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4超級感恩月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潛能開發
重新想像教育的未來:世界教育部長肯.羅賓森最後演講,對教育、環保、文化的深刻洞見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內容簡介

影響力暢銷好書《讓天賦自由》作者——世界教育部長肯.羅賓森絕響傑作 照亮時代的生命志業與卓越洞見 這個快速變動的世界,正是全世界最迫切需要他的訊息的時候 我們必須重新想像教育和學校的樣貌,刻不容緩 為孩子創造成長茁壯、發光發熱的土壤,讓生命和學習豐富精采 為人類創造發揮天賦、永續平等的世界,迎向我們存在的新時代 這本書很輕薄。我把它視為一封很長的獻給人類潛能的情書。 要安然度過現今這個動盪的時代,想像力是我們唯一的盼望。 改變的需求已是前所未有的急迫。這不只關乎個人的生命,也關乎人類文明的品格,更關乎創造一個屬於所有人的未來。 ——肯.羅賓森 ▎教育,需要重新想像 現行教育體制有如「工業化農場」,過度看重服從、測驗和考上名校,更甚於健康快樂、創造力和學習,忽視孩子的焦慮、壓力和迷茫。 如同我們正在破壞自然資源的多樣性,現行教育體制也在毀滅人類天賦的多樣性。 教育是活的系統,為活生生的人培育心智和心靈。 教育必須使學生了解周遭的世界,以及自己擁有的獨特天賦,才能提高孩子的成就,使他們能在即將承接的世界發光發熱。 父母和老師是孩子最重要的擁護者;大人對孩子的信任必須高過對教育體系的信任。 當土壤對了,農牧系統就會順利發展;當教育對了,孩子便會順利成長。 一個教育制度能夠成功,不是因為考試,而是個體受到肯定,天賦的多元性受到重視。 在校園裡創造創意性的連結,用跨越年齡、跨越課程、多學科的方式學習,顧及個人的興趣,以及每個人選擇的獨特路徑,不再教出一代又一代一模一樣的孩子,讓成長、發展和學習自然發生。 這就是像田地一樣充滿生機的「野化教育」,讓孩子在健康的土壤學習與成長,不再看重標準化,而是發展多樣性。 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八個核心能力:好奇心、創造力、評判力、溝通力、合作力、同情心、內心的平靜和公民權。 使學生離開校園之後,有能力迎接一生中必然要面對的個人、文化、經濟和社會的挑戰。 ▎學校,需要重新想像 學校不該扼殺創意,而要成為活潑的學習場域,幫助學生真正認識自己的獨特天賦和興趣。 學校不該把學科分成「主科」(像是國文、數學、英文與科學)和「副科」(像是藝術、音樂、體育)。「智商」並非「智力」的全貌。 人類的智力是多元的,鼓勵孩子發展多元智力,才能發揮創造力。智力的最高形式,是創造性思考。 學校就像一個健康蓬勃的生態系統;看重老師、跨學科教學、課表有彈性、以正確角度看待評量,才能達成個人化學習的目標。 學校是廣義的文化生態系統的一部分。 優秀的農民會培育植物的自然生態系統,同樣的,優秀的學校會致力與外界的更大社群有更緊密的連結。 ▎未來,需要重新想像 強大的想像能力讓人類創造出影響深遠的成就,改變了地球的面貌,但同時也把我們帶到懸崖邊緣。 這個時代的挑戰既真實又急迫,而且人類就是問題的源頭。 氣候變遷危機和地球困境是我們漠視大自然的結果。 要迎接地球與人類存亡的挑戰,我們必須發揮創造力,讓經濟的發展能夠多元與永續,使生態系能夠平衡與蓬勃發展。 人類既然創造了目前居住的世界,就一定有辦法改造它。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用同樣的方式,不斷消耗人類資源和地球自然資源; 必須立刻解決這兩個問題,才能想望未來。 教師、家長、教育工作者齊聲讚譽(依來稿順序排列) 洪 蘭(中原大學、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李儀婷(薩提爾教養暢銷作家) 溫美玉(溫老師備課Party創始人) 劉安婷(為台灣而教創辦人暨董事長) 藍偉瑩(社團法人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 黃國珍(品學堂創辦人) 張輝誠(學思達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朱家明(亞太美國學校校長) 各界讚譽(依來稿順序排列) 羅賓森爵士的理念影響的不是一個國家的孩子而是全世界的孩子,他改變的也不是一個國家的教育而是全世界的教育。 ——洪蘭(中原大學、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肯.羅賓森看待教育,就像溫柔且胸襟寬廣的母親,懂得用豐富的目光來看待孩子的成長,因為他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性。 ——李儀婷(薩提爾教養暢銷作家) 做為肯.羅賓森爵士忠實的追隨者,我不僅在教養及教育現場實踐他的信念,也願意盡己所能影響更多身旁的人,一起推廣尊重個體的教育思維,改寫世界的格局與樣貌。 ——溫美玉(溫老師備課Party創始人) 作者用一輩子的行動,挑戰許多教育系統內「不必要」卻深刻植入的預設與慣性。啟發、鼓舞和支持了全世界數百萬人的,不只是他所「做」(Doing),而更是他活出的生命(Being)。這本書本身便是這樣「生命影響生命」的見證。 ——劉安婷(為台灣而教創辦人暨董事長) 我們都是教育生態系的一份子。 在這樣的生態系中,學校與老師能獲得更大的尊重與支持,每個人成為孩子們更好的示範,最終我們的孩子才可能在克服地球困境下,讓自然環境資源與人類資源能永續發展。 ——藍偉瑩(社團法人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 這本書是肯.羅賓森寫給所有人和教育工作者的一份愛的叮嚀與託付。全書九個篇章,每一篇都能讀到他真誠的傾訴,以及對孩子、教育、世界與未來的愛。 ——黃國珍(品學堂創辦人) 《重新想像教育的未來》一書可說是肯.羅賓森一生對教育的愛、洞察、思索與行動之總結,簡潔有力、意蘊深遠。 ——張輝誠(學思達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這本視野宏觀、見解不凡的新書,是肯.羅賓森最後的教育情書,能幫助台灣父母想像自己孩子的未來,也激勵台灣教師想像我們社會的未來。 ——朱家明(亞太美國學校校長) 本書特色 1.本書為《讓天賦自由》《讓創意自由》《發現天賦之旅》《讓天賦發光》《讓孩子飛》暢銷作者肯.羅賓森生前構思的最後一部著作。 如同一場「最後的演講」,為作者奉獻教育五十年畢生精華之作,凝聚了一位世界偉大教育家及思想家畢生的智慧。 2.英文書名「IMAGINE IF…」為肯.羅賓森最喜歡的一句話。 人類因為有想像力,才能夠擁有卓越智慧。 我們透過想像力,創造了這個世界的各種面貌。我們也能發揮想像力,重新創造世界的面貌。 3.肯.羅賓森在本書首度力陳,我們不斷消耗人類資源和地球自然資源,導致地球與人類的生存危機。必須深刻思考,讓經濟的發展能夠多元與永續,使生態系能夠平衡與蓬勃發展。

目錄

各界讚譽 讓孩子長成美麗的花朵  (洪蘭) 讓教育野化,讓孩子發展天賦 (李儀婷) 你也能成為世界的變革者 (溫美玉) 一位偉大教育家的精華、生命與盼望 (劉安婷) 創造更貼近生命的教育生態系統  (藍偉瑩) 我不是唯一,他相信我們所有人都能做到  (黃國珍) 教育也是自然生態系統  (張輝誠) 打造充滿生命力、創造力、包容力的校園  (朱家明) 前言 想像一下,假如我們運用天生豐富到難以置信的能力, 創造一個所有人對自己獨特天賦有深刻了解的世界。 序言 這個世界正在經歷革命性的變化。 我們需要改革教育,才有能力迎接這樣的變化。 引言 人類的創造力大大增進了生活的舒適性、身體的健康,以及文化的繁複性。 創造力也帶我們來到一個重要的關卡。 01 人類的優勢 人類因為有想像力,才得以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做出區別。 我們透過想像力,創造了這個世界的各種面貌。 我們也能重新創造這些面貌。 02 我們所創造的世界 這個世界由人類的想像力和文化所創造的 想法、信念和價值觀形塑而成。 它的創造源自我們的心智,也源自於自然環境。 03 你比你所想的更豐富 智力是多元、動態且獨特的。 智力和創造力的關係密不可分,兩者缺一不可。 04 教育的盼望 教育必須使學生了解周遭的世界,以及自己擁有的天賦, 使他們能實現自我,成為活躍積極、富同情心的公民。 05 從工廠到農場 我們用同樣的方式,不斷消耗人類資源和地球的自然資源。 我們必須立刻解決這兩個問題,才有未來可言。 06 創造奇蹟 我們的責任是創造對的條件,讓生命和學習豐富精采。 當我們做到了,就會發現自始至終,我們一直在創造奇蹟。 07 只有一次機會 我們對未來最大的盼望在於, 對人的才能產生新的理解,以迎接人類的新時代。 08 成為變革者 搖滾樂不是政府帶頭創造出來的。 革命等不了立法,它會從人們在底層所做的事冒出來。 09 想像一下,假如 「我們必須學習明白,這個地球上的生物,不只有人類,而做為一個人,不是只顧自己的利益。我們的未來會如何,完全取決於我們是否將這一點牢記於心。」 致謝

序跋

序言
這個世界正在經歷革命性的變化。 我們需要改革教育,才有能力迎接這樣的變化。 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長久以來,我們一直弄錯了,而且錯得離譜。扭轉錯誤、回歸正途的迫切性,前所未見。這個世界正在經歷革命性的變化。我們需要改革教育,才有能力迎接這樣的變化。 我在教育領域已經超過五十年,這些年來許多事改變了,但也有許多事沒有改變。我職業生涯的多數時間用來推動教育的根本改變,讓更多人有更多機會活出應得的人生。孩子天生擁有無限潛能:他們的未來發展,和所受的教育息息相關。教育在人們的生命中扮演兩個主要角色:幫助孩子開發天賦、在這個世界獲得成功。然而,現今的教育往往都沒做到。 我對此心急如焚,長期不斷透過寫作以及演說聚焦這個議題。我受邀參與世界各地的許多計畫,也出版了很多著作,還做過數千場簡報。我經常被問到:如果把我的理念濃縮成精華,我想推動哪些具體變革?理由是什麼?我現在想做的正是如此,以下是我濃縮得到的想法,包括我們面對的挑戰、所需的變革,以及能採取的實際步驟。 主題有三個。第一,我們活在變革的時代,面對前所未見的挑戰,在個人、社群和全人類的層面皆是如此。這些挑戰大多是我們造成的結果,那也意味自己能採取行動加以挽回。第二,假如我們要這麼做,就必須用不同以往的方式,思考自己和孩子的事。第三,對於教育和社群,我們必須用不同以往的方式做事。 如果你讀過我的其他著作,會在本書也看見一些重複的論點和用語,畢竟本書是濃縮的精華。如果你還沒讀過那些著作,我希望你能讀一下,裡面提供了很多證據和實用的例子。如果你沒時間讀那些書,那麼這本書你非讀不可。我希望它能打開你的思路,也希望你會覺得它對你有幫助。這些都是無比重要的議題。 ——肯.羅賓森 洛杉磯,二○一九年十月

內文試閱

使學校成為蓬勃的生態系統 有遠見的環保人士都知道,使自然界恢復健康最好的方式,就是創造必要條件,讓生態系統蓬勃發展。只要人類不干預,地球就有辦法讓生命生生不息,地球的預設立場是創造生機。 糟糕的保育做法恰好相反:他們忽略生物多樣性,大大小小的事都有規定,從草要長多高,到每一株植物要種在哪裡,到哪些物種可以靠近保育區,和這些物種可以靠近保育區的頻率。最後得到的結果表面上看起來或許很美,但靠近仔細看會發現,它是大自然的粗糙複製品。這些保育區看重的是結果,而不是過程。 教育改革運動也很相似。改革運動忽略人類天賦本來的多元性,對學校教育的大小事都有規定,從閱讀書單到教室座位規劃,到課程安排。最後得到的結果表面上看起來或許很美,但靠近仔細看會發現,它是學習的粗糙複製品。改革運動過度看重結果,在意的是測驗成績和畢業率,而不是過程。 孩子的預設立場是學習。假如學生沒有在學習,就不算是接受教育。因此,學校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創造讓學習發生的最佳條件。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必須專注於創造對的條件,讓生態系統蓬勃發展,使學校內部活潑生動。一個生態系統若要生氣蓬勃,關鍵在於多樣性。所幸,學校裡蘊藏了豐富的多樣性。那麼,生氣蓬勃的學校生態系統長什麼樣子? | 看重老師 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教育的核心。學校和廣義的教育體系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就是不看重老師。 世上的主要教育體系中,有一些沒給予老師足夠的訓練和合理的薪資,也不夠重視老師的價值。他們把老師定位成提供服務的人,職責是「達標」,彷彿老師是在為「使命必達」的快遞公司工作。這些體制對老師進行微觀管理,有時甚至根據學生的表現來決定老師的去留:學生過關,老師才能跟著過關。但自始至終,老師的意見和專長總是被刻意忽視。 另一方面,生氣蓬勃的教育體系非常重視老師是否受到完整訓練、是否有教學熱忱和得到相當的報酬。他們相信老師會善盡其責,並且尊重老師的專業。 教學是一門藝術。優秀的老師會使用包羅萬象的教學法,從直接給予指導,到鷹架式教學。他們也和所有的專業工作者一樣,會根據個別情況,發揮他們的判斷力和鑑別力來決定要運用哪一種方法。有效的教學是一個不斷調整、判斷和回應的過程。老師會扮演許多角色,並透過熱忱啟發學生;他們幫助學生得到必要的技能和知識,成為有自信且獨立的學習者;使學生有能力自己調查、提出問題,以及發展出原創思考的能力和傾向。 一個健康的學校生態系統會授權給老師、鼓勵老師,並幫助他們成長與發展。 | 跨學科課程 我們在第四章提到,要採取學科、而非科目的概念。以科目來排課表有一個問題,它暗示我們只用學習主題來定義各個領域的課程。 例如,有個普遍的假設是,科學和藝術教育是完全相反的東西。人們假設科學只關乎真理、客觀性和不容懷疑的事實;反過來說,藝術只關乎感覺、創意和主觀性。在現實世界裡,藝術和科學有各式各樣的跨界合作。所有推動科學進展的偉大新發現,都仰賴跳躍式的想像力,再加上精巧設計的實作實驗;而藝術是一種嚴謹的實踐形式,需要動用嫺熟的技巧和批判性判斷力。 採取學科、而非科目的概念,開啟了跨學科合作的互動,使課程的所有面向「異花授粉」,這其實更能反映真實世界的情況。校園之外的學科領域是會變動的,是彈性靈活的探究領域。學校裡也應當如此。 | 混齡教學 我們根據各方面的研究發現,每個孩子的思考方式、行為和學習都不相同。雖然大多數的孩子會在相近的時間點達成一些里程碑,像是學會走路、說話或是進入青春期,但是假如你有孩子,就會知道每個孩子有自己的發展軌跡。每個孩子學習各種事物的速度不同,某個孩子或許很早就掌握了閱讀能力,但掌握大肌肉運動技巧的速度可能比別人慢。另一個孩子或許輕輕鬆鬆就能理解科學概念,但他的溝通技巧需要更多的協助。 在傳統的學校裡,孩子按照年齡接受教育,把七歲和九歲的孩子分開各歸為一個群體。從管理的觀點來看,這個區分法很有道理。從工業化優先順序的觀點來看,也是如此。然而,當我們檢視孩子真實學到的東西和學習的方式時會發現,分齡學習其實不怎麼有道理。 如果我們讓不同年齡的孩子一同學習,可以按照他們的能力發展階段、而不是實足年齡來分成不同群體。年紀大一點的學生相對比較成熟,他們可以幫助年紀小一點的,並得到教學相長的益處。讓不同年齡的孩子一起學習,每個人的經驗、知識和能力都會得到增長,同時讓孩子有機會互相幫助,培養同理心、責任感和耐心。 以這種方式打破年齡的界線,也能創造機會讓老師向學生學習,這對師生都有好處。這個做法若能真正落實,學生會覺得自己得到授權和尊重,而老師也可以從他們沒有想過的觀點學習。 | 個人化學習 學習是強迫不來的,它是一種非常個人化的行為,必須量身打造,才有最好的成效。有人認為,為每個學生量身打造的教育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太花錢、也不可行,老師不可能有時間和精力照顧到每個學生。關於這個說法,有兩個答案。 第一,我們沒有其他的路可走,教育本來就是個人的事。至於花費,個人化學習是一種投資、不是成本。學生無心學習的成本其實非常高──勒戒治療計畫、重新學習計畫和另類教育計畫要靠很多預算來維持。這些計畫絕大多數倚賴個人化的做法,讓年輕人重新接受教育。如果所有年輕人的教育從一開始就量身打造,就不會有那麼多學生在學校無心學習。 第二,為每個學生量身打造學習方法其實是可行的,尤其是當我們發揮創意使用新科技。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為,生活中大多數的事物可以量身打造(從車子、飲食到手機),但基於某些原因,我們卻認為教育是例外。 個人化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根據每個孩子的學習方法,以及每個孩子需要學到什麼才能形成完整的個體,來打造教育內容。 個人化教育意味我們承認智力是多元且多面向的,也意味要讓學生自由發展個人的興趣和長處。它同時代表我們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速度調整課表,以及根據每個人的進度和成就,採用不同的評量形式,接下來就談談這個部分。 | 有彈性的課表 課表存在的目的是讓學習順利進行。課表的設計不應該讓老師和學生每堂課換地方上課、一整天在不同的教室跑來跑去,而是應該迎合每個活動的需求和要求。 假如有一家公司要求所有員工每四十分鐘就要停下正在做的事,到另一個地方開始做完全無關的另外一件事,這家公司可能很快就會倒閉。當你從這個角度來看,就會發現絕大多數的學校都讓師生遵循這個奇怪的固定行程,這其實很荒謬。期望師生一聽到鐘聲響起就停下正在做的事,然後到另一個教室去,不但是很奇怪的概念,也違反學習原理。 把一天的時間用這種方式切割得支離破碎,這是另一個只有從行政管理觀點來看才覺得合理、從其他觀點會覺得不合理的例子。不同的活動需要的時間長度不同,分組專案可能需要連續幾個小時不被打斷的時間來進行;個人的寫作練習可能用多次較短的時段比較合適。如果課表有彈性、又能符合個別情況,就比較能形成健康的生態系統所需要仰賴的靈活課程,達到真正的學習。 了解遊戲的重要性 遊戲是學習和理解世界最自然的方式,對各個年齡層的人都是如此,尤其是孩子。遊戲的重要性已經獲得所有文化的肯定,並得到廣泛研究、同儕審查和贊同,然而,遊戲在學校裡往往遭到輕視、甚至是斥責。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我們不斷降低孩子的入學年齡(從幼兒園提前到幼幼班),同時不斷加添結構式課外活動和超量的功課,有愈來愈多孩子錯過人生發展過程中這個非常關鍵的部分。 孩子天生擁有超強的學習能力。只要大人不干涉,他們會探索各種選項並做出選擇,那是我們不能、也不該為他們做的決定。 遊戲不僅是學習的基礎,也是孩子自然表達學習的方式,同時也是培養好奇心和想像力的重要途徑。孩子不需要別人教他怎麼玩,也不需要過度監督或安排,他們單純只需要空間和自由,盡情去做天生最擅長的事。

作者資料

肯.羅賓森(Sir Ken Robinson, PhD)

(1950~2020) 國際知名創造力、創新和人類潛能專家,享譽全世界。於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擔任教育學教授十二年,也獲得美國和英國多所大學頒發的榮譽學位,以及羅德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頒發的雅典娜獎(Athena Award)、為美國藝術和文化做出貢獻的皮博迪獎(Peabody Medal)、代表國際性教育成就的樂高獎(LEGO Prize)、英國皇家藝術學會(Royal Society of Arts)的班傑明.富蘭克林獎章(Benjamin Franklin Medal),以及尼爾森.曼德拉變革者獎(Nelson Mandela Changemaker Award)。應邀設計政府、企業、教育體系,以及一些重要的文化組織。他策劃的羅賓森報告(The Robinson Report)「我們的未來:創造力、文化和教育」(All Our Futures: Creativity, Culture & Education)贏得國際上的讚譽。他在TED Talks發表的演講「學校扼殺了創意嗎?」(Do Schools Kill Creativity?)至今仍是史上最多人觀看的TED影片,觀賞次數超過八千萬。據估計,全世界已有一百六十個國家、四億人次觀看這部影片。 肯.羅賓森同時也是暢銷書作家,他的著作《讓天賦自由》(The Element)翻譯成二十三種語言。二○○三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冊封為爵士,表彰他對文化藝術的卓越貢獻。 肯.羅賓森於二○二○年病逝。

凱特.羅賓森(Kate Robinson)

作家、演說家,也是多個計畫的共同創辦人,致力於推廣她的父親肯.羅賓森留給這個世界的禮物。其中之一是肯.羅賓森爵士志業集體基金(The SKR Legacy Collective Fund),傳揚與紀念肯.羅賓森爵士,同時透過教育、環保和文化的各項專案,延續他的志業。此外,非營利組織「Imagine If…」的成立,是受到肯.羅賓森爵士熱情擁護人類潛能的啟發。 凱特在芬蘭創辦了HundrED,旨在設計最有啟發性的創新,與全球教育界分享,她曾任HundrED的總編輯暨策略長。凱特同時是Action for Children’s Arts and House of Imagination贊助者,也是MindUp董事、Nevergray共同總監,與致力於推動社會公益的組織與個人合作。凱特的志業是激起年輕人的參與,獲頒思想領袖獎,表揚她對教育賦能的傑出貢獻。

基本資料

作者:肯.羅賓森(Sir Ken Robinson, PhD)凱特.羅賓森(Kate Robinson) 譯者:廖建容 出版社:天下文化 書系:心理勵志 出版日期:2022-06-30 ISBN:9789865255985 城邦書號:A1501035 規格:平裝 / 單色 / 256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