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生活風格 > 旅遊 > 美洲
860天!前所未有亞馬遜河徒步大冒險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全球爭相報導!! 歷時860天、走過8000里路、列入金氏世界紀錄, 跌破亞馬遜專家眼鏡的一個瘋狂而非凡的旅程。 31歲的上尉退役軍官,背上最現代的通訊裝備,懷抱冒死的覺悟,從亞馬遜的源頭橫跨南美洲,沿著世界最壯觀的河流(水流量是長江的七倍)、通過物種最多樣的棲息地(有基因庫之稱),將這個既是天堂又是地獄的神祕土地,隨著他的步伐一步步展開。 亞馬遜致命吸引力是什麼? 美洲豹、黑凱門鱷、巨蟒、電鰻 (可放電500瓦特)、食人魚? 還是叢林、翱翔在峻嶺中的安地斯山兀鷹、危巔上如畫的小村? 或者是毒梟所在的紅區、沒有王法的村民? 愛德徒步亞馬遜的遊戲規則:每一步路一旦借助外力,就重走一遍。 走在亞馬遜的日子 亞馬遜河6440公里,錯落其間的部落對白人充滿著怒氣與害怕。因為這裡正被非法伐木、毒梟、礦產公司、石油公司引起土地所有權糾紛 (祕魯人的土地所有權只到地表之下5公尺)、河水污染、暴力事件,愛德被誤為是其中一分子,引來村人持刀拉弓追殺、婦女吼著將泥沙塞進他的嘴吧、彪形大漢用槍抵著他(這個鎮人人有槍,通知召開鎮民會議只需對空鳴槍就行了)...有一回愛德誤上了運送古柯葉的卡車:紅區的販毒產業擁有衛星電話、網路、全球定位系統、現代武器,配備比警察精良。而拿到石油公司每月一千美元補償的部落,男人每天喝得醉醺醺,婦女被毒打的事件因而大增...。 亞馬遜的雨滴落下都像被冰雹打到一樣痛,然而穿過叢林的時刻,卻比走在倫敦閃避車流和扒手還要來得安全。藉由愛德的冒險之眼,世人看到了亞馬遜正在上演的不為人知的一面。 亞馬遜,很遙遠,但影響無從倖免。 【名家推薦】 「著實了不起!」──藍納夫‧費恩斯爵士 「這是繼史考特南極探險之後,最勇敢無懼的英國探險家嗎?」──《每日郵報》 「每個世代都需要英雄,很高興有個不一樣的真英雄。」──《泰晤士報》

序跋


◎文/藍納夫.費恩斯爵士(Sir Ranulph Fiennes

  當環球探險信託基金(Transglobe Expedition Trust, TET)第一次聽到愛德.史塔福特試圖徒步走完亞馬遜河全程時,我們向研究這個區域的幾位知名學者徵詢意見,他們的回應是—不可能。TET想贊助的是深具挑戰性因而有失敗風險的計畫,我們喜歡分攤這類風險,希望在排除萬難後,探險終能成功,對人類成就的進展產生深遠影響。我們的贊助人威爾斯親王查爾斯王子在描述一九七九年的環球遠征隊時,稱之為「瘋狂」(因為這是幾乎不可能的任務)但「非凡」(就其成就而言),愛德.史塔福特的計畫顯然很瘋狂,如果他跌破專家眼鏡,成功達成任務,也同樣是非凡的成就。

  愛德出發時,有一名同事路克.柯利爾(Luke Collyer)相隨,但基於許多原因,路克在三個月後受夠了,返回英國,然而愛德未受阻擾,繼續向前。在整場探險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面就是他務必成功的決心;他幾乎每天都要面對足以勸退大多數人的阻礙,但他展現了在此困難且危險的地形中,要成功必須具備的頑強意志力。探險之旅五個月後,愛德遇上了當地人賈迪爾.「喬」.桑契士(Gadiel ‘Cho’ Sanchez),他同意和愛德一起走五天,兩年過後,愛德和喬仍一起大步向前。

  TET為愛德和喬的成功感到欣喜,也非常欽佩,不只在於他們實質的成就,更在於愛德全心致力地在他的網頁上傳達環境和人道關懷的故事,世界各地的學童和大人都密切注意,這些故事讓人們注意到亞馬遜盆地及其周遭的真實問題。

  我很高興能以贊助人的身分參與這場探險,並期待聽到愛德的下一場探險,那一定是全然的瘋狂,希望也能同等非凡。

前言


  接收到高頻無線電傳來如果我們決定繼續這段旅程將會喪命的警告後,我們抵達了亞馬遜河中一座礫石島的下游,我將隨身充氣筏丟進淺淺的褐色水流中,將沈重的背包從僵硬髒污的背部卸下扔進橡皮艇。

  「愛德,小心背後。」喬冷靜地說著,我轉身看見五艘獨木舟飛快地朝我們而來,上面滿載當地印第安人,許多人站在狹窄的船上,張弓搭箭瞄準我們,坐著的則拿著巨大木槳拼命划船。

  媽的!我的T恤緊黏著身體,汗從鬢角涔涔而下,我的身體靜止不動但心跳加速,腎上腺素衝上腦門讓我能應付眼前的危險,我感覺到時間慢了下來,獨木舟在起伏的河中順水而下,這個危險畫面的背景是一片綠色懸垂的叢林,亞西寧卡人(Asheninka)男男女女的棕色臉龐看來尚武又好鬥,鮮紅的臉部彩繪線條相當突出,女人全都拿著大砍刀。

  靠岸後,他們跳下船朝我們而來,現在男人的臉因憤怒而緊繃,瞪大雙眼,女人看來像著魔一樣。喬和我手無寸鐵,無處可逃,像動物一樣被困在島邊,所有感官都警覺了起來,我們的意識只有生存一事別無其他。

後記


  到了八月九日,全球已經有超過九百篇文章報導我們的事蹟。我回到倫敦受到英雄式的歡迎,頭兩個星期上了各種電視和廣播節目,還受邀到皇家地理協會演講,並成為該協會的一員,也成為藍納夫.費恩斯爵士的環球探險信託基金(Transglobe Expedition Trust)理事。

  反思過後,我對我們的成就相當自豪,為慈善團體募得的款項只有二萬七千英鎊,但和全世界的學校建立聯繫,進行得比我想像中還順利,這主要歸功於王子的雨林計畫網站,我在上面有個雙週出刊的兒童部落格;和學校聯繫是我在未來探險中希望能發展起來的。二○一一年一月我在英國做了一趟校園巡迴,看見孩子們談到亞馬遜臉上流露的興奮之情,以及他們急切地告訴我他們所知的那片神秘遙遠的叢林。

  這本書在二○一一年二月完成,那是探險結束後六個月;寫書時,喬的簽證申請通過了,他應該在六天後就會抵達英國,他的計畫是和我母親待在列斯特郡,學英文並且加入我的當地橄欖球隊—石門隊—他的新歷險正要開始。

  我現在住在倫敦,寫我的第一本書,正計畫新的冒險。目前靠著在世界各地做激勵演說維生。

  這次的經驗以我認為不可能的方式改變了我。我待過軍隊,在阿富汗與聯合國共事,在世界各地帶領探險活動,當然在這種脈絡下,一次的探險不會對我的性格產生太大影響。事實上,儘管在這次冒險之前的經驗累積幫助我完成瘋狂的夢想,但這些經驗和這本書上記載的經歷、事件一比都相形見絀。我發現自己現在因為對周遭的一切更冷靜、滿足而感到愉悅。現在我的自信來自己身,而非他人的意見,我知道自己是誰、能力在哪,我一再面對自己的各種弱點,大致上來說,已經學會了如何駕馭弱點而不至於被拖累。

  亞馬遜河流域的樹木依然在倒下,當局仍未強制禁止伐木,在兩年四個月裡,我從未見到任何一個政府主動制定亞馬遜禁伐政策,一個都沒有。

  但我仍然樂觀,情勢正在改變,秘魯、哥倫比亞、巴西的孩童向我引述「地球的肺」這樣的詞句,知識分子也為他們的森林驕傲,熱心於保育。只要這種普世的聲浪升高,並且取得權位,我對於善的價值終能獲勝懷抱希望,我相信全球投入的關注,足以讓這一切成真。

內文試閱

想法誕生


  一場狂暴的熱帶大雨籠罩著無牆的酒吧,滂沱的雨勢蓋過了泥濘對街持續的克里奧爾鼓聲,大雨劃破平日濕氣,使得夜晚涼爽清新。我和一名探險嚮導夥伴路克坐在酒吧裡,啤酒在手,呼吸著大自然清淨的力量,我們靠在木頭矮椅上,兩人都感受到一股強烈的興奮不安感,我們剛做出一個將永遠改變人生的決定,達成共識,要一起徒步走完亞馬遜河全程,我的眼睛發亮,咧著嘴對路克微笑,「他媽的,老兄,這一定會很瘋狂。」

  那是二○○七年一月,我們在中美洲的英國前殖民地貝里斯為英國遠征部隊探險組織進行保育考察。

  隔天早上,我們穿著四腳庫踉蹌地走在野外基地附近,吃炒蛋三明治、喝進口伯爵紅茶,出乎意料的是當再度提起徒步亞馬遜河這個話題,兩人都沒有要退出這個君子協定的意思,我們大可以將這蠻勇的提議歸咎於酒精,但就在我們抓搔著鬍渣和蛋蛋等著淋浴時,對這個想法比昨晚還來得興奮。

  我從未去過亞馬遜,我的叢林經驗多半來自中美洲,以及一些到婆羅洲的短途旅程,但亞馬遜確有其神秘之處,樹木想必更高大、野生生物更豐富多樣,人也無疑更兇猛、與世隔絕,想著到亞馬遜河讓我相當悸動,由於不知道該地區詳細的地理,我的想像受限於我的知識:有一條巨大的河流由西至東幾乎貫穿整個大陸,還有‧‧‧‧‧‧就這麼多了。

  我們對於要花多久時間毫無概念,但希望一年達成,在我們腦海裡這很好辦,於是把四千三百四十五哩(根據華盛頓國家地理協會測量的河流全長)除以三百六十五天,得出一個看來很合理的數字,一天走十一英哩,由於我們的叢林經驗多半是走在小徑和小路上,路克和我天真的以為能在十二個月後返家歡喜不已。

  路克三十五歲,我三十一歲,儘管個性大不相同,但內心深處都有「要幹一番驚天動地事業」的衝動渴望,都希望成就一番日後能夠回首而且引以為傲的事蹟。

  路克二十多歲就失去雙親,因此他必須非常獨立,他存夠了錢到澳洲旅行「發現自己」,但在他遠行期間,兩個兄弟的其中一個過世了,他在澳洲學會雜耍—─從大砍刀到玩火樣樣都會—─並且成了街頭藝人。回到英國之後,他取得好幾項戶外活動教練資格,並且熱中於登山,他從事戶外活動教學多年,薪資微薄但他樂在其中。

  我的人生則大不相同,我是英格蘭東中部地區一個十六歲單親媽媽生的小孩,自嬰兒時期就由傑若米和芭芭拉.史塔福特夫婦收養,除了我父親時不時生病之外,我們就像其他家庭一樣幸福;將我養成探險嚮導的家庭教育包括:第一,我們住在小鄉村,我在鄉間長大;第二,父母從小就鼓勵我和姊姊自己做決定;第三,我父親堅定的信念影響了我,如果你說出要做某事,就要試著去做,除非自己已經盡了全力,否則不該放棄。他們給我的愛顯而易見,收養從來就不是什麼問題。

  我一向喜歡危險和刺激,當時帶著線鋸和工業用斷線鉗溜出宿舍製造混亂是最主要的發洩方式,當然這完全是誤入歧途的行為,但在一個門禁十點而且無法處理多數孩子真正需求的男生宿舍裡,這樣的行為也許可以理解。

  我深信這個學校對我和許多與我一樣的孩子管教失當,至今我依舊認為身為代理父母親,他們有責任探究我的行為、善加利用我熱愛冒險的精神,而非只是把我貼上「壞學生」的標籤。

  大學畢業後,因為害怕坐辦公室,我加入英國軍隊。經過順遂的四年,二○○二年我升至上尉,但我很高興合約即將到期,決定不予延長,在一次到北愛南阿馬的克羅斯馬葛蘭服役尾聲,我這麼告訴指揮官,體認到這也許是最好的決定(而且我確定對軍隊而言不是什麼大損失)時,他微笑以對,我開始尋找民間工作。

  在倫敦金融界找工作幾星期後,我偶然間看到一則啟示,徵求探險嚮導到中美洲進行保育工作,這份工作提供的是三個月的合約,我接受了:讓我可以等待經濟復甦,更有機會成為股票經紀人;這次經驗影響我的人生最巨:我愛上了冒險、那裡的人以及這種生活方式,這是以戶外生活為業,卻沒有軍隊的規矩和固有的嚴肅,更重要的是,這整件事有我堅信的目的—─我當童子軍的日子意味著我對大自然有深厚的歸屬感,並且真切渴望保護雨林,這兩者帶給我前所未有的快樂,保時捷911和滿酒吧金髮辣妹的夢想消逝了。



  從那時起擔任探險嚮導五年後,現在我是遠征部隊探險組織在貝里斯的首席代表,我開始計畫如何讓路克和我的個人亞馬遜探險之旅成行,我們列了各方面必須準備的清單,底下這份清單可以看出計畫成行必須具備的所有事項:

1.研究。要做足功課,確認我們的計畫至少在理論上可行。
2.使命。這次探險的目的是什麼?是純粹為了一己的英雄事蹟還是有更深刻的目的?
3.風險評估。我們必須衡量風險,標記最危險的區域,積極準備,確保我們不是去送死。
4.撤退計畫。萬一出了差錯,如何得到醫療援助或抵達安全地點?
5.訓練。我們必須達到適合這趟探險、遊刃有餘的程度,有沒有對該領域無知會有危險而必須專注的?
6.語言。光是在秘魯就有三十多種語言,我們至少必須以西班牙語(秘魯)和葡萄牙語(巴西)交談,以瞭解環境,掌握局面。
7.花費。我們必須估計探險的總花費和支出的帳目。
8.募捐。我們在英國計畫、組織時需要錢生活,探險活動本身也需要錢,我們的個人支出必須盡可能得到贊助(免費送給我們或折扣價),讓整體財務支出減至最低。
9.保險。我們必須找到適用於身處亞馬遜流域的保險配套,保配備故障、遭竊或遺失,以及醫療撤退和治療費用。
10.通訊。我們如何和外界聯繫?在雨林覆蓋下何種通訊方式可行?故障了怎麼辦?
11.網路。這是我們對贊助者、慈善機構、公眾以及所有人的窗口,也是大多數人體驗這場冒險的方式。
12.慈善機構。我們想幫助誰?如何募款?如何和這些慈善機構合作?
13.許可和簽證。我從何著手取得前往巴西原住民部落的許可,他們處於自治狀態,沒有政府部門監管他們的福利;我如何合法地在主要兩個國家待超過一般旅遊簽證給的三個月?
14.配備。我們必須確保帶上最好的設備,能夠長期暴露在叢林的濕氣與潮濕,以及山上的酷寒,從叢林靴到保暖手套、吊床、煤油火爐等所有一切裝備。
15.公關。人們如何認識我們?如果沒人認識的話,我們如何達到目標?
16.攝影。我們如何紀錄這趟旅程?從何著手確保將來有一天有人會看我們拍下的內容?我們能在鏡頭前自在地說話嗎?
17.出書。如何取得出書合約?我們會寫作嗎?
18.嚮導。我們能找到一天收費七美元的嚮導和我們同行嗎?而且要能說英語、西班牙語和克丘亞語。
19.拍照。兩個彆腳攝影師如何捕捉絕佳的影像以便對人述說我們的故事?


  上述任務中最重要的顯然是替探險找到捐款,有了贊助其他事項就能按部就班地進行,如果解決了現代社會最令人生厭的煩惱—─金錢—─我們重返自然的夢想就能成真。

  在試著寫提案書時,理解到這趟探險必須有個值得讓我們拋下一切的目的,我們立刻想到喚起保育雨林意識這一點,我們可以建立網站,定期寫部落格,讓大人小孩都能閱讀,及時跟上我們的探險進度,我們可以天天紀錄雨林,以及如何造成人類的損失,讓在學校或在辦公室的人都能參與,開始感受到自己和雨林的關聯。我們兩個都不希望成為環保鬥士,我們都清楚貼上這個標籤就可能與巴西當局為敵,難以取得許可,因此並不想發起「立即行動!」運動,但我們認為可以教育並且喚起意識,我們一說到這種便覺得很恰當也值得,現在有了值得在這一年中拋下一切的目標了。

  為了讓此行列入金氏世界紀錄,我們必須絕對精確,要百分之百走完全程,絕不使用車輛、船隻,甚至利用水流推進,當然我們必須渡水,這種時候會乘小船,但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每次渡水的每一米路程都要用手划,讓此行完全以人力前進。

  我們也想到直接為慈善機構募款。我們希望找一個雨林保育團體,因為這很合理,有一個和我們探險目的相符的代表性慈善團體:雨林關懷組織。我父親幾年前因癌症過世,姊姊罹患肌痛性腦脊髓炎(現在仍是),因此英國癌症研究和肌痛性腦脊髓炎協會是另外兩個我想幫助的慈善團體。最後,我們想挑選地主國能受惠的慈善機構,後來找到了兩個總部在倫敦的兒童慈善機構:秘魯計畫和為巴西兒童行動,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回饋給所經之國,又不會因為強烈支持反砍伐雨林組織惹惱當局。

  我從不想裝作是因為慈善組織和雨林意識而選擇徒步亞馬遜,這是我們的信仰,也很高尚,但最初的動機卻較為自私:一開始冒險、挑戰和認可是核心動機,但冒險是讓另一部分動機得以發揮的必要條件,一場前人已經做過的安全徒步旅行不會吸引媒體注意,也就不會有同等的行善潛力,同樣的,我們也認為純粹出於自私的理由去冒險空洞又無意義,自私與無私的目標不只兼容,到最後二者彼此不可或缺。

  我們興奮得昏了頭,認為這也許可以拍成一部好紀錄片,因此我和認識的唯一一位電視台工作者克雷格.朗文聯絡,克雷格是個說話溫柔的傢伙,在一群強勢的人之間總是退居二線,但他說的話卻更值得一聽;「你們真的瘋了,」他說,「我愛死了,這能拍成一部好電視。」他同意幫我們找製作公司,和我們一起拍攝紀錄片。

  說服企業提供免費裝備很值得一試但並非易事。我們是兩個頭髮漸禿的無名小卒,計畫著遠超出過往經歷的探險活動,企業要從這樁「贊助」中看出任何回報的機會非常渺茫,因此我們寫了無數的電子郵件但成效有限。

  我認為我在巴塔哥尼亞看過的一件裝備可以完美的運用在叢林裡—─隨身充氣筏是單人小船,夠輕可以放進背包裡,我們知道必須渡過上百條支流,因此要有可行的策略;艾爾帕卡充氣筏在加拿大製造,我寫信給他們,詢問能否提供協助,他們的回應很友善:他們有一些表面受損的筏子,可以以一只三百美元的價格賣給我們,這讓我們一只省下四百七十五美元,我認為很划算,此外這是我們收到的第一個正面回應,我用信用卡買了三只—─一個給路克、一個給我,另一個給理論上的當地嚮導;接著軒尼士吊床願意提供我們兩套吊床組,奧特博格公司給我們幾雙手工叢林靴,每一件小小贊助都帶給我們極大的滿足,我們一點一點地讓此行成真。

  儘管有這些勝利,也累積了一點裝備,但是我們現在負債幾千英鎊,真的需要財務贊助。
這個階段我們還在貝里斯計畫,我收到第五個慈善機構雨林關懷組織寄來一封謹慎的電郵:

  首先,我們要確定並沒有鼓勵你去從事對你個人福祉有極度風險的行為,你有探險背景,但我們希望和你會面進一步討論。你已經列出了我們能設想得到的危險,但同樣的我確信你可以預期進度有時會極度緩慢。

  第二,獵食會造成衝擊,捕魚可能是你們的計畫之一,這是我們可以接受的方式,但我們並不鼓勵在非必要時獵捕哺乳類和鳥類,這點必須討論。

  第三個問題是你們可能會和原住民接觸,這未必符合他們的最終利益。


  這幾點都非常合情理,我們訂了禁獵原則後,探險行動開始成形,我們著手計畫如何攜帶食物以及在沿路的落腳處再補給,路克和我都略過關於原住民的問題,因為我們鮮少有和他們打交道的經驗,只能想出很薄弱的說詞:「我們是好人,尊重所有人。」多麼天真啊。

作者資料

愛德.史塔福特(Ed Stafford)

喜歡危險和刺激,因而總是讓學校貼上「壞學生」的標籤。 2002年以英國陸軍上尉身分退伍,開始在世界各地探險。曾與聯合國在阿富汗共事,協助其進行有史以來第一次的總統選舉;參與BBC保育節目《美洲豹的失落之地》製作。2010年8月,成為徒步亞馬遜河全程的第一人。 愛德的熱情在於敦促自己完成別人認為無法辦到的壯舉,藉由偏遠的冒險來教育並啟發孩子和大人,挑戰人們先入為主的成見,並以謹慎且全面的觀點看待這個世界。 愛德:「現在我的自信來自己身,而非他人的意見,我知道我是誰、能力在哪,我一再面對自身的各種弱點,大致上來說,已經學會了如何駕馭弱點而不至於被拖累。」

基本資料

作者:愛德.史塔福特(Ed Stafford) 譯者:紀迺良 出版社:麥田 書系:不分類 出版日期:2012-10-03 ISBN:9789861738178 城邦書號:RV1034 規格:平裝 / 單色 / 336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