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苦土之囚:世上最年輕國家南蘇丹的希望與絕望
-
基督的奧秘:一個被遺忘的事實,如何改變我們所見、所信與盼望的一切
-
如何蓋一座大教堂?:學習工程師「解決問題的思維」!從重大歷史工程到日常小物,一窺創新與發明背後的故事
-
雪洞:一位西方女性的悟道之旅
-
老屋時態【老屋顏第4彈!】:從軍官營舍到美術館、伐木廠到背包旅店,窺見台灣近百年老屋在大時代下的流轉軌跡
-
多巴胺國度:在縱慾年代找到身心平衡
-
隱性歧視:用人權實踐平等,消弭藏在生活、文化之下的性別歧視
-
心經超圖解:看圖就懂,史上最強般若智慧解析
-
圖解易經:讀懂《易經》的第一本書,全譯插圖暢銷版
-
水泥工阿鴻親授30年實戰工法學:基礎放樣、排水設定到進階泥作,完整解析步驟流程,監工、施工不出錯!
內容簡介
杜漢深受1968年發生在巴黎的五月事件的影響,他認為1968年的學生政治行動已不再保守反動:它不再能被置於既有的政治形式及權力關係中。它已經變成一種具有轉變能力的行為模式:社會結構的基本面向,正處於被杜漢所謂的「社會運動」改變的過程中。杜漢試圖以行動者及運動的概念,重新引介主體,作為行動的決定因素,來替換掉階級與既定情境的觀念。將信念的動員與道德及私人議題連結,取代在政治領域中,工作場合以及政黨領導權的優勢。整體而言,杜漢企圖重新創造希望,並非民粹主義式的重新創造起源,而是由行動出發,由此製造出新的社會型態,以及社會整合所需的再生產。
*附:作者中文版序、2000年來台訪談錄、兩篇導讀:台大人類學系丘延亮教授
作者資料
亞倫.杜漢(Alain Tourain)
法國社會學家,活躍於歐美學界。1929年生。高等師範學院畢業。戰後曾到法國北部的煤礦場工作,此經驗孕育出他對社會學的興趣。杜漢的第一本重要研究是關於巴黎雷諾汽車廠(1955),下一部重要著作是十年後的《社會行動學》。他曾任教於美國多所大學,這使他成為少數熟知美國社會學內情的法國社會學家之一。1960年起,杜漢任教於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杜漢有眾多關於工人及學生的研究,以及關於美國學院體系的應時研究,並撰寫釵h關於拉丁美洲的書籍和文章,但杜漢對於社會運動的概念建構與研究,無疑是其研究政治生活的社會學裡,最重要的特色。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