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2
放入購物車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分類排行
-
【獨家預購優惠】希望:教宗方濟各親筆自傳
-
錢是虛構的,但我們都選擇相信它
-
世界還能變好嗎?劍橋大學教授談12位時代思想巨人,開展平等、正義與革命的關鍵思考
-
懼胖社會:為何人人對肥胖感到恐慌?體重羞恥的文化如何形成,肥胖歧視如何與各種歧視交織並形成壓迫
-
室內設計手繪製圖必學4【2024最新考題版】:術科詳解必勝全攻略
-
創造力的修行:打開一切可能
-
故事餐酒館:混口飯——一場跨界的食物饗宴(以文字品嘗美食,用圖片微醺歷史,十六位各界重磅級人文歷史專家考據研究,有深度沒難度的飲食文化衝擊!)
-
覺照在當下:泰國二十世紀最傑出女修行者的禪修指導
-
台灣廟宇深度導覽圖錄
-
誰的「國語」?誰的「普通話」?:從官方政策、教育現場、大眾傳媒到常民口說習慣,看兩岸語音標準化如何為社會規範、身分認同與國族政治服務
內容簡介
從思想自由到家國情懷
首度披露殷海光遺稿《我對中國哲學的看法》中文版
我的學問算不了什麼,但我有超時代環境的頭腦。三十年寶貴的經驗,沒有能夠寫下來,真可惜。這也是我不想死的原因。—殷海光
我發現,以往殷老師所著重的都是知識問題,如今他所關切的是人生或心靈的問題。他眼看這個世界技術化愈來愈強,而人的道德理想愈來愈敗壞,人的心靈愈來愈萎縮,人的生活愈來愈繁忙,四周的空氣愈來愈污染。這種情境,使他焦慮,逼他反省,令他尋求解答。
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應當放在特定的時代脈絡中進行。我自己所經歷的,尚且是一個內憂外患的世界,殷先生更是如此。大的動蕩,造就了他大的視野與胸懷。中國傳統的「士」階層所擁有的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在抗戰時期被重新激發出來。殷先生在西南聯大,感染的正是這種傳統的力量。所以,他自始至終都具有濃郁的家國情懷,與一般的自由主義者非常不同。
在他的思想中,「民主」與「民族」是彼此交織的。
一九六六年一月十四日,殷先生寫信給我,說到:「內心有難以言狀的淒涼。幸得二三知己,稍感慰藉。人和人內心深處相通,始覺共同存在。人海蒼茫,但願有心肝的人多多互相溫暖也。」
這是我在追憶殷先生時印象最深,也最想說的一句話。
目錄
出版說明/陳鼓應
追憶殷海光先生的晚年境遇(代序)/陳鼓應
序/查良釗
春蠶吐絲──殷海光最後的話語/殷海光
病中沉思
病中語錄
殷海光先生遺囑
殷海光遺稿/殷海光
我對中國哲學的看法
殷海光生平
殷海光先生傳記/陳平景
殷海光先生晚年紀事年表(一九六六-一九六九)/陳鼓應
紀念文存
殷海光——一些舊事/聶華苓
痛悼吾敵,痛悼吾友/徐復觀
對殷海光先生的憶念/徐復觀
悼念殷海光/牟潤孫
我的朋友殷海光/許冠三
殷海光與王浩/居浩然
憶故人,憶斯人/沈醒園
悼念殷海光/傅樂成
殷海光最後的夜晚/孟祥森
悼念我的老師殷海光先生/王曉波
瑣憶殷海光老師/葉新雲
殷海光先生所留下的——紀念殷海光先生逝世九周年而作/陳鼓應
與殷海光師三日遊——殷海光先生去世十五周年/陳平景
給陳鼓應的信
作者資料
陳鼓應
1935年出生於福建長汀,1949年隨父母赴臺,1956至1963年先後就讀於臺灣大學哲學系及哲學研究所,師從著名哲學家方東美、殷海光。兩度輾轉執教於臺灣大學和北京大學,曾任聘為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現為《道家文化研究》學刊主編。 著作有:《悲劇哲學家 尼采》、《老莊新論》、《易傳與道家思想》、《道家易學建構》、《道家的人文精神》、《莊子人性論》等十餘部。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