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社會科學 > 文化研究
禮貌的力量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沒禮貌,與他人的眼神接觸讓你擔驚受怕; 沒禮貌,你我及下一代都得忍受喧囂和粗魯對待! 禮貌很重要,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它是捍衛文明與和諧社會的最重要武器。 曾幾何時,合宜的禮儀、舉止及價值觀,已經逐漸被愈來愈忙碌、自私、與充滿防衛性的現代人所摒棄,離我們愈來愈遙遠。公車上學生喧譁吵鬧、電影放映中手機響起大作、餐廳中父母放任四歲的孩子到處亂跑、車陣中喇叭聲此起彼落……,種種無禮的行為,是不是讓你的社會體驗愈來愈不愉快,讓你愈來愈想遠離人群? 《禮貌的力量》一書要帶你重新探究與了解禮貌這項文明工具的起源與演進,闡明禮貌是如何有益地形塑了我們的人性養成之道,還有我們是如何建構並保存了人類的社群。也要重建你對禮貌作為人類互動的文明模式的信心。 作者赫德佛斯在這本有趣卻優雅的小品中,信手拈來史上偉大作家和思想家的論點,旁徵博引文藝復興到近代社會中各式例證,她要強調,禮貌很重要,不只因為禮貌是保障個人尊嚴的最有效工具;好的禮節更是強化人類社群穩固的基本條件。當我們禮讓別人通行、當我們忍住怒氣、當我們幫助老幼殘弱,這些舉動看似雖小,卻能累積成一樁不容小覷的文明社會成就。我們的小小犧牲,能讓世界大不同。 本書共有七個章節,章章都在呼應並回答全書的主旨:「禮貌為什麼很重要?」。赫德佛斯列出了七個理由供讀者思考:「因為人是動物」、「因為禮貌比法律有效」、「因為禮貌培養平等」、「因為治國必先自治」、「因為禮貌能促成社會進步」、「因為麥當勞的微笑不是真正的禮貌」、「因為禮貌讓我們有尊嚴」。 禮貌是我們能夠掌控的少數事情之一,不需要口號、不用誇張的目標、也毋須不切實際的雄心壯志。禮貌這個生活領域,只要施點小惠,就能讓事情大不同。誰都不想要一個粗魯無禮的社會,看看這本書,好好想想禮貌的根源,才能讓我們真心的展現得宜的禮貌。 【名家推薦】 ◎玄奘大學中文系 林安梧教授 專文導讀 ◎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 柯承恩教授 ◎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何飛鵬先生 ◎終身義工 孫越 先生 ◎三立電視台新聞部總編輯 陳雅琳小姐 ◎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 賴芳玉律師 ◎知名作家 蔡詩萍先生 ◎清華大學前校長 劉炯朗教授

內文試閱

  現在這個時代,人們只在乎那些看起來很有分量、很重要的字眼:全球化、恐怖主義、基要主義,以及氣候變遷。至於禮貌,不過就是,嗯,小事。在全球暖化、中東危機爆發、恐怖主義份子揚言摧毀我們、非洲千萬饑民受苦受難之際,去爭論手機禮儀,未免扯得太雞毛蒜皮了。所以我們就不難想像,在當今這麼多令人驚嘆的重要議題中,「禮貌」一定只能被排到天邊去。

  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才讓我對日常禮節這種卑微具體的主題感到興趣。禮貌是我們能夠掌控的少數事情之一,不需要口號、不用誇張的目標、也毋須不切實際的雄心壯志。禮貌這個生活領域,只要施點小惠,就能讓事情變得不一樣。

  然而,禮貌真的就只是日常生活裡的小事嗎?畢竟,禮貌可是反映出其所源社會的價值觀,而且禮貌也影響著社會未來將走向何處。禮貌很重要,不是因為禮貌本身是絕對的美德,當然不是,而是因為禮貌在某些人性最根本的挑戰上,具有轉合的承接作用。

  我們每天都在這些人性的兩難中掙扎:把握現在,還是等待轉變的契機?堅持自己的判斷,或者接受別人的命令?發聲表達,還是乖乖閉嘴?追求眼前自我的小利,還是促進更多人的益處?日復一日,我們不斷衡量忖測這些複雜細微的尺度。

  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思量:我該為自己做些什麼?我該為這個自己賴以為生、賴以過活的社會做些什麼?我該如何游刃在自我與社會的兩難之中?

  禮貌是人類互動的文明模式。禮貌很重要,因為禮貌是保有個人尊嚴與他人尊嚴的最有效工具。當我們禮讓別人通行、當我們忍住怒氣、當我們幫助老幼殘弱,這些舉動看似雖小,卻能累積成一樁不容小覷的文明社會成就。我們的小小犧牲,能讓世界大不同。

  不只有禮貌,還有的禮貌。這種好的禮貌,不僅維護了個人的尊嚴,更積極地擴大了人與人相處的社會空間。幫助害羞的客人加入大家的話題、寫封感謝函表達心意、幫助拖著沉重行李的疲累陌生人。這些美好的禮貌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也擴展了人類相互合作的可能性和範圍。我想,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親眼目睹一樁善行後,心裡會意外地充滿喜悅光輝。

  本書要探討的是:為什麼禮貌很重要。我的寫作靈感乃源自於一想法:每一世代的人都必須要捍衛文明行為,避免人類退回野蠻時代。我想要帶大家一塊兒來瞭解,禮貌是如何讓我們能夠獲得我們所珍視的事物,包括健康、自由、秩序、誠實、進步和社群。我想闡明禮貌是如何有益地形塑了人性的養成之道,還有我們是如何建構並保存了人類社會。

  禮貌,的確很重要。透過我們個別的貢獻、透過我們謹守禮儀的小小犧牲,就能讓自己更有尊嚴。若社會上人人都能齊心如此貢獻,將能造就出遠大於自己的一番成就,打造出一個文明有禮的社會。

延伸內容

從北京……到東京……到斯德哥爾摩


◎文/陳雅琳(三立電視台新聞部總編輯)

  禮貌,絕對是一種文明的象徵。

  前一陣子到中國北京去為兩岸直航談判做現場報導,我已經記不得這是第幾次到中國大陸了,年輕的攝影記者問我,平常會到中國玩嗎?我說不太會,大多就是去工作和訪友,他問我為什麼?我說,原因很多ㄋㄟ……

  第一、上廁所是件麻煩事。從蔣經國故總統開放兩岸探親之初,我被選上去當兩岸交流學生開始,就對中國大陸的廁所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因為有的地方是整間廁所只有一條溝,你要上廁所得鼓起勇氣去和其他人一起袒裎脫褲子;有的好一點是有隔間卻沒有門;再好一點的,是有門了,但只有一小片木材,等於是你蹲在裡頭上廁所,卻還得跟外頭排隊的人對望,真是超尷尬的,我對這種情況實在難以適應。一個形式上該有的如廁禮儀都沒有了,更何況內涵上的衛生處理條件,這讓我很不能忍受。過了二十年,中國隨著經濟改革大躍進了,很多廁所都有隔間、有門,也有沖水馬桶了,但,卻常見一些穿著時髦漂亮的小姐進到廁所以後不關門……唉!這應該是一種禮貌的文化涵養問題吧!

  第二個不太會到中國玩的理由,還是禮貌的問題。記得某一年在上海,那是個大家說上海已經蛻變成一個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城市的時候,我去拜訪一位被台灣大公司派到上海的朋友,只見黃埔江畔的異國風華依舊,但河的對岸已經多了新地標東方明珠;還有,那個當年我去當兩岸交流學生時還在蓋的南浦大橋也已經車水馬龍了,繁榮的景象確實讓我掀起對大城市的浪漫憧憬,沒想到,這種情懷卻撐不了多久……我去搭地鐵,很高興地站在等候線的第一位,腦海中還在編織著對這個大城市的新夢想,想著想著,電車來了……天哪,我著實被當前的景象嚇到,突然之間,人潮爭先恐後地湧上來,好像逃難似的,我從等候線的第一個硬生生變成最後一個,還差點被擠倒,最後甚至差點擠不進電車。怎麼會這樣呢?進去之後,我滿是怨懟地看著電車內其他的人,發現,大家若無其事、臉上毫無那種我覺得他們應該要歹勢的表情,喔,原來我在他們心目中是個排隊的呆瓜!情緒,又跌回二十年前的失落。

  第三個不太會挑中國旅遊的原因,是不想分神去擔心會不會買到黑心貨,以及價格會被騙,當然,世界上有很多旅遊觀光景點充斥著假貨與亂開價碼的問題,但如果在一般社區也如此,我就難以想像這種文化究竟是怎麼造成的。二○○七年深秋,我到北京專訪一位大導演,電視台聘的駕駛師傅來載我,天氣很乾,我跟師傅說想到飯店附近買個水果,他說不知哪裡有,要繞繞看,我說沒關係,如果附近找不到就算了。不一會兒,發現巷子內有個水果攤,我要下車卻被師傅叫住,他說:「等等妳不要講話!」,我說:「那我怎麼買?」他說:「妳用比的,讓我知道妳要買哪些水果,然後我開口買,否則那個水果攤老闆一聽到妳的口音,就會吭妳的……」啊,連一個非觀光區、路邊偶遇的水果攤,遇到外地人也要坑,他們這麼沒有人情味嗎?台灣不是常常發生那種遇到外國人都很熱情地把好東西拿出來分享的故事嗎?怎麼北京人會如此冷漠世故?最後,我照著師傅的指示,下車,在寒夜暗巷裡,當個沉默的消費者。

  其實,相對比較不喜歡到中國玩的原因還有很多,包括他們有很多人講話超大聲的,不在乎公共場所其他人的感受。我曾經在上海目睹一起小小的擦撞,雙方身體都沒礙著,各自的交通工具也看不出損傷,但他們就把車子停在馬路中央,一再地大聲爭吵,我看了一眼後進到旁邊的百貨公司逛街,兩個小時出來之後,他們停在原地還在吵。真是佩服他們旺盛的精力,也不懂,他們怎麼不會覺得影響到無辜的他人是很不應該也不禮貌的呢?

  還有,二十一世紀的服務業應該是很純熟了,但我每次在中國境內的餐廳點菜,總覺得好像欠服務員幾百萬似的,他們很少微笑,講話時呈現一種無意識的「衝」,也就是說,他們沒有不高興,但就是習慣性的表情和口氣令顧客不太舒服。我想,那是一種不經意的文化累積的表現吧,我也就設法適應這種應對關係,讓自己可以安心地飽餐一頓。

  於是,心中一直有個疑惑,中國不是「禮儀之邦」嗎?怎麼我所親身經歷的不是這樣的感受,難道是文化大革命荼毒下的影響嗎?還是,政府的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沒負起責任,只教導一切拚經濟、往錢衝呢?想想,咱們台灣三十年前不也大力推行公車排隊運動,以及「多說請、謝謝、對不起」的禮貌運動嗎?這些,其實有根深柢固的影響,一直到現在,許多宗教團體也會持續推行一些說好話、做好事的行動,以及微笑運動等等,凡此種種都具有潛移默化的效果,也讓整個社會展現更有內涵的氣質。

  說完這些,年輕的攝影記者又問我:「那妳最喜歡到哪個國家旅遊呢?」嗯,頓時之間,腦海中映出好多畫面!義大利的浪漫、西班牙的藝術、希臘的藍與白、紐西蘭的天然、加勒比海的熱情,甚至到北極的酷寒與極光等等,地球都閃過一圈了,最後我跟他說,我應該比較喜歡到日本吧,除了它很近、節省時間之外,主要還因為這個國家很衛生、很有禮貌、待人客氣、廁所很乾淨、交通方便又清楚、食物好吃又多元、用比的或寫漢字都會通,而且,不懂殺價的我也不用擔心價格會被騙的問題。只見攝影記者頻頻點頭。其實,不只是在日本東京街頭上可以看見人與人之間反覆地鞠躬微笑,在鄉下也可以看見乾淨無塵的街道與客氣的阿公阿嬤,進到餐廳更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人跟人似乎很親近而且有禮貌,這是很舒服的一種氣氛,儘管有人會批評日本是個「有禮無體」的國家,但起碼他們國家這種禮貌文化的形成建構了健康、秩序、誠實與進步,所以,中國的毒水餃事件在日本會嚴重到幾乎影響到中日關係,這就像本書作者露辛達‧赫德佛斯所強調的,禮貌有益形塑人性的養成之道。

  其實,不只在日本,愈是先進的國家,人民的道德素養似乎也愈高。前陣子為了石油短缺的問題特別到北歐瑞典製作「沒有石油的明天——地球能源危機」深度報導的節目,每一個我所遇到的人也都非常客氣有禮貌,當然,他們不像日本人那樣一定得客氣禮貌到鞠躬作揖,但大家的談吐與應對都呈現一種高道德水準,所以,這個國家很環保,污染對他們來說簡直是個太沒禮貌的玩意兒;還有,他們不斷地研發新科技要讓人類的生活品質更臻完善,呈現的是一種更秩序的、更人性的追求;還有,她們很會讚美別人,我的一顆釦子、我講的台灣話,都讓他們驚奇連連,不斷地稱許好看好聽好美,這種禮貌,是讓別人也建立了尊嚴,於是,大家就會更對等地對待,建構起來的是更平和的社會與人際關係。
二○○八年對中國是重要的,在共產黨政府刻意地著力之下,已經讓整個中國人民都為北京奧運這個共同目標在奮鬥;他們努力改造,要迎接來自全世界的運動好手與觀光賓客。如果,除了場館與建築風貌的大變身之外,政府也能著墨於道德與禮貌內涵的改造,那中國將會脫胎換骨,在世界舞台上擁有更被尊重的競爭力;基於同源的情懷,期待他們有這樣的改變,畢竟人類社會是該尋求向上的力量!而且,中國擁有好山好水等觀光資源,如果內涵改變了,我也會樂於呼朋引伴去中國遊山玩水的。

  至於台灣,真是一個超有人情味的地方,台灣人的禮貌有時候很熱情,有時候很含蓄,每個人表達的方式都不一樣,其實只要讓他人能夠感到愉悅都OK;但在校園裡頭,我常聽到老師抱怨,說學生的禮貌真的是每況愈下了。我這一生除了在新聞界當記者、主播、製作人之外,另外一個身分就是老師,從小學老師做到大學老師,看到的是,學齡中的小朋友透過教育是會呈現鞠躬敬禮又問好的禮貌行為,而已經成熟的大學生則把表面的禮貌行為收斂起來尊師重道,但,確實也有一些目中無人、刻意顛覆的行為,尤其在課堂上如此,是會讓教授抓狂的;我在博士班的老師就一直想搞個禮貌重整運動,認為禮貌教育是應該長存永續的,讓大家浸淫在有禮的氣氛當中。這樣的重整運動我贊成,所以當商周找我為這本《禮貌的力量》寫序時,我也樂於述說自己小小的觀察;尤其,像本書作者提到的:「禮貌可反映出其所源社會的價值觀」,是「人類互動的文明模式」,而「即使偉大藝術在顛覆正統時,更代表藝術者內心有著根深柢固的倫理道德常規」等等,我想,要成就什麼文明,就看這個社會有什麼樣的互動模式了。

  而每個國家社會會形塑出什麼樣的禮貌文化,都有其形成的背景和歷史淵源,本書作者巧妙地把每個不同時代與城市的故事揭露出來,讓讀者可以充分理解人類行為模式為何有其差異化,非常值得一讀。也希望咱們的社會愈來愈禮貌,成就一種高素質的涵養,大家起碼可以做的,就是先跟粗魯的語彙與干擾他人的行為說拜拜吧!我相信,人類剛開始是野蠻的、武力的,但隨著文明的發展,漸漸的,培養出擁有道德與禮貌的偉大靈魂,那麼,就讓我們當個現代化社會的偉大公民吧!

哈里路亞、阿彌陀佛,禮貌回來了


◎文/胡綺恩(中時電子報執行主編)

  不諱言,一瞥見《禮貌的力量》這本書,我的內心不由自主地吶喊起來,有兩種頗為矛盾的聲音:一個是,這年頭誰談禮貌啊,這作者瘋了不成;另一則是,哈里路亞、阿彌陀佛,禮貌終於起死回生了。

  這樣的矛盾其來有自,一個源自現實環境,另一個則是理想的捍衛。怎麼說呢?論現實,多數人總愛有志一同地把禮貌的式微歸咎於社會價值的轉變,在二十一世紀,我們的訴求重點是個人,爭取一己之利與價值是現代人的必備功課,那些卑微瑣碎的利他舉止,只會彰顯出你的不合時宜,嚴格來說,禮貌早成了古老而美好的經典傳說,適合供在博物館裡欣賞,要時下大眾自治守禮只會被質疑,為何好處都被破壞規則的人整碗端走了?如果溫良恭謙讓不再受到肯定,這些好行為必定氣若游絲,氣數將盡,那起而代之的當然是自私與防衛,還有更極端的攻擊與侵略了。

  只是我們不禁納悶,當世界演變至此,人類的生活會過的更好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既然如此,那早在中古世紀就被宣揚的文明模式,禮貌,我們怎能不讓它快快重返榮耀!

  到底這個社會是如何讓人開始抗拒禮貌的?你開口問一百個人,鐵定有一百個人說禮貌絕對是待人處世的基本,但實際執行的時候卻困難重重。

  你看那位名模女星,所到之處無不展現得體合宜的舉止,見人就微笑問好,不輕易評斷或抱怨,見到比自己少點高度的人還自動躬身說話,這樣難得的奇葩卻一度獲得了「很假」、「虛偽」、「沒個性」等等噓聲,我不禁皺起眉頭恍然大悟,原來雖然大家嘴巴說禮貌行為很重要,但是一旦有人徹底實行,做到一般人不願做到的尺度,就很可能引起公憤,也就是說,除了自私不為別人著想、破壞規則贏得好處這些造成「禮貌不舉」的障礙之外,還有見不得人好的妒忌之心,終於讓禮貌走出現代社會的舞台。

  這也難怪我們口中的下一代,不乖也不念舊,因為在體貼別人或在意別人的當下,一個不謹慎就被當成怪胎了,所以聰明的青少年和小孩,才不敢隨便聽信大人教的做人道理,否則可能很快就變成社會上的邊緣人。

  儘管現實險惡,我心中還是極度肯定美好的德性,體貼、耐心、自制、先想別人在想自己,甚至加上一點小小的犧牲。我肯定這樣的基因組合所開發出來的人類品種,鐵定一樣有創造力和個性,戰爭與各種戕害的機率一定大幅降低,不過很辛苦的是,任何良善的念頭都需要堅韌的意志來把持才足以恆久、傳承,只要多一個人因為展現好行為受創而放棄堅持,那再過幾年,我們談的可能就是禮貌絕跡的問題了。
 
  我衷心希望赫德佛斯這本書內的議題,能受到廣大讀者的青睞,別誤認這本書是嚴肅又高調的八股文,作者筆鋒幽默、一針見血,雖然不至於讓人看了笑到在地上打滾,但是抽點筋應該沒什麼問題,期許《禮貌的力量》能夠在這個讚美功利、強調卓越的世界潮流中,喚起每個人心中那份想要生活更美好的心情,重新肯定禮貌為人類文明帶來的價值,然後以身作則。

  備註:閱讀全程在公眾場合進行,期間不時仰頭大笑抑或喃喃朗讀,所幸周遭路人無不發揮禮貌之道,一個睥睨的眼光都沒有。

今天你「禮貌」了沒?


◎文/何飛鵬(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過去這一年,台灣的文化內涵提升了不少:米勒的名畫在台灣展出,安藤忠雄、伊東豐雄、村上隆不只在台灣有作品,也吸引了無數人聽他們演講,台北的小巨蛋變成世界頂尖藝術的表演場,音樂家、歌劇、本土演唱會陸續上演,一個老朋友在小巨蛋的會場與我相遇,也感慨地說:「現在台北已經和紐約、東京、倫敦接近,有許多文化活動可以欣賞!」

  這當然是一件好事,台北(台灣)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台灣人在擁有財富之後,開始嘗試擁抱文化內涵,我們將不再只是暴發戶,我們開始讓自己像紳士、淑女一般!

  不!其實我們只做了紳士、淑女活動,但行為舉止上,我們離紳士、淑女還很遠!

  在小巨蛋聽歌劇的同時,我們排隊會插隊,我們入場會遲到,我們會偷偷帶食物,我們會接手機、講電話,我們會大聲聊天談話,完全無視於別人的側目。

  這些都不是紳士淑女的行為,我們也不是真的擁有文化內涵,我們只是表面上去從事文化活動而已,我們的行為離文化內涵還很遠!

  所幸這不只是我們(台灣人)的問題,就算在西方世界,他們也正在為類似的現象感到困擾,英國的BBC廣播公司大力推動一本兒童教養書籍《Yes! Please! Thanks!》,因為許多禮貌都已經被英國人的下一代給遺忘;澳洲總理要求澳洲人要學習麥當勞店員的禮貌;而美國在自由主義盛行下,早就不是一個有禮貌的國家。東方的日本,這幾年流行的是「品格」教育,他們不只強調外表的禮貌,還重視人品的內涵。

  反觀我們自己,這幾年台灣社會道德、品格、教養議題不斷被提起,因為檯面上的政治人物(不論藍綠)都做了太多不良的示範,無行、無良、沒品占據了新聞版面,反而是底層的社會大眾開始反擊,要求政治人物回歸道德與品格。

  而「禮貌」則是道德與品德的另一個角度,道德、品格是內在的價值與堅持,「禮貌」則是外在與人接觸的行為介面,因此我們不只要要求道德與品德,重新檢視人與人之間的禮貌,更是不可或缺的社會公共議題。

  《Why Manners Matter》是一本澳洲的暢銷書,在澳洲掀起回歸紳士、淑女的禮貌旋風。書中引經據典地說明了西方社會「禮貌」的各種典故及歷史,來源及演變、儀式與行為……。當然,結論是「禮貌」為社會組成的要素,不只對社會的安定、和諧有用,也對社會的文化、進化有用,更對我們每一個人生活的安寧、順遂、快樂有用,每一個人都需要重新面對「禮貌」這個老生常談,看起來一點都不重要的社會普世價值。

  這本書所說的對台灣社會大多數都適用,不過我們不只要知道禮貌有多重要,不只要知道禮貌有多大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禮貌」是每一個人生活上無時無刻都需要自我檢點、自我注意的事,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場合、每一句話語、每一個行為,我們都應該要問:「今天你『禮貌』了沒?」

作者資料

露辛達.赫德佛斯(Lucinda Holdforth)

曾任職於澳洲ABC電視台、澳洲外交官員,目前專職新聞撰搞,文章與專欄作品不定期地在澳洲報章雜誌刊載。《自我的巡禮--世間女子在巴黎》是她的第一本書,另一部作品為《禮貌的力量》。

基本資料

作者:露辛達.赫德佛斯(Lucinda Holdforth)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美學生活 出版日期:2008-07-15 ISBN:9789866662843 城邦書號:BA9004 規格:膠裝 / 單色 / 240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