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最近瀏覽商品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史學家、英國左翼史學大師霍布斯邦遺世之作
年代系列充滿力量的句點
在《斷裂的年代》中,霍布斯邦討論古典音樂、美術、搖滾樂、雕塑等眾多議題;他記錄「自由知識分子」黃金時代的逝去,分析藝術和極權主義的關係,並剖析各種文化和社會現象:超現實主義、新藝術運動、婦女解放,和美國牛仔的神話等等。同時,他也觀察二十世紀的文化與各式各樣新社會運動和意識形態——從共產主義、極端國家主義到達達主義,甚至傳播技術——之間的衝突與對抗;從文化的角度解讀現代世界史,描繪出二十世紀的文化與社會內涵。
【名家推薦】
任何他所涉獵的領域,霍布斯邦都能寫出更好的作品,因為他的閱讀量更大,具有更寬廣和精確的理解。
——史學家.《戰後歐洲六十年》作者 東尼.賈德(Tony Judt)
霍布斯邦從來不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教條的奴隸——他的作品具有非凡的知識寬度和深度,優雅、明晰,同情小人物,喜歡講述細節。
——史學家、哈佛大學教授 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
作為在歐洲近代史領域耕耘了四十年的學者,在閱讀《斷裂的年代》這部遺作時,我還是能體會到「這本書的每一頁上幾乎都有新東西。」——霍布斯邦百科全書般的知識內涵要歸因於他對一切事物的無盡好奇心,以及他在維也納、柏林和倫敦這類大都市的成長經歷。
——史學家.《第三帝國》三部曲作者 理查德.J.埃文斯(Richard J. Evans)
艾瑞克.霍布斯邦,可謂為英國最受崇敬的歷史學家,是少數在國內外均享有盛譽的史學家……無論是對知識的考究、還是卓越的綜合研究能力,都無人能及。
——《衛報》
艾瑞克.霍布斯邦為現代史學家權威……他開創了對大眾抗爭、暴動與起義研究的先鋒,他的著作對社會科學家與史學家來說,同等重要。
——《泰晤士報》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宣言
第一部分:「高雅文化」今日的處境
第二章 藝術將走向何方?
第三章 文化共生的一個世紀?
第四章 為何要在二十一世紀舉辦文化節?
第五章 新世紀的政治與文化
第二部分:資產階級世界的文化
第六章 啟蒙與成就:一八○○年以來猶太人天賦的解放
第七章 猶太人與德國
第八章 中歐的命運
第九章 歐洲資產階級社會中的文化與性別(1870-1914)
第十章 新藝術運動
第十一章 人類文明末日
第十二章 遺產
第三部分:不確定性、科學、宗教
第十三章 未來的擔憂
第十四章 科學:社會功能與改變世界
第十五章 自由之帽下的中國官吏:李約瑟
第十六章 知識分子:角色、功能與矛盾
第十七章 公共宗教的前景
第十八章 藝術與革命
第十九章 藝術與權力
第二十章 前衛失靈
第四部分:從藝術到神話
第二十一章 藝術家走向通俗:我們爆炸性增長的文化
第二十二章 美國牛仔:一個國際神話?
作者資料
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
享譽國際,備受推崇的近代史大師。一九一七年出生於埃及亞歷山大城的猶太中產家庭。父親是移居英國的俄國猶太後裔,母親則來自哈布斯堡王朝治下的中歐。一九一九年舉家遷往維也納,一九三一年徙居柏林。在一次戰後受創至深的德奧兩國度過童年。一九三三年因希特勒掌權而轉赴英國,完成中學教育,並進入劍橋大學學歷史。一九四七年成為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講師,一九五九年升任高級講師,一九七八年取得該校經濟及社會史教授頭銜,一九八二年退休。之後大部分時間任教於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是該校政治及社會史榮譽教授。 霍氏著作甚豐,先後計有十四部以上專書問世,包括:《革命的年代》、《資本的年代》、《帝國的年代》、《極端的年代》、《民族與民族主義》、《原始的叛亂》、《盜匪》、《論歷史》、《霍布斯邦看21世紀:全球化、民主與恐怖主義》、《斷裂的年代》等書。 相關著作:《帝國的年代:1875-1914》《極端的年代 : 1914-1991(上)》《資本的年代:1848-1875》《革命的年代:1789-1848》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