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藝術設計 > 建築/空間設計
圖解建築構造(第五版全譯本)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40年淬鍊、著作難度最高、AIA協力成就最高榮譽 既廣且精、深入淺出,實踐建築理念的靠譜真功夫 “Ching的一系列專書以簡明豐富的圖像,將建築和建築製圖的原則 傳遞給即將進入實務界的建築系學生、並持續鼓舞著無數有志進入設計領域的讀者。” 美國建築師協會協力成就最高榮譽 ——A.I.A. Institute Honors for Collaborative Achievement “他創造了所有設計者和建築師都能使用的建築基礎語彙!” 庫柏.休伊特國家設計獎評審團特別獎 ——Cooper-Hewitt National Design Award Special Jury Commendation 要在一本書之中涵蓋當今的建築材料和構造技術幾乎是天方夜譚,這正是《圖解建築構造》這本博大精深的實務綜論受到國際間推崇的原因:具深度、廣度、經得起時間考驗。 1975年問世的第一版《圖解建築構造》以其俐落的繪圖說明深奧構造原理的獨特風格,旋即引起建築領域人士的重視,並且樹立了一門「以視覺方法學習建築設計及其構造關係」的典範。1991年,第二版延伸討論材料,將結構鋼材、鋼筋混凝土、帷幕牆系統納入;2001年的第三版,除了新增建築結構的相關知識,更以美國身心障礙者法案之無障礙執行準則(ADA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和美國建築施工規範協會綱要編碼(CSI MasterFormatTM )重新編寫;2008年的第四版,第一章介紹了具有永續、環保精神的LEED○R綠建築認證系統,彰顯作者長期以來對土地和環境的關懷,進而重新喚起本書最初的宗旨:設計者在規劃開發建築物和基地時,必須保持環境敏銳度、回應環境和氣候,降低建築物對能源的依賴度。因此,2014年的第五版繼續落實「永續」概念,新增了照明科技和節能的做法。在漫長的四十年當中,作者始終以任重道遠的態度,勤懇地檢視並不斷擴充書中資訊,成就一本建築實務界無人不知、不能不擁有的傳世經典。 實現建築設計理念,從了解材料、工法、施工性出發 本書12章節的主題為:1 建築基地 2 建築物 3 基礎系統 4 樓板系統 5 牆系統 6 屋頂系統 7 濕度與熱防護 8 門與窗 9 特殊構造 10 完成面作業 11 機械與電力系統 12 材料須知 每一主題以30~50小節分述,龐雜的構造原理和細部實務透過系統化、圖像化、邏輯化的編撰,能讓讀者有效地理解與應用,滿足「見樹又見林」的雙重期待。 除了內容扎實,《圖解建築構造》做為Ching系列著作中實務性質最高的一冊,完美地將《建築:造型、空間與秩序》、《圖解建築結構:樣式、系統與設計》、《設計圖學》、《圖解綠建築》、《室內設計圖解》等被譽為建築學習經典之精華融於一體,更顯其不可或缺的珍貴價值。 對於即將進入或已經在建築實務界的工作者來說,奠定了基本的觀念理論、兼具構法和工法的細部知識,未來不論在設計或建造過程,或在面對業主、合作對象、或自然環境的時刻,一定能做出最適宜的專業判斷,進一步演譯高品質的建築佳作。 【本書特色】 ◎呈現學業界高度推崇、精準洗鍊的程氏繪圖典範 ◎全方位探討住宅和商業構造議題 ◎系統化講解建築工種的施工方法與步驟 ◎每一項施工關鍵都輔以簡明易懂的細部圖例 ◎提供尺度、數據、規範、中英文詞彙對照等17篇實用附錄 ◎依據美國CSI MasterFormat編排,易與國內工程編碼系統接軌 ◎秉持永續精神,LEED○R綠建築評分認證系統 ◎採用美國身心障礙者法案ADA之無障礙執行準則 ◎線上3D模型網站,可盡情探究建築物的組構方式 【精彩附錄】 .人體尺度相關數據 .ADA無障礙執行準則 .家具尺度相關數據 .建築物活載重表 .材料重量表 .單位換算係數表 .緊急逃生管道 .防火等級構造 .聲學設計須知 .噪音管控須知 .材料圖例 .CSI MasterFormat 中英文列表 .Uniformat II 中英文列表 .LEED 綠建築評估系統中英文列表 .專業協會&貿易協會登錄網站 .參考書目 .中英文建築詞彙對照表 【專業推薦】(依姓氏順序排列) 吳春山(麗明營造公司董事長) 陳 邁(宗邁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張清華(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彭康健(東海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楊恩達(準建築人手札網站創辦人、總編輯) 趙夢琳(臺灣建築學會秘書長) 龔書章(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導讀

◎文/彭康健(東海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博雅書院學務主任) 記得第一次到聯合國世界遺產印尼爪哇島上的婆羅浮屠(Borobudur)參觀,每層逐漸退縮的九層建築塔上有2,670片用石塊雕刻出來的佛教故事,每天若看一張圖學習,七年多方可修成正道成為菩蕯,那時就深深佩服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將深奧的知識圖畫化,讓學習成為有趣的事情。這也許是因為當時的文盲較多而不得不採用的圖畫教學方法,但現在的學生則不一樣,他們成長在充滿圖像的數位時代,圖像與符號是他們再熟悉不過的語言。 Francis D. K. Ching教授很有遠見地在40多年前就出版了一系列的圖解建築叢書,特別是這本《圖解建築構造》在現代建築專業教育重設計、輕構築的情況下,透過系統化的圖說將一個個基本的建築概念轉換成一棟實實在在的物質空間,足能彌補這一缺憾。也讓同學憑藉他們熟悉的圖像語言,較輕易地進入建築的構造技術領域,從清楚的步驟中來了解建築的構築工法與施工程序。本書亦配合美國施工規範協會CSI(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 Institute)出版的《建築標準圖集》第11版 (Architectural Graphic Standards, 11th Edition)最新的編碼系統,也符合目前台灣計劃採用的工程發包編碼系統,增加了其實用性。 第五版的《圖解建築構造》加入了許多近年來重要的建築議題,像第一章基地篇所探討的建築周邊工程,就以綠建築與永續的概念切入建築對環境與基地的配置影響,提醒建築在基地安排上如何考慮與環境結合,並藉由合理的方位選擇和利用大自然所給予的條件建構出舒適的建築空間。第二、三章的建築物與基礎系統篇,舉例了很多有關建築在各種不同類別的構築方式中要注意的結構因素,將原本艱深的結構力學概念用有條例步驟的圖說逐項解說,清楚易讀,可以有效提高學習興趣。建築原本最重要的就是建築圖,或說是施工圖,知名的建築大師都出版建築圖集,本書提醒著漸漸習慣用文字記錄建築的建築論述不要忽略圖像的重要性,因為這些建築圖說解釋了很多構築的細部巧思,以及如何克服施工的問題的方法,與密斯.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所說的:「上帝存在於細部之中」互相呼應。 第四到六章則從建築的最基本元素——牆、版、屋頂講起,新書版本增加了很多木構造以外的常用材料構造,像是鋼筋混凝土構造、預鑄混凝土構造、磚石構造、玻璃和鋼構造等,鉅細靡遺地介紹了各種的構築工法及其帶來的相關細部處理,像預力混凝土的拉法、鋼筋混凝土的接合、屋頂的防水等。先前描述較多的木構造部分仍然保留,近年來許多國家的木構造建築大舉來台爭取業務,2╳4的輕木構造或CLT多層次實木結構積材工法也逐漸在台灣各地被接受使用。然而,台灣一般討論木構造的資料大都是由森林相關科系提供,專業的文字與繁瑣的計算公式並不是建築師所需要的,反而簡潔易懂的圖解才是很好的參考資料,這部分的整理就非本書莫屬了。 第七章進階到台灣比較少人討論的建築控制,提醒讀者建築除了物質因素,也要考慮如何提供舒適的建築環境,如何透過開窗、通風、採光、防水、隔熱、保温、除濕來達到適住的室內空間環境,同時減低對能源的依賴與消耗。第八到十章是門窗、垂直系統樓梯、電梯及衛浴廚房、裝修工程(完成面作業)。很清楚地介紹各項工種的施工工法與步驟,層層解釋其構築細部,並在傳統工法以外介紹其他較新的工種。此外,更強調了裝修材料的防火與無障礙執行準則的重要性。 第十一章的機電系統除了冷暖系統、給排水、熱水供應、電力弱電、消防等,還向讀者解釋如何利用最基礎的機電設備來達到空間的環境舒適,並且討論人體的平衡舒適感知,以因應通常人們的使用習慣都會超過身體舒適度,容易造成浪費的情形。本書相信在使用替代能源來回應地球暖化的議題上,建築的構築可以扮演積極的角色。最後的材料篇,介紹了一般建築材料的基本資料,雖然可能有區域尺寸的差別,但材料本質的原則是不變的。 「建築」是一種分工的事業,建築師在其中扮演著領導統御的角色,為了更加了解自己設計的房子如何能夠被建造起來,必須深入了解不同的構造系統,不能全數交給營造廠施工就不去管了。因此,建築師需具備建築構造的概念認知,才不會等設計都完成後才討論構造方法,這是極不合理卻是經常發生的順序,建築設計和建築構造應該要同步進行。《圖解建築構造》提供了清楚、高實用性、又有系統的構造圖解,幫助我們快速地搜尋到有效的資料,在做設計的時候就思考該採用什麼樣的構造方式,以及如何將設計具體的構築起來。對正在學習建築的同學們也一樣,可以從中認識如何將建築設計與構造結合的方法,也因此,本書極具學習參考價值,樂於推薦。

序跋

第五版序
1975年,這本圖文並茂的建築構造指南問世,宗旨是向建築學子和相關建造者介紹如何將建築物豎立起來的基本原則。此書的出版開啟了一扇以「視覺化方法」理解建築設計和建築構造彼此關係的嶄新大門。 1991年,第二版將結構鋼、鋼筋混凝土、和帷幕牆納入論述範圍。2001年的第三版,除了保留建築構造的核心原則,亦精進前兩版的圖形格式和編排手法、結合建築結構原理、元素、與系統的深入討論,並且參考美國身心障礙者法案之無障礙執行準則(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和美國施工規範協會(CSI)所建立的綱要編碼(MasterFormat™)系統,以便統整工程資訊。 2008年的第四版一改原貌,在第一章提出LEED綠建築評分認證系統(LEED® Green Building Rating System™),並且在書中適用的構造處標示出特定的LEED準則供讀者參照;此外,還根據2004年版的CSI綱要編碼系統來更新書中的篇章編碼(section number);亦遵行國際建築規範(International Building Code®)2006年版本的各項要求。 第五版的主軸,延續了前四個版本都曾探討的議題,即是提倡以「對環境敏銳」的態度來設計和開發建築物及其周邊基地、回應環境與氣候,進而降低建築物對主動環境控制系統的依賴和能源消耗量。所以此版持續參照LEED綠建築評分認證系統的最新準則和2012年版的CSI綱要編碼系統來修正舊有資訊。其他更新內容則包括照明科技和節能的做法等,雖然增修幅度不大,秉持的理念仍然是打造出更為智慧且永續的建築物。 要在一本書之中涵蓋當今所有的建築材料和建築技術幾乎是天方夜譚,本書的豐富建築知識應該足以因應大多數住宅與商業建築所面臨的種種情形。即使施工技術會隨著新型建材、產品、和標準的制定日新月異,但是建築元素和如何建構系統的基本原理並不會輕易改變。這本圖解指南著重的就是這些基本原理,期許在規劃、設計、和建造建築物的不同階段,都能做為評估和應用新資訊的指引。 書中的每一項建築元素、構件、或系統都是以其最終的用途來描述。元素和構件的具體形式、品質、性能和可用程度,均會因為製造商和地域差異而有所不同。因此,不僅材料或產品使用上遵照製造商的建議非常重要,還必須特別留意建築規範對於規劃之建築物用途與位置的要求。讀者本身也應該就書中資訊的適當性進一步地確認,並判斷該資訊是否適用於特定的用途。必要時,請務必諮詢相關的專業人士。

延伸內容

推薦序1
◎文/吳春山(麗明營造公司董事長) 建築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術。技術部分,主要就在建築構造(也就是營造)領域發揮。台灣營造的演進固然隨著時代潮流從磚、石、木、鋼筋混凝土、及至鋼結構,其中除了1990年代預鑄工法和模板系統化稍露曙光,一般觀念、工具、工法其實變化不大。 本人從事建築營造超過數十載,接觸各種類型與材料的建築,面對已經完整呈現的建築設計,要進行施工都還是必須仔細規劃方法與流程,並且再製許多細部施工圖,才能將實體呈現於地表上。 這幾年本人所負責營造的全鋼筋混凝土曲牆穹體台中國家歌劇院、3D曲面鋼構玻璃帷幕故宮南院、特殊造型中台灣產研發專區、國內第一棟智慧型醫院員林基督教醫院、全球最高SRC清水混凝土建築富邦文心大樓等,甚至必須再研擬工法、分析、和多次試作。 所有這些過程,若有合適參考書籍,對從事營造者、或其前端的設計者將有莫大助益。欣聞國際圖學大師Francis D.K. Ching所著《圖解建築構造》第5版將在國內出版全譯本,這本書涵蓋所有建築從基礎、結構、裝修到機電,以及材料與節能的每一部分,鉅細靡遺地闡述所有項目的組成、分解、方法、流程與步驟,而且採用大量的圖例加以分析與解說,令人一目了然,不僅提供建築設計者做為設計參考手冊,對於營造施工更將是最具價值的經典。
推薦序2
◎文/陳邁(宗邁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學建築時,「建築構造」是門核心的基礎課程;亦是建築師執業前專業考試六大科目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普遍的現象卻是在學習階段對構造這門課遠不如設計課那麼熱衷。由於構造課的內容屬性著重在功能,授課講解時比較乏味,考試時大都是以死記背書的方式來應付,並沒有真正理解所學的原理,所以考完很快就忘了。直到參與實務工作每天必需面對時,才由工作中學習逐漸理解。其實任何一個好的設計作品得以實踐完成,必定是要靠構造的細節襯托出來,衹有好的築構細部,才能豐富設計中的創意。 這本《圖解建築構造》自1975年第一版問世以來迄今已進到第五版,歷時四十年,在不斷再版的過程中,加入了針對時代趨勢轉變中的各項因素,經過系統性的分析、評估,如:新材料、新工法、設備、環境與氣候變遷、永續發展等課題。增編後成為與時俱進的實用基礎工具書,無論對建築學界與實務界做為參考用書,以及能持久享譽國際間的主要原因,乃是能把築構的原理,以適切的圖示手法,來輔助讀者更容易理解較為單調枯燥的文字解說,加強了傳遞專業知識說理的接受度,並轉變了生硬的「建築構造」的屬性,成為友善易讀的工具。 一本能夠成為易於理解、傳達專業基礎知識的好書,需要具有豐富經驗與學養、並且長期投入的有心人才能做到,如今第五版譯本的出版的確是建築界期待的福音。
推薦序3
◎文/張清華(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在當下多數以創新與概念設計為專業前導時,回頭檢視專業的基本功及整合能力,其實是創新能否永續的基礎,對建築專業而言,紮實地了解從基地分析到材料認識,建築物所有的構成元素及系統運作並為永續環境設計任務的執行做好準備。 作者以手感表現的方式圖解如何建築,無疑是希望讀者能享受如同繪本般的教科書以為做好建築的根本,唯有根本強固才能在執行創意類的工作時,帶給使用者及更好的未來環境。
推薦序4
◎文/楊恩達(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創辦人、總編輯) 拿到《圖解建築構造》第五版的書稿後,翻出2000年時我在美國購買的 《Building Construction Illustrated》第三版與其擺在一起,細細回想此書曾對我的幫助,以及思索它對初學建築者和一般非建築專業讀者的意義。這本書確實引發我對構造更深入的認識: 構造之於形式:對初入門的設計者而言,形式的操作往往大於一切,然而,構造如果無法成立,再怎樣絢麗的形式也只能是紙上建築;對非專業者來說,看到「皮層」或「表象」的建築,除了讚嘆之外,應有機會透過對於構造的理解,而「看到」皮層之下的真功夫。 構造之於機能:有些人試著從反面去辯證美國現代建築奠基者——路易.蘇利文(Louis Sullivan)建築師的觀點「Form follows function(形隨機能)」而提出「Function follows form(機能隨形)」,當中難以迴避的一個關鍵是使用者的感受,使用者的感受從建築所表現的各個方面收集而來,像是空間的形狀、尺度、溫度、音場等因素都會影響到人們的感受,同樣的形式可以使用不同的構造去完成,進而帶來截然不同的感受,因此,辨識構造之獨特性是區分機能所必須。 構造之於細節:無須在此贅述細節之美,建築的世界裡,美麗的細節絕非一蹴可幾,而是一步步精心策劃將每一件手工製品或工業產品,有條不紊地組構成前述兩點所需要的形式與機能,構造便是將這一系列的細節與過程統合在一起的重要學問。 最後,對於本書作者程博士所做的研究,並將其用圖文歸納成建築各個系統的苦心與才識,我佩服到五體投地。如果仔細閱讀本書,會發現雖然當中某些工法、標準、尺寸是美國才會採用,台灣較少使用,但所有的英吋、英呎都加上了公制尺寸的標示,免去讀者動手換算之苦,著實值得稱許;我也對此書的譯者林佳瑩佩服萬分,能夠逐字逐句地將英文版翻譯成中文,造福讀者。此外,台灣的建築施工業界混雜著來自日、美、歐等不同體系的觀念,此書在台灣會比較像是一本參考書,如果是要到美國深造建築、工作,此書就會成為一本不可或缺的入門工具書。
推薦序5
◎文/趙夢琳(台灣建築學會秘書長) 吾友嘗言,或許一萬人中僅五百人閱讀,但這五百人可能會是真正對社會有影響者。感謝產學經驗均優的林佳瑩老師很有熱忱地翻譯此一佳作。翻譯是非常耗費心力的工作,若非對文化傳遞有使命感,是不會輕易嘗試的。 Francis D. K. Ching博士著作等身,他的眾多著作會長銷三、四十年不是沒 道理的。筆者負笈美國,在美工作時,受惠程博士的著作良多,他親手描繪每一幅圖,連說明文字都出自手寫,令人百看不厭。更令人感動的是,程博士退而不休,持續推廣建築速寫與城市觀察。People watch without seeing, listen without hearing. 或許透過手繪與速寫,我們才能真正打開心眼,看見這大千世界。 本書一如程博士的所有著作,深入淺出,涵蓋敷地等各項建築基本議題,每幅插圖都是傑作,堪稱為必要之經典,非常值得收藏。其用心與台灣建築學會提高建築水準、研究建築學術的宗旨不謀而合。今能共襄盛舉,備感榮幸。

作者資料

Francis D. K. Ching

美國註冊建築師、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建築系榮譽教授、國際知名的建築教育家、圖學大師。他獨力或與其他專業作者協力撰寫了二十本以上的建築、設計專書,包括建築理論的《Architecture: Form、 Space、 and Order》(建築:造型、空間與秩序)、設計圖學與實務相關的《Design Drawing》(設計圖學)、《Building Structures Illustrated》(圖解建築結構)、《Building Construction Illustrated》(圖解建築構造)、《Architectural Graphics》(建築繪圖)等被譽為建築學習經典的系列著述,擁有美、英、德、法、葡、西、中、日、韓等超過18 種語言的版本,不僅廣為世界各地建築與設計相關系所使用,也是無數專業工作者所仰賴的實用工具書。 Ching 所傳達的建築設計理念和獨樹一幟的圖學系統早已是該領域的共通標準和溝通媒介,尤其他對於建築圖像語言的貢獻,更受到國際建築、設計業界與學界的肯定與推崇。2007 年退休之際,獲得美國建築師協會頒發的協力成就最高殊榮(AIA Institute Honor Award for Collaborative Achievement),同年也獲頒美國設計領域最高獎項 ―― 庫柏‧休伊特國家設計獎評審團特別獎(Cooper-Hewitt National Design Awards-Special Jury Commendation),並於美國白宮接受表揚。2012 年,他開始在個人部落格Seeing. Thinking. Drawing ―― Drawing thoughts and observations 發表日常的建築速寫與觀察,並且致力推廣城市速寫活動。作者個人網站:www.frankching.com/wordpress

基本資料

作者:Francis D. K. Ching 譯者:林佳瑩(Lin Chia Ying) 出版社:易博士 書系:不歸類 出版日期:2017-02-09 ISBN:9789866434976 城邦書號:DO3202 規格:平裝 / 單色 / 496頁 / 23.5cm×29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