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為無聲者發聲:達賴喇嘛的七十年和平抗爭,守護西藏及其人民的自由與權利【首刷限定尊者扉頁印簽】
-
犯罪手法系列2─毒物研究室:250種具有致命效果的經典毒物、植物、藥物和毒品(新版)
-
這樣說,跟誰都能聊信仰:不冷場、不對抗、不尷尬,聰明又友善的溝通法則
-
圖解建築結構入門:一次精通建築結構的基本知識、原理和應用
-
圖解S造建築入門:一次精通鋼骨造建築的基本知識、設計、施工和應用
-
野生的東歐:偏見、歧視與謬誤,毒舌背包客帶你認識書上沒有寫的歐洲(下冊,北馬其頓、希臘、土耳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烏克蘭、俄羅斯篇)
-
查無此史:哥倫布沒有發現新大陸?印度其實沒有咖哩?西班牙人沒有滅掉阿茲特克?深度尋訪歷史上最「偉大」的謊言與真實
-
野生的東歐:偏見、歧視與謬誤,毒舌背包客帶你認識書上沒有寫的歐洲(中冊,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士尼亞、蒙特內哥羅、阿爾巴尼亞、科索沃篇)
-
不受統治的藝術:東南亞高地無政府主義的歷史
-
電玩即政治:駕馭改變世界的電玩之力
內容簡介
搖滾樂是種極具美式風格的藝術型式,它以音樂的角度呈現流行音樂與價值觀的革命性改變,是一股如颶風般衝擊著白種中年人的迪奧尼索司式洪流,這股力量勢必要持續震撼好幾十年並導致美國文化的轉型。綜觀其四十餘年來的歷史,搖滾樂本身仍然不斷在自我創造,以挑戰、顛覆、打破舊有教條而建立嶄新的秩序。
《搖滾樂:狂噪的歷史》係對於搖滾樂之全觀性的禮讚,除了詳實描述搖滾樂的根源,並且進一步探討圍繞在音樂周圍所凝聚成的「搖滾文化」。
在本書中,羅伯.帕默這位擔任公視搖滾史節目首席顧問的傑出搖滾評論者與音樂家,探求了搖滾樂複雜的創造過程,並深入至叛逆、反主流、多民族的美國文化裡,剖析搖滾音樂之所以成為有生命之藝術的原因。藉著對於其根源與分支的關注,帕默提出一套搖滾史持續發展的流程,並且將許多其所涵蓋的音樂範疇――從藍調與福音到雷鬼、叛客與饒舌音樂――綜合起來寫成這本史上最具洞察力的搖滾史。
作者資料
羅伯.帕默(Robert Palmer)
羅伯.帕默(Robert Palmer)曾是《紐約時報》的首位全職搖滾專欄作家與首席流行音樂評論者(1976-88),並自七○年代初期開始,於《滾石》雜誌擔任特約編輯的工作。他曾於耶魯大學、卡內基美隆大學、與密西西比大學教授美國音樂的課程,而且在布魯克林學院任教時,因其以音樂學的觀點授課並且撰寫研究搖滾樂的專題論文,而被美國音樂研究院(Institute for Studies of American Music)遴選為首位資深研究院士。他同時著有《深沉藍調》(Deep Blues)等著作,並且在《約翰‧科川眼裡的世界》(The World According to John Coltrane)與《深沉藍調》這兩部獲獎的紀錄片裡頭擔任作者與音樂指導的工作。從為大西洋唱片(Atlantic Records)製作《深沉藍調》的原聲帶CD開始,他陸續製作了許多原始而粗曠的酒館藍調音樂專輯,並且獲得許多獎項與聽眾票選的肯定。另為WGBH/BBC所聯合製播的十集搖滾史電視節目之首席顧問。1997年11月病逝於紐約。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