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獨家預購優惠】希望:教宗方濟各親筆自傳
-
錢是虛構的,但我們都選擇相信它
-
世界還能變好嗎?劍橋大學教授談12位時代思想巨人,開展平等、正義與革命的關鍵思考
-
懼胖社會:為何人人對肥胖感到恐慌?體重羞恥的文化如何形成,肥胖歧視如何與各種歧視交織並形成壓迫
-
室內設計手繪製圖必學4【2024最新考題版】:術科詳解必勝全攻略
-
創造力的修行:打開一切可能
-
故事餐酒館:混口飯——一場跨界的食物饗宴(以文字品嘗美食,用圖片微醺歷史,十六位各界重磅級人文歷史專家考據研究,有深度沒難度的飲食文化衝擊!)
-
覺照在當下:泰國二十世紀最傑出女修行者的禪修指導
-
台灣廟宇深度導覽圖錄
-
誰的「國語」?誰的「普通話」?:從官方政策、教育現場、大眾傳媒到常民口說習慣,看兩岸語音標準化如何為社會規範、身分認同與國族政治服務
內容簡介
雖然梵谷與高更在法國南方的藝術合作僅維持兩個月,兩人風波不斷的關係,仍一直吸引著藝術史家、傳記作家、精神分析學家、電影創作者與一般大眾。這兩位偉大的十九世紀人物,擁有強烈卻經常互相衝突的感受,他們同住一間房子,並肩工作、小酌、暢飲,而且為藝術激烈爭辯。
在兩人信件與繪畫中留下豐富紀錄的短暫合作,就算不是以梵谷一生中最悲慘的事件作結──割下自己的耳朵,這段關係便已經夠精采了。這個創傷性的高潮,以及在亞耳「黃屋」居住的數星期,引發一些深奧的問題,包括兩人關係的本質,以及梵谷自殘前後雙方各自的行為等。
本書從精神分析的角度,探討兩位畫家糾葛的一生,從而描繪他們相處上精細入微與錯綜複雜的藍圖。另外,本書檢視兩人的美學理念異同,以及對彼此藝術創作的影響程度。書評:「一個有關現代藝術史最引人注目與最重要事件的清新與創意研究。梵谷與高更,他們的個性與成就,悲劇但豐富的互動所產生的活力,在這份引人入勝的研究中,異常強烈且清晰地重現眼前。」──THEODORE REFF,藝術史榮譽教授,哥倫比亞大學「布萊德利‧柯林斯的<梵谷與高更>寫得真是太好了──兼具精神分析的敏銳與藝術史的說服力。文辭優美,不至於晦澀難懂,<梵谷與高更>富含心理傳記中通常缺乏的一項元素──普通常識,如今成為這類書籍體裁的基準。如果有任何一本書,為精神分析藝術史提供具有說服力的論調,那就是這本了。」──KENNETH E. SILVER,藝術史家,紐約大學「作者饒富趣味的寫作型態,將梵谷與高更之間的個人與職業關係,以及亞耳悲劇收場的心理探討,分析得鞭辟入裡而極為生動。」──MARY MATHEWS GEDO,獨立藝術史家「任何研究十九世紀藝術的學生,以及有興趣了解藝術家之間相互交流和作品互相影響的一般讀者,<梵谷與高更>非讀不可。」──LAURIE SCHNEIDER ADAMS,藝術史教授,紐約市立大學John Jay學院及研究中心「鮮少有藝術史書籍像這本書如此令人愛不釋手,而且獲得讀者如此廣大的回響。」──JAMES BECK,哥倫比亞大學
作者資料
布萊德利.柯林斯
藝術史家,哈佛大學學士,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擅長藝術領域的精神分析。在帕森藝術學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擔任講師,並曾為《Art Journal》、《Art in America》和《The Village Voice》等出版刊物,撰寫文藝復興時期及十九與二十世紀的藝術評論。著有《Leonardo, Psychoanalysis, and Art History》。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