伴,陪伴我度過無數孤單的時光,讓我一個人的時候,能夠盡情的馳騁在幻想的世界裡,彷彿來到另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很快的就不再感到寂寞。 還記得我的五年級導師一度很替我擔心,她擔憂我只沉浸在書本的世界,而少了對外的接觸。殊不知,那時候我最好的朋友就是「書」,故事讓我充滿了快樂,只要一書在手,其樂無窮:翻開《小婦人》,喬立刻讓我有一見如故的感受,好像瘦小愛閱讀的自己有了一個知音 ; 翻開《小公主》,裡面華麗的擺設讓我大開眼界,好像悄悄窺探了一個富家千金的人生; 翻開《孤星淚》,讓我可以假裝自己是一個可憐的孤女,在冰冷的雪地中感受去提水的困苦;翻開《長腿叔叔》,我好像也變成了茱蒂,感受到情竇初開的心跳…… 故事,讓我忘卻在學校裡要寫好多功課的苦惱、讓我得以忍受放學後還要練鋼琴的苦悶,更讓我在混沌的青少年時期,找到我的疑問:我們為什麼要生在這個世界?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將來長大我能做什麼?我的人生完結之後留下了什麼?當小小的腦袋被課本、考試壓迫得無法喘息的時候,故事是我最好的出口,也是我追求人生意義的答案。 《故事藥方》將青少年常見的問題以及話題,用英文字母做成區分,舉凡尿床、電動、幫派、青春痘、禁藥、友情、愛情、科幻、精神病、父母……等等,可以說鉅細靡遺,絕無遺漏。而且本書所列的都是品質良好的作品,連閱讀的「注意事項」都寫得清清楚楚,非常方便家長、老師幫孩子選書,也方便孩子自己挑選有興趣的內容欣賞。此外,《故事藥方》亦將書籍的年齡做了區分,用PB、ER、CB、YA區分出繪本、初階讀本、章節書、青少年小說,方便讀者參考,是一本非常實用,家長、教師與圖書館館方必備的「藥方」!   ◎讓人安心的起點 黃筱茵〈兒童文學工作者〉 成長的過程是一條漫漫長路。每一個人在生命旅途中都會遭遇不同的挑戰與困境。有的困難像是路上小小的窟窿,只要大步跨過就沒事了;有的卻有如我們恐懼的夢魘,難以看清、一再回返,讓人心神不寧,不知如何是好。這樣的煩擾時刻,如果手上能有一本或多本談論相同情境的書,該有多好啊。我們不必硬著頭皮去探問,只需要翻開書頁,跳進故事裡,跟著書裡的角色走一趟她/他的旅程,在笑與淚的起伏思緒間,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故事藥方》是一本讓人驚嘆的作品。我看過許多A-Z書,唯獨這一本,把孩子成長經歷中可能感受到的各種疑惑,詳列成由A到Z排列的手冊,一一列舉相應的故事,提供解答。舉例來說,覺得自己的心事總是無人傾聽(not feeling HEARD)就用凱特‧迪卡密歐的《虎躍》回應,因為故事裡的小男孩羅伯自從媽媽過世以後,就一直把所有的感受埋在心底。再比如,對於如何理解死亡(fear of DEATH),兩位作者一口氣舉了兩本繪本、一本章節書和一本青少年小說來告訴我們可以如何看待人終將一死的事實,以及死亡在生命中究竟代表著什麼樣的意涵──在《獾的禮物》裡,所有的朋友都熱切的想念獾,可是他們也體悟到獾在每個人心中無以倫比的重要;《永遠的狄家》則清晰的敦促讀者們靜下來思考生命的長度與各種取捨分別意味著什麼。《故事藥方》開的書單橫跨各種年齡層的書目,這一點令人尤為佩服。書單以主題區分,也可以說是以成長歲月遭遇的各種症狀來區分,由於不分年齡層的各類文本可能都很動人的描繪此一主題,作者們因而同時列舉出來。不過這樣的書單當然也彰顯了兩位作者用功很深,因為這一千多本書單藥方,真的不是囫圇吞棗或急就章的故事醫生開得出來的。 另外,書裡條列包羅萬象的近三百項症狀,也等於寫盡了成長過程中大大小小的煩惱。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症狀相當仔細的檢列了身體、心靈、閱讀與各種面向可能出現的疑難雜症,舉凡霸凌、墜入情網、想當公主、長痘痘……甚至「不喜歡別人告訴我要讀什麼書」和「想要刺青」……等,真的琳瑯滿目、鉅細靡遺。此外,書裡列舉的書單雖然不乏經典,但是同時也加入許多非常新穎的書目。兩位作者充滿熱情的說明對每一本書的看法,讓人光是讀這些介紹,就真的迫不及待想找齊所有的書來看啦。 我想像自己冬天時窩在被窩裡,聽著音樂讀一本冒險故事;接著設想春天的枝枒甦醒時,和冬眠的動物一起離開洞穴,塵封的記憶悠悠轉醒……生命裡有多少季節,就有多少悲歡離合的記憶,在這種種輾轉反覆的心境裡,最懂我們心思的,當然是一個又一個故事呀。 再看看做為母親的我,當然掛心孩子會不會有想要開口,卻難以啟齒或很難表達清楚的困惑。跟著《故事藥方》一起帶孩子們走出迷霧當然是很棒的方式,因為我們不必叨念,也毋需說教,只要按圖索驥,依照書裡的索引提供相應的故事,就能自自然然的鬆綁難解的心結,化解孩子與自己苦無對策的問題。 也許有人會質疑「故事藥方」太過神奇,畢竟沒人能保證藥到病除,何況生命裡有太多幽微細膩的情感起伏,是需要自我反覆詰問辯證與體會,才能趨近理解。話雖如此,《故事藥方》絕對是探索自我很好的開始。我們感覺到了某種情緒與疑惑,只有走進故事,讓自己的思考震盪沖刷一番,才能慢慢歸納各種細微的體悟。理解自我的旅途沒有終點,惟有無盡的分岔路口,而帶著《故事藥方》在手邊嘛,是很讓人安心的起點。   ◎抓一帖《故事藥方》保養小孩的心靈 劉鳳芯(國立中興大學外文系副教授) 現代人不分中外皆重保養,而且都強調從小開始:吞魚油幫助集中注意力、喝雞精有助增加抵抗力、服益生菌能照顧腸道、吃葉黃素能促進眼球健康……現在兒童文學也來參一腳,而且主攻上述補品都未能顧及的心‧靈‧面‧向。《故事藥方》帖劑強調:閱讀故事,可鞏固兒童心理健康,裨助小孩快樂聰慧長大! 《故事藥方》由兩位分住大西洋兩岸的女性作者共同執筆,按英文字母順序列出現代兒童與青少年三百八十六種成長「症狀」,再逐一開出推薦書單。本書中譯標題定名「藥方」(英文原書名The Story Cure也含療癒之意),乍看似將成長過程可能遭遇的種種身心感受與生命經驗視為病症、將童書當成解決問題的媒介與工具,但從作者挑選的童書以及作品詮釋透露:作品首先必須蘊含美感與文學性,才符合解藥標準;此外,作品更需具備動人的感染力量,才足稱良方。 《故事藥方》雖是一本介紹書的書,但由於作者精準掌握作品主題核心、圖文評析精簡扼要、筆調風趣幽默,因此讀者即便不熟悉文中所提書目或暫無索藥需求,依然能夠暢快享讀,並很可能在閱讀過程不斷受到作者的描述所挑動,禁不住一直想找書、訂書、找書、訂書。 《故事藥方》特色有四:首先,作者洞悉當代兒童狀態;書中將近四百種細膩分類,突顯當代童年的特有狀態之餘,亦可見現代成人對兒童的關注綿密入裡(至於是好是壞,則請讀者自行感受)。再者,書中推薦的童書與時俱進、活潑多樣,經典有之,亦不乏亞裔當代作家作品。第三,全書洋溢作者對童書的熟稔以及對於文學的敏銳與熱情。第四,譯文流暢、編譯用心。書中推薦書籍凡有中譯者,皆經編譯聯手仔細查考詳列,方便中文讀者檢索搜尋;而中譯書目之多,亦可見臺灣的童書出版蓬勃。本書列舉的當代兒童青少年症狀,從思索生命與存在價值、適應群體生活、建立公眾形象、經驗家庭生活、處理學業功課、應付身體變化、探索細微心理狀態不一而足,不僅令人驚嘆童年內涵之龐大與多面,再不容小覷,也反映童年隱含時代差異。以生理症候為例,英國作家史蒂文生在十九世紀當小孩時,將他困禁在床的是致命的肺疾;到了現代,兒童常見的生理症候如過敏、便祕、想吐、飲食失調、柱仔子(青春痘),雖不至威脅小命,但每個小毛病都足以攪亂兒童生活作息、甚至牽動整個童年經驗、心緒發展、人格成長。這麼一想,備妥《故事藥方》在案頭,見苗頭不對隨時抓一帖書中推薦的藥方給小孩保養保養身心,合該也是現代家長不妨慎重考慮的兒童保健處方。 本書的主要訴求讀者對象為父母,但除此之外,凡關心兒童的師長、童心未泯的大人,皆是本書熱情招手對象:有志兒童文學的讀者,可透過本書的精采書介與圖文分析,品味欣賞角度、蒐集更多閱讀書目;從事童年研究的學者與學生,亦可從書中的分類條目窺見當代童年的微妙特質,展開探究計畫;至於投身童書出版的編輯,更可從本書超過千冊推薦書目及六十九組「十大書單」及兩組「五大書單」外加一組「三十九本冒險故事書單」,激盪出源源不絕的出版靈感。

作者資料

艾拉.柏素德(Ella Berthoud )

就讀劍橋大學英國文學系時與蘇珊.艾爾德金結為好友,並培養出互開書單為對方打氣的默契。畢業後研習藝術,成為畫家與藝術老師。現在和丈夫與三個女兒住在英國薩塞克斯。

蘇珊.艾爾德金(Susan Elderkin )

就讀劍橋大學英國文學系時與艾拉.柏素德結為好友,畢業後從事小說創作,二○○三年獲英國知名文學雜誌《格蘭塔》(Granta)評選為二十名傑出年輕英國小說家之一,著有《日落巧克力山脈》(Sunset Over Chocolate Mountains)與《聲音》(The Voices)。現在與丈夫、兒子住在美國康乃狄克州。 兩人合著的另一本重要作品為《小說藥方》。她們在「人生學校」(The School of Life,由英國作家艾倫.狄波頓創立,幫助人們探索生命中的大哉問,詳情請見網址:https://www.theschooloflife.com)擔任書目治療師,兩人從二○○八年起,持續為遇到煩惱的人們,以及想要為孩子選書的大人提供書單。

基本資料

作者:艾拉.柏素德(Ella Berthoud)蘇珊.艾爾德金(Susan Elderkin) 譯者:趙永芬 繪者:羅翰.伊森(Rohan Eason) 出版社:小麥田 書系:不歸類 出版日期:2018-01-02 ISBN:9789869563611 城邦書號:RQ6003 規格:PUR膠裝 / 單色 / 432頁 / 17cm×22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