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室內設計必學施工圖【暢銷改版】:教你建立邏輯、畫出重點,建立紮實基礎,快速繪製一看就懂可施作的圖面
-
律師帶你看校園大小事: 老師和家長必知的44個霸凌防制和性平觀念指南
-
心經超圖解:看圖就懂,史上最強般若智慧解析
-
深夜裡的哲學家:為什麼好人總會受苦?人生有意義嗎?讓蘇格拉底、笛卡兒、尼采等70位大思想家回答45則令人深夜睡不著的大哉問
-
彩虹丹青:融合見地與修持的成就口訣
-
哈布斯堡帝國:翱翔歐陸的雙頭鷹家族,統治中歐四百年的多民族混融帝國【2025年新版回歸】
-
多巴胺國度:在縱慾年代找到身心平衡
-
解碼《坎特伯里故事集》:從朝聖之旅開啟的中世紀八點檔
-
竹林姊妹:從中國到美國,雙胞胎拐賣、收養、離散的真實故事【作者印刷簽名扉頁版】
-
神經科醫師的名畫探案:美學×醫學×歷史的疾病探案之旅!偵探醫師解剖東西藝術珍品,自人物的表情、肢體、動作與感官線索,拆解神經疾病密碼
內容簡介
許多人認為,一部自傳的成功條件就在於童年的回憶,因為童年的描述總是能滿足我們對生命中形塑個人性格與命運的某一階段的好奇。
然而,這種對童年的幻想卻是最近才有的現象,在中古時代,甚至在十八世紀的英國文學作品中,幾乎沒有兒童的蹤影,兒童至多只是成人世界中的邊緣角色。
因此,長期以來,兒童史家相當稀少,到了一九五○年代,兒童史的領域還被描述成「完全的處女地」。直到一九六○年代阿里葉(Philippe Ariès)的名著《童年的世紀》問世,才點燃了一連串歷史論戰,也讓史學家開始墾殖這塊處女地。
本書從阿里葉的作品開始談起,分成三部分:首先,思考中古社會如何看待童年,從中古時代初期到現代的童年觀念之轉捩點何在,以及長久以來人們的論戰主題為何。其次,追溯過去兒童成長的過程,重點在兒童與家庭以及同僚之間的關係,這會帶我們進入一長串主題中,從殺嬰、棄嬰到遊戲與民間故事。最後,則是要思考大環境中兒童的各個面向,包括工作、健康與教育。
透過這本書,我們將會知道,過去的兒童曾經擁有我們現代人無法想像的童年。
作者資料
柯林‧黑伍德(Colin Heywood)
柯林‧黑伍德(Colin Heywood),英國諾丁罕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資深講師,研究領域為經濟史與社會史。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