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活動
編輯推薦——本篇收錄於第559期城邦讀饗報,立即閱讀更多內容!GO
◎文/貓頭鷹科普編輯室
立即訂閱城邦讀饗報!GO
◎文/貓頭鷹科普編輯室
《狼與森林的教科書》是一本使用童趣色彩的插圖點綴,實則深厚且難過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世界各國的狼,在各式各樣的人類文化歧視(大野狼很陰險,會吃掉小紅帽和三隻小豬)之下(其實這些文化歧視也是來自於人類本身生活型態的改變,從狩獵變成游牧及農耕,狼群就成為畜養的牲畜的要脅),被人類使用各種不同方法趕盡殺絕。其中,日本原有的兩個狼種,蝦夷狼與日本狼也在明治維新之後絕種。但也是在絕種之後,人們才發覺原本生態系中草食動物大量生長,超出可控制的地步,進而導致森林生態系等地崩解。
書中還進一步討論到,是否該復育野狼回到原本生態系中,我想這也會是未來保育生物學中很重要的議題。當一個關鍵種消失之後,生態系惡化,是不是重新引入這一個關鍵種就可以萬事太平,還是生態系已朝向不同的動態平衡發展了呢? 台灣沒有狼,除了台灣的森林曾經有為數不少的台灣黑熊、雲豹等大型獵食動物外,甚至在河溪生態系當中也有眾多蛇類在控制平衡。姑且不論已被平反的黑熊等動物,蛇類仍然飽受台灣民眾的恐慌之擾而命喪黃泉。我們現在不知道蛇類在台灣的河溪生態系中占有多重要的區位,但是,看完《狼與森林的教科書》,我們可以回頭想想,如何讓文化歧視遠離物種,讓我們珍視仍然存活的動物呢? |
立即訂閱城邦讀饗報!GO
分類排行
-
1盆變10盆:扦插種植活用百科(2024年暢銷改版)
-
愛因斯坦的骰子與薛丁格的貓:友誼、競逐與背叛,兩位偉大物理學家為統合自然的不懈努力,如何引領對萬有理論的終極追求
-
在異星的天空下:從土星上仰望星環、在星雲裡看星塵縹緲、墜入黑洞前最後一次凝望宇宙——你的第一本太空旅遊導覽手冊
-
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暢銷改版)──科學證據揭露喜怒哀樂如何生成
-
蛋白質的一生(暢銷改版)──了解生命活動的秘密,讀懂生命科學的第一本書
-
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樹:從種子到古樹,探索自然界長壽之謎的朝聖之旅
-
噢!原來如此 有趣的天文學 [彗星增訂版]
-
圖解生化學更新版:從分子層次化為生命奧援的體內工程
-
漫畫今日科學:影片瀏覽破億次的科學YouTuber,帶你一次輕鬆讀懂從細胞到宇宙的趣味提問
-
毒特物種(2023年全新改版):從致命武器到救命解藥,看有毒生物如何成為地球上最出色的生化魔術師
內容簡介
◆日本AMAZON讀者五顆星滿分推薦
◆76幅插圖,串起野狼的美麗與哀愁
◆特有生物保育中心 林大利助理研究員專業審定
◆科普作家張東君全心推薦
有沒有一個物種,只要重新引入森林,森林生態系就能夠起死回生?
缺少肉食動物的生態系正在衰敗當中
自然界的肉食動物總是帶給人們恐怖的印象,從海洋裡的大白鯊、躲在叢林底的獵豹山貓、沼澤裡的鱷魚,一直到草原上的獅群,這些肉食動物展現出來的力量都讓人類心生恐懼。而野狼更是把小紅帽或小羊兒從腦袋啃食掉的惡魔化身,不僅背負著各式罵名,繼而失去了牠們的棲息地和獵物,最後又因懸賞而遭驅逐。狼最後就在歐美各國與日本,銷聲匿跡了。
野狼在生態系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日本曾經將野狼稱作大口真神,詳加崇拜。這樁記憶,仍殘留在諸如奧多摩的武藏御岳神社和秩父的三峰神社等地。野狼,是山和森林的守護神,防止草和樹木不被鹿吃盡,並擔任整個生態系裡難以被取代的角色,也是本書將著墨甚深的「關鍵種」。
作者二十多年的追蹤研究,探究各國野狼復育政策,提出挽救生態系的關鍵之道
作者因工作需求加入日本野狼協會之後,漸漸對於野狼、鹿與森林生態系三者關係產生濃厚興趣,在作者二十多年的追蹤當中,作者體認到日本的森林因為缺少野狼這樣的高階生物鏈物種,如同石拱門缺少基石一般,導致生態系朝崩解之路前進。台灣的森林也如同日本的森林一般,台灣黑熊、雲豹、石虎等已因棲地的缺乏或消失或減少當中,雖然沒有日本的鹿氾濫問題,卻有著台灣獼猴過多等不平衡的問題。作者以深刻的學理和二十多年的追蹤研究,在本書中提出如何挽救瀕臨崩解的生態系之道。
那麼,看完本書,請您閉上眼思索,台灣的森林呢?
【各界保育推薦】(按姓氏筆畫序)
方國運/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主任
朱增宏/社團法人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
黃美秀/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暨所長
張東君/科普作家
張富美/社團法人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
陳瑞賓/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祕書長
鄭錫奇/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研究員兼動物組組長
蘇秀慧/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
【推薦短文】(按姓氏筆畫序)
「作者在書中所提出的建議及方法,值得臺灣讀者細讀,除了瞭解生態系中關鍵物種所扮演的角色外,也想想,在臺灣當雲豹消失後,同樣有鹿生存其中的森林生態系,我們未來應當麼做。」
——方國運(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主任)
「人與動物互動學,探討人與動物關係對相互間,及對環境的影響,就是一種動物社會學。本書就是狼的社會學,除了正確認識狼,也有助於我們認識森林和人類自己。」
——朱增宏(社團法人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
「欣見《狼與森林的教科書》中譯出版,其於挽救崩毀生態糸的關鍵物種以狼為例,適足以推演雖無狼卻於山林具有相同關鍵的台灣黑熊之處境!我相信絕大部分住在台灣的人民其實都不知道國寶黑熊扮演一個很重要的食物鏈頂端的腳色,牠與狼似乎風馬牛不相干, 但我們期盼透過閱讀本書增加對狼的認識,舉一反三引為借鏡,能讓讀者進一步體會到臺灣黑熊的重要性,逢凶化吉!」
——張富美(社團法人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
「這是一本兼具科普性與知識性的好書,讀來既順暢又愉悅。不僅對狼有了深刻且正確的認識,也對野生動物的生存智慧豎然起敬。沒有狼的森林就像沒有熊的山岳般 讓大自然失去了靈魂。台灣沒有狼這種野生動物,若要找出與其在生態界相近的角色,大概就是雲豹吧。狼為犬科動物,雲豹為貓科動物,都是食物鏈的高級消費者;在昔日沒有人類的野地,扮演著維繫大自然健康與平衡的佼佼者。然而,在人類旺盛的今日,牠們同樣面臨著瀕臨滅絕的命運!狼的故事,值得我們深刻地省思…。」
——鄭錫奇(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研究員兼動物組組長)
「我們雖然沒有狼,但也需要深入思考促進生物多樣性,及與野生動物共存的必要性!作者提供有關狼的多樣資訊,清楚指出狼消失後對生態系所產生的重大連鎖反應。當人們為復原生態系而努力時,更要思考人類的作為對自然的影響!」
——蘇秀慧(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
【封面設計與包裝】
使用書法字體以及充滿手感的香草紙,表達自然純樸的情懷,封面選圖是野狼回歸到整個生態系中,將生態系「圓滿」的美麗插畫,配合金綠色的燙金,意圖表達一個期待中與人共存的健康生態系。
本書內頁用紙為護眼環保再生印書紙,全書皆為環保大豆油墨印刷,讓我們閱讀的同時,一起照顧生態系!
目錄
審定序 你是無可取代,但是你卻死掉了 林大利
推薦序 狼如此、猴如此、蛇如此、昆蟲如此 張東君
推薦短文
關於本書
序章 什麼是狼?
第一章 為什麼狼是大壞蛋?
「大壞狼」是指?
狼其實根本是膽小鬼!
野狼迫害史
日本人與狼
狼啊狼,告訴我為什麼[關於狼的Q&A Part 1]
神話與傳說中的狼
第二章 野狼啊,其實是這樣的生物
狼群以家族為中心
育幼展現出的家族團結性
用全身表達愛意
野狼用腳來狩獵
搏命爭奪領域
狗無論如何就是不會變成狼啦!
就算是野狼也鬥不過「貓」
狼啊狼,告訴我為什麼 [ 關於狼的Q&A Part 2]
神話與傳說中的狼II
第三章 世界各地的野狼,從絕跡到復甦
野狼現況概覽
美國 黃石國家公園的挑戰
〈義大利〉酒吧的狼
〈德國〉「狼有什麼好怕的」
〈羅馬尼亞〉狼會在街道上散步的國家
〈蒙古〉召喚幸運的狼
狼啊狼,告訴我為什麼[ 關於狼的Q&A Part 3]
神話與傳說中的狼III
第四章 沒有狼的森林
風景健忘症
紀伊半島的森林
伊豆半島的森林
日本南阿爾卑斯的森林
八岳的森林
世界遺產的森林
生物多樣性的「國家戰略」
狼啊狼,告訴我為什麼[ 關於狼的Q&A Part 4]
狼的繪本
第五章 狼是生態系的守護神
狼是「關鍵種」(Keystone Species)
狼並非完美的獵人
狼復活,日本長鬃山羊也會高興?
屋久島是獼猴和鹿的樂園?
野豬與狼的共生
烏鴉戳狼的屁股
熊打狼的屁股
狼啊狼,告訴我為什麼[ 關於狼的Q&A Part 5]
狼的故事書
第六章 狼啊,回到日本的森林吧!
萬物皆歸於土
種稻、牡蠣與狼
模擬野狼復育的情境
森林、獵人與狼
狼與森林的生態系
狼啊,回到日本的森林吧
這些參考書能讓你更了解狼其一
這些參考書能讓你更了解狼其二
這些參考書能讓你更了解狼其三
結語
狼種對照表
中英日文索引
序跋
審定序
你是無可取代,但是你卻死掉了
◎文/林大利(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這是一本緬懷過去、悔不當初,希望人們鑑往知來,不要重蹈覆轍的教科書。
滅絕和死亡一樣家常便飯,曾經在地球出現的生物,幾乎都滅絕了,現在還活著的,也遲早會滅絕。在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時,常常被問道:「某些生物滅絕了,好像對我沒有什麼影響啊?既然遲早會滅絕,那也沒什麼關係吧?」哎呀,總不能因為我們遲早會死去,就不在乎身體的健康吧。
每一種生物都需要依賴其他生物才能生存,使生物和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產生了互依互存的複雜關係。光是把生物「誰吃誰」的關係串聯成「食物鏈」和「食物網」,複雜程度就已經超乎我們的想像,生態學家也耗費許多心力瞭解這張網。
生物在食物網中互相影響的概念,國中生物課本就教過了,就是那些蛇類減少,青蛙和老鼠會增加的無趣選擇題。這個效應稱為「營養瀑布(trophic cascade)」,某個營養階層生物的數量改變,連帶影響牠的獵物或天敵的數量。從較高階的消費者引起的影響,稱為由上而下(top-down effect)的作用;從較初階的消費者或生產者起頭的影響,稱為由下而上(bottom-up effect)的作用。
生態學家發現,有些生物特別重要,些許變動就會大幅牽動整個食物網,甚至會讓整張網瓦解,牠們稱為「關鍵種(keystone species)」。位在食物鏈後端、帶著尖牙利爪的猛獸和猛禽等高級消費者,常常是關鍵種,「狼」當然也不例外。我有一些朋友自許為「狼」,可能是狼孤傲、獨行、神秘的印象。不過,真正的「狼」應該是滿鬱悶的,不僅成為壞人、癡漢的代稱,還被追殺到銳減甚至消失。我們對「狼」這個字很熟悉,卻對「狼」這種生物相當陌生。很遺憾的,在認識狼之前,有些狼就已經滅絕了,並且對當地的生態造成劇烈的變化。
《狼與森林的教科書》要告訴讀者,關鍵種有多麼的關鍵。我曾經在宮崎的御池野鳥之森賞鳥,很訝異鳥類密度如此的低,遠不及臺灣的中海拔森林。我在找鳥時撞見幾隻梅花鹿,森林的下層也相當乾淨,不像在臺灣常常得披荊斬棘。這一切都是因為日本狼滅絕之後,梅花鹿放肆濫食,改變森林結構,進而使鳥類密度降低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審慎的研究,但是,要透過活動能力強的哺乳類來回答可不容易。在節肢動物和潮間帶生物中,已經有許多研究論文發現類似的現象。生態學家將兩個放有同樣數量蝗蟲的稻田用細網圍起來,讓其他生物無法進入。其中一塊稻田放了一些蜘蛛,另一塊則完全沒有蜘蛛。一段時日之後,沒有蜘蛛的稻田,稻子被蝗蟲吃得非常嚴重;有蜘蛛的稻田,則是輕微許多。同樣的現象,也在潮間帶發生,沒有螃蟹的樣區裡,海藻被玉黍螺吃得慘兮兮。這些研究結果說明了,還不用等掠食者真的把獵物吃掉,光是掠食者隨時出現的緊繃狀態,就讓草食動物寢食難安、食不下嚥,必須隨時提高警覺。否則,不小心就會變成掠食者明天的排泄物和體脂肪。
生物之間的影響,往往間接、緩慢而細微,不容易立即感受。因此,當事態嚴重時,往往為時已晚。無論是棲地的流失,還是物種的滅絕,都是難以挽回的永久消失。《狼與森林的教科書》的主角是狼,臺灣雖然不曾有狼棲息,但是生態系統都需要關鍵種,來穩固複雜的相互制衡關係。臺灣曾經失去過的雲豹,以及還存在的黑熊和石虎,牠們都是生態系統中無可取代的關鍵種,但無奈的是,卻也都是岌岌可危的關鍵種。
在理解大自然之前,最理想的策略就是盡力維持自然的原貌。我們無法預料,水面的漣漪是否會在地球另一端引發海嘯;蝴蝶揮動翅膀是否會在遙遠的國度掀起颶風。任何生命的消失,就是不可逆的永遠消失,造成的影響也難以挽回。所有的生命正共乘在一架名為「地球」的飛機上,我不知道鬆掉多少螺絲釘時,整架飛機會墜毀,更何況是「狼」這樣「關鍵」且「無可取代」的零件呢?
哥白尼將地球自宇宙中心請出,達爾文將人類萬物之靈的皇冠摘下。人類的能力有限,認知也有限。雖然踏上月球、泅潛深海,但是每個生命都得面對死亡,每個物種都有終點。人類是以智慧為學名的物種,不應該親手逼自己滅亡,而是認清自己在生命世界的定位,與芸芸眾生共存於地球充滿生命力的懷抱。作者資料
朝倉裕
一九五九年生於東京,早稻田大學商學系畢業。 在從事有機農產品物流的工作時,一九九五年順道加入了日本野狼協會,並參與鹿的濫食地域調查與內蒙古區域狼糞調查等工作。現在正研究狼、森林與人類社會之間的關聯。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