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學習 > 學習方法
深讀的技術
left
right
  •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深讀的技術

  • 作者:秋滿吉彦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23-11-09
  • 定價:380元
  • 優惠價:79折 300元
  • 書虫VIP價:300元,贈紅利15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85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499輕鬆升級VIP/新書人手一本75折起!
  • 商周、啟示全書系66折起!
  • 【百大暢銷書75折起】挑起你的求知欲,滿足閱讀癮!

內容簡介

每日5分鐘, 運用「A(重要)」、「B(在意)」、「Q(不懂)」技法, 強化知識的學習與吸收,獲得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 從不愛看書,到博覽群書,為了製作節目讀懂近千本書, 不僅能精煉書中智慧,更能將書中內容做最佳的知識輸出…… 他的讀書祕訣是? 作者秋滿吉彥從二○一五年起就擔任NHK教育台讀書節目《用100分鐘了解名著》製作人,為了以每月一本的速度播放節目,至今為止讀過的書將近1,000本。 本書為您揭開他的讀書祕訣——如何養成閱讀習慣?如何在時效內抓出內容重點?如何內化成人生養份……不只教導您如何進行閱讀,更是學習知識的基本方法與態度。 ●本書提及的「讀書術」全是作者長年經驗所得,迄今仍在工作上使用。 ●平時不習慣翻書的人也能輕鬆運用,能從生活小地方開始落實。 ●商業人士增加學識素養、學生讀書心得發揮,皆可派上用場。 好讀推薦 王乾任 《超快速讀書法》作者|宋怡慧 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愛瑞克 《內在原力》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歐陽立中 「Life不下課」主持人|鄭緯筌 人氣Podcast《Vista的小聲音》主持人|鄭俊德 閱讀人社群主編 ※《用100分鐘了解名著》(100分de名著) 每週一晚在NHK E電視臺播出,以25分×4次=100分鐘的形式導讀古今中外的名著。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讀前準備 養成閱讀的習慣 「閱讀」的契機和目的沒有任何限制 從「一日五分鐘」開始 為書命名,與書對話 找出「覺得有趣的部分」並學會珍惜 重視第一個吸引你的地方 第一次挑選經典,可從「能看完的」與「新鮮的」下手 珍惜在圖書館與書店的「偶然相遇」 專欄 向書請益① 「如何培養決策力」——蒙哥馬利《清秀佳人》 第二章 弄髒書本 把書弄髒,成為「自己的書」 怎麼讀、怎麼想請先「保留」 圈出「A(重要)」、「B(在意)」、「Q(不懂)」的段落 用「ABQ」示範如何讀三木清的《人生論筆記》 「A(重要)」的段落,有時需要配合導讀 「Q(不懂)」的段落,有時可先跳過不讀 「Q(不懂)」的答案藏在書中的各個角落 善用「ABQ」升級理解畫素 專欄 向書請益② 「企劃和商品開發碰壁時該怎麼辦?」——岡倉天心《茶之書》 第三章 與書對話 與書對話從「提問」開始 透過「提問」加深對名著的理解 針對「思考過的地方」持續提問 提問的答案「由你決定」 用自己的答案創造「自己的讀法」 《奔跑吧梅洛斯》的主角是誰呢? 把提問歸納成「書的主題」 不要太拘泥於「自己的讀法」 專欄 向書請益③ 「如何打造好團隊?」——《法華經》 第四章 委身於書 有些書無法單靠技術讀懂 遇到像大海一樣的書,只需委身書海 讓自己心中的「故事」動起來 拆掉擋在書與自己之間的「牆壁」 玩味並享受「不懂的樂趣」 「卸下武裝」,讀時不要先入為主 將「異物」孵化為「啟示」 專欄 向書請益④ 「職場的人際關係不順該怎麼辦?」——克勞德‧李維史陀《構造、神話、勞動》 第五章 如何與讀完的書相處 徹底從書中學習 將閱讀體驗用於人生之中 書將成為「人生支柱」 「說故事」會使故事成長 「編輯」書架 透過重讀獲得新發現 重讀體驗帶你發現新視野 專欄 向書請益⑤ 「如何與負面情緒相處?」——阿蘭《論幸福》 後記 書末附錄 經典書單

內文試閱

  將閱讀體驗用於人生之中      「與書相處」的第一個提案是:把閱讀體驗「用於人生之中」。      我第一次實際感受到書與人生相連,是在一九九一年六月,長崎縣的雲仙普賢岳發生火山碎屑流災害。這是一起重大的自然災難,包含媒體工作者在內,死亡人數超過四十人,當時剛進公司第二年的我,天天被指派到現場採訪。      在火山碎屑流發生的一個月後,上面決定要做組合屋受災戶的艱困生活報導,由我負責採訪。      說來可恥,其實我相當害怕去採訪。因為,居民的生活仍處於混亂之中,我怎麼有臉跑去跟他們說「請接受電視採訪」呢?他們會生氣地把我轟走吧?      儘管我猶豫不決,但是上面交派的工作還是得做。      當時幫助我克服心裡障礙的,也是一本經典名著。      由於採訪需要外宿好幾天,我順手在行李中帶了幾本書,其中包括我從大學時便很喜歡的青少年文學——麥克.安迪(Michael Ende)所寫的《默默》。      晚上結束工作回到住處,我便拿起這本書開始讀,想不到意外有共鳴。這本書我已讀過好幾遍,這次卻是在全新的心境下不停翻頁。      故事的主角——默默,是個身穿破衣、個頭嬌小、外貌寒酸的小女孩,但是,她比任何人都擅長傾聽。默默鮮少主動開口,通常都是安靜、專注地聆聽,跟默默說話的人,也會藉由傾吐,慢慢察覺自己要的是什麼,並且找回活力。      比方說,書中有這段內容:      向默默傾吐之後,猶豫不決、不知道該怎麼辦的人,都會突然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內向的人會突然打開眼界、生出一股勇氣;不幸的人和擁有煩惱的人也會獲得希望和光明。      正為採訪一事心煩的我,因而獲得了啟發:「啊,不然,我來當默默吧。」      不用急著說自己的,而是豎起耳朵用心聽,把對方的優點引導出來。採訪受災居民時也是,我無須為了「要好好採訪」而煩惱,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徹底傾聽。      當時,我的包包裡還帶著麥克.安迪研究家,同時也是譯者的子安美知子女士的散文著作,子安女士在書中寫到:《默默》雖是一個奇幻故事,但並不是另一個世界的故事,裡面的內容和我們息息相關。她說得一點也沒錯,書中登場的每個角色——無論是默默,還是她的朋友吉吉和白伯,甚至是那些偷走人類時間的「灰衣男子」,一定都存在於每個人的心靈角落。      我對此深感共鳴。      是啊,既然如此,我就好好找出藏在自己心中的「默默」,讓她慢慢長大吧。我還依稀記得,一路看著我工作的主管(他是一位嚴厲的人)在日後誇讚我:「你真的很笨拙、不擅長採訪,不過,大家都願意對你敞開心房。」我聽了相當高興。      我們可以把故事當成虛構內容、當成有趣的奇幻故事,同時也可以把故事裡的登場人物當成自己,向他們學習工作態度和人生哲學,運用在自己的生活和職場。      如此一來,讀過的東西會與「自己的人生接軌」。我也是因為這次經驗,才領悟讀完的書不會因此結束。            書將成為「人生支柱」      延續「將閱讀體驗用於人生之中」的話題,我再分享一個自己被書拯救的例子。      二○○四年發生了NHK的製作人私吞鉅額節目製作款項的醜聞案,事件被週刊雜誌報導出來後,NHK電視台受到世人撻伐,表示今後不再付費支持,當時身為電視台員工的我也大受打擊。      我自認用相當認真的態度面對工作,進入NHK電視台以後,也時常感嘆「應該沒有其他電視台會製作這麼硬派的專題節目了」,誰知道背地裡竟然有人用不正當的手段牟取私利,這件事和我內心的正義感發生牴觸,我一度自暴自棄地想「沒辦法做下去了」。      當時,我剛好在讀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      這也是我從高中時就很喜歡的一本書,然而,從前的我只是單純被華麗的行文風格吸引,雖然讀了好幾遍,但並不是真的了解這本書在說什麼。正當我因為NHK電視台的醜聞案而沮喪時,翻開這本書,竟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就跟前篇提到的《默默》一樣。      首先,我強烈感覺到故事的主人翁溝口就是三島的化身。      溝口自幼聆聽父親描述「金閣寺有多美」而長大,儘管不曾親眼目睹,但金閣寺的形象在他心中不斷膨脹,變得富麗堂皇,使他心神嚮往。      隨後,溝口前往京都的金閣寺修行,在戰爭烽火連天時,產生「我要和金閣寺一同在空襲的大火中被燒毀」的奇怪妄想,一心想要實現這個淒美的悲劇。但是,等不到這一天,戰爭便結束了。金閣寺最終成了平凡的觀光景點,令溝口大失所望。      即便如此,溝口仍無法逃離金閣寺的束縛,為使走到死胡同的人生再次流動,他放了一把火,燒了金閣寺。      我們來看看現實的部分。三島生於軍國主義教育灌輸「愛國」和「天皇信仰」的年代,早已做好赴死的覺悟,並且一度被徵召,卻因身體不適被遣返回鄉,在許多年輕人為戰爭殞命時,三島懷抱複雜的心情活了下來。      戰後,天皇發表了《人間宣言》(註:即「天皇為凡人,而非神」),瞬間摧毀了三島至今堅信的事物。如同溝口對戰後的金閣寺大失所望,想必三島也抱憾而思:「我之前篤信的事物又算什麼呢?」這樣一想,溝口會放火燒了金閣寺,正是由於其對「日本」及天皇的深切崇拜,就像三島在戰後不堪現實打擊,想要親手毀滅那個「元兇」。      同時,我越讀下去,越覺得溝口——三島「就像我自己」。長年以來,我深信NHK這塊招牌並努力打拚,這份忠誠在一瞬間被背叛了。儘管程度完全不能相比,但我隱約能理解溝口和三島的痛苦,也終於明白初讀時完全不懂的「火燒金閣寺」的心情。當然,我不是在說我會放火燒掉NHK,但我很有可能因為太過痛苦而離職。      之所以沒離職,是因為遇到一位貴人。      那是一位我在採訪時認識的原爆受害者,由於社會對他們的歧視依然嚴重(註:輻射會傳染的無稽之談造成的社會恐慌),節目播出之前,我謹慎地再三確認:「可以播(採訪影片)嗎?」對方說:「為了讓世界更加和平,請一定要播,避免類似的憾事一再重演。」      當時,我剛重讀完《金閣寺》,聽到這番話後,心境出現轉折,產生「其實不用辭掉NHK」的想法。      我工作不是「為了公司」,而是為了那些願意相信我的受訪人,以及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誠摯地面對這些人,才是我工作的原動力。我不需要像溝口一樣,非得做出類似「燒掉金閣寺」的行為,心裡才過得去。      事實上,在故事後半也有一位人物為溝口帶來心靈救贖,那個人就是禪海和尚。如果溝口能早點遇到禪海和尚,或許就不會燒掉金閣寺。對我來說,禪海就是那位原爆受害的採訪對象。      根據三島遺留的筆記,他曾想在結尾安排溝口和金閣寺一同葬身火窟,最後卻改變了主意,選擇讓溝口「活下去」。這大概是因為,三島自己也選擇了「活下去」。      儘管最終三島選擇了切腹自殺,返回自身的原點——向著「天皇」、向著「國家」,但他賭上人生、貫徹思考,留下了《金閣寺》這部曠世鉅作,我覺得自己也要拿出十足的決心來面對人生關卡,才對得起三島的覺悟。      《默默》當時也是如此,把故事和自己的人生「接在一起」,書就會不斷貼向自己。      往後,它將成為人生的重要「支柱」,持續豐富你的人生。      有些人也許會想:「哪有這麼容易遇到人生之書?」      但是,如同我和《金閣寺》,本來覺得毫無共鳴的書,也有可能成為「支柱」。      對我來說,《默默》和《金閣寺》都只是氣氛吸引我,我並不是認為這些書對我的人生有幫助才拿起來讀。然而,有了幾次「書和人生接軌」的經驗後,我也用自己的角度,思考了如何提高與這些書相遇的機會。      其中一個方法是:每當你認識新朋友,不妨詢問對方:「有沒有哪些書影響了你對人生的看法?」如果再熟一點,可以進一步詢問這些書是如何幫助到他,並且把書名和影響人生的部分記下來。      這是一種「親身經歷」。當你遇到一樣的困難時,不妨讀讀那本書,有很高的機率能發揮作用。      還有另一個方法:養成習慣,多閱讀報章雜誌上的書評專欄。因為範圍比較大,可能不會立刻看到有用的資訊,不過看到的時候,記得將它記下來,或是用剪報的方式備檔,如此一來,便能成為應付緊急狀況的「常備藥」。      話雖如此,倒也不需要刻意為之,先重讀自己喜歡的書籍吧。要是看待得太嚴肅很容易累,不妨用平常心看待。            「說故事」會使故事成長      接下來要介紹的方法是:把讀完的書「說給別人聽」。      「將閱讀體驗用於人生之中」屬於個人體驗,自己一人就能辦到;除此之外,讓書「與別人」產生連結,也能獲得豐富的閱讀體驗。      朋友也好,家人也好,或是和同事聊聊也可以,把自己最近看完的書和其他人分享,便能收到一些回饋,像是「謝謝你告訴我」、「我也想看」;幸運的話,也許對方也看過那本書,會和你大聊「我也這麼想!」,你會從中得到共鳴,甚至得到新的觀點。      聆聽別人的回饋、仔細咀嚼思索,會將這份閱讀體驗牢牢刻劃在記憶裡,使心中的「故事」持續成長。      之前,節目介紹到《平家物語》時,我曾聽擔任導讀的日本傳統能樂師——安田登先生講解這部作品,並且留下深刻的印象。      聽說,成書於十三世紀的《平家物語》起初並不是文字寫成的書,而是琵琶法師講述的故事,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而來。在這段過程裡,故事的順序和內容依照聽者的反應不斷更改,譬如「這個段落的反應不好,把它刪除吧」、「把這兩個地方交換接受度比較高」等,因此在不同的時代,分別有不同的「版本」。我認為,這是一種「故事的成長」。      同樣地,節目《用一百分鐘了解名著》也創造了一個「說書」空間。      透過朗讀和導讀老師的講解,以及主持人伊集院先生的一來一往,有時節目會出現劇本上完全沒有的發展,這也是最有趣的地方。      我想,自古以來,人類都是這樣說故事的吧。      不只《平家物語》如此,《新約聖經》也是耶穌基督口傳、由弟子記錄下來的文本;每一本佛經也是由釋迦牟尼的弟子抄寫成書;寫下《論語》的也不是孔子,而是孔子的弟子。由此可知,「傳述」是多麼重要的環節,自古以來,故事都是這樣形成。      因此,除了心得分享,我們也可以「朗讀」那本書,甚至是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舉辦讀書會,結束之後大夥兒一起暢聊感想。      ■找出「拱頂石」      問題來了,想要「把故事說給別人聽」,究竟該怎麼做?描述故事的大綱其實意外地困難啊……。      在此提供一個方向:找出「拱頂石(Keystone)」。      每一本經典名著裡,一定都有象徵「心臟部位」的文字段落——這就是拱頂石。      以我在第二章介紹過的《人生論筆記》來舉例,象徵「心臟部位」的就是下列文字:      幸福屬於個人的,關乎人格和性質;成功屬於一般的,由數量來決定。      這是書裡很重要的一個段落,只要能理解這個段落,就能大致掌握整本書的主題。介紹一本書時,從這些主題開始說,聽的人也會比較容易進入狀況。      此時,我在第二章介紹的「善用『ABQ』升級理解畫素」便能派上用場。      不用強迫自己聚焦於一句話,不妨從「ABQ」註記的段落裡,挑出三個你自己特別有感的句子,從這些地方開始說。如此一來,便能從自己的觀點「整理出」書籍大意。      比方說,每當我向人介紹達爾文的《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這本書也在《用一百分鐘了解名著》中介紹過,我一定會提到「馬德拉島上的甲蟲」。      這個內容是說,在一座名叫馬德拉的孤島上,不知為何有許多不會飛的甲蟲。      達爾文對此感到不可思議,經過調查後發現,這座島一年四季颳著強風,蟲若是起飛,會被大風吹落海裡。按照人類淺薄的認知,認為「不會飛」是一種「退化」,但是在那座島上,「不會飛的甲蟲」才是最能適應環境的物種。      如同「馬德拉島上的甲蟲」,沒人知道哪些性質對於物種適應環境是有利的,除此之外,還有氣候變遷、環境變化等因素,我們活在一個充滿各種條件影響的環境裡,無法單純用「弱肉強食」一句話來含糊帶過。因此,物種越是充滿多樣性,越能提高生存機會。      讀到這裡,我在毫無設防的情況下理解「平等」及「多樣性」的重要。以人類社會來看,我們必須平等照顧身心障礙及LGBTQ族群,讓社會接納更多不同的聲音,才能形成一個豐富而多樣的人類社會。      在過去的一段時期,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常被套用在強調「強者生存論」的優生學說上,連我自己也這麼以為。實際讀完書後,我才發現內容完全相反。此外,達爾文對同船旅行的黑人船員相當友好,是個眼裡沒有種族歧視的人。      因此,對我來說,本書的「拱頂石」就是讓我了解書中思想的「馬德拉島上的甲蟲」。      每當有人提到:「達爾文不是主張弱肉強食嗎?」我一定會搬出這個故事來好好解釋。在反覆解釋的過程中,《物種起源》也在我心中成為一本相當重要的書。      不一樣的人來讀《物種起源》,也會得到完全不一樣的「拱頂石」。我們只要說出自己「領悟」的部分就可以了。或者不用急著告訴別人,善用筆記本和手機把句子記下來,製作屬於自己的「名言集」也不錯。      藉由反覆閱讀這份「名言集」,心中「能說的部分」會變多,我們甚至可以把和別人述說後得到的回饋也一併寫上去,藉此存下只屬於自己的寶貴資產(事實上,我寫過的書幾乎都是從這份「名言集」出發)。      如此一來,名著也在實質意義上「變成你自己的東西」。

作者資料

秋満吉彦

一九六五年生,來自大分縣中津市。 熊本大學文學研究碩士,一九九○年進入NHK電視台工作,執導時代曾製作過《BS漫畫夜話》、《星期六的攝影棚公園》、《星期日的美術館》、《小旅行》等電視節目;隨後製作了千葉地方戲劇《轉乘菜花線》、《用一百分鐘了解日本人論》、《用一百分鐘了解手塚治虫》、《用一百分鐘了解石森章太郎》、《用一百分鐘了解和平論》(放送文化基金賞優秀賞)、《用一百分鐘了解媒體論》(放送文化銀河賞優秀賞)等優良電視節目,現於NHK教育台擔任教養節目《用一百分鐘了解名著》之節目製作人。 著有《活用於工作與人生的「名著力」》(生產性出版)、《「用一百分鐘了解名著」名作選輯》(合著,文藝春秋)、《名著為我們指出未來的方向》(日本實業出版社),以及小說〈狩野永德的陷阱〉(收錄於《立川文學Ⅲ》,欅出版)等。

基本資料

作者:秋滿吉彦 譯者:韓宛庭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ideaman 出版日期:2023-11-09 ISBN:9786263188259 城邦書號:BI7160 規格:膠裝 / 單色 / 24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