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室內設計必學施工圖【暢銷改版】:教你建立邏輯、畫出重點,建立紮實基礎,快速繪製一看就懂可施作的圖面
-
律師帶你看校園大小事: 老師和家長必知的44個霸凌防制和性平觀念指南
-
在彌撒中與耶穌相遇:從進堂到禮成,感恩祭的聖經巡禮
-
哈布斯堡帝國:翱翔歐陸的雙頭鷹家族,統治中歐四百年的多民族混融帝國【2025年新版回歸】
-
台灣廟宇深度導覽圖錄
-
小書店大繪集:意想不到的空間,都能變成個性書店!44家日本獨立書店、私人圖書館、讀書咖啡廳等閱讀空間測繪觀察
-
多巴胺國度:在縱慾年代找到身心平衡
-
我被心理實驗監控的人生:關於數據監控與人格發展交錯的自我反思
-
一分鐘秒懂漫畫易經:洞悉窮通順逆,通曉世事人情。原來易經這麼懂中國生存哲學,難怪南懷瑾、曾任強、季羨林這些大師都讀易經!
-
世紀藝術家100:從文藝復興到現代藝術,百位巨匠的美學探索
最近瀏覽商品
內容簡介
番薯是台灣人認同度最高的象徵符號,也是大家最親近的鄉土記憶。
然而台灣原本是沒有番薯的,它是道道地地的舶來品。番薯從它的原產地中南美洲輾轉傳布到世界各地。四百年前,隨著來自中國的拓墾先民來台生根。番薯究竟包裹著什麼樣的台灣歷史呢?十六世紀末,番薯幫助台灣先民度過荒蕪與天災。一六六一年,鄭成功靠著番薯度過斷糧危機,成功擊退荷軍。隨著漢人的拓墾,番薯在台蔓衍茁壯,清朝時更成為輸往中國的高獲利作物。進入日本時代,日人以科學方法栽植改良,使番薯質精量盛。戰後六○年代以降,番薯從食糧轉型為家畜飼料,協助台灣以畜產品對外貿易,對之後台灣的經濟飆揚,默默獻出不可磨滅的功蹟。番薯,它在各個時代發揮著不同的力量。
本書藉由番薯的歷史,提供我們一種親切熟悉,又客觀寫實的人文視野,透過此種「番薯視野」,我們看到台灣人的貿易性格,台灣各族群之間的互動歷程,以及台灣由荒而農,再由農邁向工商的奮鬥史。
※附書贈─典藏五十多年之台灣全省物產分佈圖(約62cm×41cm)
作者資料
蔡承豪
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班,愛吃番薯、番薯冰、地瓜粉圓,卻老是被焢土窯弄得七葷八素。曾分別在北中南的學校求學,因此培養了喜歡在台灣各處亂晃的習慣。主要以產業史為研究中心,碩士論文探討台灣的藍靛業與染布業,以及台灣從農業轉向手工業的進程,另有數篇專文發表於學術期刊上。此外並曾參與博物館規劃案,以及擔任出版專案編輯。
楊韻平
台大人類學系畢業,現就讀於師大歷史學研究所碩士班。以一九四○年代的東亞世界為研究範疇,試圖超越地圖上的疆界,呈現結構性的意涵。同時,也喜歡以微觀的視野,對日常飲食進行「考古」之旅。認為番薯伯推車的答答聲,是城市中最有味道的聲音。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